獨一無二,難以超越 Soulution 530

低頻層次豁然開朗,動態對比輕鬆的拉開,交響樂各聲部清晰可辨,卻又圓融的合為一體,這是只有大型音響系統才能 重現的大編制規模感與開放感,卻在530這部綜合擴大機身上實現了!

文 | 陶忠豪

 

雖然 Hi End 音響高價化的趨勢已成定局,萬元美金起跳的器材早已比比皆是,但是當我聽到 Soulution 530 綜合擴大機的定價高達200萬台幣時,還是驚訝到難以置信。怎麼會有人如此不切實際,設計出這麼一款價位跟自家前後級相差無幾,而且體積巨大的像個小茶几的的綜合擴大機呢?

追求極致重播的夢想家

合理推測,會設計出這樣一款擴大機的人,肯定是充滿野心的冒險家,但是這與我認識的 Soulution 總裁 Cyrill Hammer 卻又大不相同。Cyrill可能是我所見過最謙虛又溫文儒雅的音響公司老闆了,他畢業於歐洲頂尖洛桑理工學院,還學過好幾年的鋼琴,要是換作其他音響業務,一定早就大肆宣揚,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不是我在某一次專訪不經意問到,Cyril l根本決口不提,就算那次說了,也只是輕描淡寫,謙稱自己不夠專業。這樣一位謙謙君子,怎麼會做出 Soulution 這些不論體積、價格與聲音表現都充滿氣勢與魄力的頂尖音響器材呢?

在總編去年八月前往 Soulution 原廠的採訪中,我才知道 Cyrill 的本業原來是這麼有規模的馬達製造廠,不但擁有全自動生產線,而且有能力製造各種特殊馬達,從小家電到汽車大廠都是他們的客戶。照理說,這樣一家公司根本不需要靠製造音響賺錢,事實上也的確如此。Cyrill 與另一位合夥人 Roland Manz 在 2000 年創立Soulution,但是第一款產品前後砍掉重練了三次,直到六年後才正式推出。本篇介紹的 530 綜合擴大機 2011 年就在慕尼黑音響展發表,結果隔了快三年才正式量產,只因為 Cyrill 對前級線路還不滿意。音響界恐怕找不到第二間像Soulution這般不急著賺錢,不斷改良產品直到滿意為止的廠家了。簡單的說,Cyrill 根本就是拿自家馬達廠賺的錢,來實現自己追求極致音樂重播的夢想。

完整前後級的合體

從這個角度來看 Soulution,我們就比較可以理解這家公司的想法了。他們並不是不切實際,而是根本不用擔心實際上賺不賺錢。追求極致表現,才是 Cyrill 創立 Soulution 的目標,在音響界恐怕也只有 Soulution 才會不管市場接受度到底如何,也要不計成本做出像530這樣沒有任何妥協的綜合擴大機。一般人或許覺得 530 是瘋狂之作,但是對 Cyrill 來說,如果他們做出來的只是跟大家差不多的擴大機,那才是沒有意義的事。要做,就要做真正與眾不同、無法超越的產品,從裡到外都要將市面上其他綜合擴大機遠遠拋在腦後,這就是 530 存在的價值。

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 530 這樣一款難以定位的產品呢?或許我們不該把它看做綜合擴大機,而是要用前、後級組合的標準來檢視。事實上,Soulution 的確就是把自家 5系列的 520 前級與兩部 501 單聲道後級完完整整放到一個機箱中。對消費者來說,或許有人會覺得直接購買 520 與 501 不就好了,但是如果你不玩器材、不想在許多前後級之間搭來換去,同時又想追求極致重播表現,而且預算不是問題,那麼 530 將是最好的擴大機解決方案。

獨家交換式電源技術

從線路設計分析, 我們也可看出 Soulution 與眾不同、勇於挑戰傳統的獨到見解。首先,許多音響迷對交換式電源一直抱有成見,認為這是廉價的作法,噪訊太高,而且聲音不夠好。不過530卻大膽採用了交換式電源線路,這麼做絕非為了省錢,因為 530 所使用的交換式電源,其實就是新一代 701/711 旗艦後級所配備的獨家技術,等級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與旗艦同步進化。

為什麼要採用交換式電源呢?Soulution 認為傳統線性電源的電壓會隨著電流輸出變化而波動,但是他們開發的交換式電源供應線路,卻能夠維持電壓穩定,不受喇叭阻抗與電流輸出變化影響。在總編與Cyrill的專訪中提到,關鍵技術在於他們的雙重穩壓技術,一是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功率因數校正級,一是交換式的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在功率因數校正級中還使用了 Dual Phase Interleaved PFC 線路,並且施加了負回授,進一步大幅排除高頻雜訊污染,並且降低總諧波失真。

這種創新的交換式電源到底有什麼好處?不但噪訊與失真更低,而且可以讓擴大機在任何負載下都維持穩定電壓,幾乎無止盡的輸出大電流能量,大幅提升喇叭的控制力。表現在聽感上,Cyrill 曾經與採用線性電源的前代710比較過,結果配備新版交換式電源的 711 全面勝出,低頻更穩定、更精確、更輕鬆,音場也將更寬更深。用實際試聽驗證,我也發現530完全沒有以往交換式電源低頻單薄而缺乏立體感的狀況,即使驅動體積龐大的 Hansen Audio 二當家 The King E2 落地喇叭,530 依然游刃有餘、毫不費力,顯示它的驅動力真的已經完全超越一般綜合擴大機的水準。

令人好奇的是,一般採用交換式電源的擴大機,體積通常可以大幅縮小,但是 530 的機箱為何還是如此巨大呢?深入研究之後,我發現原因有三:一是 530 一共配備了四組 600瓦的交換式電源模組,總容量高達2,400瓦。二是交換式電源雖然不需要傳統線性電源中體積龐大的變壓器,但是 Soulution 的設計卻配備了容量驚人的電容,用以應付瞬間大電流輸出。三是 530 一共設置了九組獨立供電,六組高速穩壓線路,分別供應前級、後級、數位邏輯控制及其他線路使用,徹底避免相互干擾,所以體積實在無法縮小。

測試與聽感並重

530 的失真極低、頻寬極寬、輸出阻抗特低,回轉率極高、阻尼因數更超過10,000,這些優異的數據很容易讓人以為 Soulution 是一家特別重視測試規格,以科學與理論為依歸的廠家。但事實上,這只是 Soulution 的面相之一,他們雖然強調測試,也同樣重視聆聽。就拿負回授的運用來說吧,時下大多數擴大機設計者對負回授都有所保留,認為用多了會造成相位失真,拖慢暫態反應,所以市面上大部分擴大機都只施加了少量局部負回授,幾乎沒聽過有誰使用整體負回授,有些廠家甚至完全不用,將負回授去之而後快。Soulution 則是極少數的例外,它們不但施加了深度的局部負回授,甚至還加了0.1dB 的微量整體負回授。為什麼?因為他們實際試聽比較過,加了微量整體負回授的聲音更好聽,所以他們毅然決定採用,無懼於一般人對負回授的反感。這麼做難道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嗎?Cyrill 說他們採用了反應速度超快的負回授線路,頻寬高達 1MHz,在這種狀況下,人耳已經無法分辨負回授的負面影響,但是卻能明顯感受到負回授所帶來的諸多優點,包括控制力更好、頻寬更寬、線路更穩定等等。這種超高速、超寬頻線路的設計難度其實非常高,不僅元件必須極度精密,線路的走向也必須非常講究,Soulution 所使用的元件都是特別訂製品,成本之高可想而知。有趣的是,瑞士音響廠家對這種線路似乎特別拿手,Goldmund 就是另一個著名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Cyrill 並不堅持他們調出的聲音就是唯一正確的聲音,他認為許多人可能會喜歡沒有施加整體負回授的聲音,因為那比較像管機的特質,聲音比較軟,但控制力較差,衝擊性也比較弱。只不過這並非他們要的聲音。所以最後他們決定不去迎合大多數人的偏好,而是要調出屬於 Soulution 的聲音風格。在Hi End器材聲音同質性越來越高的當下,Soulution 這種擇善固執,不受主流觀點左右的態度實在令人激賞。

用厚銅片取代機內配線

Soulution 的另一個設計特點,是大量採用厚銅片取代機內配線,不但用來分配電源,也用來傳輸訊號。這種作法的好處有三:一是厚銅片的阻抗比機內配線低,有助於提升阻尼因數,加強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力。二是厚銅片的電流耐受力更好,更符合 Soulution 的大電流輸出特性。三是銅是最好的熱導體,有助於元件散熱。這種設計有沒有缺點呢?Cyrill 坦言厚銅片的雜訊屏蔽能力可能不及一般機內配線,不過聽感上的優點遠大於這個小缺陷,所以他們還是決定採用。這又是 Soulution 聽感優先於測試規格的另一個證明。

15∼20瓦內純A類運作

前面提到 530 內含完整的520前級與兩部 501 單聲道後級,在龐大的機箱中, Soulution 設計了三層框架來安置這些線路,最上層是前級,中間是兩部後級,空間最大的下層則是電源供應線路。每層都有厚鋁板隔間避免相互干擾,確保雜訊屏蔽能力與分體式前後級相同。前、後級線路板以最短訊號路徑連接,則更能發揮 Soulution 超高速線路的理念,這恐怕是分體式前、後級所難以取代的優勢。

線路設計方面,530 配備級進式音量控制線路,特選高精度、低噪訊金屬皮膜電阻衰減訊號,能以 1dB為一級,進行 74級的音量調整。為了避免切換電阻時的突波傷害放大線路,特別另設一個 PGA(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線路負責切換工作,只要實際使用,就可以感受到Soulution在細節上的講究,這絕對是我所使用過操作手感最滑順、最精緻的音量控制了,光是轉動音量旋鈕,就能讓人感受到無可比擬的精密感與高級感。

後級部分,530 採 AB類放大,電壓放大級的工作頻寬高達 80MHz,電流放大則分為三級,確保每一級都在最佳線性範圍內運作,每聲道配備五對 bipolar 功率晶體,八歐姆負載下輸出125瓦,二歐姆時可倍增至 500瓦。特別的是 Soulution 的擴大機都配備靜態電流管理技術,在剛開機時自動調高靜態電流,讓線路快速達到適當的工作溫度,之後則隨時偵測,讓工作溫度保持恆定。Soulution的靜態電流調得很大,在15∼20瓦內是以純A類狀態運作,不過機箱溫度並不會太燙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 530 的外觀,所有 Soulution 的產品造型都是由 Cyrill 的好友、慕尼黑藝術學院教授 Urs Greutmann 操刀設計,機箱雖然特別龐大,但是外觀卻極簡素雅,看不到任何張牙舞爪的散熱片,僅靠面板上比例與位置恰到好處的顯示幕、按鍵與旋鈕,就營造出優雅而精緻的不凡氣質,贏得紅點設計大獎絕非偶然。 530 雖然是 Soulution 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但機箱體積卻是最大的,長寬比例非常特殊,像是一個正方體,與任何音響器材都不相同,在極大(機箱)與極小(螢幕、按鍵與旋鈕)之間取得了絕妙的平衡,將 Soulution 的工業設計美學發揮到了極致。如果以藝術品的角度檢視,我認為 530 應該是 Soulution 最值得收藏的一件藝術精品。

從小電視到大螢幕

實際試聽在本地總代理傑富的試聽室中進行,這個空間不但開闊,而且挑高將近五米,聆聽位置後方是一整面的落地玻璃,低頻量感不足的系統,在這裡將面臨重大考驗,很難撐起音樂的規模與氣勢。傑富準備了兩對喇叭進行搭配,一開始先用 Peak Consult 的 InCognito X 落地喇叭開場,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品牌是傑富代理,在台灣知名度實在不高,不過在同價位帶的喇叭中,這款丹麥手工製造的喇叭其實是很超值的選擇,箱體由厚實的 HDF 板與胡桃實木構成,單支就重達七十公斤,唯一要注意的是那只向Audio Technology訂製的七吋中低音單體並不好對付,不過用530驅動,InCognito X 的實力似乎輕而易舉的完全釋放,小提琴鮮度極高,光澤感充足,大提琴中頻豐厚,低頻密度極高,即使在這個大空間中,平台鋼琴的規模感也能真實再現。

正當我已經滿足於這樣的表現時,傑富老闆羅先生告訴我,Peak Consult 只是熱身,一旁待命的 Hansen Audio The King E2 喇叭才是這次的參考喇叭。這是Hansen Audio 的二號旗艦,我曾經在許多場合聽過這款喇叭的表現,通常都是用Soulution 的 7系列頂級系統驅動,這次用 530 搭配,聲音表現有辦法與高一階的 7系列相提並論嗎?實際聽聽看吧,剛開聲的一瞬間,我就被嚇了一大跳,因為與前一套系統相較,聲音表現的提升幅度實在太明顯了,彷彿從家中客廳的小電視換成了國賓戲院的大螢幕,不論音場寬深、低頻層次或動態對比都頓時展開。後來查了資料,我才知道5系列與7系列的線路架構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差別是7系列的功率更大,持續大電流輸出的能力更強。以 The King E2 喇叭來說,顯然用 530 就足夠讓它盡情施展身手了!

輕鬆、開放、活生

接下來我連續聽了幾張小提琴錄音。播放羅西尼的「弦樂奏鳴曲」(Decca 470 447-2),與我以往經驗中偏向濃郁的弦樂表現不同,530的小提琴音色較為鮮明靈活,濃膩感一掃而空,隨處洋溢著纖細柔軟滑順的美妙琴音質感,就像在大寒流裡裹著最輕盈、柔軟而溫暖的頂級羽絨被一般幸福無比。強奏動態輕鬆的拉開,齊奏線條絲絲分明,就連以往不曾注意到的細微表情也完全浮現。再聽Amadeus弦樂四重奏在1974年錄製的莫札特嬉遊曲KV136(DG 423 300-2),琴音纖細鮮活卻毫不緊繃刺耳,演奏暢快奔放卻毫不急躁。聽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奏鳴曲(Chandos CHAN8417),小提琴抒情慢板以往只讓我覺得質純溫潤,但是530又再一次提煉出了鮮度極高、活生感強烈的琴音。聽Denes Zsigmondy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奏鳴曲(Tuxedo TUXCD1082),琴音能量雖然強勁,但是卻依然有著醇美的質感。

從小提琴的重播表現,我已經可以大致掌握 530 的聲音特質,它的中高頻雖然鮮明,卻絕不會與單薄冷硬畫上等號,而是有著緻密柔軟的質感。它的細節極度豐富,而且解析力極強。中高頻的反應速度極快而靈活,可以非常輕鬆自然的呈現小提琴揉音的微妙起伏,即使是最微弱的運弓轉折及尾韻延伸都能清晰呈現,而且最強與最弱音之間的動態對比拉的極大。這種輕鬆感、開放感與活生感,都是讓音樂重播逼近於真實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

低頻量感充沛、控制力一流

接下來我用兩張專輯描述這套系統的鋼琴表現,聽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EMI 5 045042),高音瞬間強奏速度飛快,低音觸鍵厚度飽滿、能量充沛,同時又有著透明的層次感。再聽日本爵士鋼琴手山本剛在三盲鼠錄製的「Midnight Sugar」,高音觸鍵的能量極強、暫態分明,但是卻不會讓人感到壓迫,而是依然能呈現出鋼琴晶瑩鮮明的質感。

低頻表現方面,先用「三輪車」測試(DMP1983),腳踩大鼓的形體比例正確,噗噗聲響量感充沛而飽滿,能量收放毫不拖泥帶水,低頻質感呈現出彈性自然的肌肉感。再聽Adele那首Set Fire to The Rain ,這套系統再次展現出充沛的低頻量感,電子低頻衝擊簡直一大球一大球的湧現,但是低頻形體毫不鬆散,音樂背景中的持續電子低頻線條也依然清晰。最後試聽何訓田「波羅密多」專輯中那首 千江月,大鼓連擊的起落不但快速,而且低頻飽滿紮實,鼓皮質感清晰真實,音場的深度感也非常優異。以上表現都在在證明530不論控制力或驅動力都完全跳脫一般綜合擴大機水準。

人聲方面,聽爵士女歌手 Sheila Jordan 與貝斯手 Cameron Brown 合作的「Celebration」專輯(HighNote HCD7136),Sheila的歌聲在這裡錄得非常直接,用大部分系統聽來都有些乾,但是用 530 搭配 The King E2 聽來,卻呈現出柔軟圓潤的質感,而且還帶有些微甜美的韻味,將原本較為乾澀的嗓音,轉變為更自然而充滿情感的吟唱。

徹底展現交響樂的大氣勢

到底 530 是大馬力豪華轎車,還是靈活刁鑽的小跑車呢?聽加拿大爵士音樂家 Maynard Ferguson 的「Big Bop Nouveau」專輯(Intima 7 73390-2),530 將奔放激昂的大樂隊演奏表現的輕鬆從容,樂曲行進雖然暢快,但是聽來卻毫不急促,以此曲的表現來看,我認為530有著大型豪華轎車的穩定感。再聽Jan Garbarek早期錄製的「The Esoteric Circle」(Freedom FCD41031),這張1976年的專輯錄音非常粗獷直接,530毫不修飾的展現出薩克斯風奔放狂野的吹奏質感。擊鼓低頻量感充足,收放快速,鐃鈸毫不壓抑的盡情揮灑,忠實再現出鮮活燦爛的金屬質感,即使用大音量播放也不壓迫刺耳,徹底呈現這份演奏的瘋狂氛圍。以這張專輯來說,我認為530也具備小跑車的靈活犀利的性能。用530播放大編制交響樂,毫無疑問是這次試聽最令我驚訝的體驗。我曾在許多系統上聽過庫特馬索與紐約愛樂合作的李斯特的「Mazeppa」交響詩(Teldec 903177547-2),奇怪的是大部分系統都表現的有些拘束,但是用530驅動The King E 2喇叭卻完全不同,樂曲的規模感終於得以盡情的施展,音場開闊、層次分明、動態龐大,直到這次我才聽到了此曲應有的面貌。沒想到一部綜合擴大機竟然辦到了許多前後級都無法達到的境界!

獨一無二的存在

530 的確是一款難以定位的產品,形式上它是綜合擴大機,骨子裡卻是完整前、後級的合體,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如何看待530,不如讓我們用音樂的表現來評斷吧!它既能表現樂曲中靈活暢快的激昂感,又能穩穩控制住局面,即使大音壓也不失控。它可以展現人聲與小提琴甜美柔軟自然的韻味,也能再現大編制交響樂開闊龐大的規模感。這樣的表現,讓 530 成為真正獨一無二的存在,它既不是綜合擴大機,也不是前後級,而是一部可以忠實詮釋任何音樂類型,再現音樂的生命力,挖掘出音樂內在靈魂與情感的神奇魔法寶箱!

轉載自 “音響論壇 305 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