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推介的好聲合併式擴音機 – Pathos Kratos

Kratos 即希臘神話中權力與力量之神,而膽溝石合併機之身的Kratos,每聲道輸出功率高達 200瓦 @ 8Ω/350瓦 @ 4Ω。兩聲道放大電路如雙單聲道般左右分立,全平衡放大格局。

一款實實在在擁有前置放大及功率放大電路的膽溝石合併機,前置放大以真空管作 A 類放大,一聲道一支 TungSol 雙三極管 ECC803S,輸出級則以 Mosfet 晶體管,每聲道 12枚、 每相 6枚,橋接式 AB 類放大,並內置專屬耳擴電路,輸出功率 (3.3W@16Ω / 2W@32Ω),最高輸出電平 (10V RMS)。 配備平衡 XLR 輸入 (x2)、非平衡 RCA 輸入 (x5)。平衡 XLR 直入功率放大器輸入 (x1),平衡 XLR 及非平衡 RCA 前級輸出各 1 組。擴充力方面,可額外購置模組電路:包括, HiDac Mk2 數碼模組 (採用 ESS SABRE 9018K2M 解碼晶片 / 輸入採樣率 32bit-384kHz / USB音頻編碼器 XHRA-2HPA / USB-B / S / PDIF 同軸 / 支援 DSD 64 及 DSD128 / 採取平衡式 XLR 模擬輸出),以及 RIAA 的 MM / MC 唱放模組。 坐擁 (200瓦 @ 8Ω) 輸出功率的 Kratos,淨重達 40kg, 我當然要在本社大 HiFi 房、藉 8Ω 阻抗的 B&W (Bowers Wilkins) 802D3 來試它一試。

文章一開始就說 Kratos 造型令我聯想超跑引擎,但聲音上它並非以爆炸、衝刺力為主要賣點,而係賣一份遊刃有餘,就 似某些富豪級名貴大房車的引擎般,大馬力得來線性,大把在 手的控制力,面對任何樂器、大場面都有能力好好地逐一、仔 細交代。正如播出CD版《Audiophile Analog Collection Vol. 1》中的〈Pink Panther – Jazz Ensemble〉,一開聲即見一個深闊的場境,各銅管、鼓、敲擊樂器逐一響起,即聽到一層層、層層而後的音場,結像落在不同位置,它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實在又傳神。對各樂器音色及變化,演譯變化,Kratos 都能夠氣定神閒細意描述,細得似給人更多時間去接收、去感受似的,愈聽愈感受到演譯的玩味、生動加幽默感!

同碟中《J.S. Bach:Organ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管風琴某程度上就如分析力、控制力、下潛力的判官,真係一播判生死,Kratos 進一步表現出其遊刃有餘、線性又大把在手的實力,不慌不忙地隨著管風琴抑揚、跌宕,弱音仍見細節與質感,強音無開叉、無毛躁,低頻強音亦能有質、 有量、有力又有條理地推送,有著被音頻全身按摩的效果。

始終係意大利音響,當然不似德國音響的理性、冷靜, Kratos 不脫意大利人的熱情浪漫本色,播出 Quadro Nuevo & NDR Pops Orchestra《End of The Rainbow》,不單有 3D 大場面,更聽得到熱情、繼而感覺到音樂有溫度,〈Que Reste- t-il De Nos Amours〉中的手風琴、色士風、低音提琴、豎琴以至樂團的聲音,都似一道又一道拋物線,順滑細膩地拋出, 既有溫度,亦有味道,一份在柔和陽光底下,欣賞旖旎風光的美好感覺。

人聲嘛!在《Greatest Folk Songs Of All》中,The Brothers Four〈Try To Remember〉,質感細膩的靚男聲有肉、有厚度,帶暖調的音色,流麗細緻的演譯、唱腔,營造出 一道無縫似的旋律線,音樂感從頭到尾無間斷,一氣呵成地, 透心、感人的演譯加重播。

《林子祥85特輯》中的〈星光的背影〉,同樣聽到一氣呵成的情緒,既有男人的溫柔,亦隱隱聽得出似有團火的唱 情,更感受到林子祥在不同樂段、歌詞意思中投入不同情緒, 變化不斷,足以証明 Kratos 確係聽音樂、聽演譯的利器!

輯錄自 HiFi Review 第407期 / 陳海川

Pathos Logos MKII 重量級膽石混合放大器

意大利產品以工藝出色享譽全球,音響專用放大器理所當然沒有兩樣,就好像Pathos便能想展現這方面特色,當中改良自 Pathos Logos 的第二代強化版現已到港,樂迷要找富特色的歐洲膽機製作,不妨對此多加留意!

全面優化已經開始

Pathos 的 Logos 早於 2002 年已經誕生,屬於快人一步大膽進軍膽石混合放大器設計的意大利廠家之一,由於生產商認為這部製作堪稱完美,因此持續暢銷二十年而不曾對 Logos 作出任何改動,直至工程團隊近年研發出嶄新供電系統,驅使他們對 Logos 的內部電路進行革新。全面優化膽前級電路再實施比首代製作更為強力而穩定可靠的供電系統後,Logos MKII 終於強勢登場。

供電能量 Level Up

Pathos 工廠設於意大利威尼斯西方約 60 公里外的,維琴察市,經徹底優化的 Logos MKII 猶如他們頂級系統一樣,全機製作在當地進行之餘,由 PCB、機殼到電容等多個組成部份,同樣屬於意大利出品,當中印刷線路板的零件焊接更採用傳式,而非慳水慳力的一般 SMD 表面處理,且左右聲道對稱,增強聲音分隔度外確保不會互相干擾。膽前級使用的兩支 ECC88(6922)位於機身最前方,其後為主電路板,功率放大電路則分設 Logos MKII 的機身兩側,並與供電組和連往喇叭插座的端子以粗壯的導線相連,確保供電與訊號傳輸雙雙穩定,至於隱藏在主機板下的則是嶄新供電設施,容量相當驚人。巨型的獨立繞線雙單聲道電源變壓器,外層運用特殊物料做足阻尼抗震和屏蔽處理,幫助減低震動和電磁噪音等干擾,配合每聲道使用兩支,每支容量達到 22,000 uF 的意大利訂製紅色大電容,能夠源源不絕為 AB 類放大電路提供強勁動能,讓這部能量充沛的合併放大器!驅動任何揚聲器時都表現得虎虎生威,且 Pathos 還特為 Logos MkII 每聲道精密匹配三對MOSFET,讓 Logos MkII 在 8Ω 時能夠輕而易舉輸出 2 x 110W,並在 4Ω 時毫無難度地躍升至 2 x 220W。這方面的情況我在使用六單元的 Acoustic Energy AE520 時便領教過其威力,果然氣足力猛,而且劍拔弩張的聲勢與能量充滿火藥味,同時在配合細細對的 Sonus Faber Lumina I 使用時,則暗藏著一股如箭在弦力量之餘又能展現出一份柔情,並在重播小提琴作品時清麗脫俗中顯得表情豐富,相信這與 Logos MKII 供電系統儲備十足,並與這部合併放大器特別應用膽前石後設計關係密切。匠心獨運的處理方針,讓 Logos MKII 兼得真空管和晶體管放大器兩者優點。

反映尖端意大利工藝特色

Pathos Logos MKII 電路設計一絲不苟外,機身處理同樣出色。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地方,在裝嵌於Logos MKII 兩側的散熱鰭片被悉心雕琢成公司名稱,大大個  Pathos 字樣鏤刻於機身兩旁,構成的 Logo 型金屬散熱器讓 Logos MKII 吸睛指數爆燈,而這種處理方式更已經成為 Pathos 放大器的重要標誌。與此同時,這部合併放大器的流線形面板處理同樣精彩,弧形鋁合金面板在中間鏤空位置的下方配合原木處理,並在中央使用圓形顯示錶,以數字顯示音量電平高低和輸入選擇。至於原木上方則把前級所用的兩支 ECC88(6922) 雙三極管清晰明確展現,除了實物所見的真空管外,廠方還把 ECC88 影像刻意以三角形排列的兩塊鏡片反映出來。與此同時,Pathos Logos MKII 還配備長條形木面遙控,配合 Logos MKll 機體內部採用 100 級 Burr-Brown PGA2310 的電阻式數碼音控芯片,幫助 Logos MKll 輕易取得理想的左右聲道平衡,因此,用家於機背啟動 Logos MKII 的主電源後,除在開關和訊源選擇方面都變得簡單便捷外,以同一遙控調節數字式音量大小亦易如反掌,加上 Logos MKII 結合巧手的金工和木工處理,使這部造型美觀得體的意大利製合併放大器能夠與其精密的膽石混合電路互相輝映!

可選擇性增添數碼輸入電路

用家需特別留意 Pathos Logos MKII 雖在機背設置了同軸和光纖與USB輸入端,但基本版其實卻未有配備實際的數碼電路在其中,因此不要誤以為連上這三個接端後,Logos MKII 便能夠發揮數碼解碼功能,但若有此需要,用家可以向本港代理要求加裝 HiDac MK2 數碼 DAC 電路。由於今次所用的 Pathos Logos MKII 屬於基本版設計,因此不設解碼功能,不過因為今次以具備理想解碼功能的 Arcam ST6O 網絡串流播放器作配合,除藉此有效發揮 ST6O 的音樂串流功能外,亦可以利用其兼作雷射唱盤解碼之用。而在如此組合下以平衡傳輸方式連接,所得效果相當出色,只因以傳統合併放大器上陣的 Pathos Logos MKII 除了配備五組 RCA 單端輸入外,同時亦特設兩組 XLR 平衡輸入,採用平衡傳輸方式傳送音樂訊號,正好有效發揮 Logos MKII 左右聲道完全獨立電路設計的優勢。

把真空管與晶體管優點兼收並蓄

以 Pathos Logos MKII 重播不同類型音樂!這部合併放大器都不會乾澀暗啞,而且音場扎實穩定,聲音動態強橫而富重量感。重播音樂小品,音質之美讓人一聽傾心外,再現陣容龐大的古典樂章,亦能夠無難度地滿足所求,只因表情豐富的 Logos MKII 不會平鋪直叔,韻味十足的表現經常帶有絲絲感性,用於重播 Taylor Swift 不同版本的(All Too Well)時,經由 Logos MKII 音頻放大後再現出來,相信縱使是鐵石心腸的樂迷都會深受感動,原因歌唱得好之外,配樂亦精彩到位。

我最喜歡其中 All Too Well  – Sad Girl Autumn Version 版本,很難想像 Taylor Swift 優美自然的歌聲會如此感性,而那浸經常伴隨著歌者演唱的配樂聲更起著牡丹綠葉之效,催人熱淚效果渾然天成。由於歌曲美得令人動心,Taylor Swift 在此曲中心事如塵的表達經常都給我有種意猶未盡感覺,因此我亦愛選播另一長達 10分鐘的 All Too Well 版本,好讓扣人心弦效果連綿不絕。

Pathos Logos MKII 重播 Kitajenko Conducts Tchaikovsky Orchestral Works 的柴可夫斯基作品選段亦無冷場,只因 Pathos 略帶溫馨的音韻表達無損內容豐富的複雜樂曲層次刻劃,而富深度的音樂表現,更能夠條理分明地把結合不同樂組和輕鬆與緊湊程度 快慢有別的章節完美反映出來,也難怪 Pathos Logos MKII 原版在二十年前已勇於採用膽前後石設計,只因處理得好,這種設計有助把兩類放大系統完美結合,而透過 Pathos 對 Logos MKII 的精密策劃,更能夠把真空管與晶體管的優點兼收並蓄,帶來動靜皆宜的美滿效果!

總結

獨立繞線的雙單聲道供電牛,配合 4 支意大利製總容量達到 88,000 uF 濾波電容組成能量十足的供電系統,加上大刀闊斧使用公司 Logo 作為散熱器鰭片的創意爆棚設計,而且保護電路得到強化,短路和過荷問題獲得雙重保障的重料製作下,使每部以金屬外殼配上原木作重點修飾的 Pathos Logos MKII 重量達到 28kg。如此驚人的機身重量在同一輸出的合併放大器中實屬罕見,配合 Logos MKII 特別採用膽前石後電路設計,全平衡 A 類前級經徹底改良後讓整體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更進一步,配上 Pathos 特別炮製的 MOSFET 晶體管 AB 類輸出級,使 Logos MKII 盡得膽機韻味十足風格和晶體管起落鮮明又明快有力的超凡動態。 Logos MKII 二十年才來今次的一個大翻新,全神貫注下使Logos MKII 音樂重播更趨傳真傳神!

轉載自音響技術 #486

聽音樂、聽演譯的利器 Pathos Kratos 膽溝石合併式擴音機

文|陳海川

意大利、火紅色、八汽缸,你會聯想起甚麼?意大利超跑法拉利 F430、458 Italia?這裡是「Hi Fi音響」, 不是推介汽車的雜誌 / 網頁嘛!

超跑引擎

感覺上,Pathos Kratos 的造型,又確係似一副中置、 左 / 右對稱的超跑引擎,兩列共八支火紅色大水塘電容器, 分中對稱地從頂板露出外,兩旁開有兩列、共六大個,以金屬網保護的疏氣用圓孔,箱體左 / 右側再來兩大幅重金屬感的散熱器。前端分中 V 形凹位內有兩支左 / 右分中而立的真空管,真空管前方,即呈向後弧流線形的厚重前障板的分中位上,再有一大個銀色旋鈕,整個造型、份量感,視覺上令人聯想起前進動感與強大驅動力。有說,在靜止不動時,造型上仍能予你有速度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超跑。

如要問 Pathos 這「超跑」是中置 / 前驅抑中置 / 後驅? 皆不是,它是膽前 / 石驅,即膽溝石,真空管輸入 / 晶體管輸出。

最新強化版

一切非偶然,1994 年於意大利創立的 Pathos,其三位聯合創辦人,分別為電聲、工業設計與行銷專材。一切由 Gianni Borinato 有一個關於放大器電路的嶄新想法開始, 之後再找來行銷專材 Gaetano Zanini 及畢業於威尼斯藝術學院的 Paolo Andriolo 合作。就此,Pathos 憑著其獨有電路設計,結合意式美學及工業風,現代藝術品般的造型,行銷全球。

Pathos 向以膽溝石,真空管輸入 / 晶體管輸出架構行走江湖,以合併式擴音機為主力軍,當中再分成有或無 INPOL 增益放大電路兩系,Kratos 則屬無 INPOL 電路一系中輸出功率最高的新成員。設計 Kratos 的靈感,來自已推出好一段日子,同系的熱賣型號 Logos (現已推出 Logos MK II)。 Kratos 被視為 Logos 的強化版,大水塘電容較 Logos MK II倍增,身價亦是其兩倍多,能力上當然亦高強一大截。

膽溝石 / 全平衡

Kratos 即希臘神話中權力與力量之神,而膽溝石合併機之身的Kratos,每聲道輸出功率高達 200瓦@ 8Ω / 350瓦@ 4Ω。兩聲道放大電路如雙單聲道般左右分立,全平衡放大格局。 一款實實在在擁有前置放大及功率放大電路的膽溝石合併機,前置放大以真空管作 A類放大,一聲道一支 TungSol 雙三極管ECC803S,輸出級則以 Mosfet 晶體管, 每聲道 12枚、每相 6枚,橋接式 AB類放大,並內置專屬耳擴電路,輸出功率 (3.3W @16Ω / 2W @ 32Ω),最高輸出電平 (10V RMS)。 配備平衡 XLR 輸入 (x2)、非平衡 RCA 輸入 (x5)。 平衡 XLR 直入功率放大器輸入 (x1),平衡 XLR 及非平衡 RCA 前級輸出各 1組。擴充力方面,可額外購置模組電路:包括,HiDac MK2 數碼模組 (採用 ESS SABRE 9018K2M 解碼晶片 / 輸入採樣率 32bit-384kHz / USB音頻 編碼器 XHRA-2HPA / USB-B / S / PDIF同軸 / 支援 DSD 64 及DSD128 / 採取平衡式 XLR 模擬輸出),以及 RIAA 的MM / MC 唱放模組。

意式美學與工業風

Kratos 這身有著超跑味道的造型,有著Pathos一貫的 結合意式美學與工業風,真木材與金屬的融合,不同顏色 (銀、黑、火紅、木色)及不同表面處理 (鏡面、鍍鉻、 啞黑、噴沙銀、木色)。亦混合了不同線條,就如兩側散熱片,以 Pathos 自家商標字樣大玩圖紋 Monogram,好一 件實實在的現代藝術品。再加上內裡重量級用料、重型機箱,令 Kratos 淨重達 40kg,確係內外都份量十足又有睇頭,至於聽頭嘛!坐擁 (200瓦@8Ω) 輸出功率的 Kratos,我當然要在本社大 HiF i房、藉 8Ω 阻抗的 B&W (Bowers Wilkins) 802 D3來試它一試。

主要賣點

文章一開始就說 Kratos 造型令我聯想超跑引擎,但聲音上它並非以爆炸、衝刺力為主要賣點,而係賣一份遊刃有餘,就似某些富豪級名貴大房車的引擎般,大馬力得來線性,大把在手的控制力,面對任何樂器、大場面都有能力好好地逐一、仔細交代。

正如播出 CD版《Audiophile AnalogCollection Vol. 1》中的〈Pink Panther – Jazz
Ensemble〉,一開聲即見一個深闊的場境,各銅管、鼓、敲擊樂器逐一響起,即聽到一層層、層層 而後的音場,結像落在不同位置,它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實在又傳神。對各樂器音色及變化,演譯變化,Kratos 都能夠氣定神閒細意描述,細得似給人更多時間去接收、去感受似的,愈聽愈感受到演譯的玩味、生動加幽默感! 同碟中《J.S. Bach:Organ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管風琴某程度上就如分析力、控制力、下潛力的判官,真係一播判生死,Kratos 進一步表現出其遊刃有餘、線性又大把在手的實力,不慌不忙地隨著管風琴抑揚、跌宕,弱音仍見細節與質感,強音無開叉、無毛躁, 低頻強音亦能有質、有量、有力又有條理地推送,有著被 音頻全身按摩的效果。

旖旎風光

始終係意大利音響,當然不似德國音響的理性、冷靜,Kratos 不脫意大利人的熱情浪漫本色,播出 Quadro Nuevo & NDR Pops Orchestra《End of The Rainbow》, 不單有 3D大場面,更聽得到熱情、繼而感覺到音樂有溫度,〈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中的手風琴、色士風、低音提琴、豎琴以至樂團的聲音,都似一道又一道拋 物線,順滑細膩地拋出,既有溫度,亦有味道,一份在柔 和陽光底下,欣賞旖旎風光的美好感覺。

利器

人聲嘛!在《Greatest Folk Songs Of All》中,The Brothers Four〈Try To Remember〉,質感細膩的靚男聲 有肉、有厚度,帶暖調的音色,流麗細緻的演譯、唱腔, 營造出一道無縫似的旋律線,音樂感從頭到尾無間斷,一 氣呵成地,透心、感人的演譯加重播。 《林子祥85特輯》中的〈星光的背影〉,同樣聽到一 氣呵成的情緒,既有男人的溫柔,亦隱隱聽得出火裡似有團火的唱情,更感受到林子祥在不同樂段、歌詞意思中投入不同情緒,變化不斷,足以証明 Kratos 確係聽音樂、聽演 譯的利器!

目標顧客

請不要叫我剖析上述中那些特性分別來自膽前或晶體 管後的百分比,過去聽過無數膽溝石產品,有冷有暖、有斯文有剛烈、有理性鑑聽有感性唯美,同一類食材落在不同廚師手上,不同手勢下各有風味,總之 Pathos 一直一心 一意玩膽溝石,自有其一套理念,以上也就是 Kratos 的整體 表現。如以其前級輸出或後級輸入接駁別的器材,那就是另一個千變萬化的課題了。 對於正需要一台功率不弱、足以應付大小空間的合併機者,單刀直入去講,如屬一心追逐音效刺激、聲音物理反應者,肯定不是 Kratos 的對象、目標顧客!又如果你一心要追求享受音樂與演譯,亦對造型有要求,不單拒絕沉悶,更要搶眼的話,Kratos 決不可錯過!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 HiFi Review 2020 年 5 月號

PATHOS – KRATOS 合拼擴音機 – 膽石混合出感情與力量

KRATOS 是希臘神話人物,代表了力量,用作為擴音機的型號,任何人都可意會到背後的意思! PATHOS(意大利)數年前推出 LOGOS 合併擴音機,憑著超級重型供電電路,以鋼材製造屏蔽盒子,杜絕干擾影響線路,配上壁壘分明的對稱全平衡線路,令發燒友大呼超值!事隔數載, KRATOS 比 LOGOS 更為強大,輸出是以往的一倍,機體依然重如大石,頻應上延至過百仟赫茲,控制低音的阻尼系數張弛有道,驅動力水與控制表現當然不成問題,但吸引我的不單只是豐富用料和效能,而是它的身份,既是擴音機亦是耳擴,兼容前級輸出使得搭配方面進可攻退可守,可說堅實的器材,實力無可置疑!

全盤用料加碼提升

KRATOS 的外觀特色像機甲戰車,擴音機兩側裝有鋁合金散熱片,這兩組鋁散热片並非常見富有侵略性的黑色尖角鰭形,而咦勵L 是切割精細兼且充滿金屬質感的品牌名字,配上咦四平八穩的機體,渾然滲出剛烈味道,不諱言,這個造型加上體重40kg,令我想起舊日阿美利堅的音響,未真正聽聲已估計到驅動與控制該有出色表現,不是我迷信重量高就會好聲,事實是 KRATOS 配備了重型變壓器,還要加上鋼殼屏蔽,這個供電構造是沿於 LOGOS,不過,這次的電容數量是增加至一倍!總共 8支紅噹噹的 22,000uF 電容,全是意大利生產,根據上代的線路規劃, KRATOS 繼續採用獨立輸出電壓給左右聲 道,及全平衡左右對稱放大線路,每邊使用 了 10餘枚 MOSFET(半導體場效電晶管),值得一提是機內的接線盡可能縮短和採用直接焊接,而棄用匯排 流連接,這樣做是為了保持訊號的純度, 從整體結構而言,KRATOS 可說是 LOGOS 的進階版本,基於加強了供電用料,輸出功率自然相應提升至 200W x 2 / 8Ω,這又是一倍的分別,除此之外,機背的連接介面亦有輕微改動,在原有的 2組平衡輸入及 5組非平衡輸入端子以外,多加了 1組繞過前級處理,直達後級放大的平衡輸入端子,各組輸入同屬於模擬格式,但可加裝同廠製作的 HiDAC MK2 解碼模組,播放 PCM DXD 及 DSD 128 數碼音樂,說起來,現今的廠牌對於插卡模組不再存有偏見,模組化更是一項趨勢,畢竟是很方便嘛,用家是有需要才會購買,完全影響不到器材本身的質素,既有靈活彈性又不折損音色,那有何不可呢?!

鐵漢唱出柔情

晶體管放大與膽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聲音一軟一硬各走極端,偏偏又能共存,互補長短!只能說「膽石」混合放大是別有一番滋味,事實上,KRATOS 播放女聲和古典音樂,特別是絃樂,聽感是份外嫩滑,執筆時想起當晚開聲,那刻引起我注意是高頻聲音升了格,平日我聽慣了晶體管擴音機驅動 Morel Octave Signatue 書架喇叭,與這對書架喇叭相對了數載,深知道它的半球體軟膜高音單元,鮮有像此刻幼細如絲的輪廓,滑如牛奶的聲音,幾乎能肯定是 KRATOS 的功勞了,當時播放陳潔麗「1/2」專輯,Lily 從來都恰如其份掌握感情,這晚我熟悉的 Lily 歌聲竟感覺多了一份女性嬌媚,〈情迷Milano〉流露了跳脫活潑感,她以降半度的唱法演繹出〈天生一對〉,營造出兩人合唱效果,在 KRATOS 播放底下真是維妙維肖,這次不單只Lily歌聲吸引,就連男聲趙鵬亦令我非常投入聽他唱出每字每句,人聲低音炮〕是他的聞名作品,我擁有一張 UHQCD 版本〈閃亮的日子〉,拿來一放,打從「是誰.…」那句起,我已被磁性嗓音懾著,(被遺忘的時光)曾幾何時被音響店鋪播到爛熟,是夜又再重溫,只覺歌聲中滿載感慨,趙鵬低沉的唱腔令無奈感覺加倍入肉,過去聽他的歌我是覺得喉頭音運用得有點過多,似是為了配合低音炮形象才刻意壓低,但今次卻完全地改觀,我認同他是唱得之人,這次聽得很清楚趙鵬運用丹田氣和控制呼吸力度的技巧,不需要花巧已很吸引,KRATOS 將過往迷糊感覺洗去,換來有血有肉的實在聽感,播放出的每首歌都能傳情達意,又如播放同一張專輯的〈味道〉,未有聽到歌聲已被鋼琴彈出的前奏迷倒了,這段引子帶來的效果並非所謂發燒境界,而是帶有親切熟悉的感染力,如像聽了故事的開端,期待接下來的主旋律出現,若沒有這次的經驗,我是想不到趙鵬的歌聲也可以很輕很溫柔,全然唱出了歌詞裡故事的感覺,毫不張揚的技巧令我重新喜歡上這專輯,區區兩支 ECC8O3S 管配合A類線路用作前級放大!想不到發揮會是如此理想,不得不服 PATHOS 的設計啊!

潛得低打出勁力

KRATOS 不僅令人聲感情變得豐富,它對低音單元的阻尼控制,及驅動力水也有瀟灑表現,雖然我心愛的 Octave Signatue,低音單元是 5吋半,若論聲音威勢實在算不上什麼,但它也不是省油的燈,承受功率可從恆常 120W 躍升至峰值1000W,其分頻網絡採用了二階 12dB/Octave,很多書架喇叭只是一階分音哩!還未說頻應可延至最低 20Hz,最高 30kHz,配合日本 [TAOC高丘]一對灌沙喇叭腳,中低音表現令我滿意,今次由KRATOS驅動,播放Abbado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奏出「圖畫展覽」(1982年DG西德版CD)時也不失禮,在最終章〈基輔大門〉我感受的效果與常聽的大植英次那版本非常不同,LOS 奏出的快慢節奏沒有那麼的肉緊,也可以說不太刺激爆棚,但由於定位清晰,加上合理的音場深度,使我聽得忘形,毫不克制地開大音量,提高聲壓後音場得以擴闊,樂器的聲音卻沒有因此而變得巨大誇張,部份樂器更大有搶耳之效,定音鼓和銅管樂器便是了,滿滿的密度散發出樂器質感,我特別喜歡臨近結尾的吹奏部份,聽到高頻的延伸流暢之餘更不乏光亮感覺,而大嗚大放的銅鈸和定音鼓聲也不生硬,播至最後的合奏,聲音更是燦爛悅耳,我只能說整首曲在生動演繹下一氣呵成結束,廳感相當痛快!之後我嫌未夠,拿來一張「三國一見龍卸甲」33轉黑膠,繼續開心地放肆!唱片A面第一首就是〈五虎封將〉,KRATOS 順勢播出唬嚇吹響號角聲,隨之而上的吶喊聲像從兩邊喇叭圍向我,此刻低頻的厚度和下潛表現,比起剛才播放 CD 更為凌厲,難得是播出了墊底的一浸低頻,襯托得中高音格外豐富,輕易營造出具有前後深度的輕重鼓聲,當然,KRATOS 不止於力量表現,播放〈三國〉時,吹笛、琵琶、結他、打鼓、敲擊金屬樂器.…通通如數家珍!展現於從容音場裡,播了這些音樂後,我感覺 KRATOS 很擅長表達出定位和音樂比例,而控制力來得靈活,無論播放爆棚或是「見龍卸甲」這類刺激聽感的音樂,低音都不會衝前,甚或過份地擴大,純粹表現出力度與速度,我相信 KRATOS 若配上座地喇叭,發揮將會是更好。

總結

KRATOS 的分析力是可媲美一部用料上乘的兩聲道前級,驅動部份的表現更不用多作比喻,徹頭徹尾就是後級該有的表現,PATHOS工程師不過是把兩部器材結合成一,而在線路架構上已盡量避免了互相干擾,對於空間有限制的發燒友而言, KRATOS 確可滿足質與量的高要求。至於實際在操作上需要注意就是別太心急,畢竟是用了8支大電容,由關機至重新廠動後,需要少許時間來回復至理想工作點,其實不用很長時間,按這次測試的經驗,由待機狀態至聽到圓滑高音,大概是兩三首歌曲的時間吧,隨著播放的時間耐了,中低音會表現得愈穩定,我試過有兩三個週末,聽歌時間是超過大半天, KRATOS 一直穩定地播歌,溫度也是正常,因此,發燒友或準用家不必擔心因為用了大牛加上一堆大電容會令溫度提高很多,KRATOS 是很可靠的哩!

轉載自:音響技術 #461

音質至上:Pathos百寶仕 InPol Heritage 霸主 80W 純甲類合並功放

近代歷史就像一列加速中的列車,對於聲音的記錄和回放設備來說也是這樣的。最早有聲音記錄的歷史要追溯到 1857 年,那年法國發明家 Scott 發明了聲波振記器,那是最原始的錄音機,也是留聲機的鼻祖。接著在 1904年,人類第一件放大器件電子管誕生,開啟了電子管放大的時代,40年后的 1947年,晶體管誕生,人類也進入嶄新的電子時代……

音頻放大器的發展也由最初的電子管放大器逐漸過渡到晶體管放大器,不過電子管放大器並沒有因為晶體管的出現而消亡,反而以獨特的音色得到音響用家的喜愛,與晶體管放大器共存的局面。看上來這兩種器件似乎河水不犯井水,不過早在1960年,就有人將電子管和晶體管混合使用,取雙方的優點,制作出我們俗稱的膽石結合的音頻放大器。這種膽石結合的混合式放大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得到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陸續有音響廠家推出相關產品,而來自意大利的 Pathos (百寶仕) 就是其中一家。

獨一無二的 INPOL 線路

我們常見的膽石混合放大器有三種。一種在合並功放的前級上使用電子管放大,后級放大部分全由晶體管擔當,算是簡單的結合;一種是在晶體管放大器的差分輸入級上採用電子管,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最后一種採用電子管做電壓放大,末級的晶體管隻負責電流放大(俗稱0dB放大器),不具備放大能力,這種形式盡可能地保留了電子管的音色,而晶體管隻是負載的匹配工具。早在1994年,Pathos 的 InPol 系列放大器就是採用最后提到的這種電路形式。

不過這種電子管放大推動 0dB 末級的形式也有多種,通常使用的是互補的 AB 類末級,而 Pathos 採用的卻是獨辟蹊徑的A類末級,並且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就是Pathos 獨有的 INPOL 線路 (Inseguitore Pompa Lineare)。這種電路很簡潔,信號通過的放大器件很少,因此被認為是能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號的理想放大器。
這種 INPOL 線路的原理是怎麼樣的呢?官方並沒有公布詳細的原理圖,不過筆者意外得到一份 Pathos 早期產品 Twin Tower 的原理圖,看上去大為吃驚。其推動級與一些電子管放大器差不多,末級卻以 3隻功率 MOSFET 晶體管並聯配合扼流圈,以單端形式輸出,並不加任何負反饋,當然輸出端使用的是大容量的耦合電容,類似 OTL 輸出形式(僅限早期的 Twin Tower,目前 INPOL 線路改進了)。這種單端線路的效率極低,發熱量相當可觀,另外負載驅動能力也有所欠缺,輸出電容的素質對於聲音的影響也非常大,極少廠家願意涉足這種電路。那麼 Pathos 是否腦子進水了?事實上類似線路在民間深受 DIY 者的喜愛,因為採用這種甲類單端線路制作的放大器,有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美妙聲音!但因為制作難度大而令人望而卻步。而 Pathos  的 Twin Tower 居然能做到甲類 35W 的輸出功率,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突破,要知道這種線路要將功率做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新的雙 INPOL 技術

INPOL 線路是Pathos的特色,因此它被一直保留下來,在具有代表性的 InPol 系列上使用,也造就了 Pathos 這個品牌。INPOL線路也一直在進化,目前在旗艦產品上使用的是雙 INPOL 技術 (double INPOL technology),也就是一個聲道使用兩個INPOL放大器,分別來處理正反相的兩種信號,因此新的雙 INPOL 技術實際是平衡放大形式,支持平衡輸入,這絕對是完美放大器的形式。可能因為商業秘密,Pathos 官網並沒有公布雙 INPOL 的原理圖,但從描述上看,每個聲道採用兩個甲類的 INPOL 放大器,筆者認為這樣會提高輸出功率,並且電源利用率應該有所提高。

多功能的 Pathos InPol Heritage

Pathos 的 InPol Heritage 就是一台使用雙 INPOL 放大線路新型合並功放,也是INPOL 系列的旗艦合並功放。為何說它是一台包羅萬象的功放,因為它集合了電子管和晶體管兩種放大技術,同時還匯聚了當今的數字解碼和數碼流播放技術,顯得很豐富,將多種技術集於一身看上去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

InPol Heritage 的核心無疑就是 Pathos 引以為傲的雙 INPOL 放大線路,這回它的輸出功率達到純甲類的 80W!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面積的散熱片和大的機箱,所以筆者看到的 InPol Heritage 是非常霸氣的,整機的重量也達到驚人的 58kg!

而外觀也是 Pathos 所注重的,從早期的 Twin Tower 到現在都是一樣好看,尤其是散熱片上獨有的 Pathos 標志。Inpol Heritage有漂亮但不夸張的電平顯示,一個大的音量控制鈕,頂上還有4個散發溫馨光芒的電子管和4個紅色的電容,一切都像渾然天成,就像一座音樂工廠。

操作上,除了使用遙控器來控制 InPol Heritage 之外,面板上還提供了音量控制和音源切換。而 InPol Heritage 那個大的音量控制旋鈕並非傳統的機械式旋鈕,它隻是通過左右扭動來控制機器內部的電子音量控制器,而控制時也可以聽到繼電器 “滴滴答答” 的切換聲。

聲音體驗

柔滑的聲音特質:InPol Heritage 的機箱雖然顯得大,由此覺得它的聲音會很激進、很強勢那就大錯特錯了,它是屬於柔和典雅,極盡柔滑,內斂而不會鋒芒畢露的功放,在 InPol Heritage 的聲音中,幾乎聽不到刺耳的聲音或是顆粒感。這種特質在表現一些旋律優美的音樂時是極盡華麗的,純美的女聲更是柔滑細膩,弦樂線條細膩悅耳,許多同級功放和它對比,這種柔滑度真的要遜色許多。

良好的聲音層次感:InPol Heritage 所塑造的聲音聽上去比較平和,與大多數功放相比,它聽上去音場不是十分前突,也極少有扑面而來的刺激,而是一種與聽者保持一定距離的聲音,溫和又不乏層次,看似平凡,但與一些功放對比就會發現它的層次感要勝出一些。

中性:對於功放來說音質很重要,InPol Heritage 有良好的音質,這是優質功放的表現,因此它也不需要一些聲音偏向太明顯的個性來討好聽者,比如聲音厚暖、明亮、甜膩等等,而它的聲音沒有非常明顯的傾向,也許聽起來有些亮但又不全是,聲線有些細但又不會偏薄,低頻量感不算突出,但也不欠缺,至於最后的聲音傾向,視乎你給它搭配的音箱。

搭配建議

首先要說的是 InPol Heritage 雖然功率提高了,能搭配的音箱更多樣,但是不意味著它的驅動力源源不斷。筆者認為它不接受低效率、速度慢的音箱,那樣隻會獲得一種缺乏生氣的聲音,因此給 InPol Heritage 找一對合適的音箱是很重要的事,不要因為搭配不當而對它有錯誤的判斷。就像這次試聽,起初認為 80W 甲類的驅動力超強,搭配了一對效率不太高的落地式音箱,結果回放的音樂完全缺乏應有的起伏,顯得很平,這種聲音令人質疑,即使聲音的質感很柔滑。由此可以說它的80W 功率隻是用於應付大動態的音樂,在搭配合適的音箱之下,並非完全為了驅動力而來。

產品特色:
■ 純甲類放大線路,輸出功率為 2×80W,8Ω
■ 膽石結合的雙 INPOL 線路 ■ 全平衡放大
■ 具備解碼功能(同軸、光纖、USB、Ethernet RJ45)
■ 前級輸出

InPol Heritage 在搭配高效率的落地式音箱之后,完全變了個樣,聲音變得醇美自然,極盡華麗,大動態音樂也爆到天昏地暗,這才是它的真面目。當然InPol Heritage 再怎麼爆也還是謙謙君子,講究風度,不會鋒芒畢露。

總結
低端的音響器材因為成本所限,無法在音質上做得更好,因此不得不以比較濃烈味道來吸引聽者,而高端的音響器材靠的是良好的音質,因此無需濃烈味道來吸引聽者,聽上去就給人一種鮮美之感。Pathos 的膽石混合式功放更是如此,而 InPol Heritage 完全繼承了這種特色,並且將聲音做得更細致,更柔滑,顯得醇美自然,極盡華麗,完全是音質至上的表現。

轉載自視聽前線音響

音質至上 – Pathos InPol Heritage 80W 純甲類合並功放

近代歷史就像一列加速中的列車,對於聲音的記錄和回放設備來說也是這樣的。最早有聲音記錄的歷史要追溯到1857年,那年法國發明家Scott發明了聲波振記器,那是最原始的錄音機,也是留聲機的鼻祖。接著在1904年,人類第一件放大器件電子管誕生,開啟了電子管放大的時代,40年后的1947年,晶體管誕生,人類也進入嶄新的電子時代……

音頻放大器的發展也由最初的電子管放大器逐漸過渡到晶體管放大器,不過電子管放大器並沒有因為晶體管的出現而消亡,反而以獨特的音色得到音響用家的喜愛,與晶體管放大器共存的局面。看上來這兩種器件似乎河水不犯井水,不過早在1960年,就有人將電子管和晶體管混合使用,取雙方的優點,制作出我們俗稱的膽石結合的音頻放大器。這種膽石結合的混合式放大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得到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陸續有音響廠家推出相關產品,而來自意大利的Pathos(百寶仕)就是其中一家。

獨一無二的 INPOL 線路

我們常見的膽石混合放大器有三種。一種在合並功放的前級上使用電子管放大,后級放大部分全由晶體管擔當,算是簡單的結合;一種是在晶體管放大器的差分輸入級上採用電子管,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最后一種採用電子管做電壓放大,末級的晶體管隻負責電流放大(俗稱0dB放大器),不具備放大能力,這種形式盡可能地保留了電子管的音色,而晶體管隻是負載的匹配工具。早在1994年,Pathos的Inpol系列放大器就是採用最后提到的這種電路形式。

不過這種電子管放大推動0dB末級的形式也有多種,通常使用的是互補的 AB 類末級,而Pathos採用的卻是獨辟蹊徑的A類末級,並且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就是Pathos 獨有的 INPOL 線路(Inseguitore Pompa Lineare)。這種電路很簡潔,信號通過的放大器件很少,因此被認為是能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號的理想放大器。

這種 INPOL 線路的原理是怎麼樣的呢?官方並沒有公布詳細的原理圖,不過筆者意外得到一份 Pathos 早期產品 Twin Tower 的原理圖,看上去大為吃驚。其推動級與一些電子管放大器差不多,末級卻以 3 隻功率 MOSFET 晶體管並聯配合扼流圈,以單端形式輸出,並不加任何負反饋,當然輸出端使用的是大容量的耦合電容,類似 OTL 輸出形式(僅限早期的 Twin Tower,目前 INPOL 線路改進了)。這種單端線路的效率極低,發熱量相當可觀,另外負載驅動能力也有所欠缺,輸出電容的素質對於聲音的影響也非常大,極少廠家願意涉足這種電路。那麼 Pathos 是否腦子進水了?事實上類似線路在民間深受DIY者的喜愛,因為採用這種甲類單端線路制作的放大器,有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美妙聲音!但因為制作難度大而令人望而卻步。而Pathos 的Twin Tower居然能做到甲類35W的輸出功率,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突破,要知道這種線路要將功率做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新的雙 INPOL 技術

INPOL 線路是 Pathos 的特色,因此它被一直保留下來,在具有代表性的 InPol 系列上使用,也造就了 Pathos 這個品牌。INPOL 線路也一直在進化,目前在旗艦產品上使用的是雙 INPOL 技術(double INPOL technology),也就是一個聲道使用兩個 INPOL 放大器,分別來處理正反相的兩種信號,因此新的雙 INPOL 技術實際是平衡放大形式,支持平衡輸入,這絕對是完美放大器的形式。可能因為商業秘密,Pathos 官網並沒有公布雙 INPOL 的原理圖,但從描述上看,每個聲道採用兩個甲類的 INPOL 放大器,筆者認為這樣會提高輸出功率,並且電源利用率應該有所提高。

多功能的Pathos InPol Heritage

Pathos 的 InPol Heritage就是一台使用雙 INPOL 放大線路新型合並功放,也是INPOL 系列的旗艦合並功放。為何說它是一台包羅萬象的功放,因為它集合了電子管和晶體管兩種放大技術,同時還匯聚了當今的數字解碼和數碼流播放技術,顯得很豐富,將多種技術集於一身看上去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

InPol Heritage 的核心無疑就是Pathos引以為傲的雙 INPOL 放大線路,這回它的輸出功率達到純甲類的 80W!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面積的散熱片和大的機箱,所以筆者看到的 InPol Heritage 是非常霸氣的,整機的重量也達到驚人的 58kg!

而外觀也是 Pathos 所注重的,從早期的 Twin Tower 到現在都是一樣好看,尤其是散熱片上獨有的 Pathos 標志。InPol Heritage 有漂亮但不夸張的電平顯示,一個大的音量控制鈕,頂上還有4個散發溫馨光芒的電子管和4個紅色的電容,一切都像渾然天成,就像一座音樂工廠。

操作上,除了使用遙控器來控制 InPol Heritage 之外,面板上還提供了音量控制和音源切換。而 InPol Heritage 那個大的音量控制旋鈕並非傳統的機械式旋鈕,它隻是通過左右扭動來控制機器內部的電子音量控制器,而控制時也可以聽到繼電器“滴滴答答”的切換聲。

聲音體驗

柔滑的聲音特質:Inpol Heritage的機箱雖然顯得大,由此覺得它的聲音會很激進、很強勢那就大錯特錯了,它是屬於柔和典雅,極盡柔滑,內斂而不會鋒芒畢露的功放,在Inpol Heritage的聲音中,幾乎聽不到刺耳的聲音或是顆粒感。這種特質在表現一些旋律優美的音樂時是極盡華麗的,純美的女聲更是柔滑細膩,弦樂線條細膩悅耳,許多同級功放和它對比,這種柔滑度真的要遜色許多。
良好的聲音層次感:Inpol Heritage所塑造的聲音聽上去比較平和,與大多數功放相比,它聽上去音場不是十分前突,也極少有扑面而來的刺激,而是一種與聽者保持一定距離的聲音,溫和又不乏層次,看似平凡,但與一些功放對比就會發現它的層次感要勝出一些。

中性:對於功放來說音質很重要,Inpol Heritage有良好的音質,這是優質功放的表現,因此它也不需要一些聲音偏向太明顯的個性來討好聽者,比如聲音厚暖、明亮、甜膩等等,而它的聲音沒有非常明顯的傾向,也許聽起來有些亮但又不全是,聲線有些細但又不會偏薄,低頻量感不算突出,但也不欠缺,至於最后的聲音傾向,視乎你給它搭配的音箱。

搭配建議

首先要說的是 InPol Heritage 雖然功率提高了,能搭配的音箱更多樣,但是不意味著它的驅動力源源不斷。筆者認為它不接受低效率、速度慢的音箱,那樣隻會獲得一種缺乏生氣的聲音,因此給 InPol Heritage 找一對合適的音箱是很重要的事,不要因為搭配不當而對它有錯誤的判斷。就像這次試聽,起初認為 80W甲類的驅動力超強,搭配了一對效率不太高的落地式音箱,結果回放的音樂完全缺乏應有的起伏,顯得很平,這種聲音令人質疑,即使聲音的質感很柔滑。由此可以說它的80W功率隻是用於應付大動態的音樂,在搭配合適的音箱之下,並非完全為了驅動力而來。
Inpol Heritage在搭配高效率的落地式音箱之后,完全變了個樣,聲音變得醇美自然,極盡華麗,大動態音樂也爆到天昏地暗,這才是它的真面目。當然Inpol Heritage 再怎麼爆也還是謙謙君子,講究風度,不會鋒芒畢露。

總結

低端的音響器材因為成本所限,無法在音質上做得更好,因此不得不以比較濃烈味道來吸引聽者,而高端的音響器材靠的是良好的音質,因此無需濃烈味道來吸引聽者,聽上去就給人一種鮮美之感。Pathos 的膽石混合式功放更是如此,而 InPol Heritage 完全繼承了這種特色,並且將聲音做得更細致,更柔滑,顯得醇美自然,極盡華麗,完全是音質至上的表現。

轉載自 “視聽前線” 2018 年 2 月號

意大利 PATHOS 百寶士 AURIUM 膽耳放拆包記錄

滿足我對膽味、驅動力、設計感的所有要求

玩音響無疑是人生一大樂趣,但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像我這樣的情況:隨著家裡孩子漸長,親歷每晚埋首作業的繁重壓力,此時此刻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開著音響陶醉在樂海當中了。但喜歡音樂的人一天不聽音樂心裡總是會忐忑不安的,怎麼辦呢?選擇一副優質耳機無疑是解決之道。或許是需求帶來了生產力,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高級耳機技術突飛猛進了?與此同時,也相輔相成促進了高素質耳放的發展與需求。我也不能幸免地落入了圈中,早年經不住誘惑相繼敗入了森海塞爾HD650、HiFiman HE560 和拜亞動力 DT990 等多副耳機,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安安靜靜享受美樂了。

總代理行貨的嚴實包裝,認准這張標簽,給人信心十足
包裝上的標簽注明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這麼小的機器都出自原廠國,可見廠方並不會出於成本控制而對品控有所妥協

一層層脫去包裝(對不起看官,出手重了撕爛了包裝棉,影響了圖片的賣相),然而黑色真機現身可比圖片漂亮多了

剛開始玩耳機時總以為隻要有一副素質比較好的耳機就是王道,耳機就和音箱一樣,如同人的嗓子決定了聲音的底子,因此在耳機上投資是最劃算的。加上原本就有 CD 轉盤+解碼器的台機音源組合,耳放則用著一部千元級的國產 S 牌晶體管機,如是這般玩了一段時間也比較滿意,但這顯然是忽略了作為動力源頭——耳放的重要性了。其實原本音響組合中一直用著麗磁的膽機,因此非常清楚了解膽機在音色方面的優越性,最早構思耳機系統的時候也想找一部性價比高的國產膽耳放,但試聽過兩款入門級機器后竟被那糟糕的底噪嚇壞了,因此一直以來總是認為耳機緊貼耳朵,而膽耳放的信噪比問題是無法邁過的一道坎。直至去年底在耳機展上聽了幾款膽耳放的聲音后,膽耳放那種柔美富有感情的人聲重播令人印象難忘,讓人找到了台式膽機的美妙聆聽感覺,而且底噪控制都很出色(請原諒我以前遇到了品質不佳的產品,而對膽耳放產生了偏見)。於是,勾起了想物色一台高素質膽耳放的欲望。

外置電源可降低干擾,帶來干淨漆黑的背景寧靜度

設計上最吸睛之處當然是所使用的兩隻俄羅斯EH6922電子管,在膽耳機放大器中,AURIUM的顏值之高難覓對手

尋尋覓覓中,偶然看到了英國權威雜志《What Hi-Fi?》的一篇評論文章,對意大利 PATHOS 百寶士 AURIUM 膽耳放稱贊有加,並且授予了五星推薦,評語中不乏贊美之詞,比如:“甜美有表現力的中頻、低頻力度……人聲非常細膩而且感染力強、也有很好的重量感,分析力優秀……”這不正是我一直鐘情的膽機才能賦予的聽感風格嗎?加上看到外觀圖片后,向來就是顏值控的人根本就把持不住翻江倒海般的擁有欲。老實講,想當年也曾傾心於這個意大利牌子那款令人愛不惜手的 Logo 合並機,如果不是超出預算……可望而不可即,我想這也是很多音響同好心中的痛。而現在,用僅需 Logo 幾分一的價錢就可以重圓當年的夢想,也是無憾了。

面板左側上方的4條琴鍵式指示燈顯示輸入信源檔位,而下面的兩個小按鍵分別是電源開關和信源選擇切換鍵,按一下跳一檔。電源開關在開機狀態下短按沒有響應的,以防誤觸關機,設計非常人性化
環狀音量旋鈕表面滾花設計很帶感,用起來相當順手
雖然採用兩隻6922電子管,其實AURIUM是前膽后石的真正前后級耳放線路設計,耳放驅動輸出採用了MOS-FET場效應晶體管元件,並且以純A類零負反饋線路設計,是不是很發燒呢?難怪驅動力這麼好了,還帶來令耳機如獲新生般的美好音質

意大利 PATHOS 成立於 1994 年,一直以來就以其獨到的設計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款 AURIUM 膽耳放是比較新的產品,造型上依然維持了品牌屬性:富有古堡般的立體層次設計美感,典型的特征也即最誘人之處,是即使小如 AURIUM 也採用了頂板外露兩隻電子管的設計,加上面板上非常大膽的 4 條琴鍵式指示燈和碩大的環形音量旋鈕,頂蓋上大大的 PATHOS 商標刻字,給人的視覺震撼已經無限接近 PATHOS 那一款款叫人又愛又恨的功放,可見 AURIUM 並不沒有因為小而被廠方敷衍了事,廠方的那份誠意令人虛榮感飆升。而查詢官方規格表得知,AURIUM 的輸出能力高達 3.6W(32歐姆),即使推動一些高靈敏音箱都已經很充裕了,何況隻是用來推動耳機呢,這等驅動力相比一般僅 1W 左右輸出的耳放強大得多。

AURIUM的機背上除了各接線端子,還提供了兩個旋鈕,一個是增益連續可調,另一個是左右聲道平衡
由於用了電子管和純A類設計,因此每次開機后都要給予足夠的熱機時間才能進入狀態,正常情況下機身開始達到暖手的溫度時,聲音也開始富有感情了

另外,AURIUM 採用的增益連續可調設計非常少見(一般都隻是提供高低兩檔增益設置),卻正顯示出 PATHOS 設計上的過人之處,可更准確地匹配市面上參數千差萬別的各款耳機。增益連續可調雖然和音量旋鈕一樣可調整音量,但即使相同的音量下不同的增益量聲音也是有明顯分別的,對於高阻抗耳機,增益過低的話明顯聲音活生感和動態都不足,有種無力、氣虛的感覺;而低阻耳機的話增益過高的話會顯得較沖,陽剛有余而韻味不足。因此,適當調整增益量,再配合音量旋鈕可調整出最佳音質表現。AURIUM 膽耳放採用外置直流供電,12V 電壓的開關電源看著素質一般,但好處是機內線路避免了電源干擾,是獲得高信噪比的理想方式。而后續換上優質的線性電源應該可以大幅提升音質表現,可玩性很高(那是后話)。當收到代理商送到手的 AURIUM 后,一路小興奮來為大家完成這篇開包實錄。

AURIUM提供RCA和XLR錄音座輸出各一組,實試過並沒有經過音量控制,因此不能作為前級使用,而且是不帶解碼的純模擬耳放,為它配置一套高素質的音源是很值得的

參數

線路:純 A 類零負回輸
輸出功率:3.6W(32歐姆)
輸出電平:最大7V(RMS)
頻響:10Hz-80kHz
THD:小於 0.1%
模擬輸入:3 對 RCA,1 對 XLR
耗電功率:30W
重量:3kg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