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 Luxman L-509X – 何森

這就是我認為最準確的聲音

半年前,珍納在本刊大房試聽了B&W全新 700系列的 702S2 揚聲器(每對零售價HK$46500)。 從她的試音報告中,我可以看出她真心喜歡聽 702S2,她的結論是:「702S2沒有急躁感, 音場規模比 802D3 細一點,但感染力在不進行 AB 比較下,實在很難描述差距幅度,我甚至為它的體積、市場定位而呈現的音樂訴說力而驚訝,若說 802D3 是其地位級數中的超值之選,702S2 會是 B&W 新一代揚聲器中,真正超值之選,其低頻「規模」與「氣勢」,尤勝 804D3,追近 803D3,重 播音樂藝術的超值體驗,是筆者的結論。」 順帶一提,珍納當日試音用的器材是: Electrocompaniet EMC MK III SACD/CD機、 ModWright LS36.5DM 分體前級及Hegel H30 功率放大器。

實話實說,我在大房聽了 B&W 802S3 足兩年,音源用旗艦級的 Accustic Arts Drive II CD轉盤 +DAC II MK2解碼器,近兩個月又常聽 Accuphase 旗艦級的 C-3850前級+P-7300 立體聲功放,聽慣這套全頻分析力既高清、聲音快而準又好聽的組合,又怎會有興趣去聽那對在大房內「靠邊站」 了半年的 B&W 702S2? 再老實說,我根本沒有聽過 702S 2這對在我心中只屬「入門」級的座地喇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心想五萬元有找的座地喇叭可以有幾好聲! 本文的主角雖然是Luxman L-509X 旗艦級合併式擴音機,但若然沒有 702S2 這個 partner,我可能沒法感受到那種門當戶對、相輔相成的完美協同效應,今回「煮酒」可謂一石二鳥,既可體驗 L-509X 是一台現已在我心中首選 Best Buy 的 Hi End 級合併式擴音機,同時亦令我認識到B&W 702S2 原來可以如此好聲又好聽,它與  L-509X 同樣是我今天首選 Best Buy 的 Hi End 級座地 揚聲器。誰說幾十萬元的前、後級+揚聲器才可以重播出Hi End級音質?我夠膽拍心口對任何人說:只須約十萬元買一台Luxman L-509X + 一對 B&W 702S2,就可以享受到Hi End級的音質!噢! 我不知道音源換了是 Luxman D-08u SACD/CD 機後音質打了多少折扣,因為我肯定 AA 分體式 CD 組合在多方面的表現會更勝D-08u,但考慮到門當戶對及合比例的消費預算,音源用埋D-08u一套西裝也合情合理,事實上我對 Luxman D-08u 亦充滿好感,過去數年 D-08u 一直是我心中同價首選的 SACD/CD 機! L-509X 不是那種一開聲已令人覺得威猛強勁的大鳴大放型擴音機,假如你選購合併式擴音機 的首要條件是驅動力強勁、夠激夠爆,你喜歡以大音壓聽 Jeff Beck、Pink Floyd 這類搖滾樂或節奏強勁的 band sound,L-509X 也許不適合你,因為它沒有這種強烈的音響個性。請放心,L-509X絕對不是陰聲細氣的文弱書生,只是驅動力方面不及那些擁有1200VA大環牛的大力士型合併式擴音機,但採用600VA優質EI牛供電的 L-509X 配搭容易驅動的 B&W 702S2 是有足夠的強弱音動態對比與勁力,低頻量感與力感相信能滿足絕大部分喜歡聽各類型音樂的樂迷,我對其tonal balance與低 頻的質量相當滿意。

再者,我覺得擴音機 (合併式或功放) 若然具有強烈的大力士個性,往往欠缺溫柔細膩的一面,播甚麼音樂也 豪邁奔放,遇到複雜多變、柔美細緻的古典音樂便會顯得 粗枝大葉,無法正確地表現出音樂的美感與一動一靜的反差。我個人不喜歡那些所謂「厚聲」的大力士型擴音機, 因為那種「厚聲」是一種失真音染,完全扭曲了錄音的原貌,令小提琴聽來疑似中提琴,大提琴聽來疑似 double bass,原先發音有焦點的歌聲也被加厚放大至沒有焦點 的一團聲音。若配搭同樣「厚聲」的音響接線及揚聲器, 結果是播任何一種樂器都不似該樂器原來的真聲! 可比喻為像戴了太陽眼鏡,一切人與物都帶有一種顏色 (茶色?),無法看到人與物原來本身的顏色與細紋。 L-509X完全沒有上述的這種「厚聲」音染,它的聲音 透明、忠實、準確。It just sounds right!我覺得L-509X + 702S2播任何一種 acoustic 樂器 (不插電)都似足該樂器原來的真聲,沒有變厚變肥,各種樂器沒有變形,就像在日光下不戴太陽眼鏡,我可以看清楚一切人與物的真面目與顏色!

聽盧冠廷新碟《Movie to Music》,我能聽到一把很 自然很真實的人聲,沒有變薄變硬,也沒有加厚或加糖加奶,LoLo 獨特的唱腔沒有出現疲態,今天仍充滿活力,唱 高音竟然仍可如此中氣十足,根本與廿年前的LoLo沒有甚麼分別,歲月彷彿沒有留痕,真令我佩服!本碟的配樂同樣出色,既有伍卓賢編曲及演奏的電子合成器所製造出的熱鬧場面與澎湃氣勢,亦有音色優雅的小提琴、cello、 口琴、鋼琴與弦樂四重奏。最動聽的一曲我選「一生所 愛」,LoLo 自彈鋼弦木結他,高音粒粒清,人聲加入了多 少 reverb 營造氣氛,深厚的感情豐富了電影傳達的訊息。 播聽過無數次的《The Blue Moon Sounds Volume 2》 與《End of the Rainbow》,我同樣感到 L-509X+702S2 重播每段錄音都 sounds right,原汁原味,我可以聽出不 同時代不同錄音的特色,反映出 L-509X 是一台高速、闊頻帶及失真極低的合併式擴音機。「快而準」三個字看似簡 單,但實際卻不容易做到,L-509X做到了「快而準」,實 在令我有點驚奇,如果說ModWright LS36.5 DM+Hegel H30 推 B&W 802S3 的音質值40萬,L-509X+702S3 的音質 有它們的七成水準,應該值28萬! 沒有半點誇張,從整體分析力、頻率響應、動態對比、瞬變速度、音場深闊感、 樂器結像力、弱音細節清晰度、各種樂器的音色/質感及音 樂感染力,我都認為L-509X+702S2的聲音具有聽慣聽熟的 LS36.5 DM + Hegel H30 + B&W 802S3 的影子,如我預 算用十萬元買擴音機+揚聲器,我會毫不猶豫首選 Luxman L-509X+B&W 702S3。

聽過 Pat Metheny 的結他 solo、Maria Joao Pires 的鋼琴 solo及 Glenn Gould 彈Bach : The Goldberg Variations,我再一次肯定Luxman L-509X 的聲音「快而準」,粒粒清爽有 彈性的結他聲使我聽真 Metheny 靈巧熟練的指法是如何控制快慢與變化多端;粒粒清脆鏗鏘的鋼琴聲讓我聽真 Maria 十指在琴鍵上舞踏的姿態是如何美妙動人,莫扎特奏鳴曲編號 KV331 第三個 movement:「仲有最靚的豬腩肉」那眾所周知的美妙旋律充滿活潑的動感,絕對是 sounds right的鋼琴聲! Glenn Gould 邊彈琴邊發出哼聲,CBS 於 1982 年發行 (LP)的經典數碼錄音,今天從CD身上亦可聽出是一個示 範級的鋼琴錄音,無論音質與音樂的藝術成就都一流,同 樣是 sounds right 的鋼琴聲。 最後,再聽過《Heifetz/柴記小提協》於1957年的經典 錄音 (1993 BMG CD) 及《The Essential Dave Brubeck》 雙 CD 的 Disc 2,我可以好肯定 L-509X+702S3 重播古典音 樂與爵士音樂也勝任愉快,音樂的訊息量、美感與動感都 可準確重現,完全沒有任何扭曲變形或拖慢節奏,音樂充滿生命力,我同樣可感受到聲音快而準!我聽得非常投入 和滿意。 奉勸所有迷信「純A類放大最好聲」的朋友,抽空去聽 聽這台AB類放大的 Luxman L-509X,也許會令你改觀!

和紙式純白美學 LUXMAN L-509X 合併式擴音機

從錦水堂走到Luxman,由一連串動盪之中回到正軌, 重上日本高級音響三甲之位,故事主角今年經已 93 歲,但活力依然不減。 Luxman在日本高級音響品牌之中,經營策略可說是最為進取,致力開拓年輕人市場,只是,在延續原有產品類型上,漸進仍舊是中心思想。單純從官方資料去理解, L-509X 也是逐步改進下的產物,繼承廠方固有技術與設計方針,再作出各種改良。但實際聲音表現,卻非常直接地告訴你,這並非漸進,進步幅度已屬躍進級別,而且不止音效更勝從前,於品味,以及對中性的理解,都大幅超越前作,音樂品味廣泛的音響愛好者,更加不要錯過 L-509X,一台有能力令音響回歸簡單、優雅地直率的合併 式擴音機。

始於合併機

合併式擴音機,在價格、功能、佔用空間、使用方便等優勢下,穩佔擴音機類別的銷量冠軍,大部分擴音機品牌的最暢銷產品,合併機總是大熱門。對於 Luxman 來說,合併機又有多一種意義,1961年,即是 SQ-5A 真空管合併機面世的年分,Luxman 正式成為公司名稱,在這之前, 「LUX」只是代表他們的音響產品,並非公司名。因此,將 合併機視為他們一個里程碑亦不為過。 要數品牌歷史,錦水堂(Kinsuido) 與大阪是兩大關鍵字。1925年,錦水堂在大阪成立,最初只是一家進口外國畫作與畫框的小型公司。公司第一個轉捩點是無線電技術於日本成為風潮,錦水堂第二代主事者作為無線電愛好者,配合在進口業務下建立的海外脈絡,不但開始在國外引進相關產品及零件,更開始出版無線電期刊,講解技術 重點、線路設計以及最新技術走向。以「LUX」作為音響產 品型號的開首,亦是在此時開始。

再見錦水堂,迎接Luxman

錦水堂始於1925年,進口畫作、畫框只是早期主業, 及後進口電子零件、設計及製造變壓器、生產收音機等等,才是重點業務。故此,他們在 1943 年將公司名稱改為錦水電機工業,就名正言順了。

緊接而來的重要轉變,就是方才提到的 1961年,改名 為 Luxman 之餘,亦以 SQ-5A 真空管合併機作一個新開始, 進軍高級音響市場。 接下來的半個世紀,Luxman 步向強盛,亦不幸地過度擴張,引致數次股權易手,直至最近十數年,出現了一位人物,不但將公司帶回正軌,更訂出比競爭對手更進取的 產品策略,令品牌重上日本國內高級音響品牌探花之位, 他就是前社長土井和幸先生。

營業額倍增之謎

我在1974年加入 Luxman,至今已有四十三年。當初加入這家公司,我先到當時的大阪總部進行了一個月培訓,及後到東京分部工作了五個年頭,接下來被派到札幌 分部。

▲前社長土井和幸

「在札幌一待就是十三年,起初負責銷售與客戶服務,後來轉至產品研發部。及後,Luxman 總部由大阪遷至東京,我亦因此再次回到東京,同樣肩負銷售和客戶服 務。隨後陸續被調至不同部門,每個部門都待上幾年,然 後再次回到營業部,不過這次不再是負責一個地區,而是日本全國。」土井先生表示,了解過公司不同部門實際運 作之後,接下來就是登上社長之位。

「音響市道不景氣,是我成為了社長之後面對的問題。」只不過,在一眾對手開始謹慎之下,他們反而開展攻勢。策略之一是積極在日本各地舉行試聽活動,土井先生親自擔任主持,與發燒友直接會面。另一成功策略是開 發各種USB DAC、耳擴等產品,切合年輕消費者的音樂聆聽習慣。

「在推出各款 USB DAC 之前,我們的主要顧客慢慢上 升至六十至七十歲這個年齡組別,如此情況令我覺得非常危險,直接影響公司未來。因此不能再讓客源一直老化下去,我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我們的客人。自推出 USB DAC 之後,成功令消費者平均年齡下降至五十五歲左右,令未來前景露出曙光。」

第三個重點是藉由各款設有真空管的產品,鞏固銀髮市場。此外,在他治理下,除了在日元匯率高企時,短暫地推出過海外生產型號之外,其他時間,包括現在,從經營、產品開發以至生產,都在日本本土進行。

2016年東京國際音響展期間,我們曾經訪問過土井先生,全文請瀏覽PersonalAudio.hk 網站。

One Body Separate

去年一月,土井先生正式退位,轉任顧問一職,仍有參與部分產品開發,例如最新的真空管放大套件。而社長一職則由一直負責海外業務的川上晃義先生接任,而 L-509X 正

▲社長川上晃義

是新社長主導下開發的第一款新產品。他最近接受日本《Stereo Sound》訪問時提到,會努力維持一個可以令工程部門盡情發揮的環境,讓開發本部部長長妻雅一以及旗下工程師盡展創意。

如此背景下,L-509X 就此誕生,接替 L-509u 佔據七年的旗艦 Class AB 合併機位置。L-509X 既是川上社長接任後第一款產品,也是首次引入 「One Body Separate」這句口號,重新強調合併機是將前、後級二合為 一這個概念。

多功能下的純粹

VU 錶頭、音品控制、MM/MC 唱頭放大器、兩組揚聲器輸出,似乎是 Luxman 晶體管合併機的標準配置,不容變更。《Stereo Sound》的訪問之中,副社長末吉達哉先生曾向開發部提出,可否加大機身體積,以放入一套更大的唱放線路,最後雖然未有成事,但 L-509X 比諸前作,還是有多 項不同之處。

新機重達 29.3kg,而上一代則是 27.5kg。新機頂蓋變得更加厚重, 造型亦饒富新意,是原因之一;另一主因是加大了供電部分,由四支 10,000μF 電容倍增至八支,變壓器從上一代的 580VA 加大至 600VA。

功率輸出雖然維持不變,每聲道仍是120W(8Ω)、220W(4Ω)輸出,不過供電更充裕,亦加大了輸出部分的PCB厚度、採用低阻抗繼電器等等,令阻尼系數增至370,推力與控制力理應更出色,實際試聽亦引證 了這項猜想。

L-509X 沿用ODNF (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 功率放大技術,不過這是4.0版本 (L-509u是2.2),即是次旗艦立體聲後級所用版本。音量控制部分是品牌另一專利技術 LECUA1000,取材自旗艦前級 C-900u,設計思維不再固定在平面,而是從立體層面考慮,即是充分利用雙面 PCB 優勢,盡力縮短訊號路徑。

為 Class AB 架構注入 Class A 音色? 不,它是第三種個性

不知是否象徵 L-509X 比同廠以往的合併機都要中性、 少音染,故此 VU 錶頭從藍色改成白色? 也許實際原因是長妻先生提及的,特意排除LED光源對線路帶來干擾,才有這項新安排。 減少干擾是新機開發要旨之一,尤其要克服加大供電後的磁漏問題。廠方從90年代開始,經已應用頻譜分析儀,分析電路上每一項零件,以幫助思考如何減少噪音, 不過,他們強調數據不等於一切,最後把關的還是耳朵, 一件試作品聽感不夠好,數據再漂亮都不會令它變成投產型號。 測量以外,Luxman 堅持在 PCB 的訊號路徑走線,不走直角,而是採用一系列圓滑、不起角的銅箔,並且盡可能不改變銅箔闊度,以免影響傳輸順暢度。當然,如何布線、減少屈摺和縮短路徑,是設計PCB時的重點考慮項目。

《Stereo Sound》評論 L-509X 時提到,它雖然是 Class AB 合併機的旗艦,但滲入了 Class A 的音色。實際呢? 他們只說對了一半,假如以它推動 B&W 802 D3,音色的確帶點暖和感,溫度偏高,不過,這對大型座地揚聲器對它來說,駕馭得有點吃力,要試出它最佳表現,B&W 702 S2 才是最佳選擇,L-509X 能夠把每邊三隻 6.5吋低音控制得張弛有道,同時展現極為中性、直率的真本性。

厚? 濃? 錯! 這叫做高密度

將 Luxman L-509X 放到大房,以 Accustic Arts Drive II、Tube-DAC II Mk2 作為訊源,揚聲器是剛才提到的 B&W 702 S2。電源線分別是 Burmester Power Cord (CD轉盤)、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DAC)、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 (合併機);線碼線是Analysis Plus Golden Oval Patent AES/EBU;訊號線則有 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 XLR;最後是喇叭線,選來 Audio Note ISIS LX168。 接連播放兩張Erato/Virgin Classics CD,分別是 Artemis Quartet、Jacques Ammon的《The Piazzolla Project》;Jean-Guihen Queyras、Alexandre Tharaud 的 《Brahms: Cello Sonatas & Hungarian Dances》。 L-509X 控制力不俗,把一對揚聲器合共六隻低音單元 控制得貼服,但並非控制狂,不會侵吞了各種音尾,保持鬆緊有致,起與收同樣完整而線性。 聲音厚度出色,又或更準備地說,是高密度,因為它既表現出木製樂器的厚度,尤其是大提琴,你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琴弦直徑、韌度,還有琴腔外壁的厚度,同時又聽得到內部細微的共鳴變化,而鋼琴高音的通透感,亦十分出色。透明的高音、厚度剛好的中音、量感充足又收放自如的低音,結合出一種高密度,一種你覺得實在、輪廓 清楚、弱音明顯的密度,而非濃度,因為它的聲底還是乾淨的,不會化大、肥厚或是霧化細節。

三合一的流暢

三頻各有特點,但不會各自獨立,一切都是線性、連貫的。音色上,不是朝 Class A的 L590AXII 進發,L-509X 沒有暖聲傾向,亦非 L-509u 那種銀色光澤,新機依然光輝, 不過色彩更加純白,高音純淨度也更加出色。這種高音純度,在重播 Warner Classics 近年得獎的《Aida》中,通過 小號、長號展現出來,光輝而不帶沙石,音色非常中性, 不是銅管樂器常見的金黃色、厚暖。 只不過,L-509X 其實是直率,而不是帶有強烈固有音 色,只因一次過播放多張Muse的專輯,Hard Rock 風格的電結他,總是帶着結他手用心調校的結他 amp 失真聲, 才可令聽眾覺得火辣、刺激,假如重播系統出手修圓、打 磨,那就完全不對味。這台合併機不是「手多之人」,只是注入更多厚度之後,就對所有訊息進行全面放大。錄音 是細緻的,它會給你聽到那是細緻的;應該粗獷的,它亦會將火力直接傳遞。 有人認為,聲底乾淨的器材,播 Rock 會失去味道,只不過真正「乾淨」,其實不會吃走錄音的火氣與刺激感, 會吃走細節的變得「乾淨」的,不是真正的「乾淨」。 實際上,應稱前者為背景寧靜、能夠反映更多細節, L-509X就是這種低噪聲地台、不會流失弱音的器材,懂得 直接重現錄音原貌。那種聽甚麼都有火氣、播任何專題也粗邁的,其實只是一種強烈個性、音染。L-509X 沒有這種固執,所以播放大部分音樂種類的入味,這傳真就是如此。

總代理: 駿韻音響有限公司,折實售價:HK$57,800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18 年 6 月號

登峰造極完美音色 – soulution 330 合併式擴音機

合併式擴音機的出現的確向廣大用家打開了 HiFi 音響世界之門,讓更多人能以有限的投資享受不俗的音響效果。不過,正因如此不少人對合併式擴音機便產生了誤解,以為每逢單一機箱的製作定必是為了控制成本而犧牲音色,故此便將台併式擴音機標籤為一般入門級產品,未能登入 Hi-End 音響之堂。

然而,不少廠家反而以不計成本、毫不妥協的精神去製作合併式擴音機,為的就是要滿足一班一方面對音色有所要求,同時亦希望器材能擁有簡約設計特質的音響發燒友,而合併式擴音機正正為此而生。事實上,好些講究的合併式擴音機其製作以至音色效果甚至比好些入門前後級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瑞士音響品牌 Soulution 最近推出的一款發燒級合併式擴音機 330 便是一個最佳典範,讓人們見識到阿謂發燒級合併式擴音機。

製作比一般前、後級更講究

一般合併式擴音機音巴不夠細緻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製造者沒有將音色用作開發器材的大前提,是故便將大部分音頻處理部件大量集成,前置放大、後級以及解碼線路等等全部集積於同一副線路板之上,引至無止境的相互干擾,音色效果可想而知。為了追求極致的音色,Soulution 在設計 330 之時將不同功能的電路分配到不同的線路板之上,每組電路區塊均以追求至佳表現而設,表面上看似是合併機體,但內部卻以分體前後級方式設計。此外,330 更為用戶提供另購的唱頭放大及 DAC 升級功能,稱得上是一款功能齊備的完美合併式擴音機!

Soulution 330 採用的分離式電路設計有別於一般合併式擴音機將音量控制、訊源選擇以及信號放大都堆砌於同一塊電路板上,改為以隔雕式數碼電路與電源供應的設計,配合優化的屏蔽隔離讓內部干擾減至最低。同時,後級專用的電源供應部分用上雙單聲道設計,分隔度達 >105dB,營造出色的 3D 空間感音色,其表現比起-些前、後級擴音機還要優秀。

強大的電源供應系統

330 合併式擴音機承襲了同門 5 系列的製作技術,採用了三階放大線路,各級運作於近乎線性的範圍,內部線路以純 A 類放大設計,搭合 160,000uF 的濾波電容,達至極高速的電流能力,讓 330 於大音壓下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音樂動力。

電源供應方面,本機內部共有六組供電系統,而當中的四組開關式供電器擁有 1200VA 的總電流量:此外,本系統於輸入及輸出端均配備了高性能的濾波系統,其高速電壓調節器能提供遠超過傳統電壓調節器的穩定功率,讓整體系統能擁有更穩定及高速率的電流供應。

講究的音量控制

為了達至更佳的信噪表現,330 在音量控制系統上的設計更是極度嚴謹。其使用了高精確度的金屬薄膜電阻,除可兼控音量與聲道平衡外更有效阻擋調整音量時產生的開關峰值:此外,控制系統更配有可編程的增補放大設計,其功能近似於電位器,僅在音量改變時才會運作,從而讓音量調整過程變得更平滑流暢,當音量調整到定位之後本功能將會自動停止,並會切換回由金屬薄膜電阻控制音量,可說是音色與心思並重的獨特設計。

轉載自 “影音生活” 2018 年 5 月號

『器材簡評』重現黃金時代王者風范,Luxman 最強合拼機 L-509X

九十歲的日本音響老牌"力士"早在六十年代已是日系放大器的大哥大,也是至今少數大廠可以"膽石"兩手得到市場認可的品牌,可以說力士總有好產品滿足不同需求的用家,這回最新推出的 L-509X,其實早於 2002 年其前身 509u 已經名震江湖,當時同價的放大器不管是前后級或合拼機,就算有它音色也沒它的推動及控制力,力士當時就要 509u 在一台機箱內有如分體放大器的效果;而我也很早期就用它來推大屏風,事實上合拼機只有 509u 使我滿意,問我為何不買下自用,就因為當時力士未有現在的 LECUA 精密音量控制,需要用上頂級可變電位器卻要付出沒有搖控的代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樣成功的產品要在今天廣大燒友都用過不少歐美名品的市場要取得昨日的成功是何等艱難,也許力士就為這 509u 努力十多年才有今日的509X。兩代的性能指標其實差不多的,但還是有些分別

  • 1 大形EI變壓器由 580VA 升至 600VA。
  • 2 電容由 40,000uF 增加至 80,000uf。
  • 3 力士 ODNF 電路由 v2.2 改用最新的 v4.0 版本。
  • 4 極品 4 連 VR 音控改為 88級高精度 LECUA 音量控制 (可搖控)。

其他如電路板及強化機械結構等等的優化,但最終最關鍵是聲音,你聽不出它出自那裡!

測評中心的參考揚聲器是德國石頭箱 FF470,這箱在這裡還是頭一次感覺給滿滿推動了,509X 聲音有一種非一般實在的質感,威而不武,它不會像歐洲名器開聲就來毒性的詩情畫意或者英式綿柔絲滑也沒有賣弄高清細節,喇叭播出自然流暢的音樂,原來靚聲可以沒有國籍,隻要有對的方式,我還有點想說,十多年前幾萬元都做不到的今天貴不了多少就有這全面所表現,到底是技術進步了,還是要出血本打鬼佬!

官方規格

大家從指標上看不出文章的不過人家卻測出…..

2歐時的動態輸出507瓦,而連續在4歐是255瓦(失真少於1%THD),真功夫人家不會告訴你!

轉載自 “ERIC黃 非常發燒網” 

Luxman L-509X 旗艦合併擴音機 蒼萃旗艦精粹音質超乎想象

如果閣下是 Luxman 的擁躉或有留意他們的產品,相信也認識 L-509U 這台 A/B 類旗艦合併擴音機,於 2006 年推出立即受到各大媒體一致好評,因為音質出眾而且價格定位親民,因此迅速獲得許多發燒友的支持,多年來一直是 Luxman 旗下最暢銷的產品之一。經過 12年光景,廠方宣佈把旗下旗艦前級和後級擴音機的重點技術與電路整合,演化成一台超級合併擴音機,這就是今次試聽的 L-509X。

精準細緻壽命特長

L-509X 是一台 A/B 類的新旗艦合併擴音機,譽萃了 C-900u 前級和 M-700u 後級擴音機的頂尖技術於一身。前級方面採用了 C-900u 大部份的電路設計,當中包括了獨立緩衝電路,能保留音頻訊號的最高清晰度,同時又能顯著增強往後的功率放大級之驅動能力。音量控制器可說是前級擴音機最重要的一個部份,L-509X 亦用上了與 C-900U 同級的 LECUA 1000 電子音量控制器,音量旋鈕直接連接著後方的數控電路板音質的影響相對傳統音量控制器能大幅並能提供 88級平順細緻的音量調節,而且不容易受到外部振盪的影響,使用壽命亦比傳統音量控制器更為長久,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出現雜音或者令音質下降等問題發生,是一款極為優質的音量控制器。

獨門專利技術

L-509X 運用了 LUXMAN 最新的 ODNF 4.0 (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負回輸專利技術,採用了三級並聯電路,於第一級設置了誤差檢測電路,可以即時比較輸入與輸出的訊號,實時偵測是否出現失真的情況,於沒有發現失真的情況下會維持沒有負回輸的狀態,一旦發現失真的情況便會立即施加負回輸,如此便能將負回輸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並且不會產生相位偏移,而且也能達到極低失真,實現了超廣頻寬、強大動態和豐富的音樂感,同時阻尼系數亦能大幅提升。輸出級採用 3 級達靈頓電路和4路並聯推挽結構,基本上可說是將 M-700U 整個功率放大部份放進 L-509X,從而讓 L-509X 擁有相當高的分析力和強大的動態!每聲道輸出達到 120W (8Ω)及 220W (4Ω),而阻尼系數亦達到 370 的高水平,即使一般難推動的揚聲器對 L-509X 來說也能輕鬆應對。

結合堅固和優雅設計於一身

L-509X 機箱結構也絕不簡單,前面板採用了厚達 15毫米的航天級鋁合金板以 CNC 機床車製而成,中央位置設有兩個模擬式指針電平錶,並備有可以開關的白色背光照明,散發出優美典雅的氣質。機箱頂板採用了廠方旗艦後級擴音機相同的設計,用上了一塊厚達 6毫米的鋁合金板同樣以 CNC 機床車製而成,左右兩旁每邊各設有 14個大型散熱孔,這個設計結合了堅固耐用和良好散熱能力的優點,還讓外觀更為醒目吸引。機箱底部設有四顆直徑達 50毫米的大型鑄鐵機腳,底部設有一塊特殊阻尼物料軟墊,以達至最佳的抗震效能。

內置優質唱頭放大電路

L-509X 內置了能對應 MC 及 MM 唱頭的放大電路,對於黑膠迷來說是一項相當不錯的功能,前面板設有一個 MC/MM 選擇旋鈕,此外就沒有其他設定!非常簡單易用。

升級版電源供應

L-509X 的電源部份設有一隻 600 VA的高質 El 鐵芯變壓器,並以金屬外殼包裹作為屏蔽,從而隔絕變壓器產生的磁場和電磁感應等效果對其他電路造成干擾。此外L-509X 的大水塘亦大幅度提升,每聲道設有四顆 10,000 uF高質電解電容,總電容量達 80,000 uF,即使在負載非常波動的情況下也能維持良好的穩定性。

每項細節也絕不馬虎

L-509X 使用了很多旗艦型號的高質零件,例如LINE 1  輸入配備了高質銅合金 RCA 端子,這個端子結合了紅銅的優良導電性能和黃銅的耐用程度,表面並採用了鍍金處理,擁有非常優良的導電性能和極高耐用程度的優點。 L-509X 還配備了大型高質揚聲器端子,能對應香蕉插頭和大型叉形端子。此外還附有一個高級遙控器,外殼以鋁合金車製而成,外觀與質感同樣出眾。L-509X 的電路板和內部走線亦同樣講究,兩者均採用了高質純銅作為導體,而線路板的佈線也相當獨特,於所有轉角位置也採用了 Luxman 獨有的圓角形設計,而非一般傳統線路板所採用的直角設計,這種設計能有助提升訊號傳遞的效率,讓訊號能更流暢地傳送,從而令到音質也有更佳的表現,處處流露出旗艦級器材的風範。

感情詮釋淋漓盡致

今次試聽以 SME Model 20/3 唱盤和 SME V 唱臂配上 My Sonic Lab 的 Ultra Eminent BC 唱頭和 T+A PDP 3000 HV CD/ SACD 播放機作為音源,再以 Kubala-Sosna Expression 喇叭線將 Luxman L-509X合併擴音機連接到 Tidal Piano 揚聲器來進行試聽。由於這台 L-509X 是全新的關係,所以接駁完成後再將它堡煉約三十小時後才正式進行試聽。先聽 「Diamonds & Rust in the Bullring LP」,這張專輯是 Joan Baez 於 1988 年在西班牙 Bilbao 鬥牛場舉辦一場演唱會。此專輯的錄音達到很高的水平,今次只是使用 L-509X 的內置唱放,但竟可讓我感到十分驚喜,表現絕不比分體唱放遜色,除了底噪極低之外聲音也十分細緻迷人, Joan Baez 嘹亮的嗓音加上感性的表達方式,徹底展現出她獨特的氣質和成熟的韻味,將歌曲中的濃濃情感詮釋得淋漓盡致,還能如實地展現出結他那份樸素無華的感覺,音場寬廣且深,整體互相配合之下絕對讓人盡興。

聲勢浩大震懾人心

接下來轉為試聽CD 「Earquake」專輯全碟合共 16 首爆棚古典樂章,如重播系統的控制力、分析力或是速度反應等等能力稍有不足,便無法重現這些曲目撼天震地的懾人氣勢,更糟的情況聲音可能變得混濁甚至模糊不清,這台 L-509X 除了有充裕的輸出功率之外,發覺它的控制力和分析力也非常優異,例如最後一曲是描述了冰島最大的活火山 Hekla 爆發,這麼爆棚的曲目也能輕鬆駕馭,低音大鼓連珠爆發也絕不混濁,層次依然能保持分明,爆炸力和低頻下潛力也相當強勁,而且速度感十足,此外敲打鋼板和鐵鏈的聲音質感強烈,不停沖擊耳朵神經絕對叫人興奮。

動熊強大量感充沛臨場感覺豐厚無比

試聽 lsolajazz專輯,這張於2017年在意大利熱拿亞舉行的演奏會現場錄音,由Venus旗下多位爵士樂手及歌手演出,整張專輯的現場氣氛相當濃烈」讓人有置身現場的感覺。碟I頭兩首純音樂已讓人感到興奮,特別是敲擊手 Ernesttico 在Theme From Mash 一曲中展現出高超精湛的技藝,L-509X 擁有強大的動態和極佳迅變能力,完全能將快、狠、準的音效重現出來。碟 2 的Quando Quando Quando 由 Denise King 引導現場觀眾一同高歌,全場的情緒非常高漲,可說是彼此打成一片。整張專輯能讓人感到滿載歡樂與熱鬧的氣氛,如此豐厚的現場感覺確實盡顯 L-509X 的功力。

總結

L-509X 貴為 Luxman 的旗艦級 A/B 類合併式擴音機,除了外觀優雅吸引眼球之外,重點就是蒼萃了廠方旗艦前後級擴音機的許多頂班技術,擁有充裕的輸出能力,能輕鬆對應市面上一般大型揚聲器,即使較為難推的揚聲器也能駕馭,而且能展現出強大的動態和細緻傳神的音色,只須付出較上一代 L-509U 略高一點的價格便能享受極高的音質,可說是貼地價錢頂級享受,所以非常超值!如要挑剔查找 L-509X 不足之處,唯一只可說是內置唱頭放大器,如能增設阻抗與容抗值等設定,讓用家能因應擁有的唱頭特性來調校,那就更為完美了。

挑戰高難度 soulution 330 合拼式放大器

自從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各國政府為了應對危機而進行量化寬鬆,大量貨幣流入經濟體系,導致各國通脹,固定資產包括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對於很多人來說,買一套擁有 250 平方呎以上聆聽空間的房子可能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或許聆聽空間雖然不怎麼寬敞,容納器材的位置亦極之有限,但對於高度傳真音樂的需求卻絲毫不減,許多發燒友仍然捨得大灑金錢投資在一套Hi-Fl系統上,只是系統不能佔太多位置,而合併式的器材便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很多音響廠商都注意到這個趨勢,多年前已經開始積極研發高級的合併機來迎合那些缺乏地方但又想追求高度傳真音樂的發燒友,因此今時今日,市場上優質的合併機種選擇已經很多了,其中有不少更是頂班製作,如果你還是覺得合併機必是設計師們的一種妥協,恐怕想法已經過時了。

2005 年成立的瑞士高級音響廠家 Soulution 去年發表了他們的 3系列產品,其中 330 便是一台合併機,不過並不是合併放大器那麼簡單,而是可以內置(用家需要另購)類碼解碼兼串流及黑膠動圈唱頭放大器的一台超級合併機,更讓人興奮是它128,000 港元的零售價,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價錢可以擁有 Soulution 的放大器,330 的面世可算是一個重大的驚喜。

模擬輸入:單端RCA X 2對、平衡XLR X 2對, 模擬輸出:平衡XLR X 2對, 喇叭輸出功率:120W@8歐、240W@4歐、480W@2歐, 電流輸出峰值:30A, 增益:-54 – +36dB, THD+N : <0.001%, 阻尼系數:> 5000, 訊噪比:> 120dB, 交連失真:<-110dB, 尺寸: 430x490x 142 mm(WxDxH), 重量:30kg

向超高難度挑戰

曾經有一位來自美國的放大器設計師告訴我,他說要設計一台可以媲美分體式放大器的合併放大器並不容易,因為狹窄的機箱空問要容納分體機的元件如大型火牛、電容陣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還有要防止電源供應和放大線路互相干擾,如果設計上沒有什麼重大突破,根本是一個難度極高的事情。

如果熟悉 Soulution 的發燒友都知道,它們的產品主要分成三個系列,命名方式有點像德國寶馬汽車,有7系、5 系和3系,7系是最高階,其次是5系,3系便是Soulution 的入門系列,剛剛在去年十月才正式投產。7系是沒有合併式放大器,5系則有一款名叫530的合併放大器,而本文主角330便是3系的一員,亦是 Soulution 唯一一款入門級原子粒合併式放大器。

從外觀來看,330 秉承 Soulution 銀色鋁合金機殼、邊角打磨得滑不留手的設計風格,但高度卻只有大哥 530 的三份之一。它對應 8Ω 負載的輸出有 120W,比大哥530 只少了 5W。當喇叭內阻降至 2Ω 時,330 能夠輸出高達 480W 的強大馬力,如此功率數值,究竟設計師如何在這樣細小的機箱空間內做到呢?

開關式供電系統

有異於傳統合併放大器,330 的設計師並沒有把音量控制、訊源選擇及訊號放大功能都放進同一塊線路板上,反而按照分體式放大器的設計,把這些功能模組化成獨立線路,並且把音頻部份跟電源供應及數碼線路作出完全分離的佈置。如果你打開機箱,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因為在一個標準尺寸的機箱內,竟然容納了 6組獨立的電源供應以及大型電容陣。

先說電源供應,6組電源供應中,4組是 Soulution 引以為傲的開關式電供,其餘兩組是線性電供,前者提供高達 1,200 VA 穩定電力給音頻線路,後者則負責如控制器等非音頻線路。每一組開關式電供內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電壓整流級,另一個是濾波級,廠方強調,相比傳統採用火牛的電供,他們的開關式電供輸出的電力是更穩定的。很多發燒友有一個觀念,就是開關式電供必然比不上線性電供,不過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這個「心然性」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了,不說其他廠家,就說Soulution,他們備受發燒友高度評價的7系放大器(即 711立體聲功放和 701單聲道功放)也是用自家開發的開關式電供,5系放大器亦是如是,所以330用上Soulution 開關式電供反而是一個賣點。

如果再細心看機內格局,四組開關式電供模組兩旁有四支大電容,全部都有阻尼物料支撐著,一共提供160,000 微法拉的電容量給放大線路。當 330 電源開歙一刻,這些電容便馬上充電起來,然後一直保持著充滿狀態,直至關機一刻。我留意到,當我把 330 關閉時,會將電容放電,並且把整個放電過程的進度顯示給用家,直至電容放電完畢後才算真正完全關機。

傳承5系的線路

許多坊間有關 330 的文章或測試報告都說這台合併放大器是採用 A類放大線路,當我實際試聽它的時候便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開著了一整天,兩邊的散熱器只是微微地產生熱量,不似A類那麼燙手呢?再者,我看過官方網站,列明 330 的放大器是「有」進行 A類放大的,但卻沒有說過 330 是純 A類放大的,於是為了求証,我們通過代理向 Soulution 的主事人 Cyrill Hammer 詢問,他的答案十分簡單直接:「330 是以 A/B類放大運作…在輸入電壓只有最大電壓的10%之內時,330 會以 A類放大運作,否則會以 B類放大運作。」

事實上,即使輸入訊號只有最大輸入電壓的10%內,設計 師還是為之配置了160,000微法拉的電容陣!看似「殺雞用牛刀」,但事實上,這個電容陣能讓 330發揮超高的脈衝響應,在重播音樂時,這種脈衝響應對 330 的速度和動態表現尤其關鍵。

330 的前級部份有一點值得一提,它的音量控制承襲了上級機種的音量控制技術,採用了高精度低噪金屬膜電阻去調節音量和左右聲道音量平衡。為了防止在調整音量時產生格與格之間的雜聲影響功放壽命,330 擁有另一份可以編程增益放大器(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或 PGA) 為基礎的電子音量控制,這個音量控制的存在目的只是為了輔助,它只會在用家改變音量的過程中發揮效力,使音量改變時不會發生任何噪音。當用家停止扭動音量旋鈕時,330 便會馬上轉用高精度電阻的音量控制器,做法十分聰明。

地動山搖

在「音響技術」試音室聽330的配搭器材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參考組合,訊源是 dCS Vivaldi SACD/CD重播組合、Dr.Feickert Analogue Firebird唱盤+Acoustical Systems Axiom唱臂+Accuphase AC-6動圈唱頭+ Kondo SFz 升壓牛/ GE-I唱放,線材是Nordost Odin2 一套西裝。330今次要推的喇叭是「音響技術」沿用多年的 Dynaudio 白金証據,不要小看那 4枚直徑只有18 厘米的低音單元,要把它們推得貼貼服服其實不容易,看看 330 的阻尼系數,廠方註明超過 5000,雖然不及同廠550 的10000,但以合併機來說都算是一個不錯的數值,當然數字只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而已,實際表現必須靠耳朵來驗証。

首先,我最想知道的是 330 的頻率兩極伸延及音色的平衡度,於是我選來一首來自Oscar Peterson Trio一張1964 年的名盤「We Get Requests」中的 “You Look Good To Me”,一台鋼琴、一套爵士鼓加一支低音大提琴奏出的音樂,雖然沒有交響曲那麼複雜,但足以考驗器材最主要的音效,樂曲開首那段低音大提琴的旋律,真的鋸得要多低有多低,但它卻沒有累贅的感覺,而且是十分清爽和極之有質感;鋼琴每一粒音都是清晰無比,同時散發著一點一點光芒,但卻沒有一點搶耳的感覺。聆聽 Ed Thigpen 那套爵士鼓組合更是一種非比尋常的享受,因為 330 的速度感變相讓樂曲更生動活潑。坐在皇帝位上,很清楚聽到每一件樂器的音像線條,而且輪廓是極之細膩自然,沒有半點人工化。很多人都說瑞士高級音響器材的聲音有一份獨特的氣質,是充滿文化氣息,我覺得330 正正具備了這種聽感。330 播這首 “You Look Good To Me”,由第一秒鐘開始,都不斷給我驚喜,想不到連最後一組鋼琴的琶音都給我衝上雲霄的感覺!

然後我把焦點放在330播放大陣容管弦樂曲的表現上,平時這個參考系統上,那對白金証據喇叭是由 Dan D’Agostino Momentum 前級+Audia Flight Strumento
No.8 單聲道後級推動的,力水當然是綽綽有餘,現在用 一台合併機推這對不易控制的喇叭,難免有點擔心,播到 爆棚樂章時會不會力有不逮,聲部會不會亂作一團呢?

我分別重播一首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鄭京和+拉特爾+維也納愛樂,EMI·724355716521)和閻學敏「天下第一鼓」中的《鼓詩》,前者能夠表現器材在大陣容樂團下的分析力、層次感、聲部定位等,330 的表現,最突出的部份是龐大而立體的音場和不動如山的定位,無論是靜態樂章還是全體齊奏的大音壓樂段,鄭京和那支小提琴仍然是線條優美,弓毛刷弦那股松香味、木管那種溫暖感及銅管樂的輝煌感都仍然是引人入勝。其實我最初都有點不相信一部合併機的表現可以如此接近那套參考的前後級組合,雖然怎麼說音效都不如後者,但性價比卻肯定「爆燈」!重播《鼓詩》時,330 竟然能夠把那對白金證據推得貼貼服服,大鼓抽擊時那地動山搖之勢真讓人產生一個錯覺,以為系統中有一對大功率的單聲道後級,而且速度之高讓人擔心鼓皮會不會被鼓棍擊破……

說到這裡,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無論是播單支小提琴、古典室樂、爵士樂還是交響曲;330 都能夠非常傳神地重播出來,整幅音樂畫面是極之立體和富層次感(也許拜左右聲道之間超低的交連失真所賜!)。最難得的是,音像的密度和清晰度在任何情況都保持得很好,我膽敢說,在十萬港元水平的合併放大器中,能夠在這方面與 330 匹敵的實在少之又少。

你可曾聽說過有些放大器播純樂器的音樂就「頂呱呱」,講「理性」就非常優秀,但播人聲卻缺乏「感性」?我可以告訴你,我隨便播一些人聲音樂,例如玉置浩二「酒紅色的心」,330 的聲音是充滿肉感,雖然 Soulution 一向是走高清自然的路線,但重播人聲卻又能表現感性的一面,330 亦秉承了Soulution 的傳統,玉置浩二的嗓音細膩動人,讓人感動得雞皮疙瘩。有些放大器讓你很留意聲帶陰陽變化及「吞口水」聲音細節,但 330 是用它極美麗的音色來吸引聆聽者,我也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放在音樂而多於音效上。

結語

在不計較開發成本的前提下!能夠研發出超級好聲的頂班機種!許多世界知名的一線音響廠也辦得到,但在極之有限的製作成本下及狹窄的機箱空間內能夠製作出像330 那樣優秀的放大器,卻不是很多音響廠可以做得到。

Soulution 巧妙地運用自家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的開關式電源供應去縮小其佔用的空間,但又同時實現多組獨立電供以減低各個線路之間的相互干擾,可謂在合併機種內實踐了高階分體機的設計思維。雖然我不知道330是不是在同價位的放大器中性價比最高,但它肯定是

Soulution 最經濟的放大器,對於一直夢想擁有 Soulution 放大器但預算不夠的發燒友來說,330 無疑是一個大大的喜訊。

轉載自音響技術 #440

尋覓如意郎君 英國 Spendor S3/5R2 Special Edition 書架箱初開箱全記錄

出於對音樂喜好和家居條件的原因,一直鐘情於精致唯美的小書架箱,尤其是在音響界曾經盛極一時的 BBC 二級監聽箱 LS3/5a,那水靈潤澤的中音更是如無解的毒物一樣總是魂牽夢繞揮之不去,潛意識中總認為這樣的音箱重播人聲和弦樂呈現的音質韻味最是醇厚醉人。更很長一段時間固執地認為,這才是正宗“英國聲”的代表。以至於,后來陸續聽了很多現代設計的書架箱,仍無法找到一款能夠在中頻音質和情感細膩度上取代 LS3/5a 的產品。但是,LS3/5a 已經無法滿足我對重播聲壓和動態的要求。

箱子不大卻沉甸甸的,代理商還在包裝膜上貼上了“易碎物品”的標簽,提醒物流大哥手下留情(國內的物流你懂的,可見代理商已經身經百戰,確保產品長途運輸萬無一失)
包裝上粘貼了總代理駿韻音響的“ 身份証”,証明這是經過合法渠道進口的行貨。大家選購時需要注意包裝上這些細節,以確保自己的消費權益,最穩妥的購買渠道當然是到各地的經銷商處購買全新行貨
劃開“保鮮紙”,封口處還有SPENDOR 的標簽?每一對行貨都是這樣的嗎?
開啟紙箱,映入眼帘的是厚實的立體成型白色環保泡沫,包裹著一對S3/5R2 SE
看看這麼厚實的包裝材料,難怪音箱漂洋過海來到手上依然能夠完整無缺
費了些勁才把包裝泡沫取出,兩隻S3/5R2 SE 身披塑料薄膜袋靜臥箱內,並且以印有Spendor 字樣的不干膠貼紙封口,是不是令人很期待呢? 市面上相似的優質書架箱林林總總多不勝數,深知很多音箱在某些方

面會比 LS3/5a 強,比如 ProAc Tablette、Dynaudio Focus110 和 ELAC BS243 等等,頻響兩端延伸和動態均有不俗水准,分析力和透明度也都是現代器材風格的代表,但音色往往都過於清冽而少了韻味,重播人聲總是欠那麼一點 LS3/5a 那樣扣人心弦的吸引力。難道魚與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嗎?就沒有一款音箱既能保有傳統英國聲的美聲,也兼具現代需求的動態、透明度和高分析力的需求嗎?

說明書就在箱子裡,其實是三個型號共用的,詳細講解了連接方式和技術參數
取出音箱,羞羞媳婦准備掀開面紗了
剛剛打開封貼的那一刻,黑檀木優雅深沉的自然質感就已經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
包裝時,防塵網罩已經安裝好在箱體上,座放在為LS3/5a 設計的貴族胡桃原木腳架上,通過腳架作參照,赫然發現S3/5R2 SE 比LS3/5a 稍窄一點,略深一點。其實從規格表上也能了解到這一點,隻是沒有放上腳架上這麼明確罷了
看看背板,碩大的鏡面厚金屬銘牌上印著豐富的信息,表明了英國原廠設計、制造的身份,而且每一隻音箱均有獨立的產品編號。事實上,Spendor 在英國自有大型箱體制造工廠,不但完全滿足自家品牌的生產,還幫很多同行代工
隻提供一對鍍金多用途喇叭線輸入座,塑料制造的接線盒也採用密封墊,防止漏氣。老實講,這個接線端子的設計不如以往採用接線柱直接緊固在箱體上的做法。而隻提供單線輸入,証明廠方對這一代S3/5R2 SE 的分頻器和喇叭單元素質極有信心,但作為發燒友卻少了一種雙線分音甚至雙功放驅動的玩法選擇
傳統英國式設計就是這麼的方正工整
落落大方,木皮的典雅質感非常突出
掀開網罩一睹廬山真面目,結構上繼承了LS3/5a 的架構,典型的傳統兩路兩單元書架箱設計,如出一轍的密閉箱體設計,令低頻響應更快

尋尋覓覓中,偶然在一個小型發燒聚會中聽到了日本 Luxman 力仕 D-380 和 LX-380 組合推英國 Spendor 思奔達 S3/5R2 Special Edition 書架箱的聲音,僅憑18W×2(8Ω)膽機的輸出功率,驅動體型和 LS3/5a 幾乎無異的 S3/5R2 SE 小書架箱,那飽滿、厚實的音質,重播交響樂時頗具規模感的表現,令人大感意外。初步的感受:音質密度、低頻厚實度,以及細節分析力等方面已經超出了以往對LS3/5a的舊有印象,而中音溫暖厚實,這不正是我要找的聲音嗎?事實上當年KEF 停止供應 LS3/5a 的喇叭單元后,LS3/5a 的各生產廠商無奈悉數停產這款常青樹監聽箱,轉而研發替代產品,Spendor 的 S3/5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而現在的最新版本 S3/5R2 SE 則是不斷進化的第五代產品了。

使用廠方全新開發的15cm with EP77 polymer cone 中低音單元;22mm widesurround寬環高音單元
這枚22mm 高音單元已經採用到同系產品中,包括最新的New Classic 100,其音質密度和寬闊的指向性都值得期待
新箱開聲不可避免有點緊、頻響兩端延伸不夠順暢,無疑需要留給足夠的時間煲練,才能進入較理想的狀態。剛開始時先接上藝術家作品一號晶體管功放,用中等音量煲箱,說說聲音初體驗吧:雖然高低頻延伸較緊,有點放不開,但中頻的那種“毒性”已經若隱若現了。至於S3/5R2 SE 的聲音究竟如何?留待音箱“煲”出狀態后再和大家分享吧。過段時間我會換上麗磁膽機,並且嘗試換上不同的線材搭配,正式享受這款純粹英倫書架箱的音樂美味盛宴
15cm 中低音單元口徑比S3/5 上使用的稍大一點,是全新開發的產品,採用固定式子彈頭相位塞,目的是改善中頻的相位和指向性

以往搭配 LS3/5a 的經驗是“無膽不歡”,加上這次聽過 Luxman 力仕 LX-380 膽機的經歷,令我對 S3/5R2 SE 搭配膽機的效果充滿信心。我正好使用的是 211 版本的麗磁 LM-218IA 膽機, 用來搭配 S3/5R2 SE 看來是成功率比較高的選擇。另外,我還有羽商 Classic 藝術家 OP.1 作品一號晶體管功放,也可以試試搭配這款廠方富有盛名的 S3/5R2 SE 小書架箱的搭配適應性。於是,一對全新的 S3/5R2 SE 收入囊中,激動的開箱過程見証續夢 LS3/5a 的旅程再次啟航。

全文轉自 2018-05-07 《新音響》

Wharfedale Diamond 225 – Review at The Absolute Sound

 

This is the world I grew up in: iPods, ear buds, tinny laptop speakers. Most people my age don’t think twice about their equipment, so long as it makes sound. Your average iTunes aficionado isn’t going to shell out big sums of cash on stereo equipment, especially when everything seems to have speakers built in these days. Why bother?

But there is good sound at approachable prices, fantastic sound really, the sort of sound that people obsess about. It’s not a mystical thing; it’s a visceral one; and younger people are finally starting to figure it out. Vinyl’s comeback is proof of that. The iPod generation is ready for quality; it’s just a matter of figuring out how to get it. And for me, it always starts with speakers.

There’s nothing better than opening something new, which is probably why people watch videos of strangers unboxing hardware on YouTube. The Wharfedale Diamond 225s sat wrapped in plastic covers sandwiched between tight foam inserts at the top and bottom, keeping them secure in transit. When I finally got them up and out, I stared at the gorgeous rosewood-veneer boxes, with their black-lacquer MDF baffles and the small Wharfedale logo just beneath the woofer. I leaned back in my desk chair and thought: “Wow, those are pretty.” They’re clean, unpretentious, and clearly put together very, very well.

Wharfedale Diamond 225

OK, the speaker grilles were a little weird. They’re two round foam pieces with little plastic rods that snap in over the tweeter and the woofer, leaving the rest of the baffle exposed, as opposed to something that covers the whole front. It’s not my favorite aesthetic choice, though it’s not necessarily a bad one, either. Just a matter of taste, I guess. At least they’re easy to remove, so I popped them off and forgot about them.

The 225s are fairly compact, though deep and solid. Sound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any audio component, but you still have to live with these things, and it’s easier to live with beautiful stuff. Fortunately, they’re exactly what they need to be: simple and attractive. Clearly the people at Wharfedale know what they’re doing, which makes sense, considering how long they’ve been around. Wharfedale is a relatively large British outfit founded back in the 1930s, and they’ve been a big name in British hi-fi ever since. The Diamond series debuted in 1981, and Wharfedale has been slowly improving the Diamond designs and sound without inflating cost, and that’s exactly what I’m looking for.

The 225s list at $450, which is a price an actual human with a real job could potentially afford. If you’re like me, and you’re sick of “affordable” equipment pushing easily into the $1000 range, this review is for you. Fact i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can’t shell out the cash for the absurdly hyper-expensive audio equipment that clogs up most blogs. If we want to get the next generation to fall in love with great sound, I think it’s about time to accept that there’s some seriously good, affordable stuff worth writing about.

So with all that in mind, I put the 225s on top of my cheap stands, hooked them up to my (also British) Cambridge Audio CXA80 integrated, and turned it all on. Truth is, my listening space isn’t ideal. It’s small, oddly shaped with a sloping roof, and my speaker placement is limited. They have to be up close to a wall, though fortunately for me, these Wharfedales were designed with that in mind. The slot-loaded bass port fires downwards, instead of back, minimizing room interaction. So don’t worry about sticking them on either side of an entertainment system in the living room, for example, or squeezing them into a small office. Like I sai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se things, and space is sometimes at a premium.

Diving into the sound, I wasn’t sure what to expect. Bookshelf speakers typically aren’t known for deep, earth-shaking bass, and the 225s are no different in that regard. They aren’t going to rattle anyone’s bones and dig deep into that 40Hz bass region, which is fine—that’s what a sub’s for. Still, when I started with “Sparkle,” the first track on Tatsuro Yamashita’s City Pop masterpiece, For You, I got such a satisfyingly deep drop that I didn’t find myself missing the lowest of the low registers. Frankly, I didn’t find myself missing much of anything at all, especially when that clean, twanging guitar played its insanely catchy riff. The opening of “Sparkle” features a heavy, show-stopping reveal, and the 225s were more than up to the task of reproducing that big moment. I was surprised by how much weight I was getting from these things, more than enough for my small listening space. I can’t say how well they’d do in a much larger room, although I suspect they’d be up to the task.

The other good thing about “Sparkle” is the way Yamashita’s voice is recorded. There’s tons of reverb and space, his notes just drifting off into the background, and the 225s highlighted that nicely. For such small speakers, these things could create an impressive soundstage. Not the greatest, most spectacular presentation, but plenty to keep me engaged. Sound hung, drifting, projected nicely in both directions. At some points at higher volume, I noticed a bit of gristle in the upper registers, and sometimes the lower end felt a bit soft. I have to admit though, I was having fun just running through my favorite sides, one after the other, looking for any sonic detail that might be worth delving into. That’s the best sign that a piece of equipment is working. These little boxes just seemed to get me.

But I had to push the 225s, give them something challenging. That’s the whole point of a review, after all, to see how these things really perform. I turned to one of the strangest and most complicated albums of the year, King Krule’s The Ooz. This double-LP is as idiosyncratic as it is fascinating. On the most basic, surface level, it’s an experimental trip-hop masterpiece, but I think it’s so much more than that. It’s a sonically difficult album, with deep, rolling bass lines, up-tempo shifting beats, and Krule’s own morphing, grinding voice switching registers at will. The 225s did not disappoint me. They had a solid grip on the bass, keeping up with the hairpin-turn bumps and rumbles. The horns blar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Dum Surfer” were rendered butter-smooth, along with that catchy guitar floating over the tight snares. I was drawn to the way the 225s made The Ooz somehow more accessible. It’s such an intricately layered album, and little details such as Krule’s English slang could easily be missed if anything muddy got in the way. I could feel the details of his voice despite the heavy synths and shimmering guitar effects. The 225s did a great job of creating a solid soundstage with minutely differentiated pieces. These songs felt so simple at first listen, but it took a piece of equipment like the 225s to do this level of complexity justice.

Finally, I wanted to hear how the Diamond 225s would deal with rich, complex upper-range vocals. These speakers could handle bass and midrange, but I was curious as to how they’d do when it came to subtlety. For that, I turned to Moses Sumney’s odd, pared-down, R&B-influenced album, Romanticism. Sumney’s music focuses so much on his intense, wonderful, lilting falsetto, which nicely showcased the 225’s ability to highlight delicate high-end and midrange detail as he moved through registers. I had a feeling the 225s would be plenty engaging with a softer sound, and I wasn’t disappointed. The bass guitar on “Man on the Moon (reprise)” barely kept pace while Sumney’s vocals played above it, yet through the 225s the layers of Sumney’s voice came through clean, uncolored, and almost liquid. I didn’t really understand this album on first listen, but as I went through it again and again on the 225s, I came to really love its low-key cleanliness. In the end, I think that’s the real strength of the 225s. They weren’t throwing the deepest bass or resolving the upper registers absolutely perfectly, but they had weight right where I needed it, along with the detail and the clarity necessary to resolve complex tracks into enjoyable musicality.

These speakers remind me that the “entry-level” isn’t a bad place to be. Inexpensive components ar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as high-end design trickles down into supposedly budget hardware. The Diamond 225s take everything good about high-end audio, the power of beautifully reproduced music, and they make it accessible to a wider audience. I believe the 225s would satisfy just about anybody looking for fantastic-sounding speakers designed by a respected manufacturer at a reasonable price. They’re not perfect, but man, they’re still more than good. I highly recommend them.

Specs & Pricing

Driver complement: 6.5″ woven Kevlar cone; 1″ soft-dome tweeter
Frequency response: 45Hz–20kHz (+/-3dB)
Impedance: 8 ohms
Crossover: 2.3kHz
Loading: Bass-reflex
Finish: Black, white, walnut, rosewood
Dimensions: 14″ x 7.7″ x 10.3″
Weight: 14.33 lbs.
Price: $449

英國 Wharfedale 樂富豪 Airedale Classic Heritage 旗艦音箱

英國一直以來被譽為是音樂的故鄉,且被眾多國際發燒評論家和音響資深用家一致高度好評認為是設計和出產高品質揚聲器的地方。無論在技術研發還是質量管控水平都引領著世界音響發展的潮流,這是經歷很多英國著名電聲學界工程師精英加上廠商們經過歷史見証所建立起來的聲譽。

Wharfedale(樂富豪)於1932年在英國約克郡誕生,是英國歷史上十大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之一。Airedale Classic Heritage (大愛登)古典旗艦音箱,不僅是Wharfedale近八十年技術精華和藝術工藝的集中體現,也是維系 Wharfedale 品牌在音響界地位的拳頭產品,無論是設計起點或者是聲音表現,無不是 Wharfedale 目前最高的代表。

Airedale Classic Heritage(大愛登)‍的箱體外觀採用1960年代經典造型,箱體主體以‍胡‍桃‍木實木制作而成,‍整個箱體‍重量到達了108公斤‍。從外觀上看,箱體前方左右削斜角,高音,中音,中低音,低音等四個蛋替從上到下垂直排列,正面低部有一個矩型低音反射孔。而在箱體上方,Airedale Classic Heritage(大愛登)還有一個超高音單體朝上發聲。

15寸錐盤低音但體採用 ALNICO(釹鐵硼)磁鐵,振膜由玻璃纖維/碳纖維/玻璃纖維的三明治結構組成,中心防塵蓋材料與振膜相同。為了減少尺寸振膜往復運動是所引起的空氣雜音,從錐盤,雙彈波,線圈,磁鐵總成等地方都有讓氣壓泄氣的空洞設計,而且連單體框架也做成細框的開放型框架,以免阻擋背波。

再來是中低音單體,採用8寸 KEVLAR 振膜,音圈繞在鋁質音圈上,磁鐵也是採用Alnico(釹鐵硼),是一款錄音室等級的中音喇叭。比較特別的是這個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一起裝在一個特設計的鋁鑄框座上,這個框座的邊緣與喇叭單體開口處都特別做成微微的號角開口,降低聲波的繞射負面影響。

再來是高音喇叭,它是一寸軟凸盆高音單體,磁鐵用的也是 Alnico(釹鐵硼)。這個高音單音體的寬頻可以到達45KHZ(保守數字為800HZ-40KHZ)。最后則是安置在箱體上方的超高音喇叭,這個超高音喇叭看起來與高音喇叭一模一樣,不過內部磁鐵採用磁鐵,寬頻也是800HZ-40KHZ。假若聆聽是把超高音喇叭關掉,那麼高音單體所負責的頻域就會延伸20KHZ;如果打開,則高音單體隻負責到9KHZ,其余讓超高音喇叭負責。

Airedale Heritage(大愛登)‍的高中低頻段十分平衡,高頻段絲毫不搶耳,久聽不膩不噪。中頻段並沒有過分龐大的音像,而是與高頻段,中頻段焊接的很好的中頻段。至於低頻段在量感方面則是很足夠的。整體而言,Airedale Heritage(大愛登)的高中低頻段表現出金字塔型的穩重平衡結構,這種結構聽古典音樂非常適合。

▼技術參數:

在音質與音色方面具有高級喇叭的那種音質音色。不過它並不是超甜超華麗的那種,而是越嚼越醇,越品越香的那種。真正聽過后會發現Airedale Classic Heritage(大愛登)能夠把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差異都表現出來,而且錄音中樂器的美質都能散發出來。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到店試聽感受一番!

精致與傳統共冶一爐 – Luxman LX-380 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

 

LX-380 參數
·輸出功率:18W×2(8Ω)、20W×2(6Ω)、14W×2(4Ω)
·輸入靈敏度/阻抗:380μV/100Ω(phono MC)、3mV/47kΩ(phono MM)、180mV/47kΩ(非平衡)
·電子管:ECC82×3、6L6GC×4
·接線端子:唱頭輸入1 路(MM/MC 可切換);RCA高電平線路輸入共4組;磁帶輸入/輸出1組;Pre out/main in端子1組
·重量:17.6kg
·體積(WHD):440×197×403mm

很多日本電器都享有極高的名氣,你我心中都有幾個老品牌可列舉。我們當中很多人身邊都不缺日本的電器家電,如此受歡迎,消費者看中的無外乎是其出眾的產品品質,或者是超高的性價比。到后來,我們玩起了音響,慢慢地也轉投到歐美品牌的懷抱裡了。立足於當前,不少日本音響品牌其多功能、高性價比的特點依舊值得用家駐足停留,而且絲毫不遜色於高端歐美品牌。比如電子管放大器這類“膽機”,現在依然擁有不少鐘愛模擬聲的“粉絲”。當提及“膽機”,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日本的老牌音響廠商——Luxman。最近筆者也試聽過 Luxman 的一套西裝,在此便重點談談當中的 Luxman LX-380 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

逾九十年的老牌廠商

Luxman(力仕)於1925年在日本成立,屈指一算至今已有九十多個年頭。當時的第一件產品是電台廣播接收器(收音頭),並同時是該年於日本剛開始了電台廣播后的第一部日本本土生產電台廣播接收器。發展至今,Luxman於過往曾推出了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音響名器,電子管功放技術更是其強項。旗下多款放大器型號於世界各地引起了廣泛注意,所獲獎項不計其數,創造了日本音響界的輝煌歷史。和很多日本品牌一樣,對產品質量的重視亦是 Luxman 一直堅持的態度。一些舊式的型號更成為了音響收藏家的珍品,在數十年后的今天與當年一樣正常運作並保持最高回放質量,這全賴廠方對每一件產品出廠前的極嚴格質量監控及成熟而穩定的線路設計。在今天,日本其它競爭對手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而隻開發AV產品的同時,隻有 Luxman 繼續在立體聲的研究上投放最大的資源,電子管放大器的開發更是隻此一家。從這一點上看,今天要介紹的這款LX-380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已經給人極大的信心保障。

招牌技術,再現音樂細節

如今Luxman有兩個重要的模塊,一個是 ODNF,另一個則是 LECUA。LECUA 是將前級與音控一體設計的電子式音控模塊,沒有傳統音控劣化音質的問題。而ODNF全名 “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隻有在有失真時才給予負回授。無負回授優點就是聲音自然,但是聲音不穩定並容易有高失真;而高失真雖然訊號穩定,但是聲音聽起來不自然,聽久會很累。所以Luxman開發ODNF,在訊號輸入與輸出端偵測聲音波形,偵測到失真的段落才給予回授。LECUA模塊則是為了縮短傳輸路徑,Luxman原廠研究發現不管是電力還是訊號傳遞,隻要路徑超過3公分音質就會受影響。而最新的LECUA中,前級到后級中間有個緩沖模塊,採用這個模塊之后失真減少一半以上,擁有更好的訊噪比,更廣大的帶寬。

傳統造型下玩法並不單調

乍看這款 Luxman LX-380 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造型上稍顯“傳統保守”,復古味很濃,就像一個古典美女,絲毫不帶妖媚的粉飾。如果說這種古典造型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那麼 LX-380 的內涵應算是“人見人愛”了。說到底,LX-380 遵循了復古與現代的結合的設計理念。作為一款電子管放大器,其“膽管”並沒有直接暴露在我們視野中。當把她古典的“外衣”褪去之后,你會發現其主放大線路由三支ECC82、四支6L6GC以及一對輸出變壓器所組成,每聲道功率輸出為20W(6Ω),總結架構上就是傳統的電子管放大器。Luxman 首次在“膽機”產品中使用前文提及到的 LECUA 電子音量控制線路,採用模擬的方式88級控制,信號僅經過單一隻電阻分流,借著啟動FET開關而非接觸模式,並且應用高性能光速斷流器得到杰出的無噪音轉換,從而避免傳統電位器產生的耐用性、誤差和噪音等問題。從這一點,就可見 Luxman 是用盡一切廠方先進技術,希望為傳統膽機融入更多新理念,發揮出更佳音質。同時,LX-380 具備前后級輸出/入端子,可方便組件周邊器材提升搭配適應性。並具有6.3mm耳機輸出口,方便耳機玩家的需求。另外還具有 MM/MC 對應的唱頭放大線路,黑膠玩家可直接搭配唱盤使用,比如Luxman自家的 PD-171A。原來在搭檔的選擇上,她相當多元化。想不到吧?LX-380 冷峻古典的造型之下,竟可給人如此多的功能,如此多的樂趣。

細膩順滑,膽味濃郁

一開始試聽,Luxman LX-380 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給人鬆軟舒適,淡定自如的感覺,展現出高水准電子管放大器應有的穩定性。在播放《Only Love Remains》時,女聲演唱展現出嬌嗔甜美,柔情和愛意可真是甜到心坎裡,歌聲尾韻的變化細膩,甜潤可人。而其背景伴奏則展現出飽滿和厚實,更帶點空氣感,把人聲突顯得具備厚暖和中氣十足。LX-380 對現場的還原相當到位,人聲結像也很清晰,可以感受到歌者清晰喉音變化和運氣細節,好像演唱者就在面前一般,稍加擺位歌手輪廓和結像都能展現。細節上,人聲當中的唇齒音、喉頭的氣音、轉音、咬字的清晰等的細節都一一被整個套裝扑捉到了。

LX-380 同時具有高密度的音質和極為中性的音色,播放李雲迪演奏的《肖邦:敘事曲》時,琴鍵的敲擊富有力量感和凝聚力,琴身的共鳴帶著密實的細節和准確的形體感,在空間中產生的殘響也異常豐富。鋼琴的聲音冷靜、穩定,在凜然不為所動的外表下又潛藏著深厚的情感和飽滿的力量。這往往是高級放大器所共有的特性。而應對大動態的場面,LX-380絲毫沒有軟腳感或是速度散亂。比如在《行星組曲》中,展現出寧靜的背景,底噪也非常低,背景表現深遠,整個空間表現甚為龐大。火星、木星這些編排相當大的章節能演繹出很不錯的氣勢,音量調大也不會超限,控制力保持得很好。

后話

Luxman LX-380 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可古典,可時尚,真正融合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要求。傳統一點,可接駁唱盤感受模擬的味道;活力一點,也可驅動耳機細細品味一番。她有傳統電子管那種暖意的聲音表現,同時也有現代器材那些多元化的功能,對 Luxman 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這款LX-380電子管合並式放大器。

轉載自 “影音極品” 2018 年 3 月號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