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有了百份百的生命力 – Spendor Classic 100 試聽記

那天下午,我經歷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

那是我第一次聽 Spendor Classic 100 喇叭;也是我第一次聽 Norma Audio 的擴大機。那天是我第一次去統領音響試聽;也是我第一次與這麼多音響界的前輩一起試聽,不是交誼休閒,我是來工作的,甚至,其中還有國外原廠的老闆。這次試聽,也是我第一次在經銷商遇到原廠老闆親自調整喇叭後再讓我試聽的。太多新鮮的經驗,都在那一天下午發生。

我與上瑞張老師有約,要跟 Norma Audio 的老闆 Enrico Rossi 見面。那天下午,也是編輯部安排我去統領音響試聽 Spendor Classic 100 的時間。訪談的地點就約在統領附近的咖啡廳,那間咖啡聽從外面看,怎麼都不覺得會有好咖啡,結果,一試,還不錯。一個忙碌的下午,就該這樣以一杯好喝的咖啡開始。

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同時也在等待駱老闆準備好。駱老闆可不是偷懶,搞到別人要來聽了才準備器材。是因為那天張老師特別指示,希望這次讓 Spendor Classic 100 這對新推出的喇叭,能搭配一台剛引進的擴大機,他對喇叭有信心,一定唱得好,也對這擴大機有信心,一定推得好。這擴大機,就是 Norma Audio 的旗艦綜擴 IPA-140。可是,全台就這一台啊!音響展後,這台就被臺南經銷商帶回去了,張老師為了這篇報導,特地商請經銷商送上來,所以,要等。

訪談結束,我們才走個半分鐘,就到了統領。我第一次到統領,這才發現駱老闆真不簡單。他賣出全球第一對 Elac Concentro 喇叭的事,名震江湖。可是,沒去過還真不知道,統領的試聽室竟然長這樣。

打從1989年Spendor推出S100之後,接著在94年推出SP100的改款,繼之以SP100R2,而,Classic 100則是2017年才推出的最新版本,為3單體3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


人定勝天,認真擺位克服空間不利條件

長怎樣呢?首先,這裡很小,大概只有4坪大,坐在其中,我登時覺得,我有我家客廳可以聽音響,真是幸福。再者,這裡不規則,不是一個標準的矩形空間,而是一個將近正方形的梯型空間。正方形就夠要人命的了,何況左右還不對稱,連壁材也不對稱,這要怎麼玩呢?駱老闆憑他多年的經驗調音,我在試聽了幾曲後,竊聲跟駱老闆表達佩服之意,因為我覺得這裡的駐波沒有我想像中的嚴重,而且不會吵。統領竟然能憑這樣絕對不理想的空間,賣掉 Elac Concentro,駱老闆真是不簡單。這也表示,您府上的音響需求,駱老闆一定能滿足您,再怎樣疑難雜症都沒問題。

外貌30年來幾乎不變,內在已然悉數革新
我知道您在想什麼。我沒忘記這篇主角是誰。這次試聽的是 Spendor Classic 100 書架喇叭,與其說是書架,稱之為「需要腳架」(stand mount)的喇叭更為適合。單是高度就有 70公分,僅需墊高 30公分左右,就達到落地喇叭的高度。3單體3音、低音反射式設計,而且,誠如其名,真是一派經典。事實上,它就是經典。打從 1989 年 Spendor推出 S100 之後,接著在 94年推出 SP100 的改款,繼之以SP100R2,而,Classic 100則是2017年才推出的最新版本。

單看照片,實在看不出 Spendor Classic 100 的魅力。實地見到喇叭,才深感這間老字號工廠,果然不愧是喇叭專家。即便看起來仍是 40年前產品的樣貌,但骨子裡,全不一樣了。這個 Classic 100 是去年才推出的新改款,單體材料都不同。Classic 系列的改款是從 2015年推出旗艦喇叭 SP200 開始,事隔兩年才正式將整個系列的新款喇叭一一補齊。

採用全新單體,提升整體表現

Classic 100 的單體排列順序,由上而下是中音、高音、低音。我們還是從高音開始講起。高音單體採用一顆 22mm的高音,材質則是一種人造的塑料纖維,質量更輕,有助於高頻延伸。高音上方是一只 180mm的聚合物振膜中音,這個被稱為 EP77的聚合物振膜,是原廠最新開發出來的振膜,同樣可見於 D系列喇叭。聚合物振膜向以質量輕、內阻高著稱,因此反應速度快,聲音清晰而有透明感,並且極少帶有材質本身的音染。中音單體的中央,還有一個子彈型的相位錐,有助於打散錐盆底部的聲波諧振,以利聲音清晰還原。至於下方的低音單體,則是一只 300mm的大口徑低音,振膜採用複合 Kevlar 纖維製成。材料本身硬度夠高,不易發生形變,同樣具備低失真的特性。

箱體外觀雖然維持 40年前錄音室鑑聽喇叭的古樸樣貌,但箱體材料則不一樣了。 Classic 100 使用 MDF 板,並且各部位的板材厚度不一,針對各面的振動控制而做設定。內部則盡可能減少吸音材使用,好使聲音更透明自然。面網採用磁吸設計,可輕鬆移除面網以聽見更優質的表現。低音反射孔位於喇叭正面,開口的擴張弧度設計,有助於導出氣流。背後的喇叭端子都是鍍金品,一共預備了三組,讓您最多可玩 tri-wire、tri-amp。不想麻煩也沒關係,用跳線連起來,一樣很好聽。這次試聽就是這樣。

這一只180mm的中音在三顆單體中安排在最上方,採用一種被稱為EP77的聚合物振膜,是原廠最新開發出來的振膜,同樣可見於D系列喇叭。單體中央有一個子彈型的相位錐,有助於打散錐盆底部的聲波諧振,以利聲音清晰還原。
高音單體採用一顆22mm的高音,材質則是一種人造的塑料纖維,質量更輕,有助於高頻延伸。
位於下方的低音單體,則是一只300mm的大口徑低音,振膜採用複合Kevlar纖維製成,具備低失真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低音單體使用了內凹式懸邊。

Norma Audio 老闆親自調整擺位

準備好試聽了嗎?我是準備好了,但還有人有意見。

這次負責推 Classic 100 的是 Norma IPA-140 綜合擴大機,Norma 老闆 Rossi 在此,當然要調到最佳狀態才行。這裡雖然不是他的地盤,不若駱先生那樣熟悉此地的聲學條件,Rossi 仍提出請求—他要調整喇叭。他從背包裡翻出一張燒錄光碟,CD盒上夾了一張曲目單,裡頭都是挑選過的樂段,是他拿來測試音響的法寶。他請代理商協助,聽他指揮。內傾、拉開、朝外一點、往內靠一點…,他一邊聽,一邊指揮。只見他閉上眼睛,雙唇輕闔,神情專注凝重,彷彿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

這期間,他都聽了什麼?我沒過問他試聽的每一軌出處,但有印象的,也是他反覆聆聽的,則有吉他、人聲和鼓。我大概猜到得他想聽得什麼,他要抓出高頻的甜潤與光澤、中頻的解析與厚度,再加上低頻的層次和重量。此外,他注意到統領試聽室狹窄的空間,擺滿了器材,若讓右聲道朝前發聲,其實會直接打到右側擺滿器材的器材櫃。況且,右側離牆近,左側較遠。最終他採用較大角度的 toe-in,讓 Classic 100 直接正對聆聽位置。這種擺法是在小空間裡,為避免側牆過多反射音的標準作法。

Rossi 示意已經調好了,要我坐過去。他欠身往沙發邊靠去,我在 CD匣裡挑了一張 CD。我有意測試 Rossi 的調整功力。他在 1987到 1991年期間,也待過義大利的音響雜誌,當時他負責在實驗室裡針對送評器材做儀測並分析電路,是媒體前輩,後來又當音響公司老闆,是業界前輩。我想知道他在短短 10分鐘內怎麼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調好喇叭。我也用類似的音樂來驗證最快。

黃金交叉點上的魅力人聲

這第一張 CD 是法國女高音 Patricia Petibon 演唱西班牙歌曲的專輯「Melancolia」。錄音當中有女高音的演唱,有一個古樂編制的室內樂團,並且配有吉他以及一些民俗樂器。音樂一放,Petibon的聲音凝聚,定位在中央偏做一點的位置,而且音像立體。她歌唱當中不時改換音調,抑揚頓挫。這樣唱,不容易,這樣的錄音,要表現,也不容易。Classic 100 這時把 Petibon 這些變化多端的唱腔表現得可精彩。有形體,卻不濃重,Petibon是輕女高音,能唱點花腔。這些歌曲需要的,正是 Petibon 的那種輕盈靈巧的聲腔,若濃重了,聲音就沒有那種活潑性了。 Classic 100 此時表現出的人聲實在有魅力。

我也注意到樂團的部分,雖然樂團規模不大,但弦樂依舊迷人,特別是當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頓下去時,Classic 100 的豐沛低音讓我著實驚訝,怎地這麼豐厚,怎地這樣有重量。下盤既穩,音樂走起來也就更穩,Petibon一唱,浮凸立體宛若雕像般活生的形象,搭配起樂團的跌宕起伏,那正是音樂動人之處。而且,以上的聽感都是在我身體往前靠,像是 Rossi 調音時的坐姿那樣聽到的,若我偷個懶,往椅背靠下,聲音就沒那樣活生立體,聲音的光彩也要登時銳減。這調音,不是皇帝位,根本是黃金交叉點。

完了嗎?還沒。這張專輯還特別找了吉他演奏家 Daniel Manzanas 助陣。我在許多系統,也在不同的地方聽過這張專輯,我非常清楚這吉他可以有怎樣鮮活而圓潤的質地表現。在這裡,我並不認為是最好的經驗,因為受限於空間,加上較多的 toe-in 角度,發聲體的分離度沒辦法拉開,弱在層次,卻勝在那琴音的真實感。這裡的吉他只是伴奏,只是點綴,可是,我聽到吉他撥奏錚錚鏦鏦,質地是緻密的,顆粒是圓滑的,色彩是清潤的,光澤是暖和的,在一片弦樂聲中穿透將來。

我放的吉他,不同於 Rossi,這是古典,他是鋼弦;我放的人聲,也不同於 Rossi,這是聲樂女聲,他是民謠男唱;我放的低音,依舊不同於 Rossi,這是低音提琴,他是震聲大鼓。然而,他的滿足,我一下子都瞭然於胸了。

Classic 100雖然外觀古樸,但是設計卻是新穎的。箱體是MDF製作,做工細緻,木工水準一流。

聽見細微聲腔變化,宛若親臨現場

再聽 Maria Jaell 的聲樂作品,依舊是女高音,伴奏卻換成鋼琴。只聽第一軌和第二軌。第一曲是一片溫柔抒情,唱得溫柔,琴也溫柔。但溫柔之間,就有許多細節,一慢,一輕,很多細微的聲腔變化運轉,就成了觀戰重點。我聽到的人聲好清楚,就像剛剛聽 Petibon 唱歌一樣,那是一個人,一個面容,吟哦一首詩。

琴音帶有一種飽滿的顆粒質地,在我的經驗裡,這裡顆粒的渾圓感特別鮮明,鮮甜之餘還有豐富水分。這是 Classic 100 的功勞?還是 Norma IPA-140 好聽?我聽的欣喜,轉頭問一旁的張老師,張老師答得妙:「都好聽。」哈哈,是啊,但我不覺這是老王賣瓜。在試聽之前與 Rossi 訪談之時,Rossi就跟我說一個觀念:「喇叭決定了音樂重播時的音色平衡,但其他諸如音質、動態、音場等,都是擴大機決定的。」所以,他非常注重 Norma 擴大機的「質」(quality),沒有好的質,喇叭也出不了好聲音。料想這質,Norma 貢獻良多。

第二曲「貓頭鷹」的動態鮮明,有極弱的演唱和演奏,又有極強的樂段,單是開頭的鋼琴就夠震撼了。聽這鋼琴的厚度和重量,推估跟toe-in角度有關,若少些內傾,恐怕琴聲會薄一點,但弦振細節以及共鳴音色會更顯明。這裡的鋼琴漂亮過關,震撼到心底去了。

Classic 100美個單體都可獨立接駁喇叭線,您可以用三對喇叭線tri-wire,也可以用三台擴大機tri-amp伺候,或者選購高品質的跳線,玩法多多。

活生、具體、衝擊力

爵士樂最能展現系統的活生感。放上鼓手 Bertrand Renaudin 領軍錄製的 La traversee du jour 專輯。我發現這個系統的有著敏捷的反應速度,聲音完全沒有拖遲感,聲音細節清楚明確,且每個細節都有畫面,打擊樂不僅活生,而且見得此系統的動態表現驚人。第一軌音樂一下,打擊樂渾圓飽滿的顆粒登時迸現,鋼弦吉他刷下可以見得力道,聲音是有衝擊感的,長笛吹奏的聲音帶有圓潤質地以及氣音細節。第二軌的鈴鼓敲打起來真是活生,手觸鼓面發出乾而短促的聲音,但敲擊的剎那,鼓邊的金屬片撞擊聲清脆而且具體。

第三軌的電吉他嘶吼聽起來有衝擊感卻不刺激,這可是大角度 toe-in 的擺位,單體幾乎正對聆聽位置,但是系統本身的失真低,噪感就少,再加上空間的耦合,才造就了這辛辣卻不噪熱的吉他味。腳踩大鼓真是凶悍,一般體型的書架喇叭還真難聽得那飽滿鼓聲,但 Classic 100 不是普通的書架喇叭,或者說,它不是一般意義的書架喇叭,那個 300mm 的低音單體不是蓋的。厚重扎實而且深富力道的鼓聲,在我想像裡應當發自體積更大的喇叭,才有這等能量。Classic 100 在有限的體積內,真是發揮了最大的重播效能。打擊樂最熱鬧的當是第六軌和第十二軌到十五軌的音樂,鼓聲俐落且速度飛快,深沈處則重量、力量兼有。因為稍早才與 Rossi 訪談,他的話一直映在心裡。Rossi 說 Norma 的擴大機的特點就包括了大電流輸出和高阻尼因數、高迴轉率,這讓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能精確而得心應手。是這樣嗎?我聽到的精彩聲音,應該就是 Rossi 此言的證明。

我轉頭問一下駱老闆,經過重新擺位後,聲音跟他事先的調教有什麼差別?「低頻駐波比較少了。」我相信。這播放的幾軌鼓聲深沈重擊下,都展現了乾淨的低頻,在第九軌裡的電貝斯低鳴,如果低頻駐波嚴重,會讓聲音聽來糊糊的,缺少顆粒感和明確性。這時我聽到的可清楚了。而且在電貝斯和打擊樂的襯底下,透出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圓潤溫厚,帶著空氣嘶嘶的摩擦感,真是好聽。誰說樣子老派就是老聲,誰說英國喇叭就是溫吞?

一曲芬蘭頌,眾人都被帶到音樂裡

雖然空間小,喇叭距離拉得也不甚開,誰說這樣就不能聽大編制的管弦樂了?放上 Ashkenazy 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西貝流士交響詩芬蘭頌,就可見得這個系統,能夠多威猛;即或 Spendor Classic 100 看起來是這樣道貌岸然,但唱起芬蘭頌可熱了。樂曲開頭,伸縮號搭配法國號吹出深遠綿長的樂句,低音號以低沈粗獷的腔調幫襯著,低音提琴以長音柔化了銅管的金屬況味,此時,加入的小號則把旭日東升的輝煌感帶了出來。短短的開頭,若把這些樂音都聽明白了,把這些音樂中交融的色彩都看清楚了,這曲子就精彩了。背後滾來的定音鼓,顆顆飽滿,聲聲確實。弦樂不僅有密度,還有高度的張力,帶著柔韌的織物質感隨著旋律翻騰飄盪,是雲亦是海,是風也是浪。點綴的三角鐵,穿透層層霧障而出,清脆亮麗而且飄逸飛揚,畫龍還需點睛,果不其然。

我越聽越入神,越聽裡頭越是激昂;但又豈止我呢,一夥人早就都放下手機,一起進入西貝流士對祖國的歌詠深情裡了。早些我放的幾張 CD,Ross i每一張都借來看,他非常享受那音樂。這芬蘭頌一放完,我們幾個不禁討論起錄音版本來了。聽音樂本當如此,音響永遠是為音樂服務的,如果音響把我們帶到音樂裡,那音響就高竿了,如果只能讓我們停留在對聲音的感知,那就還不是 Hi End。

細緻的弦樂,有機的聲音

我再放上 Stanislaw Skrowaczewski 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這是 Reference Recording 的錄音,我不是衝著RR錄音放這片的,我是為了 Skrowaczewski 來著的,他是其中一位讓我認定是布魯克納專家的指揮。第九號交響曲雖然不像芬蘭頌那樣激烈昂揚,也沒有火鳥或布蘭詩歌裡那種突然乍現的大動態。可是,這曲子柔美之中可見許多交響音樂的精彩,系統越好,這曲子越能完整重現。這當中最考驗音響的是動態幅度。雖然不是瞬間爆發的對比,卻多的是微小的騷動以及樂團張揚的齊鳴。至於RR錄音向來具有高度透明,可以見得非常清晰的音場和層次。

在 Classic 100 的演示下,這曲子真是美得無比。弦樂不僅有絲滑質感,還有絲綢光滑,Classic 100不過是軟半球高音,怎地高頻可以如此漂亮?那種纖細質感,又有密度和光澤,直逼高級絲帶高音才有的高音表現。我不禁在筆記本上留下「弦樂細緻度,首度體驗」的備忘。撰文時,我一度考慮要不要把這段筆記寫出來,就怕讀者以為是吹捧,幾經思索,我還是寫下,因為這是我的真實經驗。

我覺得這是 Classic 100 對於細節重播的不妥協性能所致。它有非常豐富的資訊量,如此,才建構起這樣高組織性的聲音。我用這個詞來形容—「有機的」(organic),這聲音一點不造作,一點不人為,非常自然,卻又如此真實。如果不是常到音樂廳聆聽現場演出,就不會在聽見這布魯克納第九時,有這樣的感動。單是聽到第一樂章尾奏的銅管三連音後堆疊起的音樂情緒,再以樂團齊奏達到頂點,情緒就要沸騰了。

就在此時,轉入第二樂章,弦樂以撥奏方式奏出詼諧曲的主題,這裡,布魯克納再次運用三連音帶領音樂發展。這樂章裡的動態起伏是巨大的,特別是弱奏時的細微纖柔,對比於管弦齊放後的萬鈞勢力,聽著聽著也不禁佩服起 Norma IPA-140, Rossi 說他重視的要素,確實在這裡都聽見了—速度、動態、純淨、低噪、質感、活潑。我很喜歡那個透明到一望無際的音場,舞台深度一覽無遺,當定音鼓擂動時,不僅有實體、實像,有力量、重量,還有距離樣貌。

讓音樂有了百分百的生命力

退出 CD。我起身跟代理商、跟駱先生、跟 Rossi 道謝,讓我有機會聽見這些美好的聲音,或者說,讓我有此美好的體驗,新鮮地品味這些音樂的迷人風貌。我實在不想誇稱這 Spendor Classic 100 音響性有多高段,那真是俗氣了,我倒要告訴你這 Spendor Classic 100 在 Norma IPA-140 的驅動下,真讓音樂有了百分百的生命力,不枉其名喚作 Classic 100。

Rossi的調整,主要是把喇叭間距拉開一點,並且加上Toe-in,以減少牆壁的反射音,並避免右側靠牆的器材櫃引起低頻共振,強化駐波。

器材規格

型式:3音路3單體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高音單體:22mm 軟半球高音x1,180mm 中音單體x1,300mm 低音單體x1
頻率響應:25Hz-25KHz
平均阻抗:8Ω
效率:89dB
建議擴大機功率:25-250瓦
分頻點:490Hz,3.6KHz
尺寸:700 x 370 x 433mm(H×W×D)
重量:36 kg

洞察市場,勇於開拓的 SPENDOR:訪 SPENDOR(思奔達)銷售總監 Mike Picanza 先生

在 8月的香港高級視聽展上,英國著名品牌 SPENDOR 展出了旗下三個系列的產品,而 SPENDOR 的銷售總監 Mike Picanza 先生也來到展會現場,並且接受我們的採訪。

記者:據說 SPENDOR 又收購了一個工廠,可以介紹一下該工廠的大概情況嗎?
Mike Picanza 先生:之前我們收購了一個音箱箱體加工廠,而在去年又收購了一個工廠來擴大我們的廠區。近年 SPENDOR 的銷售量每年都有 20% 的增長,原來的工廠的產量已經無法滿足銷售量的增長,另外一個原因是原有的噴漆工藝有些落后,所以才投資收購多一個工廠,工廠擴大之后完全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目前工廠中作為噴漆的空間一共有 6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可以在這 個空間處理不同顏色的漆面,而不會互相之間的顏色污染,黑色就是黑色,白色就是白色,而不會因為使用同一場地和同一工具造成一些混色。在以前,因為廠區比較小,就會造成一些污染,比如箱體材料的切割會產生木粉,木粉擴散很容易貼附在噴好漆的箱體上,因此我們將污染比較大的工序與其它工序的生產車間隔絕開來,經過這樣的處理,產品的質量比以前有所提高。另外,我們在新的廠區設立倉庫,這是以前沒有的,這樣可以有一些庫存來供應給市場。除此之外,生產環境得到了改善,環境改善了人員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在新的工廠,SPENDOR 將研發和設計整合到一塊,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 SPENDOR 的音箱生產出來之后送到南部的一個部門做測試,從那邊出貨,目前還是如此,但是這種做法隻限於 SPENDOR 這個品牌。這是我們的傳統,目前還保留著這樣的做法。

記者:之前 SPENDOR 推出古典系列的 SP200,與之前推出的古典系列音箱很不一樣,採用落地式設計之外,也採用之前沒有的密閉式設計,有哪一方面的考慮呢?
Mike Picanza 先生:之前有不少用家向我們反映,希望古典系列的 100書架箱的低音量感更多一些,我們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嘗試在古典 100的基礎上增加一個低音喇叭,低音量感增加,能滿足需求,但是音色與古典 100有些差別,在研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密閉式設計的音色更接近於古典 100,因此最終在古典 200上採用密閉式設計,以延續古典系列的聲音風格。

Spendor Classic 200
Spendor Classic 200

記者:我看到 SPENDOR 的 A系列音箱的面板是比較狹窄的,外觀也比較時尚,看上去很能融入現代家居,請問A系列的設計與古典系列相比有哪些不同?聲音取向是否與古典系列一致?
Mike Picanza 先生:(向我展示 SPENDOR 的內部手冊)目前我們有三個系列,古典系列、D系列和A系列,三個系列都有不同的聲音取向。一些用家看到我們的古典系列以后,覺得體積大了點,不適合他們的家居環境,所以我們有不同的系列迎合不同用家的需要。這本畫冊是我們內部自己用的,它涉及 SPENDOR 音箱的聲音取向、設計概念等等。

Spendor A2 和 A4

記者:這本手冊是 SPENDOR 的產品規范嗎?還是某方面的指引?
Mike Picanza 先生:不是產品規范,但是這本手冊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它記錄了SPENDOR 從開始到現在的整個發展歷程,我們要經常回顧一下這個歷程,這有助於我們研發新的產品系列。

Mike Picanza 先生:(他指著手冊上的三角形圖形–消費趨向圖形對我說),這個三角形代表整個音響市場的趨勢,底部代表一般用戶,上面代表最高端的用戶,在30-35 年之前,高級的用戶是比較多的,那時候玩音響的人群也是比較多的,而現在聽音樂的方式改變了,比如使用手機這樣的設備來聽音樂,因此高端的用戶就越來越少,其實普通的用戶中有一部分希望擁有好一些的音響器材,他們的消費能力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是他們完全有可能發展成高端用戶的。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一個藍牙音箱或者 Soundbar 就夠了,這部分的人也不會來到象香港展這樣的展會現場,他們幾乎對音質沒有什麼要求。高端的用戶對音質的要求很高,也會來參觀這樣的展會。在普通消費者與高端用戶之間的這些消費者,則是我們需要想辦法吸引他們加入音響消費行列的人群,如何吸引他們玩音響呢?這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將市場上的消費者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高端用戶,他們對音響很了解,也懂得欣賞音樂,這部分人的年齡基本在 40歲以上,他們的收入普遍不錯,對音響的需求也高。第二種是比較年輕的用戶,他們喜歡網購,喜歡用 Apple Music 這類流媒體聽音樂,喜歡比較貴的耳機,但他們的收入相對來說比高端用戶低一些。第三種是中端用戶,他們大部分人的收入尚可,對音質有一定的追求,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對於音響的了解程度不及高端用戶,所以他們比較喜歡 B&O、SONY、BOSE 這類產品。

記者:SPENDOR 洞察市場,也做了細分,這本內部手冊很給力(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Mike Picanza 先生:做生意一定要知道你的客戶在哪裡,如果不知道客戶在哪裡,所有的市場推廣投入的金錢和人力都會白費。

記者:剛才說到年輕的消費者,其實有些年輕人很喜歡有源音箱,SPENDOR 會不會有跟進呢?
Mike Picanza 先生:這部分的消費者類似我們A系列所對應的客戶,他們也會喜歡有源音箱和藍牙音箱。我們已經跟兩位剛從聲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簽約,他們有比較新的設計理念。我們對這方面已經有所准備。

記者:看來 SPENDOR 還是很善於開拓市場,眼光也比較長遠。
Mike Picanza 先生:謝謝!其實 SPENDOR 創辦人是很有名氣的,它是錐盆喇叭的發明者,也發明了一些新的技術,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創新下去。我們的目標不在於銷量有多大,不是要做第一,而是希望能做出各類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讓消費者在購買音箱時就會想到 SPENDOR。

原創: 視聽前線

以和暖色彩讓音樂昇華 Spendor D9 座地式揚聲器

Spendor D9 是近代市場流行的窄身揚聲器,未開聲之前,還以為它的聲音與其他近似設計的產品類近,但開聲之後,腦內聯想到的卻是同廠的 Classic 1/2! 後者是闊身前障板、大低音單元的傳統英式揚聲器,如此情況實在始料不及。只是,細聽之下,還是找到了一些不同之處,頓覺趣味盎然……

現代外表,傳統風味

Spendor 現時備有三條產品線,Classic 系列是品牌最傳統、最富英倫味道的揚聲器類別; D-Line 與 A-Line 則擁有近代市場主流的那種揚聲器外觀,前者級數較 高。 是次主角 D9,理所當然屬於 D-Line,是三路分音四單元架構,為系列中的 一哥。在它之下是 D7,亦為座地型號,架構是二路半三單元。 D-Line 的高音稱為Spendor LPZ high frequency driver,根據外媒資料,它的 22mm 振膜由塑料纖維編織而成。高頻延伸至 25kHz,這個數據不誇張,不少英國揚聲器的高頻響應都是 25kHz上下,而聽感並未出現任何問題,Spendor 當然亦不會出亂子。

Spendor LPZ 高音另一重點是單元前面那個金屬網,廠方指出這已經是第五代設計。它除了用作保護單元、控制高音擴散、修正相位之外,金屬網中央部分那片圓形,用意是擋住一定空氣量,為振膜前面提供一定壓力,希望令振膜前、後所受 的氣壓不會相差太遠。

Polymer中音是拿手好戲

Spendor 現時的三個系列,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採用新設計的 EP77 Polymer 中音單元。市場上,有能力自行設計所有單元的品牌並不多,Spendor 是其中之一, 而如何運用 Polymer 是 Spendor 的強項,早在不少品牌仍然採用紙盆時,他們經已埋首於 Polymer,原因是認為這種物料比紙盆穩定,而且耐用得多。 多年來,廠方從 Polymer 的原料到單元設計,經歷許多年的研究及更新,才成 就出現時的 EP77 版本。EP77 有 150mm 和 180mm 兩個直徑,D9 所用的是後者。 這款中音除了 Polymer 振膜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相位錐。廠方花上大 量時間進行研究,希望為相位錐定出一個最佳形狀及大小,以發揮最有效的相位修 正、控制擴散作用,同時令頻率響應變得平直。

D9 的低音部分,是一對 180mm 雙層 Kevlar 低音單元。 雖然與 Classic 同樣以 Kevlar 製造低音振膜,不過 D9 所用的 版本,外觀上完全不同。一對低音加上特殊聲箱,令這款 揚聲器的低頻延伸達至 27Hz。

受控的共振

當代揚聲器主流設計,除了向收窄前障板、加深聲箱方向發展之外,還有加固箱體,令它難以起振。但了解 Spendor 的讀者朋友都會知道,他們一直信奉另一個方向, 也是部分英國老牌揚聲器廠家都奉行的,給聲箱在受控情況下起振。 雖然都是讓它受控地起振,不過目的不同,想要的共振模式亦不會一樣。 Spendor 認為,依賴厚重聲箱加上阻尼物,只會造成能量積存,而非轉換、清除,這些未能清散的能量還是令聲音變得混濁。廠方的做法是令聲箱在受控的情況下出現共振,加上特別阻尼物,令能量盡快轉換成熱能,然後消散,盡可能減少積存。廠方將應用在 D-Line 揚聲器聲箱的共振轉能設計,稱之為 Spendor Dynamic Damping 技術。 不要誤以為箱體能夠起振,就一定要削薄其外壁,以及較為輕盈,事實上, D9 重達 35kg,聲箱實淨之餘,造工亦非常出色,從它的亮面打磨平整度,已可見一斑。

控振亦要控制氣流

D9 的聲箱設計特點,除了 Spendor Dynamic Damping 之外,還有特殊低音反射孔設計。這個反射孔在背板下面,內裏裝設梭形氣流控制裝置,將反射孔一分為二,同時引導、整理氣流。這種設計想當然是效法方程式賽車的流體力學,希望加快空氣流動以及減少回壓,令低音反應加快,而且更加清晰。 至於分音器部分, D9 的分頻點是 500Hz、4.2kHz,中音與高音的銜接點高於人耳極為敏感的頻段,希望令聽感更加自然。靈敏度則是 90dB,阻抗在 8Ω 上下,變動幅度不大,味意着 D9 不會對後級過分苛刻。 這款擁有大量技術特點、外觀典雅、造工出色的揚聲器,仍然是英國製造,從研發、製作到聲音走向,都沒有背離 Spendor 的根源。

暖意洋溢

Spendor D9 的試音地點是我們大試音室,開箱時,它一副俐落外觀,幾乎忘記了它重達 35kg。開箱後,馬上被它的造工所吸引,由於見識過部分品牌在鋼琴漆上失手之後,就特別在意同類的表面處理以及木皮是否平整,D9 當然是輕鬆過關啦。 至於試音配套方面,分別有 Accustic Arts Drive II CD 轉盤、Grimm CC1 時鐘、Accustic Arts Tube-DAC II MK2 解碼器、Accuphase C-3850前級、Accuphase P-7300 後 級、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II 電源線 (CD轉盤、時鐘、DAC、後級)、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 電源線(前級)、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 XLR 訊號線 (DAC去前級)、Dignity Audio Bravo XLR 訊號線 (前級至後級)、 Audio Note ISIS LX168 喇叭線。

第一張參考專輯是《LaScala: Overtures, Preludes& Intermezzi》(Filarmonica Della Scala, Riccardo Chailly),經 D9 播出來的聲音充滿暖意,這種溫暖固然有部分來自 Accuphase,不過主要還是出自 Spendor D9,而兩個暖和、厚聲的品牌加起來, 卻沒有性格重疊、拖慢腳步、低音肥膩等問題,反而把兩者的優點在不脫離忠實的前提下加以強化,又保留靈活身手。

聽着低音提琴的豐富木味與韌度,配合金黃甚至偏橙色的堂音,頗為吸引。銅管亮度剛好,高亢而沒有侵略性。

大鼓鼓皮寬鬆,沒有特意把線條收緊,但仍可清晰聽到其餘振。D9 在單元架構與外觀上,毫無疑問是一款現代 揚聲器,不過聲音就十分接近同廠的 Classic 系列,即是大低音單元、寬鬆、氣量大的傳統英式揚聲器。然而,兩者又有少許分別,就是 D9 的低音線條還是較為明顯,收結速度比較快,音尾變化及層次相對清晰,氣量有如大單元, 又保留細單元的瞬變、分析力和敏捷身手。

情感濃烈

低音豐厚又不失層次,重心較低,聲底溫厚,沉穩, 但不會木納,擅於將音樂中的感情加以強化,尤其是情深、沉鬱、傷感等情緒,多情、能夠展現出陰霾與張力, 又不至於濫情或是過火。 D9 所展現的堂音,比起現實中的Teatro alla Scala 來得 更和暖、色彩更金黃、殘響稍為長一點,不過不影響清晰 度,分量也明顯少於中、低音。 D9 的筆觸並不尖銳,有點像水彩畫,但色彩濃度是油畫級別。

再聽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唱自己的歌 – 香港粵語合 唱曲選》,D9 的音場深、闊、定位清晰度,不比市面上其他窄身障板揚聲器為差,加上音像厚度十足,因此建構出立體、定位明確的音場,聲音完全甩箱,聽不到箱聲。 人聲溫厚迷人,動人之處在於抑揚夠大、五音同樣夠厚、咬字清楚,而非單純地加強水分、加厚喉音。一切皆自然,不覺做作。

這款揚聲器是嘆音樂、感受音樂情緒的好選擇,而且不挑剔音樂種類與錄音質素。就 如同不少英國揚聲器那般,既可恰如其分地重播古典音樂, 又可以盡情開大音量播放搖滾 樂,試音末段就聽着 Kings of Leon的《Aha Shake Heartbreak》,炸得非常之爽。更重要是它在大音量是沒有一絲走樣、高音不會開叉。有力量、有火氣,卻不會為聆聽者帶來過多壓力。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19年 9 月號

悠揚音色飄浮在靈魂深處·聽出耳油的絕妙音色 – Spendor Classic 1/2

2011 年 Mr. Philip Swift 離開了他創立的 Audiolab 後全而收購了 Spendor。在往後的日子他以無比毅力革新這個品牌,將現代化管理哲學帶人這家歷史悠久的揚聲器工廠,並保留了廠方引以為傲的極品音色及技術,在他入主後推出的 S 系列在世界各地多家發燒雜誌都獲得高度評價,產品並獲得多個對其品質有著充份肯定的獎項,證明了 Mr. Philip Swift 要帶領 Spendor 現代化的決心是對的。『你不能重新發明車輪,但是你可以把它改良』是 Mr. Philip Swift 對 Spendor 這個歷史悠久品牌的承諾。

經典系列大革新

五十多年來, Spendor Classic 聲器早已經在發燒友、音樂家以及專業升響上程師心目中奠定了標誌性的地位。Classic 系列一向堅持以 Spendor 的經典工藝製作,單元、箱體的製作方案都貫徹傳統,滿足鐘情於 Spendor 經典設計的發燒友需求。廠方受到旗艦產品Spendor SP200 推出後全球反應熱烈的啟發,決定將旗下所有型號作出重大的改進及革新。

Classic 系列圍繞著新一代 Spendor 驅動單元而構建,當中採用了先進的聚合物和 Kevlar 錐體,再配合鑄製式鎂合金底盤、高效能驅動系統、優化的電動阻尼和優異的散熱等元素,提供前所未有的高透明度和動態對比的迷人音色。Classic 系列的分頻網絡亦經過精心設計。採用了強化型箱體結構,嶄新的彈性體面板阻尼和新型的磁性面網,讓全新的 Classic 系列揚聲器為音樂帶來七十年代原汁原味的迷人溫暖感與魅力,而 Spendor Classic 系列經過五十年的改進和完善,為要求嚴苛的發燒友提供了純粹的聆聽樂趣。

優質用料 英國製造

Classic 1/2 是系列中的三路書架式揚聲器,應用了新一代 Spendor 研製的 EP77 聚台物錐體驅動單元及 Kevlar 複合式低音驅動單元,通過優質的高效能分音網絡創建特短的訊號路徑,同時又讓單元能無縫地銜接及共同工作。單元被直接固定在極具剛性的新型箱體結構上,其內部採用了動態阻尼系統,具有特快的響應速度,同時高線性組件與高質量的內部接線均有助於實現超高效率的領先性能。

Classic 1/2 貫徹切 Spendor 在英國設計、製造等優良傳統,與其他 Spendor 揚聲器一樣都是在廠方位於 Sussex 蘇塞克斯的生產基地進行組裝,當中所有部件和箱體均通過廠方內部研發計劃進行改。同時, 每一個 Classic 系列揚聲器於出廠前都必須能過精心校準並確保符合廣播級參考標準,製作的確一絲不苟。此外,Classic 1/2 具備了兩種優雅的天然木皮外飾,包括櫻桃木和胡桃木,可供配襯不同的家居環境。

轉載自 “影音生活” 85 期

日本 LUXMAN 力仕模擬魅力新品試聽會回顧

昨天下面在非常發燒網評測中心舉行了駿韻音響的 LUXMAN 新品的試聽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動用了全套的力士組合器材,配合英國斯奔達 Classic 100 音箱進行開聲示范。全套器材組合總價 26萬元,是一套相當高質量的黑膠音響系統組合,既有厚潤感也不失古典味,可以對應各類型音樂的播放。

本次的黑膠轉盤採用的是力士入門的型號 PD-151 作為示范,黑膠盤連唱臂合計人民幣 29500。

唱頭方面採用的是高度風 Quintet Black S 也不過是 5000多元的 MC 唱頭。

唱放採用的是力士 EQ-500 全膽唱放,信噪比非常高且具有音樂味。售價 41000。

功放方面採用 M-700u 功率放大器驅動斯奔達音箱,每聲道有 120W 的輸出功率,並可以橋接使用,方便日后升級,售價 43000一台。

前級部分使用了一台 C-900u 前置放大器售價 79800。

音箱部分則是經過全新改良的 Spendor Classic 100 音箱,連腳架售價 69000。

發燒友們一早就來到聽音室等候,認真地聆聽講解,活動中由駿韻音響林先生進行器材產品的講解。

《非常發燒網》主編吳斌先生為大家介紹帶來的45轉黑膠唱片。

鄺醫生為到場發燒友介紹自己的收藏黑膠唱片,播放了不同時期的不同音樂類型的黑膠唱片。

在動聽的音樂聲中,發燒友品嘗到一場高品質的黑膠音樂活動,在一個多小時的活動中大家都意猶未盡,期待下次的活動再次分享。

轉載自 “非常發燒網”

HiFi Review 特集 – 主編推薦的8款英國書架式揚聲器

Spendor S3/5R2 Special Edition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原因並不複雜,首先,需要一個故事,無論 是浪漫的、劃時代的,或是在某一行 業內被廣泛應用的;盛載着無數人的集體回憶;同時存在了好一段日子。LS 3/5a 就是好例子,這款經典鑑聽揚聲器盛名歷久不衰,除了因為原版的二手價高踞不下之外,還因為不同品牌努力將它「活化」。 真正的「活化」有兩種 (香港那種拆卸重建絕不是活化,而是摧毀):一,不改動事物原貌,只作局 部修葺;二,在原本基礎下,以現代技術進行升級。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Elbphilharmonie) 正是後者的典範,在原有倉庫建築之上加建新樓層。 Spendor S3/5 正是以第二種方法將 LS 3/5a 進行「活化」,而且這項「工程」從開始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而且從未停步,繼 2011 年推出 S3/5R2 之 後,今年加推 S3/5R2 Special Edition。

二十年進化史

LS 3/5a 的故事,同文珍納於357 期《Hi Fi音響》已有詳盡講解,在此不贅。Spendor 是其中一家 LS 3/5a 生產商,1997年,當 KEF 停止供應相關單元之際,Spendor 決意要延續這款傳奇揚聲器,方法就是依從同一理念,沿用二路二單元小書架規模,再改用品牌自己的發聲單元,成為了 S3/5。 S3/5 在 1997 年推出市場,較後時間輪到 S3/5se 登場;到了2002年,品牌為這款型號進行改款,命名方式直接沿用 BBC 鑑聽揚聲器的慣例,在原有 型號名加上「a」,成為了S3/5A;在 2007 年,也就是 S3/5 面世第十周年, 迎來了第二次改款,名為S3/5R;最新 一次轉款在 2011 年發生,S3/5R2 因此 而誕生。到了今年,也就是這個揚聲器家族面世第二十個年頭,品牌在 S3/5R2 基礎之上,加推出 Special Edition。

名副其實的大改款

從 S3/5 開始,每次大改款皆名副其實,一次過換上全新的單元,連帶分音器亦用上重新設計,並非為了加價或 是重新搶回市場曝光率而作出小轉款。 由 S3/5R 進化成為 S3/5R2,延續系列傳統,從單元到分音器一次過換上新設計。 S3/5R2 的高音單元用上 Spendor 近年常用 0.9 吋闊懸邊凸半球絲膜,由品牌自行設計,懸邊比舊款的粗壯得多, 加上磁液冷卻設計,無論是振膜衝程還是功率承受能力,理應比上一代為高。 中低音亦換用全新型號,5.5 吋錐盤以聚合物製成,單元中央與S3/5R 一樣, 設有相位錐(第一代S3/5的中低音則採 用防塵蓋)。 R2 版本未有用上第一代的雙線分音,設計師選擇繼續使用 S3/5R 的單線輸入,不過新版採用全新單元,分音線路當然需要全新設計,分頻點為 4.2kHz。此外,喇叭線接線柱亦由上一 代的全金屬改為設有塑膠外殼的版本, 理論上可以減少接線柱的金屬氧化。 S3/5R2 在 2011 年發售,電聲學技 術與 LS3/5a 不可同日而語,兩者數據上雖然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前者的高、闊、深,分別為 11.9 吋、6.4 吋和 7.4 吋,重 10.1 磅;後者則是 12 吋、 7.5 吋、6.25 吋,重 11.7磅。S3/5R2 的靈敏度為84dB(1W/1m)、8Ω 阻 抗,LS3/5a 是 82dB(1W/1m)、16Ω (1977年版本)。數據近似,不過在分析力、瞬變、聲音還原能力方面, S3/5R2在現今市場上的小型書架揚聲器類別,甚具競爭力,沒有任何「古董聲」!

現代技術,傳奇靈魂

今年是 S3/5 二十周年,Spendor 以 第四代版本、即是 S3/5R2 作為基礎, 推出 Special Edition 版本。SE 版用上黑檀木皮,而且厚度十足,嚴格來說這是 「木片」,並非常見的「木紙」,揚聲器表面的凹凸紋理不但可以看得到,更可以觸摸得到,質感以及視覺層次遠勝普通版那四款木皮。 代理送來一對全新的 S3/5R2 SE,既然是小型書架揚聲器,開聲地點當然是我們的細試音室。訊源是 Electrocompaniet EMC 1 MKIII CD/ SACD 機,擴音機用上 Hegel Röst,線材則有一對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電源線、TiGLON MS-DF12X XLR 訊號線、Dignity Audio 喇叭線等等。要令書架揚聲器發揮原本性能,一對好腳架非 不可少,24吋 Foundation Designer II 是其中一款好選擇,一來頂板大小和 S3/5R2 SE 近乎一樣,為後者提供一個安穩的工作平台;二來,兩者二合為一之後,高音單元的高度,大約為一個成年人坐在一般家居座椅時的耳朵水平高度;三來,大多數小型書架仔的音場表現與音像定位,皆有不俗表現,S3/5R2 SE 在這方面更是十分出色,一個安穩的工作平台,可以令它的定位能力進一 步加強,同一時間,原本因氣墊式設計而出現的乾淨、快速低音,量感依然正常。

帶動情緒

音樂不只是聲音,更是存在於時 間內的情緒,聲音載體就是將這些情緒變成罐頭,再經音響系統進行重播。由此可知,音響系統的音效表現 與重現音樂感染力並無直接關係, 透過S3/5R2 SE播放《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Gennady Rozhdestvensky),頻寬、動態、規模感、氣勢當然比不上大型揚聲器,不 過只論掀動情緒能力,這對小書架卻有 良好表現。沒有直鑽地心的低音,依然 可以展現出足夠張力,把正宗羅宋式大幅度起伏的長樂句與熱血一一展現,令 人不自覺地緊握拳頭。 換一張本地製作,是鄧小巧的 《The Strength of Weakness》, S3/5R2 SE盡展它的定位優勢,聲音完全甩箱,與Hegel Röst 合作之下, Spendor S3/5R2 SE 的聲音密度有點出乎意外,用家可以將揚聲器左右距離拉到六呎,以換取更大音場,而不用擔心 音像不夠實在。 結像能力是 S3/5R2 SE 的強項之 一,一切樂器、口形均安定地分布在眼前的空間,這是一個三維空間,不是平面,高低、左右距離與縱深一一呈現。

有骨有肉

音像雖然遠未達至一比一程度,不 過與瘦小還有好一段距離。要知道小型 書架揚聲器本來就是為應付較細小的空 間而設計,假如在這種空間內強行塞進 那怕只是一隊五人樂隊,隨之而來的壓 迫感只會令聽者感到吃不消。音像大小 比例恰當,不會過小,才是與細小空間 理想契合的效果。

S3/5R2 SE 正好做到大音場、音像 比例剛剛好,人聲有肉、有厚度之餘, 音色也微暖而順滑,輕輕濾走一些雜質,令人聲帶一點迷人糖分,但並不重手。整體音色有着現代揚聲器的通透感,分析力與任何同級對手比較都不落下風,音色方面沒有執着於保留上世紀的口味,可算是突破窠臼,走出屬於 Spendor S3/5R2 SE 的個性。 濃郁的是音樂感染力,而非音色, 例如《La La Land》電影原聲大碟內 Ryan Gosling 的歌聲喉音很強,假如音響系統的中音大幅加料,聽起來就會變 成痰音而不是喉音;若然厚度不足,又 會成為沙紙聲,粗糙難聽。S3/5R2 SE 取中庸之道,既有質感又有細節,完全不會過濃,Gosling 毫無病態。不強求強勁低音,這款小書架的低音,就足已表現到流行曲套鼓的動感,就算拍檔是控制力不俗的Hegel Röst 合併機,中低 音依然不會過緊。

S3/5R2 SE 對空間以及擴音機同樣 友善,加上氣墊式聲箱,就算較為貼牆 擺放也不易令低音變得模糊,是一款易玩、好聽、價位親民的揚聲器。〔阿基米德〕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建議零售價:HK$13,500

轉載自 HiFi Review 2019 年 5 月號

小而精的純英選擇 Spendor A7

英國喇叭壇的老字號之一,擁有近五十年研製喇叭經驗的 Spendor,其入門系 A-Line 之成員,已於過去一年多,陸續完成換屆,新一屆 A-Line 仍是由四位成員所組成。 對於 1、2、4、7 與 3、5、6、9 這兩組字,未知大家有何聯想?對於Spendor,就代表 A-Line 的兩代成員,上一代的 A3、 A5、A6、A9 於十年前面世,及至大約五年後,再為 A5 及 A6 換 上為最新 D-Line 所研發的 EP77 聚合物盆中/低音,化身成 A5R 及 A6R。今一代 A-Line,或許為求跟高一級的 D-Line 有更清楚分 工,A-Line 四型號有書架亦有小型座地,但全為二路二單元格 局,而 D-Line 則為小型或中型座地,且為二路半三單元或三路四 單元格局。

入屋指數高企

承襲了屢獲獎項的 SA1,A6R 及 D7 等 Spendor 揚聲器之創新技術,A-Line 在全二路二單元格局之下,其成員包括一款書架喇 叭仔 A1,以及三款規模不同大小的小型座地喇叭 A2、A4、A7。 今篇主角A7雖是 A-Line 的頂級型號,但尺碼亦不過三呎高、七 吋闊、十一吋深,絕對係入屋指數高企之尺碼。再加上簡樸的造 型,並有黑木紋、胡桃木木紋、櫻桃木紋及純白等顏色供選擇, 使之更易於融入居家佈置。

二路單元

A-Line 這四款二路二單元喇叭,想當然地以同一款高音單元 貫穿,22mm 口徑的絲膜半球單元,其特點在於懸掛邊較濶,用 以增強震膜的活動能力。至於中低音一路,全為 Spendor 最新一 代的 EP77 聚合物音盆中低音單元,其懸掛邊採用了新物料,能有 效將多餘能量耗掉,不至能量存儲造成音染,務求帶來清晰、自 然的聲音。於 A-Line 之中,他們選用了兩種口徑的 EP77 盆中低音 單元,書架的 A1 及最小的座地 A2 使用 150mm 口徑,相對較大及 最大的 A4 及 A7 則使用 180mm 口徑。

視覺不能作準

就規模、格局而論,將小書架 A1 的聲箱放大落地就是 A2,而本篇主角 A7 也就是將 A4 直接放大。若從規格數字出發,隨著聲箱容積增大或低音單元口徑加大,順理成章高 一級的低頻下潛力比一下級更好,而A7的低頻響應就達到 32Hz 之譜。 在未知 A7 的低頻響應數字前,筆者已在本社百四方呎細房中領教到其低頻量之豐盛,以及下潛力之強。視覺上,畢竟是一對只兩單元,且不過三呎高、七吋闊、十一 吋深的小型座地喇叭,但重播低頻的能力確實叫我有多少驚訝!在 A7 身上,確實視覺不能作準!據了解,這跟反射式低音負載的它,用上最新一代 (第四代) Linear-flow 反射 式低音負載技術不無關係。

第四代 Linear-flow

低音單元的背壓能量跟聲箱耦合之後,再透過開在背 板並靠近底部的特大長方號角型反射孔釋放,令低音得以流暢地下潛。在實試中,確實聽不到有細喇叭強求低音之下,常有的忽然低音毛病。Spendor Linear-Flow 反射氣技 術的優點,正是降低空氣流速及壓力,提供比傳統圓管狀調諧管/孔更低風噪及更低失真的效果。

聲箱內部除結構鞏固支撐外,更填充了一種新研製的高阻尼系數聚合物,用以充當內部阻尼材料。一種類似橡膠的 材料 (不是泡沫),其特性跟傳統的天然或合成橡膠,又或泡沫膠皆大不同。小型的阻尼材料塊,針對性地被整合在箱體結構內最受能量衝擊的位置上,大幅減低不必要震盪及箱音染出現的機率。

長情

要說 A7 以至整個 A-Line 的賣點,其中一重點肯定是英國設計及製造,就連這入門系列都仍然堅持是英國製造, 難怪 Spendor 一直有一群忠心的支持者。另外,他們從成名 作 BC1 開始至今,一直秉持著中性少音染的聲音取向,無霎 耳嬌效應下,令到其產品忠實地帶出音樂感之餘,亦份外 耐聽。除了在網上可以發現不少一對 Spendor 用上廿年或以上的長情發燒友或愛樂者外,筆者亦聽聞或直接認識一些 本地的 Spendor 長情用家,部份更是即使換了多轉喇叭後, 卻仍保留著一對多年前買下的 Spendor。當然,造型紮實、 耐看,即使已混入各種新技術或物料,卻仍保留傳統英國喇叭的簡約、雅樸,亦是令人對之長情、好感不斷的另一 重要因素。

各有聽頭

今回我在本社一百四十方呎的細 Hi-Fi 房中,先後聽過 以膽或晶體管擴音機驅動A7,確係各有聽頭。以 PrimaLuna EVO 400 後級 (EL34) 驅動,整體感覺傾向奔放、熱情, 由高到低頻均有力地舒展似的,在《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中,René Marie的唱腔玩味中透出熱情,爵士鼓、鋼琴,以至低音提琴彈撥皆奔放,一份隨心而發,全無制肘之下的即興互動玩味。換入 Ayre EX-8 合併機再去聽,高音及低音進取得來理性,音響畫面相對明朗,一種逐個部份仔細築構的場面感,一份如讓人有更充裕時間、 空間去仔細欣賞的感覺。

低頻的氣量

A7 的 Linear-flow 反射式低音負載孔雖然流暢、無噪, 但其出口始終是背向且貼近地面,故使用時務必預留適當 的離後牆空間,否則或會過份激化低頻,引至撞聲、聲音混濁。至於該保留多少距離空間,無必然答案,一切以房間聲學反應、個人口味為準,使用者現場耳聽為實。 我在本社百四方呎細房中所擺出的約二十三吋背板離 後牆距,足以令我聽到《音響羅盤Audio Compass 2016》 中〈即興鼓/Drums Improvisation〉俐落的敲擊動感,或軟或硬的脈沖能量,連貫的能量發放中表現出或猝發或漸 弱的彈跳動感。令我感受得到《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 中管風琴低頻的氣量之同時,於 (馬斯奈/Massenet) 歌劇 (泰伊絲/Thais) 的〈沉思曲/Meditation〉中,Anne- Sophie Mutter 小提琴的變化,亦見連貫流暢而明快的變化。以上,可反映出 A7 的高、低音皆有心有力,分析力優而音樂化,層次分明中見音樂美態,於高中低音之間穿梭的反應快又有質感。

《藍岸專輯3/Blue Coast collection 3-Song We Love‧Various Artists》,藍岸群星的〈Rolling In The Deep〉中的低音提琴彈撥見韌勁、爵士鼓亦靈巧、小提琴抑揚間帶怨曲味,最重要是令我感受得到女聲主音 在高調、肉緊、柔和之間遊走的玩味,以至與低調的男 和音來個立體的反差。〈Johnny Colorado〉中的女聲真樸,結他線條鮮明、彈動質感實在,音色亦自在。於 〈Wicked Game〉的重播中,在動人的結他襯托下,Jenna Mammina 的歌聲於淡然與不忿之間透出陣陣淒美。 在《Jason Mraz’s Beautiful Mess: Live on Earth》之 中,Jason Mraz 與 Colbie Caillat合唱的〈Lucky〉,A7 實在地重現出兩人調情的玩味,真情流露出一份不落俗套的愉悅感覺,有火花!林憶蓮《陪著我走 in search of last time》中的〈李香蘭〉,憶蓮演譯中的情緒張力、逼力的漸 進滲透,揪心感覺逐步提升至叫我不期然深呼吸起來!A7 確係一對配器適應力強、對音樂不大揀擇、易入屋 的好喇叭,無論膽機如 PrimaLuna EVO 400,又或晶體管機 如 Ayre EX-8 合併機,以至今一代的 Luxman 合併機都應該夾得來。聽各類音樂,爵士、流行以至古典;人聲、敲擊以 至管/弦皆有聽頭,可謂高平均分、小巧、易入屋之貨色之純種英國喇叭。

文|陳海川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19 年 4 月號

Spendor A7 揚聲器 – 愈出愈精彩

全球化使不少歐美公司的產品製造地開始轉移至本土以外地方,生產地改變的這種企業政策,在競爭劇烈的音響市場上顯得尤其普遍,這雖有助降低生產成本,但卻使消費者在選購歐美品牌的產品時,經常都會遇上買入非品牌原產地生產的不爽經驗,加上音響市場曾經出現規模龐大的收購合併潮,導致轉移生產陣地交由別國製造的商品情況更趨鮮明,不過,選購英國 Spendor 揚聲器卻可以絕對放心,只因Spendor Audio Systems Ltd.在 2014 年 7 月已經購入位處英國 Sheffield 地區一所擁有悠久歷史的揚聲器聲箱製造廠,現在旗下各系列揚聲器全部交由這間在木製品處理上經驗豐富的公司負責,保証質量滿足原廠所需,並達致消費者對英國製造的期望!

與時並進

Spendor 誕生於 60 年代末期,雖一直遵循經典手法打造旗下揚聲器,但現已不斷嘗試加入嶄新設計概念,以迎向未來市場變化和需求。這種改變在進入 21 世紀後開始逐步變得明顯,原因 Spendor 於 2001 年初被現有負責人全面收購,來自Audiolab 創辦人之一的這位買家!其實在很久以前便甚為嚮往 Spendor 的設計特色,因此在入主公司後全力以赴,期望由他親自營運下的 Spendor 揚聲器能夠隨著物料應用不斷進步而表現得更上層樓。讓人印象深刻的重大改革首先出現在2007 年,Spendor 在當年開始為他們自製的中低音單元加入相位修正概念,把球頂形防塵帽變身子彈形相位栓結構,這種改革保留 Spendor 經典單元獨具優點之餘又能讓高低音單元間所現音頻銜接表現得更加自然順暢,其後 Spendor 再逐步按市場需要把旗下揚聲器分成為指標鮮明的 Classic,D-Line 和 A-Line 三大系列,前者盡量保持傳統模樣不變,後兩者則融入現代科技,今次所試座地揚聲器A7 便是 Spendor 的最新出品,是款經先進技術改革後以更強實力挑戰未來的產品。

A系列中最大型製作

旗幟鮮明指向未來的 A7 首先出現在英國的 Bristol 音響展上,這是繼 A1, A2, A4 後同一系列中最大型製作,雖屬入門級系列,但設計基礎和結構卻取自獲得不同獎項的 D系列而來,除高音單元按照這款揚聲器的設計要求向北歐生產商訂製外,其餘各部份大都在英國當地完成,經典中低音單元理所當然亦在 Spendor 自設廠房內製造,而隨著物料處理技術改進,中低音現亦已全面改用 EP77 聚合物振盆設計,新一代單元比他們昔日呈半透明狀態的塑料振盆更能有效解決盆分裂失真和共振問題,而 Spendor 同時為了使高音的頻域延伸更加理想,所選 22mm 特闊懸邊的 Polyamide半球形高音,無礙高頻延伸之餘更保証中頻獲理想表達,進一步提升音頻銜接的精準程度,因此 A7 在研發時除精選按規格所需的驅動單元外,所用分音器更是由鍍金銲點的四層印刷電路板構成,當中電感線圈更是由自動化機器精確繞製而成,精密處理帶三組電感的分音系統為 A7 帶來更佳線性相位。由於分頻網絡所選零件粒粒皆精,且每個獨立部份都是在 Spendor 自設廠房内完成,有助為 A7 帶來特别平衡自然和平直的頻率響應。

愈出愈精彩

A7 驟眼看來與 Spendor 早前推出同屬二路座地揚聲器的 A4 沒有明顯分別,但實際卻是徹底優化自 A 系列中的加大碼設計,所以體積雖僅比A4略大,但重量卻增2kg 之多,而在英國 Sheffield 自設廠房內完成的揚聲器聲箱,更把傳統圓管狀低音反射孔改換成巨型方角帶弧面的嶄新結構,這種屬於 Spendor 第4代低頻反射管與 A4 所用傳統圓形管道完全不同,用意在改善圓管狀結構的某些限制,獨特設計除與聲箱取得更佳結合外,更帶有空氣緩衝作用,有助減慢音波流動速度而把氣流引致的噪音盡量降低,同時抑止群組延誤和低頻失真問題,加上貼近聲箱底部的後向結構編排,使 A7 兼具低音反射與密封式聲箱結構兩者優點於一身,讓揚聲器效率高企而瞬變反應特快,與不同放大器結合起來,這款座地設計兼得BBC揚聲器自然傳真和現代人對音樂重播追求的一份熱熾激情,今次分別與 Moon 390+兩部400M 和多功能合併放大器 Hegel H590配合,而訊源方面則以模擬及數碼方式(包括HDMI) 連接包括 Marantz SA- KI-Ruby SACD/CD 與 OPPO-UDP2O5 飛秒時鐘 Extreme Power 版在內的系統,同時運用 USB 以 MacBook Pro 輸入各類型DSD 和 PCM 連同 MQA 在內的 Hi-Res 音檔,A7 都能展現出一份非同凡響的重播優勢,可見 Spendor 穩守傳統的 Classic 系列雖佳,但力求創新的 A 系列亦絕對不容忽視。

聲音明快自然

Spendor A7 的聲音清勁有力,穩健富亮澤感的聲效既把各類流行與爵士音樂深富節奏感地表達,開揚活潑而細節表現力十足地有助提振精神的雄赳赳聲音,更把不同音樂旋律再現得炯炯有神,各演奏者手中結他、吹管樂器和鍵琴,在高分析力的A7 表現下顯得閃閃發亮,精準而沒有任何矯揉造作富衝勁的表達,更使鼓擊帶有一份特具衝擊性的力感,重播不同類型的音樂創作,聲效上已成功取得突破的 A7不會存在任何拖泥帶水的呆滯現象,每個部份都因而表現得恰到好處,至於人聲表現其實一直都是英國揚聲器的強項 Spendor A7 自然不負眾望,能夠把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男女歌手的深情演繹,不加不減地完整刻劃,使無論是用於聆聽 Mie Joke在 (Etrenne)、綾戶智惠在《Forever丫oung》中和玉置浩二於《酒紅色的心》內的音樂作品,都因為A7精準有力的表現而顯得精彩絕倫。緩慢節奏悠然自得;激情熱切作品慷慨激昂,各人的真摯歌聲都扣人心 弦地顯得感情豐富。生動敏銳又爽朗明快的A7聲效,聽起來與傳統英國揚聲器存在明顯分野,只因創新一代的物料配合悉心設計為 A7 保留 Spendor 在上世紀 70 年代賴以成功的感性濃情外,在一派情真的表達上亦平添鏗鏘明快的速度感,配合運用概念一新的Dynamic Damping 動態阻尼技術於聲箱製作當中,把微量帶剛性的阻尼物料巧妙裝置在驅動單元與聲箱關鍵位置之間,同時又在聲箱底部特設厚型底座,並在底座四隻邊角處裝嵌剛性特強的四組不誘鋼穩定器,使 Spendor 這對修長型座地揚聲器在裝上 4 支金屬釘腳後能夠穩定站崗,進一步控制聲箱震動而避免任何對音響效果產生的影響,是 A7 聲音清爽而不會呈現一絲半點模糊的原因,凌厲而不會慢半拍的乾淨利落音效,能夠充份滿足現代人對聲效重播的嶄新要求,加上 Spendor 已經購入佔地面積 15,000平方呎的揚聲器聲箱製造工場,同時保留大本營在英國 Sussex,更是確保他們生產每款揚聲器盡皆品質上乘的重要原因!

總結

設備齊全的 Spendor 聲箱製造工場,現時擁有三台多軸式 CNC 數控車床和多種不同類型的板材處理和打磨工作站,配合三台精工塗層及噴漆上油系統同時運作,Spendor 揚聲器無論平貴現在全都自行製造,且因木工技術優厚又設施齊全,這個工場所製聲箱質量好而工藝佳,除主力製造 Spendor 產品外,也為其他音響公司OEM 製造揚聲器聲箱。由於這個工場現屬 Spendor 全資擁有,因此就算屬於入門級 A7 ,Spendor 亦為此提供多達三種天然木皮選擇,今次 Spendor 對A系列悉心進行強化!銳意推出作多方面優化的這款座地揚聲器,既擺脫經典設計聲音平淡暗啞現象,又不會出現近代揚聲器過份誇張的強悍特質,每個部份都顯示 A7 是款把Spendor 經典設計理念和現代科技融會貫通之作!

走近英國思奔達謝菲爾德工廠-了解一款優秀的BBC監聽揚聲器需要經歷哪些?

Spendor 總裁 Mr. Philip Swift 和 D9 揚聲器

英國 Spendor「思奔達」揚聲器從設計到生產都不假外求,百分百於英國 Sheffield (謝菲爾德) 的 Spendor 工廠內完成設計及生產,產品以深厚的設計功力和傳統的工藝以及現代美學相互結合而成,先進物料的應用造就了極品監聽揚聲器,從而滿足任何挑剔的聆聽要求。下面讓我們來走進工廠,了解一下一隻思奔達揚聲器在工廠完成生產需要經歷哪些嚴格苛刻的技術要求了?

首先精良的分音器是揚聲器的其中重要一環
專業技術人員正在組合低音單元
震膜的組合過程必須全部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
組合好的單元正在等待最后的品控測試
大型電腦切割機器正在切割木材
技術人員向環球銷售總監 Mr.Mike Picanza 匯報
揚聲器組裝也需要資深的員工執行
嚴格要求到每一只網罩都必須是原廠生產
Classic2/3 靜默的等待包裝然后發送到全球各地的 Hi-Fi 發燒友手中
包裝人員正在處理包裝工序確保每一隻喇叭都能能安全運達
通過重重精細的工序質量檢測合格的產品正在等待寄出

由於廠方對所有出廠的產品都非常重視,每一款新的產品都必需經過不斷反復修改才能推出市場,所以每個思奔達揚聲器型號的設計過程耗時都以年計算,而生產需時就以視頻中的型號D7為例也要六天來完成一隻揚聲器,這樣嚴謹的生產流程隻為做出最能代表現代英國高端揚聲器的產品。將富有特色的英國古典設計結合現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全面展現英國揚聲器的不朽魅力。

思奔達D7制作全過程

開箱評測:環境斗士的理想之選 – 英國 Spendor 思奔達 A4 落地箱

身材嬌小的Spendor A4很適合普通家居環境的樂迷

音響迷都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家音響的性能。但不是每個玩家都那麼幸福擁有理想的條件的,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居住條件更是難上加難。事實上,很多玩家頂多在飯廳級的居家環境中玩音響聽音樂。地方不寬敞也就算了,常常還不可避免要照顧家人的生活空間,無法在器材選擇和音箱擺位等方面隨心所欲。

但可喜的是,有這麼一個族群出於對高保真音樂重播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使環境再不如人意,都依然因地制宜、想盡辦法、各出奇謀地在有限的條件內玩出好聲音,我們管這個族群叫作“環境斗士”。有一位朋友就是其中一員,居住的環境令他隻好選擇優質的小書架箱,但隨著聽音樂的日子漸久,對音響的要求也就越高了,書架箱有限的低頻已經無法滿足他的胃口。前不久他知道我入手了英國 Spendor 思奔達的 Classic 古典系列 3/1 書架箱后,就常來作客蹭聽,香茗美樂暢談音樂與人生之中,漸漸也被 Spendor 的迷人中頻毒倒,玩了幾年美國 JBL4312MⅡ 音箱的他說:JBL 雖然也是好音箱,但中音寡淡乏味,聽人聲根本找不到 Spendor 這種迷人的韻味……


於是,幾經研究,我們將目光鎖定在了 Spendor 在 2017年推出的 A系列身上,首先我聽代理商說A系列在香港引起巨大的反響;其次其中一款A4落地箱在推出后不久就獲得英國權威雜志《What HiFi?》的“年度編輯推薦”;再來,A系列箱體採用極致瘦身的設計,寬度和深度和小書架箱相差無幾,而高度也就相當於書架箱+腳架,因此佔地絲毫不比書架箱多。而且落地箱箱體容積比書架箱大了,低音表現肯定是更出色的。還省了腳架的環節,對於家中准備迎接小寶寶降臨的朋友而言,也就少了一道安全的隱患。目標就這樣鎖定了,而且幸福的是朋友打算先訂下A4落地箱給我幫忙煲箱,待他處理了舊音箱和腳架后才迎接新歡回家(環境所限實在擺不下第二對音箱)。這樣的美差我當然樂於承擔啊,畢竟我也想知道 Spendor 最新的 A系列相比傳統設計的 Classic 古典系列有什麼不一樣的取向,到底是什麼特質能夠收獲市場的熱捧。

開箱報告

很快一對全新的 A4 行貨就來我家了,由於到貨那天朋友恰好出差,因此我就隻好一個人拆包了,打開包裝才想起居然忘記拍外包裝照片了,因此這是一篇並不完整的開箱報告。但我可以告訴大家,A4的包裝和之前我自己的Classic系列幾乎是一樣形式的,厚實的紙板箱內是厚實的發泡棉緩沖和厚厚的膠袋封裝,從英國原廠運到我手上毫發無損。

底座是固定式設計,釘腳獨立的包裝塞在包裝棉裡,安裝起來也很簡單。另外,Spendor 的說明書有很完整的產品資訊和使用指引,這一點令人很舒心。
只提供一組喇叭接線端子,而沒有提供雙線分音的設計,倒也省事,還省了多買一對接橋的開銷,也無需糾結如何玩雙線分音。
可不要小看這對苗條的 A4,數據顯示其低頻延伸可達 34Hz,而箱體更大的 A7 為32Hz。
裝上釘腳方便調校水平,也令聲音更干淨更扎實
採用Spendor全新開發的 EP77 Polymer 聚合物材質低音振膜
高音單元均使用新一代的22mm口徑絲質軟半球高音

英國 Spendor 的 A系列總共包括四款型號,而且強調英國設計、英國制造,卻標榜高貴不貴。四款音箱包括:一款書架音箱 A1,三款落地音箱 A2、A4 與 A7。四款音箱都是二音路兩單元設計,高音單元均使用新一代的 22mm 口徑絲質軟半球高音,而中低音單元的振膜,是 Spendor 全新開發的 EP77 Polymer 聚合物材質,A1 與 A2 使用 150mm 口徑的中低音單元,而 A4 與 A7 則使用更大的 180mm 中低音單元。但 A4 與 A7 不同之處,在於 A7 的箱體更高更寬,而 A4 的箱體則盡最大可能地縮窄,窄到什麼程度呢?甚至要將喇叭的盤架作削邊處理,因此做到了喇叭和箱體一樣寬。因此我們在規格表上就見到了一項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數據了,那就是喇叭的口徑竟然比箱體寬闊還大,原來是因為喇叭口徑是以喇叭盤架直徑來算的。

后倒相孔和接線端子

代理商說 A系列有4種外觀飾面選擇,包括黑色、白色涂裝和胡桃木、櫻桃兩種木紋,這次朋友選的A4是沉穩低調的胡桃木外飾。原木皮的木紋質感非常強烈,雖然音箱方方正正,但渾身散發出質朴的古典美感,正合我們的審美口味。我想如果是較時尚的新人類完全可以選擇白色或者黑色外觀,那又是另一種氣質,在A4身上會呈現毫不違和的極簡時尚風。A系列另一個特點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其兩路喇叭單元的分頻點都定得比較高,A4\A7達到3700Hz,而 A1/A2 更是高達4200Hz,這都遠高於同類產品。原因是 Spendor 最新的中低音單元的頻寬特性非常理想,可輕鬆跨越低頻到中高頻的重播,因此廠方可將分頻點提高到遠離人耳敏感的 1500-2500Hz 范圍,從而降低了由於分頻銜接引起的各種問題的影響。而且中低音單元承擔了低頻到中頻的全部工作,包含了幾乎所有樂器的基因和泛音,因此音色一致性都非常出色,相位也特別准確。而高音單元的工作相對輕鬆,重播高頻延伸的泛音就尤為豐富。

初開箱的全新 A4 的聲音卻沒有之前也是全新狀態的 Classic 3/1 書架箱那麼的拘謹,高低頻的延伸顯然更順暢寬裕很多,而且音質的清晰度和動態表現都令人滿意,尤其是中音的厚實感和音質走了一條與傳統 Spendor 略為不一樣的方向,韻味沒有那麼的濃烈(當然還是比JBL等等濃郁不小),音質顯得更通透清爽、線條更清晰鮮明也更有動感,可以說總體風格上更符合現代人聆聽的需求。在和 Classic 3/1 幾乎相同的擺位上,A4 展現的音場深度更為深遠而清晰,而且箱體高度雖然隻有不到85厘米,但或許由於信息量泛音更豐富的原因,A4 營造的音場高度感和空間感都完勝同門的經典書架箱 Classic 3/1。

雖然是全新的音箱,但 A4 給我初步的印象相當好,聲音開放感完全是現代音箱所追尋的方向,而相比傳統 Spendor 在保持聲底厚實有力的基礎上,有著更好的高頻延伸、分析力、動態、透明度、空間感與扎實有力的低頻。搭配上也不算難推,但由於靈敏度不算高,顯然小功率膽機不是理想伴侶,而 80W 輸出的羽商藝術家合並機就已經非常不錯的。朋友用的是同樣來自英國的 Creek 朗泉 Evolution 100A合並功放(一款身材薄薄的,但功能完備、性能不弱的小功放,為節省空間的最佳選擇),Evolution 100A 輸出達到110W,對付 A4 應該沒有問題。這套組合的具體表現如何呢?那得留待朋友稍后把音箱拿回家后搭配后再給結論了。

極致窄的箱體設計,不僅省地方,還對重現寬闊的音場有不下幫助

技術規格
頻響范圍:34Hz-25kHz
阻抗:8Ω
功率要求:25-150W
靈敏度:86dB
分頻點:3.7Hz
尺寸:861×165×284mm
重量:16kg

轉載自 “新音響” 212 期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