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是沒法擋! Spendor Classic 1/2

一個全無花巧的長立方體聲箱,一副非常典型的英式鑑聽器模 樣,一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沿用至今、無大變化的造型! 單就這幾句中性陳述而論,不單叫人幻想不出魅力何在?甚或有多 少趕客效果!當然,知 Spendor 者不會因這幾句而有啥負面想法, 但不知 Spendor 者若因這幾句、又或因本篇主角的老實造型而抗拒 再去了解它的話,恐怕會走寶!恐怕將會錯過認識一對聲音來得豐 富、流暢、甜美,兼細緻又透明得來不刺耳、不帶毛躁,且音場屬 深後不埋身之好喇叭的機會!

倫理上,今日的 Classic 1/2 的始祖為早於一九六九年面世的 BC I。BC I 的走三單元制,包括雙高音單元(一超高音、一高音)再加 一中低音單元,於前障板上作超高/高/中低/單一低音反射氣孔 直列。同一時期亦類似格局的SP1,但低音反射氣孔靠側,且左/ 右兩喇叭作鏡影對稱。再之後,於一九九零年由三路三單元,由上 而下直列一超高音、一高音、一低音,但低音反射氣孔一開二,並 搬上超高音兩側的SP 1/2取代。四年後,再推出後繼的SP 1/2 E, 往後再有 SP 1/2R、SP 1/2 R2 等版本。多年、多代以來的 SP 1/2, 由聲箱尺碼、單元排列及低音負載模式,均未曾有根本性改變,改 變或改良主要在於各單元的技術及物料,內部接線,又或面板上兩 反射孔/調諧管出口的處理。但,當進入今一代Classic系,SP 1/2 出現了翻天覆地得來卻又叫人不感陌生之變!

時間就是最佳証明

今日的 Spendor 旗下雖有小巧、雅緻又和味的A-Line或傾向理 性分析的D-Line,以應用家的不同口味或需要,但 Spendor 於廿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創立之初,已跟BBC 鑑聽器的研發扯上關係,影響 一直至今。五十年過去,仍不忘初心,Classic系的發展從未間斷。 時間就是最佳証明,半個世紀過去,經歷兩到三代人,Spendor Classic系仍受追捧,並發展出由書架喇叭仔到座地大喇叭。進入 今一代Classic 系,型號上沿用已久的 SP 不見了,直接了當地稱 為 Classic 3/5、Classic 3/1、Classic 2/3、Classic 1/2、Classic 100、Classic 200,六個規模差異相當大的型號。

Spendor 表示,自旗艦作 SP200 推出,成為全球熱話後,於2017年,他們對全系成員來了一次檢視、並作出重 大改良。新一代的 Spendor 驅動單元,採用先進的聚合物 及Kevlar音盆、合金鑄造單元框架、高效率磁驅系統,優化 的電動態阻尼、出色的散熱效能。分頻網絡亦經過精心改良,務求將透明度及動態對比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以 Classic 100 為藍本

至於 SP 1/2 那翻天覆地得來又叫人不感陌生之變,就 是以系內的明星級型號,即過往叫SP 100、如今叫Classic 100為藍本,再按比例縮小。

以 Classic 100 (SP 100) 為藍本下,1/2的三路單元, 不再是直列一超高音、一高音、一中低音、兩低音反射氣 孔開在超高音兩側的格局,而係改成 Classic 100 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沿用至今的中/高/低三單元垂直排列。這編 排下,有助修正三單元發音面到達聆聽點的時/相差。高 音單元乃 Spendor 跟挪威 SEAS 的共同設計。雖屬至普遍的半球形軟膜高音,卻並非最常見的 25mm/約1吋口徑,而 係 22mm/約0.9至0.8吋之間,但懸邊則相對粗壯得多。他 們的設計方向並不在於甚麼超高音之向上延伸,他們深信 延伸至25kHz已足夠、亦最恰當。反之,增強向下延伸更為 重要,足以令分頻點設於較低週率之2.7kHz,務求高、中 音有更平順銜接。 150mm (差不多六吋) 口徑的中音單元,音盆並非 過去沿用的半透明聚合物音盆,而係不透光且黑墨墨的 EP77 物質。210mm(逾八吋)口徑的低音單元,音盆為 Bextrene、Kevlar的複合設計,這種輕巧、堅硬,且不易積存能量的物料,Spendor對之似特別有感情。過去,雖則不 同的音盆材質雖不斷湧現,但他們仍認定這才是Classic系 成員所需要的音響特性。多年來的市場反應亦証明,喜歡 Classic系的發燒友或用家,都欣賞這音色取向。

某特定範圍及幅度

此外,音箱結構亦經過強化,並加入新型彈性體面板 阻尼設計,進一步減少不良諧震之同時,保留必須、適當 而受控的箱體共鳴。當絕大部份設計師奮力殺退所有箱體 諧震、共鳴之同時,Spendor Classic 系並未有跟隨大隊、 主流,而係刻意保留、造出他們需要的箱體共鳴。他們深 信,既然樂器有共鳴箱,揚聲器亦有需要適當的共鳴,從 而令聲音更加自然又人性化。 通過以手指敲打聲箱的簡單實驗,我發現 Classic 1/2 的 前障板非常沉穩、結實。倒也想當然,前障板起震的話, 勢必影響單元運作,聲音肯定變得混濁。而箱側、箱背以 至箱底的回響皆低沉短促,唯獨箱頂有大不同,明顯帶點 共鳴感,故我估計 Classic 1/2 的適當而受控的箱體共鳴,主要來至聲箱頂板。只會隨特定的週率共震,且並非單一週 率兼額定於某特定範圍及幅度內震動,以達至設計者預期 中的聲音特性。

校聲與擺位

可以想像,兩者的格局同出一轍,揀 Classic 1/2 而不揀 Classic 100 的原因,不是體積就是消費的考慮,可能係個 人對Size的喜惡,亦可能係條件限制。既然Classic 1/2 等同 細碼/精巧版的 Classic 100,那就玩精巧、精簡地以合併 機去配合,就來一款近期發現的貨色,且跟 Classic 1/2 相當 合拍的合併機 Luxman L-509X。負載 8Ω阻抗;靈敏度 87dB 的 Classic 1/2,L-509X可生出120瓦功率去對應。實試過, 本社大房雖達450方呎,但將 L-509X 的音量扭至十點鐘方位 已夠聲、十一點則達可接受音壓上限。這配搭若放到二百 方呎以內的一般家居,肯定游刃有餘。 憑變換配器校聲之餘,在 Classic 1/2 的三路分頻輸入 上,其實亦有事可為!並不是要說雙功放甚或三功放分音 類高成本又礙地方的遊戲,而係通過喇叭線直接上那組接線柱、又哪組經連接線 Jumper 輸入的手段,以微調高/中 /低三路間之平衡度。簡單講,喇叭線直駁、訊號直接輸 入的一路,能量衰減最少。反之,經連接線 Jumper 輸入的 能量衰減必相對較多。就此,即可在只花時間成本之下, 令高、中、低中任何一到兩路的能量較強或弱,以配合個人口味、房間聲學反應或配搭特牲的需要。再進一步,就 是以不同特性的連接線 Jumper 去配合。當然這牽涉額外花費,但改變甚明顯且豐儉選擇皆有之!

擺位方面,離牆可以、貼近後牆亦無妨,由於採取前噴式低音反射孔,故無背噴式怕貼近後牆、低音被後牆過度 激勵之憂!我於大房中離牆擺開 Classic 1/2,適當的拗入 toe-in角度下,再加上兩喇叭跟聆聽點採取等邊三角關係下,場面開闊而正路。聲音亦同樣正路、悅耳之間,亦甚人性化!

動聽、入心

《Lennon Legend》中的John Lennon唱其經典名曲 〈Imagine〉,一開聲就是實實在在的人性化感覺,充滿情懷。一份好豐富、好豐滿的感覺,能夠在這個於一九七一 年錄製、完全談不上靚的錄音中顯現出來,我知道這就 是演譯的魅力、就是音樂感染力,確實係動聽、入心的感 覺。Isabelle Faust 拉奏《JS Bach‧Sonatas & Partitas》, 只單一支小提琴,依然毫不單調,基音、諧波、堂音皆層 次鮮明,且強弱、主次有序。有鮮明而自然的主體,亦有偌大的空間感,非常精彩的音樂畫面,極之入耳,令人享 受加投入的音樂重播。

恰到足夠而不著跡

要問更大場面的表現如何嘛!《Audio Compass/音 響羅盤2016》中〈Drums Improvisation〉,場面自在、 踏實、立體又有力地擺開。大小鼓分明,敲打能量強弱、 軟硬、質感對比更是鮮明又立體非常,加上動感與彈性之強、之生猛,確係令我難有挑剔的動感重播,但未必合追 求強蠻攻擊力者口味!

場面再大的有  Riccardo Chailly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 弦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定音鼓的氣勢,群弦、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等先後現身,呈現 出豐富、鮮明、盛大又有前有後的大場面,就在兩喇叭之 後、橫跨整個大房闊度且深後地擺開。刻意去聽,似無明 顯的棱角感,但整體毫無鬆矇或化開,結像、層次、依然 明晰,這講法似有點怪或矛盾,我會解釋為,一切源於恰 到好處;棱角感不多也不少,恰到足夠而不著跡處……就 係好!

係時候找數了

然而,我深信!要令大家乖乖付鈔或碌咭,實不必出動大場面、大堆頭,只要播出林憶蓮《陪著我走》中的 〈李香蘭〉或〈殘夢〉,那感情豐富,濃而不膩、冧死人而不濫情的重播,就經已殺人於無形! 憶蓮、大提琴及結他就如在面前對著我演出,乾淨的背景前,憶蓮咬字的力 度、大提琴的韌勁、結他的彈動,三者加起來,即有著如 在撫摸人心靈、似隨時被觸及心靈深處的感覺!確實令人心軟,足以攻陷大家的定力、意志力防線! 老友,係時候找數了! 口講無憑!如大家想知我有否誇大 Classic 1/2 的魅力,又或有意考驗一下自己的定力、意志力,可親到有齊 Classic 1/2 及 L-509X 的音響店 (例如旺角友誠商業中心的輝煌影音) 作實試,即可知它們加起來的殺傷力有幾強! 順帶一提,個人認為,那原裝金屬腳架必不可少,實效之餘,Classic 1/2加上這原裝金屬腳架的造型,實在太骨子了!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 “HiFi Review 2018年 8 月號”

家訪温哥華發燒友 – 不一樣的合併機 Soulution 330

今次家訪的發燒友,他只專注玩家庭影院,他喜歡看電影和睇/聽兩聲道或多聲道錄音的演唱會,他曾經同時玩兩聲道和 AV,後來要集中資源玩好一樣,最終選擇了 AV,而他身邊的朋友大部份是玩兩聲道,所以他也常常聽兩聲道組合。 本文主角 David兄的論壇網名是 Davidsky,有些網友可能有睇過他在論壇的分享,David兄用了大量兩聲道發燒友也會採用的發燒級綫材和補品在 AV 器材上,這麼重本用在AV 器材上真係極少會見到,就算兩聲道的燒友,大部份也不會如此揼本,David兄擁有一間獨立 AV房,14尺闊、16尺長、8尺高,房內牆壁和天花全部油了黑色,櫃和座椅也是深色,有5條獨立線給 AV 系統用,牆蘇全用上 Furutech NCF。

我睇/聽了 David兄的 AV系統兩次,他和代理相熟,間中會借一些器材或線材回家試一個月,他以前試過 Accuphase E600,上次他試 Nagra Melody 前級和 Classic AMP 後級時,我有去聽過。

今次試聽的器材如下:

Soulution 330 合併機,Siltech 雙皇冠電源線

Pioneer BD player, Siltech 雙皇冠電源線

Burmester 948 電源處理器,Odin 電源線

Dynaudio C2 Signature

Vertere Acoustics Pulse HB(Hand-built) 喇叭線

Crystal Cable Ultra Diamond XLR Vertere HB 電源線

2個 Entreq Silver Tellus 地盒串連

3塊 Synergistic Research Tranquility Base XL 避震板

代理除了借出 Soulution 外,還借了 Crystal Cable 訊號線。本來 David兄想借 Vertere HB 訊號線,可惜代理没有 demo 線。David兄玩過多款喇叭線,之前由 Nordost V2,轉去用 Wireworld Gold Eclipse 7,曾經借用朋友的 Odin 喇叭線, 一年前他試了 Vertere HB 電源線,一聽便愛上,繼而買入一條,跟著他試了 Vertere 老二喇叭線 Pulse X Reference,一聽又中毒,結果買了老頂 Pulse HB。

通常我去家訪,自己不會帶碟去,會聽機主挑選的唱碟,因為我想聽到機主平時所聽的音樂,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類形不同,喜歡的音色/音效也不同,聽機主挑選的唱碟,可以讓我更能了解機主所調校出來的聲音,當機主問我想聽什麼歌曲時,我才會問有沒有我想聽的歌曲。

未開始聽歌前,David兄説如果我不滿意聲音,可以不用出家訪報告,他説他没有好的音源器材,只有 BD機,喇叭擺位是聽 AV 的擺位,經過量度才擺的位置。接上 Soulution 後,没有重新擺位,聲音肯定是未發揮得最好。

David兄選了 2015 原音精選,第一首張學友怎麼捨得你,第三首Eva Cassidy 的 Fields of gold,第六首 Sunrise From Also Sprach Zarathustra,閻王第一鼓第一和二首,FIM Super Sound XRCD24 第一首 Carmen Habanera Fantasia 和第二首秋思,David兄特別推介蔡琴機遇第9至11首,最後我要求聽第2、3首。

我聽過的合併機不多,近兩年聽過 Accuphase E600、 darTZeel CTH-8550、 Gryphon Diablo 300。今次聽的 Soulution 330,身價最高。Soulution 330 重 30kg, 120w/ch, damping factor 超過5000。Damping factor 5000 真係一個十分高的數字。我曾經聽過 Soulution 5系的520前級和511後級推動 Vivid G1mk2 和 Tidal Piano G2。當時已發覺 Soulution 後級的機殼相當熱 (雖然未熱到純A後級的熱量),330 的熱量也不低,David兄量度了 330 的表面温度,有攝氏42度。以下是330 的一些設計重點,廠方資料提到高A類操作(high class A operation)。我在音技的報告中睇到筆者查詢了 Soulution,廠方回覆是 Class AB 輸出。

設計

330的音頻部分與電源部份和數碼電路是有間隔分離,為了將干擾降至最低,這些部分還加了額外的屏蔽,功率放大器部份及其專用雙單聲道電源(dual mono)佈局,以實現最佳聲道分離(channel separation)(> 105 dB),這是能重現3D音場的關鍵所在。

放大電路

330的放大電路是基於5系放大器中使用的技術。電流放大分三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具有窄的,幾乎線性的工作範圍。高A類操作,擁有超過160,000μF的電容量,可產生幾乎無限的脈衝響應。高精度 idle 電流管理可確保在所有條件下實現最佳A類操作,而無需對音樂訊號進行任何重新調整。從而在開啟時立即保證最佳聲音。控制電路可以防止輸入端的RF或DC訊號,以及輸出端的短路,確保在所有情況下都能安全運行。

電源

總共六個電源部份 – 針對每個功能進行了優化 – 為330合併機供電。四個先進的開關模式電源可提供1200 VA的高品質電源。它們在輸入和輸出處具有高性能濾波,以及高速掃描電壓調節器,可提供比任何傳統建基於變壓器的技術更穩定的功率。

音量控制

330的音量控制僅使用高精度,低噪音的金屬箔電阻,並控制音量和平衡。為了在調校音量時,阻止可能對功率放大器造成危害的開關峰值,330配備了PGA(可編程增益放大器)的第二個音量控制,僅在調節音量時才介入,它類似於電位計,可以平穩地調節音量而不會發出咔嗒聲,當選擇好所需的音量,會將控制權轉回給精密電阻器。

劇院模式

影院模式允許用戶將330與AV系統進行最佳集成,在影院模式下,輸入信號繞過前置放大器部分,無需對音量或平衡進行任何調整。

操作

330合併機通過三個前面板按鈕和大型旋轉音量掣進行操作。多功能,可以優化整個音頻系統,並且是各個組件的理想設置,清除顯示屏上顯示所有操作模式。

開關式電源(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大都用於家電,開關式電源在很多發燒友心裡,是噪音的源頭,我見很多 CAS 用家,為每一件用開關式電源的 CAS 輔件換入 LPS(linear power supply) 作供電,我聽過採用開關式電源的牌子,只有 Linn 和 Devialet,不知道是不是配搭問題,我聽了這兩個品牌幾次,也不能讓我投入地欣賞音樂。

今次聽的四張CD中,2015 原音精選是明顯音質最差的,在 Soulution 330 播出來的聲音雖然是圓滑和不會刺耳,張學友的聲底比較單薄,Also Sprach Zarathustra 的聲音比較粗糙,超低頻伸延得相當低而且有量感。

閻王第一鼓第一首鼓詩 XRCD2 的低音量相當多,在很多系統會出現低音過量 booming 現像。在 330 驅動 C2 Signature 下,鼓聲結實乾淨有擊鼓後的震動尾音,但唔會拖住一條長長的低音尾音不散。第二首敲擊金屬樂器相當清脆響亮有質感,但有少少柔化了的感覺,雖然大音量播放,也不覺得耳仔有任何壓迫感。

Carmen Habanera Fantasia 的空間感相當寬闊,動態大,速度快。第二首秋思幻想曲,古筝的尾音(餘響) 好像特別長,秋思幻想曲的動態相當大,330 和 C2 Signature 能重播出古筝的動態和可以聽到很多微弱的細節,音樂背境相當寧靜,原先還擔心 Switching power supply 噪音會較大,Soulution 的 switching power supply 果然做得很出色,當然優質線材和雙地盒的功勞也不少。

最後聽蔡琴機遇,琴姐的聲音比較清,和我聽慣的較厚聲有點不同,我覺得鋼琴的低音是錄得比較重和硬聲,在 330 的強大控制力下低音量恰到好處,越聽越覺得人聲有點柔,聽得很舒服很吸引我繼續聽下去。我説的柔,是柔美,之前第一鼓的金屬敲擊樂器是清脆向上伸延的,還有一點很奇怪,聽機遇時人聲和樂器好像比較慢。究竟是Dynaudio Esotar2 絲膜高音或者是 Siltech 雙皇冠令到琴姐的聲音更柔美好聽,或者是330的本質是中性而高音較柔和,我真的不知道,我只可以講 Soulution 和 Dynaudio 很夾。我聽過多次 Burmester、Dynaudio 和 Siltech 的組合,機遇中的琴姐,聲音比較直接少修飾。

Soulution 330 還可以額外付費加 DAC卡或 phono 卡。如果用 Pioneer BD機作轉盤,配合內置 DAC 聲音肯定可以再上一層樓。我知道温哥華最近多了幾位 Soulution 用家,我希望有機會可以聽到 Soulution 配搭不同的喇叭。

今次的家訪報告,我自己覺得好像在介紹 Soulution 330。從玩音響初期,我已立定主意以後只會用前、後級,雖然 Soulution 330 身價十萬元以上,一點也不便宜,但我個人偏見始終認為合併機的力度會較弱,當我聽完後,對合併機完全改觀,我特別去 Soulution 網站,了解多一些 330 的資料,設計精良的合併機,聲音和力度原來可以做得咁好!

Luxman L-509X 謹慎追求一夢,十五載磨一劍

在今時今日還可以堅持生產純兩聲道功放機的廠家絕對要點個贊, 因為主動式喇叭和串流媒體的興起實在是削弱了兩個生產方向的公 司——功放機和 CD 機。

曾幾何時在八十年代至千禧之前,這兩個產業曾經極度輝煌興盛,因為那時候家中並無太多的娛樂可以選擇,而聽音樂所必須的放大器和 CD 機(當時還是時髦產物)就是市場上最受眾之產品 ; Luxman 力仕在六十年代的已經開始生產兩聲道功放,今日介紹的 L-509X 正是有七十年代的 L-3、L5、L30 發展而來的,所以你可以看出他們在制造合並式功放有四十多年的經驗,自然是不可輕看,而在四十多年后功放機整體銷 售下滑的情況下依然推出新機種, 是十分巨大的勇氣和自信。

而上一代的 L-509U 則是在 2002 年推出,即在十五年之后才發布新的型號,這絕對是出於對產 品的尊重和設計的謹慎 ;因為若非對比上一代產品有極大的進步, 日本廠家不會貿然推出一款新的產品代替之,譬如日本直驅盤之王松下 SP10MK3 就是過了足足差不多三十年才在今日推出新款機型! 著名日本雙刀臂王 SAEC 在今年才推出 WE-4700 唱臂。單從這點我已經對這個新型號的進步性得以確定,然而聲音幾何,后面揭曉。

有必要提及的光輝歷程

為了評測這台合並機,我十分謹慎地翻閱日本 Audio-Heritage.com,你可以在上面找到足夠多的過往日本音響品牌機種的詳細資料,然而力仕的資料卻讓人看得 眼花繚亂,單單是前后級的機種, 就已經有將近 100 個型號,還沒 算合並機和唱放音源,黑膠唱盤 和唱頭的產品數量,一時之間可謂無從入手。

然而值得提及的往往是兩個時期的產品,一個是由英國大師, 現 EAR YOSHINO 主事人 Tim. De.Paravicini 設計的系列產品, 作為真空管功放設計大師,他設計的 300B 單聲道膽后級一邊用上四隻牛,而且夸張地用上 WE 西電的原廠 300B 膽管!而配搭的前級則是用上東京光電的步進式電位器,現今一套前后級的價錢難於估算,因為實在太稀少,但在現今西電 300B 市價已經 40000 一 對,可惜 1987 年力仕陷入財政危機,停產此機種,而 Tim 大師也返回英國發展,直到 1996 年才重新 復刻此機型。

重新恢復元氣之后的力仕一發 不可收拾!終於在 1999 年推出一 代旗艦 C10MK2 前級和 B10MK2 (單聲道后級) M10MK2 (立體聲后級),如今在粵港澳的二手市場, 還可以找到其身影,前級採用 58 接點步進式電位器,總共 456 個 電阻用在電位器上面,搭載 CSSC 線路,這個線路是為了解決電位差 和接地處理等問題,今日我們見到很多發燒友鐘情地盒,實際上力仕在 1999 年已經著手解決 ;而后級則用上 22000 微法的電容列陣和 800VA 的巨大型變壓器,可謂是落 足重本!

此外力仕還有很多的名器,就不逐一列出。

先入為主的老客戶能否接受功能傳統的新品?

對於純功放的客戶來講,應該主要都是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群體比較大,或許他們早已經知道力仕的輝煌歷史,在面對那些香檳色和木殼的機種目前,對低調的新品產生懷疑的態度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唯有實力才能為他們自身証明自己! 另一方面力仕也沒有打算加入數字輸入端口,更加沒有串流,雖然在數字方案非常成熟的今日,加入這些功能可謂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基於對品質的要求,他們沒 有為功能而加入功能,反而堅持一 貫的務實作風,但是從 MM/MC 唱 放輸入則是從以前的機種延續自今 日;而具備低頻、高頻、聲道平衡 的調整旋鈕,兩個淺藍色巨大的 UV 儀表,錄音輸出功能,和前面板的 6.35 毫米耳機輸出,看起來 則十分經典。

L-509X 的外觀非常之朴實而精美,朴實的是方正的外觀和厚實的面板,單單是那款前和側面板已 經各有半個拇指的厚度,頂板是採 用 CNC 切割而成的,還兼顧有散熱的功能 ;而精美的則是你細看面板的做工,拉絲工藝十分之細膩, 邊角不刺手,打磨得非常之順滑柔 和,簡單說——舒服!

筆者剛剛在慕尼黑音響展歸來,現代歐洲新品牌的功放外觀設計可謂是“各顯神通”,甚至大膽採用黃色、橙色、紅色等等鮮艷的顏色打造其外觀。但對於審美保 守的亞洲用戶來講,是相對難接受的,而力仕、金嗓子這些日本機種,則總是給人安定實在的感受。 有些廠牌是在退步,但力仕斷然不是! 老實說,在二十一世紀的商業社會裡面,很多大集團已經看上了 音響行業,不斷有不同的老牌子被 並購。被並購后的品牌,基於商業 角度的考慮 (因為大集團需要財報上面不斷有盈利的增長),會不斷根據市場上的受眾產品而不斷地變化,很多時候品牌自身獨特的個性 就逐漸失去了。而另一方面基於音響產品本身的物理成本較高,一些產品需要好的材料或者是長時間手 工的話,很可能會被廉價的材料和 現代化機器生產所取替,上文所說的步進式電位器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去打造,因為電阻的配對和焊 接,都十分之耗時間。

超級電位器助力

純粹模擬的步進式 電位器固然是好,但是成本非常高,而且左右 聲道的精度不如數字式電位器 ;而好的數字電位器類似帝瓦雷也算 做得不錯,但力仕並沒 有採用數字電位器 ;而 是採用目前成本最高的 高精度電阻陣串並,電 路切換要通過幾十個繼電器開關控制,非常復雜,要求非常高,要知道使用同樣技術的可是柏林之聲的旗艦級產品和瑞士的登峰,別忘了力仕 L-509X 只是中 價位段的機種!

這個電位器設計在上一代機種裡面也有應用,但最新的 Lecua1000 電位器設計則是更上 一層樓,而且應用在力仕 C-900U 旗艦前級上面 ;其中一點改進當然是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音量,大大方便用家使用,因為加入遙控器控制等於加入了電子串擾,所 以在上一代未成熟的設計裡面是沒有的,在力仕對新品進行機箱 內部布局的重新處理和改進隔離 設計之后,現在的遙控器控制已 經完全不構成對音質的影響。

電源部分媲美中古旗艦,線材毫不含糊

上文所說的力仕 M10 是 800VA 的變壓器和 22,000 微法 的電容列陣,而 L-509X 則是用上了 600VA 變壓器和 88000 微法的電容陣! 比起 1999 年的旗艦后 級,這台合並機可謂是落足重本, 我相信在看過介紹之后,作為用 家的你已經不需要再去考慮中古的經典力仕,除非是情懷的元素, 因為單從用料以及我所聆聽的聲 音上判斷,新力仕可謂完成對舊 力仕的完美超車!

L-509X 在 8 歐負載的時候提供 120w 的功率,看起來不大,但在 4 歐的時候能夠實現功率的翻倍,在 2 歐甚至更低阻抗的時候, 也能夠有足夠大的電流輸出。歸其原因當然是功放的靈魂部分—— 電源,做得足夠出色,但是為了電流的輸出更加穩健,線路板厚度足足 35cm。

避震隔離,缺一不可

600VA 的變壓器當然是強勁, 但是變壓器本身的震動和發出的干 擾卻會對其他的電子零件和聲音帶來劣質的影響,一個小小的合並機 怎麼優化呢?

首先機箱用上扎實具備厚度的 鋁合金板,已經可以避免外界的震動,而四粒鑄鐵的大腳釘,則是能夠減少來自機架的震動。此外這隻 大型的 EI 變壓器在機箱裡面獨特 地蓋上一個保護罩之余,在底部還作了特殊的處理使它不會對機箱帶來諧振。日本人的精細設計之處, 可見一斑。

 

聲音品質,同價敢稱王

收放自如,動態剽悍,發掘所有潛力。看到如此厲害的電源設計,當然是要試試力量幾何,搭配 並不是太以動態見長的 Spendor 新款的 Classic1/3,自然測試動態 看起來是有所吃虧,聆聽 RR 公司 的《Mephiso》紅魔鬼,在熱機 15 分鐘之后,聆聽《骷髏之舞》。

開始的三角鐵敲擊的聲音清晰 透亮,但不是那種光芒四射的聲音, 這內斂而延伸不錯的高頻,一聽就是日本高級機種應該有的聲音。而 弦樂群的密度是比較高的,所謂松香味比較濃郁,應該中頻不薄,所謂“蘿卜聲”是不存在的。當動態 臨到的時候,力量非凡,仿佛如跺穿地板一般,不僅僅是電流充沛力 量強大的樣子,而且收放非常之快, 我相信以英國聲著名的 Spendor 絕對不是這種的風格,但是在這個時候卻被 L-509X 搶去了風頭,這台外 貌低調的功放,在此時此刻成為了 最耀眼最被矚目的亮點。

如果你隻是剛剛走進聽音室, 不知道正在用哪對喇叭,可能你會誤以為是隔壁的 Kharma DB11 在開聲,因為實在把 1/3 的八寸中低音的所有 100% 潛力被逼出來。我可以很肯定一件事,如果你考慮一 對 10 萬內的喇叭,它很難推,但是你很喜歡它,那麼你大可以選擇 這台功放,一定可以發揮它所有的 潛力。

Luxman 的中文譯名為力仕, 絕對對得起這霸氣的名字!

分析力超群,弦樂質感出色

而播放飛利浦康德拉申的《天方夜譚》,則顯示其幼細的一面, 日本機以細節出色而著稱,不難相 信 L-509X 有比較好的分析力。

但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左邊小 提琴組齊奏的時候,有一種明滅可見,幾乎可以清晰地數出小提琴的數量。我想原因有二,其一是聲場非常開闊,在空間裡面給了小提琴 組一個很獨特的位置,讓聆聽者可 以清晰地感受小提琴組的表現 ; 其二應該是此機的中高頻解析力非常之高,唱片裡面很多微弱的細節, 都能夠聽得到出來,自然小提琴的強弱響度變化,撥弦的力度,琴弓 觸弦瞬間都清晰表現。

尤其是《天方夜譚》那把獨奏的小提琴,表現非常之生動活躍之余,琴腔的聲音非常之充沛,響亮而凝聚,再次展現此機中頻密度高的魅力。而這種質感並不是美國機 那種濃郁或者昏黃色調的表現,反 而是相當的干淨而且兼備速度感,給人的感覺不似是聽 CD,而是坐 在音樂廳第一排緊挨著舞台的表現。

中頻好聽,樂器忠實還原

而測試人聲的時候,為了獲得更好的中頻效果,我用黑膠接入它 的 MM Phono 唱放功能。果然聽鐘志剛的《風聲鶴唳》,男聲醇厚的魅力相當迷人,人聲整體的定位靠前,此機應該屬於專注中頻表現 的 ; 當代很多西歐的高級機種,會 把注意力放在高頻和超高頻的表現,反而忽視了中頻的質感,而現在膽機的市場佔有率逐漸降低也在說明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人耳最敏 感的部分當屬中低頻,L-509X 中頻表現好,好聽自然有道理。

小剛手上的那把吉他,還原得也十分之真實,每條弦的粗細和泛音的多少,也和實際樂器的表現 如出一致,譬如高音弦清脆利落干 淨,而低音弦較慢而泛音較多,腔體的共鳴強度也相對增多。這些 樂器在現實的表現,通過這套系統也能忠實地反映出來,只能講 L-509X 的傳真度的確是高。

總結

L-509X 是很優秀的一台正統放大器,你可以認為他的設計哲學和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如出一轍,但是同時它可以給你更多的現代元素,包括分析力、動態范圍、頻率響應。他更似日系車的馬自達,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但幾十年不斷改進。本機最優秀之處絕對是強悍的電流輸出和控制力,但絕對是屬於幼細的機種范疇,分析力超群, 可謂魚與熊掌兼得! 音色相當中性准確,不會夸大泛音或者刻意去制造某種的音色。如果你覺得這樣還是沒有購買欲望,那麼我相信那個 落足重本的電源和電位器已經有足夠誠意讓你埋單。

轉載自 “新音響” 2018年7月號

Spendor Classic 3/1 技術基礎五十年不變

在揚聲器選擇上,資深發燒友雖然現已全然跳出英國產品的框框,但大都經歷過BBC 揚聲器在七八十年代的熱情洗禮,受此影響的發燒友數量眾多,只因成立於1922年的BBC英國廣播公司為了滿足高質素重播需要,在六十年代展開了一個監聽揚聲器研發部門,而負責 R&D 環節的工程人員,其後都因為種種原因相繼自立門戶,製出一對對顯赫一時的揚聲器,Spendor 是其中之一。

兼顧不同消費者

Spendor 與其他多個英國揚聲器品牌,當年既按BBC規格要求製造授權生產指定型號,亦把研究所得大舉應用到旗下揚聲器內,在往後的數十年來持續生產受發燒友青睞的揚聲器。 Spendor在今個世紀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而積極擴充,不過來自創辦人Spencer Hughes在BBC內取得的核心技術卻始終不變,在努力注入新構思後,產品線現在分成 Classic、 D-Line 和 A-Line 三大系列。 Classic 系列盡量保留傳統,僅在細微地方作出改動;後兩者則著重創新,因此無論是造型還是所用物料,全都與堅守傳統的Classic系列略有分別,今次所試的揚聲器,是悉數保留Spendor上世紀遺風並特別使用 180mm 聚合物錐盆中低音配 22mm 半球形高音的二路書架式設計 Classic 3/1。

適度進行系統改良

Classic 是 Spendor 的主線產品,旗艦作 200 自然同樣出自這個系列。為免型號經多代改良後演變得冗長難記,新一代Classic現在不再以Revision形式登場,反而盡量簡化成只留數字,易記之餘亦代表今後推出的Spendor 揚聲器不再僅是舊物改良。新設計最大特色在中低音錐盆使用嶄新聚合物,因此實物所見的Classic 3/1不再如 SP3/1R2 般沿用上世紀的透明膠盆,而在這種 EP77 物料的處理下,由 Spendor 原廠自製的這隻炭灰色單元振盆剛性特高而且保持輕盈,又因特製磁組作高效率驅動,配合鎂合金鑄造的堅固支架,讓 Classic 3/1 經常保持力感充沛而頻應精準,且由於分音網絡盡量使用低誤差英國零件,而聲箱內部亦設置據稱能把動能轉化成熱能的高阻尼 Elastome r物料,以 3.7kHz 與 22mm 軟體半球形高音作分頻,簡而精的整體設計,使擁有特別寬闊懸邊的軟體半球形高音平滑伸展的同時,180mm 單元在配合特製相位栓下,亦能以長衝程活動準確敏銳發放所需低頻,是多方面都獲強化的產品。

保留經典處理手法

Classic 3/1 聲箱細細而頻率響應卻闊達 65Hz-20kHz,與自製單元滿足揚聲器規格所需有關外,那個五十年不變的造型其實亦是重要關鍵。Classic 3/1 方角薄聲箱其實始於BBC揚聲器製作理念而來,因此結構上並非全然用於抵禦聲箱震動,卻有兼作化解聲箱產生強烈共震之效,同時亦讓無損傳真度的微弱聲箱共嗚,幫助帶來更趨自然的音頻響應,這是經典BBC揚聲器製作巧妙之處,作為 Classic 系列當然堅守這個原則辦事。至於那個外凸向前的邊框也是傳承自經典而來,今次 Classic 3/1還改用磁力穩定面網,使 Classic 3/1 無論使用面網與否都保持美輪美奐,但無論如何改良變動,都不如聲音獲得全面改進重要,只因全新 Classic 3/1 頻應保持如往昔般伸展自然外,中低頻現在更給人有種天朗氣清的清爽傳神感覺。

讓聲效變得更好

舊款同尺寸 Classic 揚聲器在經過Spendor多次改良之後,所現聲音已經相當理想,不過有時中低頻在遇上某些分析力不足的放大器時,卻有可能呈現略帶含糊現象,嶄新Classic 3/1似乎著力於這方面作出改善,使其重播不同音樂都更趨輕鬆自然。分別以來自丹麥的 Gryphon Diablo 300 和波蘭的 Hattor Audio Integrated NCore Amplifier 兩部合併放大器驅動,發覺 Spendor 味濃如昔,分析力大舉提升則使所現聲音脈絡清晰而顯得坦率分明,就好像聽首位揚威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的美籍小提琴家 Elmar Oliveira 在贏得金獎後與鋼琴家 Robert McDonald 合作的二重奏錄音,便特別能夠展現這方面實力“如今的英製 Classic 3/1 非但定位明確,能有效展現兩位樂手如在眼前的演奏位置外,更可以把Elmar Oliveira全神貫注於高超技巧演奏各高難度作品時存在的刁鑽而密集變化悉數盡顯。重播 Elissa Lee Koljonen 與 Robert Koenig 合演不同時期古典名作的二重奏 SACD時,再度印証出使用磁隙注滿鐵磁液 22mm 高音單元的 Classic 3/1 聲音精細富表現力一面。聽 Jiri Belohlavek 指揮捷克愛樂團演奏史密塔納《我的祖國》,無論是豎琴和長笛聲都顯得優美動人而效果清新,樂組群奏亦不會因為中低頻瞬變反應緩慢而導致聲音存在混濁現象,壯麗場面在條理分明的刻劃下,玲瓏剔透地更覺莊嚴宏大,Classic 3/1全面而穩妥的聲音,致整體音效倍添矯健活力之餘,音場表達亦特別層次鮮明。至於人聲再現亦不會失諸交臂,這其實是以BBC為設計基礎的書架式揚聲器賴以成名的獨門武器,而沒有過份渲染亦不會了無血色的均衡細膩表達更一直都是Spendor不變優點,經全面改版過後,足以反映 Classic 3/1 中高頻細膩如昔卻又能在中低頻上獲得適可而止的收斂,因此重播多位男女歌手的演唱都精彩絕倫,加上樂器聲同樣韻味無窮,是難得的嶄新設計!

總結

成立於1969年的 Spendor,名稱縮寫自創辦人兩夫婦的名字,雖然 Spendor 的揚聲器一直按時代更迭不斷作出改良和創新,但應用的基礎技術,五十年不變都是從英國BBC監聽標準和重播要求衍生出來,因此無論如何演變都難免與曾經用於英國廣播公司內和曾經爆紅於八九十年代音響界的英製揚聲器血脈相連,其中又以Spendor 三大系列當中著重於保留昔日優質傳統的Classic 系列尤甚。今次所試的二路低音反射式設計 Classic 3/1,無論是造型和處理手法,都遺留 BBC 經典名作的影子,聲效則微調至更能迎合數碼時代的重播要求和需要,自然更適合現世代音樂重播要求!

轉載自 “音響技術 No.442” 

見證瑞士音樂藝術-Soulution 330綜合擴大機

瑞士品牌 soulution 在去年慕尼黑推出了全新3系列產品,包含了 330 綜合擴大機,325 前級擴大機,311雙聲道後級擴大機。330 綜合擴大機剛抵台沒多久,就送來了我們這裡準備發聲,3 系列承繼了更高階的電路設計原則,純A類擴大電路,輸出功率為120瓦(8歐姆)、240瓦(4歐姆)、480瓦(2歐姆),還可以選配DAC與唱頭放大器模組。

精密電子設備製作背景
soulution 是瑞士 Spemot 的旗下公司,Spemot 為製作電子設備與電動馬達等精密工業廠商,兩位經理 Cyrill Hammer 與 Roland Manz 對於  High-End音樂十分熱愛,也是引進 Hi-Fi & Records 雜誌進入瑞士的代理人,在聽遍世界各地的音響器材後,他們決定靠著熱忱與電子專業挑戰 High-End 級音響設備設計與製造,並且將目標立於最高水準上。

soulution 330 適合首次接觸者參考
目前 soulution 有 7系列、5系列、3系列,數字越大等級越高,新推出的3系列最適合初次接觸 soulution 的發燒友添購,而3系列又有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和綜合擴大級,如果想省空間,soulution 330 當然就是最佳選擇,而且提供DAC模組選購,可以應對數位轉盤或是數位串流器材,唱頭放大器也能夠對應黑膠訊源,因此soulution 330 可說是既多功能又好聲。

soulution 330 包裝箱上貼有 soulution 原廠封條,330 的體積是標準的寬 430mm、深490mm、高142mm。

原廠配件有遙控器、說明書、小黑電源線和備用保險絲。

初步可以看到器材上方的散熱孔。

直接擺上音響架,在 soulution 330 正面有一個顯示螢幕,3個控制按鈕和一個音量旋鈕。

從兩側側面都可以看到 soulution 的標誌以及散熱鰭片,搭配上方的散熱孔排除熱量。

可選配模組令功能更趨完整
背面可以看到輸出與輸入端子。上方左右各有喇叭輸出端子,並且留有2個位置可安裝選配模組,左邊是DAC,右邊是唱頭放大器,在 DAC 的部分可看出提供了USB、AES、SPDIF、LAN 網路孔等數位輸入。

下方便是純類比電路輸出入,一共有4組輸入,2組為XLR平衡,2組為單端RCA,還有1組前級類比輸出,因此 soulution 330 也可以當前級使用。另外也能透過前面板的功能選單關閉前級音控與線路,將 soulution 330 於劇院系統擔當後級輸出,音控與前級交由 AV系統處理。

接上線材。

扎穩基礎元件與完善電源平衡設計
soulution 330 承繼了更高階的5系列電路設計,採用A類放大設計,不同於大部分的綜合擴大機會將音量控制、訊源選擇以及信號放大等多組功能集結於單一電路板上,soulution 330 綜擴則是採用分離電路設計,隔離數位電路與電源供應部,並且在類比電路上做好屏蔽隔離讓機內干擾降至最低限度;而後級所專精的電源供應部分施以雙單聲道 (dual-mono) 設計,並達到最佳聲道分離度(> 105 dB),內部共有六個電源供應器充分供給每個功能區塊,四個總容量為1200VA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搭配160,000µF的濾波電容供給類比擴大電路,提供更為快速且穩定的電源。

嚴謹的音量控制
音量控制使用高精度、低噪音的金屬薄膜電阻(metal foil resistors),可兼控音量與平衡,另外配有可編程的增益擴大設計(PGA,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功能類似於電位器,僅在音量改變時運作,讓音量調整過程中極為平順且流暢,當音量調整到定位後便停止該功能,由金屬薄膜電阻恢復組件控制能力。

可以多部擴大機連接
soulution 330 可透過遙控器或前面板的三個按鈕以及單顆旋鈕即可進行所有功能的操作與控制,於顯示屏幕上皆能清楚指示出操控模式,集結各個組件的完美設置成就多功能設定,並讓整體音響系統得以優化。

soulution 330 選單中可調整開機時預設輸入源、預設音量、最大音量限制。也能使用2部擴大機改以前後級輸出、Mono 單聲道輸出,或 Bi-Amp 使用2台 soulution 330 各別推動喇叭的中高音單體及低音單體。也可設定鎖定某個輸入源做劇院模式。

soulution 330 對於安全設計非常重視,當給予喇叭的輸出電流超過 30A 時,會自動停機,內部電源供應異常或是溫度過高時,皆會自動關機,使用者在聆聽時能更具安全性。

高水準的聲音質感
播放 Earl Wild 的 <The Art Of The Transcription/Live In Carnegie Hall>,一開聲即是充滿圓潤晶瑩的鋼琴聲,樂聲漫步在面前一方空間之中,既寧靜而深邃,描繪出了彈奏者翩翩風采。隨著曲目變換,速度由慢入快,起伏漸長,細節更顯豐富,soulution 330猶如能夠讓音符立體跳動於白紙之上,背景漆黑,音像凸顯,高音剔透,低音沉穩,潔淨均衡,加上現場收錄到的觀眾咳聲,令人不只是欣賞了動人的樂章,更像觀演現場演奏般的鮮活。這張原已是非常好的發燒專輯,但能有如此高水準表現足令人讚嘆。

音樂重生如歌如訴
聽完鋼琴演奏,接著聽聽soulution 330在弦樂上的表現,播放Gil Shaham的小提琴專輯<The Butterfly Lovers>,在梁祝這描繪中國歷史愛情故事的數首曲目中,簡單說是聽到了”如歌如訴”。soulution 330在沉靜背景上顯示了能處,將Gil Shaham演奏中的抑揚頓挫重現得既清晰又柔美,聽出了情感,領略了曲折。新加坡管弦樂團替故事描繪了背景,Gil Shaham述說了故事,soulution 330真讓人能感受到音樂與藝術。

音場深度層次優異,動聽耐聽
接著播放發燒友也很喜愛聆聽的電影原聲帶類型音樂,這張”Burlesque”是相當不錯的原聲帶,出自2010年的電影”舞孃俱樂部”,演唱的Cher與Christina Aguilera不但參與電影出任女主角,也同是實力派歌手,個別代表兩個音樂世代。電影與音樂極盡煽情華麗卻又保持極高音樂水準,劇情與配樂融合如一,聽音樂便如看電影。

soulution 330不但是重播音樂,更如描繪電影,在聲音上有極高的聲音辨識度,能夠清楚聽見兩位歌手的聲音特色與錄音後製的不同,從許多音效中可以感受到設計者在左右聲道分離度上的成功,在這樣流行專輯中有高水準音場深度層次與寬闊度實屬不易。soulution 330能讓人靜心聆聽這張花樣華麗的歌舞專輯,提供了耐聽的特性,足見得soulution 330聲音質感高度,頻段均衡與乾淨沉穩的實力。

重現層層疊疊的細節變化
在soulution 330的重播下,顯出了陳潔儀聲音美麗柔情的一面,在”心動”中,歌聲細膩綿密,情感動人,陳潔儀雖然唱得輕柔,歌曲本身起伏音量差異雖不大,在細微處卻能感受到層層疊疊的變化,讓人時時刻刻聽到細緻的情感,soulution 330顯露了陳潔儀演唱時在細節上的功力。在”我把你灌醉”中,陳潔儀的聲音更為清亮,演唱音域更為寬廣,雖然都是陳潔儀演唱,但能明顯聽出與演唱心動不同的歌唱技巧和聲喉運用,這也是soulution 330在細節辨別處上的強處。

細節清晰,寬鬆開闊
Karrin Allyson是美國爵士樂歌手,有5張專輯曾獲葛萊美提名最佳爵士人聲專輯,這張專輯採輕淡爵士樂伴奏,以soulution 330播放能聽到Karrin輕鬆細膩帶有經歷的歌聲,演唱風格較為隨興,播來不失清晰細節,搭配晶亮剔透的鋼琴伴奏與低頭沉吟的Bass,寬鬆開闊,讓人心情無比放鬆。

 

精品級夢幻擴大機
soulution 330無愧為高價綜擴,雖然在自家品牌中3系列算是入門磚,但聲音一開就是High-End高水準品質。聲音密度高而不黏,自成一格威嚴感,如湖水穩重、清澈。聽soulution 330就如聽歌手唱出最佳狀態,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輕鬆靈活。瑞士製作的產品從無平價,聲音亦然,光由soulution 330就能知道這絕對是High-End水準品牌,全面表現難以挑剔,如有幸擁有實是一大樂事。

  • soulution 330 綜合擴大機規格
  • 電壓: 220 – 240 V (50 – 60 Hz), 100 – 120 V (50 – 60 Hz)
  • 消耗功率: < 0.5 W Standby idle 350 W
  • 類比輸入 :
    2 × balanced (XLR)
    2 × unbalanced (RCA)
    1 × Phono MC (optional)
  • 輸入阻抗:
    3 kΩ balanced (XLR), 3 kΩ unbalanced (RCA), 20-1260 Ω phono
  • 數位輸入(選配):
    1 × AES/EBU, 1 × SPDIF, 1 × USB, 1 × Network
  • 前級輸出: 1 x balanced (XLR)
  • 喇叭輸出: 2 pair loudspeaker binding posts
  • 增益: – 66 to + 36 dB
  • 輸出功率: 120 W @ 8 Ω, 240 W @ 4 Ω, 480 W @ 2 Ω (dynamic)
  • 頻率響應(– 3 dB): 0 – 800 kHz
  • 總諧波失真 THD + N: < 0.001%
  • 訊噪比: > 120 dB
  • 阻抗係數: > 5,000
  • 最大輸出電流: 30 A
  • 聲道分離度: < 110 dB
  • 連接 (remote turn-on): 2 x phone jack (3.5mm)
  • 尺寸 (WxDxH): 430 x 490 x 142 mm
  • 重量: 約30 kg

轉載自 “MY-HiEND” 2018 年 1 月

WhatHiFi? – Spendor Classic 2/3 review

Few speakers on the market can match the heritage of Spendor’s Classic 2/3s. This design can trace a direct line back to the highly regarded SA2s, which were launched in 1980.

But the engineering ethos behind the product goes back even further, to ideas developed by the BB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the 1960s.

Does that put these speakers at a disadvantage compared to high-tech alternatives from the likes of Dynaudio or Bowers & Wilkins? As long as the distinctive styling and relatively large size aren’t an issue, we don’t think so.

Build and compatibility

These Spendors are 54cm tall, about a third bigger than most of their standmount competition, and they need to be positioned well clear of walls to sound balanced. They’re likely to be most at home in medium-to-large rooms.

While the dedicated, open-framed wooden stands – the Fortis, made by Hi Fi Racks – cost a hefty £600, we can’t find a preferable alternative as far as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s are concerned.

The BBC-inspired engineering is most obvious in the speaker’s cabinet construction. Most rivals aim to make the enclosure as rigid as possible to give the drive units a solid foundation to work from and minimise any cabinet wall movement. Spendor’s Classic models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No matter how rigid you make the cabinet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cabinet resonance. This will add distortion to the sound the drive units make.

Making the enclosure more rigid will only make that resonance higher in frequency, crashing the midrange region where our ears are most sensitive.

The BBC approach is to make the cabinet walls thin (so they flex at low frequencies, where our hearing is less discriminating) and to control resonance by carefully, but heavily, damping the cabinet panels. Spendor’s Classic models have always used this method, and the 2/3s are no different – though this latest model features a far more rigid front baffle.

In these speakers, the company has further refined the technique by using new visco-elastic damping pads in strategic places. The pads absorb vibration energy and turn it into heat, but the speakers don’t get noticeably hotter during heavy use.

 

The Classic 2/3s’ mid/bass driver is all-new. It’s an in-house unit, which is something of a rarity for a manufacturer of Spendor’s modest size. Most rival companies buy in their drive units from OEM suppliers such as Scanspeak or SEAS.

The mid/bass unit has a 21cm diameter polyamide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cone and a die-cast magnesium alloy chassis, the latter for its rigidity. Every aspect of the design has been honed, from the cone surround right the way through to the suspension and motor system, all in a bid to optimise performance.

The 22mm surround dome tweeter has been around for a few years, but remains a fine performer. Its unusual profile is designed to deliver extended highs while maintaining wid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tweeter and mid/bass driver are mated with a high-quality and carefully calibrated crossover network. It’s a relatively simple circuit and is none the worse for that.

 

Sensitivity is quoted at 88dB/W/m while nominal impedance is 8ohms (with a minimum of 6.8ohms). These figures suggest the Classic 2/3s are easy speakers to drive for most quality amplifiers.

These are, of course, premium speakers and so positively demand good-quality source components and amplification if you want the best from them.

We use our reference Naim NDS/555 PS music streamer, Clearaudio Innovation Wood turntable and Gamut D3i/D200i pre/power combination with great results. Rega’s Elex-R is pressed into use too, without issue. The Spendors simpl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 signal they receive.

The cabinets look like they’ve been made with care, and the real wood veneer is neatly applied. This latest generation of Spendor’s Classic speakers have grilles that are held on with magnets.

This not only makes it far easier to take the grilles off, but the speakers also look much neater without them. There are two finish options for the enclosures – the dark walnut of our review samples, or cherry.

Sound

 

The Classic 2/3s have an easy-going sonic nature, one that draws the listener into the music rather than shouting for attention.

These speakers may not win out in a quick dealer comparison, but given time their considerable charms are obvious. Most modern rivals sound smaller, leaner and more aggressive by comparison.

Tonally, the presentation is pretty even. There’s certainly less warmth to the midrange and bass than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but there remains a lack of overt aggression.

This characteristic doesn’t go as far as taking the venom out of tracks such as Nirvana’s Come as You Are – where the 2/3s show a surprising amount of attitude – but it still makes poor recordings and below-par electronics a little more palatable.

 

As we listen to a range of classical music from the gorgeous Clair de Lune by Debussy right the way through to Stravinsky’s often frantic The Rite of Spring, we’re aware of the Spendor’s impressive sonic authority and their ability to deliver dynamics – both subtle and large-scale – with remarkable grace.

There’s a beautiful sense of fluidity to the way these standmounters go from quiet to loud, and it’s coupled with a delicate sense of ease most rivals struggle to approach.

Those large mid/bass drivers really manage to shift plenty of air without sounding like they’re working hard at all. Push harder and the Classic 2/3s retain their composure and refuse to harden.

Of course, there’s lots of bass – how could there not be with such a generous cabinet volume and such big mid/bass units? But it’s delivered with finesse as well as plenty of weight and power.

Compared to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this model, there’s far more in the way of precision – the Classics revealing the texture of low frequency notes with considerable skill.

There’s plenty of punch too, as we find out with Major Lazer’s Pon de Floor. Hard-hitting music such as this reveals a level of rhythmic momentum that challenges the likes of Dynaudio’s award-winning Special Fortys.

Earlier generations of this Spendor could sound a little sedate but, given the right music, the 2/3s are happy to party. That’s something we weren’t expecting.

 

It’s not all change though. The 2/3s remain true to their heritage in delivering a midrange that is seamless and inviting. Voices come through with body, weight and just the right degree of natural warmth.

There’s plenty of detail too, with the standmounts picking up subtle nuances and instrumental textures without highlighting the fact unduly.

These are speakers that we could listen to for hours on end without tiring, yet they have enough in the way of excitement and drive to entertain when the music demands.

Verdict

The 2/3s surprised us quite a lot during the review period. They retain the charm and easy-going nature of their highly regarded predecessors, but now have the punch and rhythmic precision to work well with a wider range of music.

We can’t think of a better all-round alternative at this price level.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