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晃義社長談 Luxman 力仕新品好聲音的秘密

社長川上晃義先生(左)、副社長末吉達哉先生(右)

日本 Luxman 力仕近期有一款合並功放(L-509X)備受我刊幾位主筆與圈內同行的好評,襯著這次採訪社長川上晃義與副社長末吉達哉先生,我們希望從中廠方高層的介紹中深入了解這款產品素質超群的秘密。

近年來,Luxman 在日本高級音響品牌中的經營策略可說是最為進取的,努力開拓年輕人市場,但其實早些年的力仕也經歷著HiFi 市場的低谷,“那時我們的主要顧客慢慢上升至六十至七十歲這個年齡段,如此情況令公司覺得非常危險,直接影響未來前景。因此不能再讓用戶層一直老化下去,我們要做的是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我們的客人。自從決定推出USB 解碼器后,這個趨勢才得以扭轉,成功令消費者平均年齡下降至五十五歲左右,令未來前景嶄露曙光。”而以往的功放產品在某種程度而言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 Hi-Res 重播效果的要求,因此 Luxman 更新了旗艦合並功放,從L-509X 取代了產品生命周期長達7 年的L-509u。

L-509X 實際上是在一個機箱裡裝下了廠方次旗艦級的 C-900u/M-900u 前后級功放,因此令合並功放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了避免合並於一身帶來的干擾,L-509X 的內部設計有很多突破之處,包括廠方稱之為“Beeline”的最短信號通道設計,具體做法是將輸入選擇線路、全新的LECUA 1000 專利音量控制線路和前級線路以最靠近的距離安裝,並且由 Micon 微電腦控制,因此大幅縮短了上代機型的信號路徑長度,從而大幅改善了信噪比、分析力和音質。而且,內部的每塊線路板的線路的布局與線路形狀都經過特別的設計,確保最短路徑、最低干擾的同時,這種名為 Peel Coat PCB 線路板還避免每條走線出現直角,這樣可以令電流信號可以更快速傳輸。L-509X 的專利 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ODNF)已經從上一代功放的 2.2 版本升級為 4.0 版本,大幅提高控制力和改善失真度。

而用料方面,L-509X 當然也是廠方同類產品之最, 比如採用8隻10000μF音頻級濾波電容、鑄鋁機腳、4 對 Bipolar 功率管,增強的 600VA 供電變壓器,純A 類輸出功率達到6W,AB 類輸出120W×2(8Ω),無論驅動力和音質表現都達到 Luxman 合並功放產品中的頂尖水准。

轉載自 “新音響 2018 年 9 月號”

登峰造極,完美音色 – soulution 330

合併式擴音機的出現的確向廣大用家打開了 Hi-Fi 音響世界之門,讓更多人能以有限的投資享受不俗的音響效果。不過,正因如此不少人對合併式擴音機便產生了誤解,以為每逢單一機箱的製作必定是為了控制成本而犧牲音色,故此便將合併式擴音機標籤為一般入門級產品,末能登入 Hi-End 音響之堂。

然而,不少廠家反而以不計成本,毫不妥協的精神去製作合併式擴音機,為的就是要滿足一班一方面對音色有所要求,同時亦希望器材能擁有簡約設計特質的音響發燒友,而合併式擴音機正正為此而生。事實上,好些講究的合併式擴音機其製作以至音色效果甚至比好些入門前/後級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瑞士 soulution 最近推出的一款發燒級合併式擴音機 330 便是一個最佳典範,讓人們見識到何謂發燒級合併式擴音機。

製作比-般前、後級更講究

一般合併式擴音機音色不夠細緻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製造者沒有將音色用作開發器材的大前提,隨便將大部分音頻處理部件大量集成,前置放大、後級以及解碼線路等等全部集積於同一副線路板之上,引至無止境的相互干擾,音色效果可想而。為了追求極致的音色,soulution 在設計 330 之時將不同功能的電路分配到不同的線路板之上,每組電路區塊均以追求至佳表現而設。表面上看似是合併機體,但內部卻以分體前後級方式設計。此外 330 更為用戶提供另購的唱頭放大及 DAC 升級功能,稱得上是一款功能齊備的完美合併式擴音機。

soulution 330 採用的分離式電路設計有別於一般合併式擴音機將音量控制、訊源選擇以及信號放大都堆砌於同一塊電路板上,改為以隔離式數碼竄路與電源供應的設計,配合優化的屏蔽隔離讓內部干擾減至最低。同時,後級專用的電源供應部分用雙單聲道設計,分隔度達 >105dB,營造出色的 3D 空間感音色,其表現比起一些前、後級擴音機還要優秀。

強大的電源供應系統

330 合併式擴合機承襲了同門 5系列的製作技術,採用了三階放大電路,各級運作於近乎線性的範圍,內部線路以純 A 類放大設計,搭台 16,000uF 的濾波電容,達至極高速的電流能力,讓 330 於大音壓下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音樂動力。

電源供應方面,本機內部共有六組供電系統,而當中的四組開關式供電器擁有 1200VA 的總電流量:此外,本系統於輸入及輸出端均配備了高性能的濾波系統,其高速電壓調節器能提供遠超過傳統電壓調節器的穩定功率,讓整體系統能擁有更穩定及高速率的電流供應。

講究的音量控制

為了達到更佳的信噪表現,330 在音量控制系統上的設計更是極度嚴謹,其使用了高精確度的金屬薄膜電阻,除可兼控音量與聲道平衡外更有效阻檔調整音量時產生的開關峰值;此外,控制系統更配有可編程的增益放大設計,其功能近似於電位器,僅在音量改變時才會運作,從而讓音量調整過程變得更平順流暢。當音量調整到定位之後本功能將會自動停止,並會切換回由金屬薄膜電阻控制音量,可說是音色與心思補重的獨特設計。

轉載自 “影音生活 2018 年 9 月號”

家庭影院音箱:你選哪一套?

本文是What Hi-Fi? 推薦的不同價位的家庭影院套裝音箱產品,價格區間涵蓋了500英鎊到1萬英鎊,稱為“Best speaker packages”。如果你不願意這套,又想體驗到令人震撼的沉浸式音效,根據預算照單買來即可。

一、國外售價500英鎊以下最佳音箱系統:樂富豪Wharfedale DX-2 5.1聲道音箱系統

Wharfedale DX-2 5.1聲道音箱系統

產品亮點:

“Wharfedale DX-2是一款卓越的揚聲器套裝,適合那些渴望獲得真正家庭影院體驗而又想要價格不高的人。其緊湊的尺寸和精致的設計易於在任何房間內放置……”

二、國外售價1000英鎊以下最佳音箱系統:Q牌Q Acoustics 3010i 5.1家庭影院套裝

Q Acoustics 3010i 5.1家庭影院套裝

產品亮點:

“3010i 5.1家庭影院套裝由兩對3010i書架箱,一個3090i中置音箱和一個3060S低音炮組成。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清晰的音樂表現……”

三、國外售價1000英鎊以下音箱系統:達尼Dali Zensor 1 5.1多聲道音箱系統

Dali Zensor 1 5.1多聲道音箱系統

產品亮點:

“這套系統由兩對Zensor 1書架箱、一個Zensor Vokal中置音箱、及一個E-9F低音炮組成,他們的配合帶來極具表現力,細節豐富,反應靈敏,令人印象深刻的聲音……”

四、國外售價2000英鎊以下最佳音箱系統:猛牌Monitor Audio Bronze B5 AV音響系統

Monitor Audio Bronze B5 AV音響系統

產品亮點:

“Bronze B5 AV造型優美時尚,做工精湛。欣賞延伸佳的聲音具有輕盈的感受,聆聽室內樂、古典樂以及人聲都頗適合……”

五、國外售價2000英鎊以下音箱系統:猛牌Monitor Audio Radius R90HT1組合音箱

Monitor Audio Radius R90HT1組合音箱

口碑評說:

“R90HT1 5.1喇叭效果極佳,相比猛牌的以往產品,在低音方面改進不少。並且外表靚麗,擺放在家中顯得高端大氣……”

六、國外售價3000英鎊以下最佳音箱系統:猛牌Monitor Audio Silver 200 AV12家庭影院音響系統

Monitor Audio Silver 200 AV12家庭影院音響系統

產品亮點:

“這套家庭影院音響系統由Silver 200落地式音箱、Silver C150中置音箱、Silver FX環繞音箱和Silver W-12低音炮組成,聲音清晰、富有表現力……”

七、國外售價3000英鎊以下音箱系統:KEF Q350 AV 5.1音箱系統

KEF Q350 AV 5.1音箱系統

產品亮點:

“Q350採用了Uni-Q同軸單元,用它搭配低音炮及衛星音箱組成5.1.4音箱系統,為觀影者聆聽者帶來低音豐滿的影音體驗……”

八、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最佳音箱系統:尊寶Jamo S 807 HCS音箱套裝

Jamo S 807 HCS音箱套裝

產品亮點:

“總結就價格來看,S 807 HCS不是一個偉大的音箱套裝,但是其大尺寸和出色的實用性告訴我們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套裝。這是一套真正出色的家庭影院系統!當然S 807 HCS還有很多的改進空間,音質可以再平滑一些,但是我們都很願意在任何時候使用Jamo來觀看電影……”

九、適合不差錢用戶的最佳音箱系統:PMC Twenty5 23 5.1音箱系統

PMC Twenty5 23 5.1音箱系統

產品亮點:

“Twenty 5採用了ATL線性傳輸箱體內部設計,在傳輸線開口部位增加了Laminair技術,讓低頻氣流吞吐更加順暢,氣流噪訊能大幅下降,目的令Twenty 5系列在低頻表現上有著更強動態,更快的速度以及解析力……”

原創: 楊歡 HIFI說 9月

精評丨經典英式復古風,Spendor Classic 2/3 書架式揚聲器

Spendor(思奔達)是英國一家專門生產監聽揚聲器老牌廠商,五十多年來出品的揚聲器已在許多發燒友、音樂家和專業音響工程師心目中擁有標志性地位,成為其參考標准。

其創辦人是當年擔任 BBC(英國廣播公司)設計師的 Spencer Hughes 及妻子Dorothy 創立,Spendor 旗下的 Classic(古典系列)今年也在全球相續上市,可以說 Spendor 是英國揚聲器品牌的代表之一,為了加強揚聲器質量,Spendor 同時也擁有揚聲器木箱生產廠,從而讓各位發燒友對自己制造的揚聲器更加滿意。

憑借著先進的技術和精選的高級材料,實現了百分百原裝英國生產的監聽級揚聲器。

高品質監聽技術的品牌

Spendor對揚聲器的質量和音質的高要求,從2017年開始就陸續對旗下古典系列產品都進行了顯著改進和升級,從而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經典產品,在眾多發燒友之間都有著極高的評價。甚至在許多人看來,Spendor就是英國揚聲器精品的代名詞,值得發燒友聆聽其韻味。

Spendor Classic 2/3

從發展的裡程碑裡面,Spendor 的產品都有著很長的生命周期,即使到了現在,也依然有很多發燒友求購它家的經典型號,旗下生產的質量是有目共睹的,也可想而知 Spendor 給各位發燒友留下的印象有多麼深刻。其中 Classic 系列揚聲器延續了經典的設計元素,在以往的經典型號之上進一步優化和調教,來滿足當今用戶對聲音的追求。

Spendor Classic 1/2

Classic 系列有著不同尺寸,從書架式揚聲器到座地式一共有6個型號。還記得上一期我社試聽的 Spendor Classic 1/2 揚聲器麼?!

這次繼續講述古典系列的 Classic 2/3 書架式揚聲器,眾所周知 Spendor 揚聲器對於音質的追求一直堅持著監聽品質,雖然市面上同類型產品也有比較多的選擇,但富含極具韻味的純正英式風格揚聲器依然讓很多人魂牽夢繞,欲求得之而后快。

產品規格
頻率響應:35Hz ~ 25kHz
靈敏度:88 dB
分頻點:3.6kHz
阻抗:8Ω
尺寸(HWD):543×273×338mm
重量:15kg

濃厚的復古元素

Classic 2/3 定位於書架式揚聲器,尺寸 543×273×338mm,單隻重量為15kg。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選擇擺放的位置從而能夠舒適地聆聽純正英國聲。

Spendor 的揚聲器統一採用純木板打造,可以說它對傳統風格表示堅持,市面上比較多揚聲器廠商習慣使用烤漆的工藝,Spendor 卻一直保持原木設計的本色,不會使用過多的涂料和漆面工藝。

用手去觸摸揚聲器箱體,可以感受到實木的溫和觸感,從而突出木質揚聲器也能打造出精致的箱體,另外 Classic 系列提供了兩種木材可供選擇,分別是淺色的櫻桃木以及深色的胡桃木。

由於 Spendor 創始人與 BBC 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在廣播級校聲上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Classic 2/3 可以說是能夠體現其調教經驗的產品,在有著監聽風格的同時,還能夠保証聲音中實現足夠的Hi-Fi風格,從而讓揚聲器能夠適應不同使用環境的需求。

Spendor 出產的揚聲器不會隻是跟隨潮流,而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經典之作,正如本文的主角 Classic 2/3 揚聲器當中使用了2路反射支架安裝,他們一直堅持著使用自己研發的中低音單元,所以Classic系列揚聲器都安裝了新型 Spendor EP77 聚合物錐體驅動單元,其中 Classic 2/3 搭載配有 Kevlar 復合穩定穹頂的低音驅動器和 210mm 中低音單元,寬環繞小圓頂 22mm 高音單元,Spendor 將此高音揚聲器視為提供了大圓頂的所有優點,同時保持了小圓頂的相位穩定性。

它先進的聚合物和凱夫拉圓錐體,鑄造鎂合金底盤,帶有高效驅動系統,優化的電動阻尼和出色的散熱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動態對比度提供真正迷人的聲音,總體來說 Classic 2/3 揚聲器繼承了 Spendor 品牌的傳統設計元素,制作工藝細致而又有復古風格。

傳統而優雅的英國聲

關於 Classic2/3 揚聲器,這時要給Classic 2/3播放音樂,小編選擇了菲律賓Chlara的《In A Different Light》,這是一張她挑選心水的幾首流行曲經過重新編曲后,灌錄的一張高保真唱片。

對於播放這種高清錄音,其特有的清新、干淨無染容易在一般系統中出現干澀和毛刺,但在SpendorClassic 2/3重放時,筆者感受到順滑、線條感幼細且自然的聲音,不僅能量感充沛有力道,而且還有舒服的輕鬆感。

總結
總體來講 Spendor Classic 2/3 是一個相當容易驅動的書架式揚聲器,而該品牌目標也非常地明確,是要把擁有五十多年歷史的監聽類揚聲器稱號延續下去,讓自己能在生產英國傳統揚聲器范圍擁有更高的地位。期待Spendor品牌能再用經典和現代元素再次結合。

感謝您的閱讀!

原創: 影音極品

老字號品牌的現在 —— LUXMAN

長期以來持續在全世界被喜愛的理由 – 標榜合並式放大器的品牌的DNA

今年(2018年)自創立以來迎來了93年的 Luxman。從廣播起步的該品牌經過各種高品位的零件的制造、銷售,在1961年,變成了該公司的首款所謂的音響器材,發表了合並式放大器 SQ5A。之后,以電子器材為中心,推出了多種多樣的產品。在大量的音響制造商中,它的歷史之悠久以及在持續貫徹音響相關專業這一點上,Luxman都是處於世界之冠的稀有品牌。

SQ5A

Luxman 創建是1925年(大正14年)。經營繪畫和畫框等的商社錦水堂開始承接廣播電台,在大阪市東區瓦町創設了錦水堂廣播部,是它的原型(第一代社長是早川迭雄先生)。之后,1943年公司名稱從錦水堂改成錦水電機工業,1961年變成LUX 株式會社,2000年變成 Luxman 株式會社。作為LUX品牌的民用音響器材的第一號產品(完成品)的,是電子管式合並式放大器 SQ5A(1961年發表),作為立體聲放大器也是該公司的第一號機。SQ5A 在次年的1962年進行了局部改良,變成 SQ5B,之后向 SQ5Bb 改良后,一直持續生產到1968年。

對於 Luxman,我以前寫過名為「日本品牌」的本雜志的報道。在文中,我設了「為什麼 Luxman 能夠如此長期地作為音響制造商存在」的題目,以這個題目為軸進行取材,完成了文章。

現在再一次概括拙作的話,基於音響器材是有趣的東西這個想法,提出不過度追求數量,貫徹面向能夠理解的粉絲的產品制造是 Luxman 延續的最大的理由。借著往日的音響熱潮巨大化,走和諸多日本制造商劃清了界線的道路的正是Luxman。當然,這條道路並不平坦,雖然經歷了迂回曲折,但是隻有品牌形象長時間不變,這一點隻能稱之為驚奇了。如果手頭有本雜志201號,讀過相符合的報道的話,我很高興。

長期以來受到全世界喜愛的日本品牌


從上次撰寫報道以來才剛過去不久,我就獲得了再一次撰寫 Luxman 品牌的魅力的機會。這期間,該公司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7年1月,董事長社長從土井和幸先生交接給了川上晃義先生。

在上次報道的採訪中,Luxman 的某位負責人說過「這個品牌有屬人的地方」。也就是說,是人員變動了的話,產品也會有很大的變化的意思。但是,雖然是這麼說,但長時間地堅持穩固的品牌形象是 Luxman 不可思議的地方……。

隻是老字號很常見的,新產品推出時,收到來自一部分熱情粉絲的“最近變得不像Luxman 的風格了”的意見。對我來說,像前面所說的那樣,與其說Luxman的本質,我想倒不如說確實地持續繼承了DNA,我覺得能夠自由地表明各種各樣的意見這一點是很有趣的地方,我想,出現「不像」的意見,是否是長久以來一直喜愛這個品牌的晴雨表。

新社長川上先生是海外經驗豐富的主要行走營業領域的人士。就任 Luxman 的社長后吃驚的是,總之實際感受到了世界上 Luxman 粉絲的存在,而且,多年以來喜歡Luxman 產品的人很多。這也在上期的報道中提到過,作為該公司的政策,有制造能夠長期使用的產品的說法。我覺得川上先生所說的軼事簡直就是 Luxman 所特有的情況。

那麼,打聽了一下新社長對於今后的 Luxman 有著什麼樣的考慮,回答是「聲音設計交給現場,打造能夠讓員工隨心所欲的環境」。與其說是站在產品開發第一線,不如說是貫徹了開發、銷售的服務角色,提升了 Luxman 的品牌力吧。然后,川上先生就任社長后發表的合並式放大器L509X是符合為新體制揚帆起航增色的出色成果。

L509X開拓了合並式放大器的新境界「單機體分體機」

合並式放大器

L509X

●輸出:120W+120W(8Ω)、240W+240W(4Ω)

●尺寸/重量:W440×H193×D463mm/29.3kg

Profile

採用甲乙類運作的晶體管式合並式放大器的旗艦機(2017年發售)。它的開發理念是“單機體分體機”。這是追求合並式放大器的機能美和分體的質量的融合的產品,從 L509fSE(2002年)開始,經過 L509u(2006年),本機是它們的集大成版。它的特點是以獨特的反饋電路ODNF Ver.4.0為首,高純度電子控制衰減器新LECUA1000 和分立緩沖電路的採用等。

前面說過,Luxman 首款音響器材就是合並式放大器。即使看該公司之后的步伐,我覺得合並式放大器仍然長期處於所有產品的中心的位置。L509X 在是名作輩出的Luxman 合並式放大器中也是最高杰作之一,我在雜志上是這樣評價的,在這次的採訪中,打聽了關於本機開發的軼事。因為想著通過接近 L509 的詳情,能夠展望Luxman 品牌的現在和將來吧。

負責L509X開發的陣前指揮的是長妻雅一先生。以前也見過長妻先生很多次了,試聽時交換了這樣那樣的意見。傾聽他的人意見,反復咀嚼並反映到產品中,我覺得這是一種才能(技術人員中像這樣的人意外地少),長妻先生正是擁有這種才能的人,是該公司產品近年來得以進步的核心人物之一。然后此次,負責L509X的電力設計的古木邦彥,從前面的屬人的意義上來說的話,我覺得古木先生的參加成為L509X 的音質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採訪Luxman株式會社的4位的小野寺弘滋先生。以L509X開發的核心人物,近年來經手過很多該公司產品的長妻雅一先生(右)為中心,詳細地講述了獨特的技術和技能。

L509X 的開發理念是「單機體分體機」。淺顯易懂地來說的話,是在單機體的合並式放大器中實現分體放大器的音質吧。因為我一直說合並式放大器不是分體放大器的替代品,希望追求固有的魅力,所以我覺得這個理念與我的說法是不同的東西,高級合並式放大器一直以來都將類似的情況作為大肆宣傳的口號提出。

但是,從結論上來說的話,L509X 的音質的「獨特的味道」有著和以前的合並式放大器及分體放大器不一樣的魅力。它讓我捕捉到了合並式放大器所特有的新世界,Luxman 似乎是開拓了「單機體分體機」這樣一種新的類型,誠然,從這款產品中浮現的高雅且獨特的音質也可以理解制造商想要大肆宣傳是新類型的產品。

現在的 Luxman 的合並式放大器是高機能。為了單純的高音質削減機能,純粹保持信號通路是單純的手法,而該公司的產品是唱頭放大器和音調控制器以及功率表全部都配備了。

按照營業部門首席的末吉達哉先生的話,多功能性不會讓步。再加上,即使是全套配備,也自然而然地有作為合並式放大器的尺寸限制。我覺得,長妻先生能夠允許L509X 的尺寸再大一點的話,再進一步設計,特別是唱頭均衡器的設計很輕鬆,但正是這個制約才能反映本機聲音的良好狀態。沒有制約,是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好結果的產品。

Luxman 獨特的徹底的噪聲對策和電力信號的疏通化

L509X 是該公司合並式放大器的旗艦產品,從型號上來說,是前作 L509u 生產完成之后時隔7年的改良型,但卻是追求讓以純甲類運作追求高人氣的 L590AXII 的好音色和甲乙類運作的 509的強有力合體的新位置並開始開發的。

基本的機箱結構沿襲了 L590AXII。放大電路中當然採用了輸入和輸出比較,隻反饋修正失真成分的該公司獨特的 ODNF 電路,向通過降低阻抗實現了低噪聲化的Ver.4進化。

增加到這些基本結構中的 L509X 的高音質點,是徹底的噪聲對策。來自電源變壓器的電磁泄漏對策自不用說,內部配線、二極管、晶體管,恐怕連電容器都包括在內,測量了所有地方的噪聲,解析頻譜,減低噪聲。

核心技術 – Luxman獨特的反饋電路「ODNF」

NFB

NFB(Negative Feed Back=負反饋)是將輸出信號(的一部分)在輸入方反轉並返還,戲劇性地改善失真率和頻率特性等放大器的種種特性的電路技術。另一方面,用了NFB之后有輕鬆感消失等的音質問題產生的意見也很多,無反饋放大器在特性提升上有界限。Luxman的ODNF(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是以同時解決這種相斥問題為目標

ODNF

的獨特技術。負反饋通路內設有誤差檢測放大器(圖中的差分放大器),檢測出從負責聲音放大的主放大器中產生的失真,隻在主放大器的輸入中反饋這個失真成分,從而以最小限度的NFB量獲得很大的特性提升,(幾乎)不會產生同時負反饋電路的音質缺陷的電路。ODNF是1999年開發的,一直以來,以主放大器為首,對誤差檢測放大器和定電路電路等反復進行了8次的改良,現在到了第4代。

這個手法從 1990 年代就開始在該公司採用了,即使數據變佳,音質不理想的話,就會否決這種噪聲對策,這是 Luxman 風格。此次的 L509X,最后決定噪聲對策的是用LED照明的功率表周圍的處理,這裡古木先生的判斷可以說很重要。對於拿掉功率表的話,音質會變得更加好的想法,我是不贊同的。要說是為什麼,那是因為味道肯定會變。

另一方面,作為這次了解到的該公司的非常有趣的技術秘訣,有盡可能地在不改變電流密度的狀態下傳輸信號的技術。我立刻就來了精神,總之,可以認為電信號中也會產生諸如道路的寬度變化和產生遲滯的情況吧。就好像有讓各種各樣的車輛和乘客容易走的道路那樣,在電方面也有適應場面的合適道路的理想狀態,該公司在這項技術秘訣上有著多年的積累。隻是用很粗的線纜降低阻抗並不一定能獲得理想的聲音。因為放大主板的信號模式描繪曲線也是同樣的想法。我就「電的心情」的問題反復思考,L509X中的電信號非常舒服地流動吧。

L509X 開發時獲得的技巧不光運用在合並式放大器中,在包括分體放大器在內的該公司的所有產品中都靈活地運用。對今后的Luxman抱有非常的期待的,肯定不隻是我一個人。

協調和清澈兼得是另一次元的領域

作為進口商的 Luxman

Luxman(LUX)作為音響制造商在世界上馳名,但也有作為進口商行的一面,擁有經辦過很多 Hi-End 音響制造商的產品的歷史。印象深刻的是1990年代的英國KEF 和美國 Krell,從進入2000年代開始的奧地利的 Consensus Audio。然后,去年秋季的重磅發表是法國的揚聲器制造商《Focal》的經營的開始。該公司的電子設備和 Focal 的揚聲器組合的示范在全國各地開始,良好的相性已經博得了好評。圖為預定今年3月底開始銷售的Focal的最新機「KantaNº2」和該公司的SACD/CD播放器「D06u」和合並式放大器「L507uXⅡ」的組合。Kanta Nº2是共計備有8種外觀的3路機,除了高音單元是採用使用鈹的2.7cm口徑反球頂型之外,中音單元、低音單元都搭載了16.5cm口徑。組合的價格預定為120萬日元左右,是引人注目的器材。

採訪、試聽是在 Luxman 總公司地下一層的試聽室中進行的。每次都把各款合並式放大器放置在同一個架子的同一個位置上,在相同條件的基礎上試聽。參考揚聲器是去年秋季發售的 Focal 的 Scala Utopia Evo。

那麼此次將該公司的6款合並式放大器匯聚一堂進行試聽是相當難得的機會。該公司的諸位也是第一次在同一天以同樣的條件聆聽所有的機種。

試聽時使用的揚聲器是最近 Luxman 成為進口代理店的法國 Focal 公司的 Scala Utopia Evo。Luxman 的放大器和Focal的揚聲器的組合很出色,巡回示范也獲得了很多的好評。我也在去年的國際音響展上就兩個公司的組合問題進行過講演,被告之得到了超出預想的好結果。

該公司的入門機 L505uXⅡ 的特點是具有透明感,同時音質易親近。是很好地表現出音樂的精髓的印象。換成上級的 L507uXⅡ 后,一口氣增加了聲音的充實感,也能夠獲得所謂的Hi-Fi聲的快感。在該公司的產品中,這種干淨的聲音是本機所特有的魅力。

合並式放大器

L507uXⅡ(圖右)

●輸出:110W+110W(8Ω)、220W+220W(4Ω)●尺寸/重量:W440×H178×D454mm/25kg

L505uXⅡ(圖左)

●輸出:100W+100W(8Ω)、150W+150W(4Ω)●尺寸/重量:W440×H178×D454mm/22.5kg

Profile

採用達到約50年的該公司傳統的型號“505”“507”的中堅機系列的2款最新產品。2款機型都是搭載了藍色功率表的甲乙類運作機,上級的L507uXⅡ是110W+110W(8Ω),弟弟機L505uXⅡ是100W+100W(8Ω)的高功率。首先,L505uXⅡ的特點是獨特的反饋電路的最新版ODNF Ver.4.0的搭載。這是飛躍式地提高了失真的測出精度的電路。另外,採用了高純度電子控制衰減器LECUA和discrete buffer電路等。上級的L507uXⅡ的音量調整部分搭載了更進一步發展了LECUA的LECUA1000。可以進行88文件的極細致的音量調整。最新的ODNF Ver.4.0電路的採用也是它的特點。

帶有電子管功率級的LX380變成了有情趣的描寫,音樂的信息恰如其分,明亮艷麗且富有彈性的聲音能夠愉快地聆聽音樂。

合並式放大器

LX380

●輸出:18W+18W(8Ω)、20W+20W(6Ω)、14W+14W(4Ω)●使用電子管:ECC82×3、6L6GC×4●尺寸/重量:W440×H197×D403mm/17.6kg

Profile

該公司在電子管放大器的世界中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其中名為“38”的型號是作為確立了該公司聲望的黃金數字的光輝的存在。繼承了這款“38”的最新產品是這款LX380,於2016年登場。通過採用6L6GC的推挽結構的輸出級和採用Mullard ECC82的驅動級的組合,確保了20W+20W(6Ω)的功率。支持MM/MC的半導體式唱頭放大器和獨特的音量調整LECUA的搭載也是它的特點。

帶有純甲類輸出級的AX系列是2款機型。L550AXII的密度感和溫度感剛剛好,重視中音的聲音在vocal再生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魅力。換成L590AXII之后,深深地很好地和聲,成為了符合最高級合並式放大器風格的音質。層次的豐富也值得特別指出,溫暖的音調很舒適。

情感極豐富,並且強有力的L509X可以說是特別的。協調和清澈兼得,這是迄今為止沒有過的高次元。

合並式放大器

L590AXⅡ(圖上)

●輸出:30W+30W(8Ω)、60W+60W(4Ω)●尺寸/重量:W440×H193×D463mm/28.4kg

L550AXⅡ(圖下)

●輸出:20W+20W(8Ω)、40W+40W(4Ω)●尺寸/重量:W440×H178×D454mm/24.3kg

Profile

從 1981年發售的 L550(50W+50W/8Ω)開始的該公司的甲類工作的合並式放大器的歷史。之后,誕生了多個版本的產品,1992年名為 L570Z’s 的名機誕生。之后,暫時中斷,在 2005年,以 L550A/L590A 復蘇。作為現在的A類動作合並式放大器的 L550AXⅡ 和 L590AXⅡ 是第4代的產品,兩款機型都配備了橘色的功率表,這是它們外觀上的特點。在內容方面,以可以稱作現在的該公司的象征的最新的電子控制衰減器新 LECUA1000 為首,採用了放大反饋電路 ODNF Ver.4.0 和前級輸出級上的分立緩沖電路等。大容量電源電路的搭載也是兩機共同的特點。

轉載自 “StereoSound中文版”

享受新世代的音樂欣賞方式 – X-odos XO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機

隨著數碼科技的不斷進化,音響業也無可避免的被這股時代洪流所沖擊,除了音頻訊源由以往主要的黑膠唱盘盤、CD 播放機,加入一種全新的機種:串流網絡播放機,徹底改變了整個影音業的生態,不單現在音響品牌努力研發支援網絡音頻播放的新產品,更有不少後起之秀乘時推出概念新穎的數嗎音響系統,為用家帶來更多新驚喜。好像來自德國的 X-odos 便是一家專門研發及製作數碼網絡音響器材的公司,X-odos 去年推出了一款名為 XO One 的 Music Server,憑著優秀的製作工藝使品牌一炮而紅,今年廠方再推出 XO One 的最佳拍檔 XO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機,讓這個 XO 系列更添完善。

以全新的方式體驗音樂

XO One 是一款出色的音樂伺服器,其集合了易於安裝和便用的優點於一身。XO One 的設計相當簡約。只有一個按鈕和用家真正需要到的的接駁器。XO One 的設計純粹的輕描淡寫,結合了能最大程度提升音色的部件,例如技 SSC 設備,Furutech 古河銠插頭和 WBT 銀插頭。

自從數碼播放、網路播放的不斷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音響迷開始尋找一款高品質、專為 Hi-Fi 而設計的 NAS,將自家的 CD 珍藏、網上購買的高品質音樂檔存放於當中,讓這些珍貴的樂曲能夠安全地貯存,並在重放時候提供高質素的音頻數據;而 X-odos XO One 的出現,正正就為了滿足發燒友以上需要而設的新產品。讓用家可以全新的方式體驗音樂。

設計簡約功能齊全

X-odos XO One 的設計以簡約為重點,然而功能方面卻極為充裕,它的前面板只設有電源開關和吸碟式 CD 轉盤,能夠自動將買入的 CD 唱片抓取為 FLAC 格式檔案,而 XO One 的機背則提供有數碼同軸,AES/EBU、RJ45 和兩組 USB 3.0 輸入。此外,廠方還提供了1TB-4TB 的內置固態硬碟可供選擇。

XO One 支援 24bit/192kHz PCM 輸出,並支援 DoP(DSD over PCM)到解碼器,並支授 TIDAL 等流媒賸播放。

市場首款 VirtualVault 串流音樂播放器

數碼音樂存襠和無損串流媒體的趨勢仍在繼續,為了完善 X-odos 的 High-End 音響產品系列,故此特別研發出其第一款純串流音樂播放器 XO Stream,Xo Stream 同時更是市場上第一款對應 HIGHRESAUDIO 的 VirtualVault high-res 串流服務的串流音樂播放器,提供驚人的高端聲音。XO Stream 當然也支援當下流行的無損耗串流媒體服務 TIDAL。

簡單易用音色出眾

XO Stream 的設計與 XO One 一樣著重簡約風格及金工細節,用家可透過 NAS、PC、USB 或直接從 XO One 音樂伺服器共用所有房間的音樂。同時,用家也可以透過 S/PDIF 數碼連接埠,輕鬆使用 DoP(DSD over PCM)模式欣賞 24bit/192kHz 的原音音色,另一方面,XO Stream 設有簡單易用的廠用程式界面,通過 iOS 設備,用戶就可如廠方期望的那樣,實現直觀、快速和穩定的控制設備運作。用戶只需安坐家中,就能欣賞音色完美的音樂播放。

值得一提,在慕尼黑 High End 音響展之上,XO Stream 甫展出便馬上被 HiFi Einsnull 評選為當年度最佳高保真音響產品,可見 XO Stream 一推出便備受業界的肯定。

轉載自 “影音生活 2018 年 9 月號”

Critical Mass Systems Center Stage2 anti- vibration feet

Critical Mass Systems is well known for making some of the finest (and largest) high-end audio equipment support systems money can buy. So, it might come as something of a shock to discover that CMS maven Joe Lavrencik’s best-ever product might just be an inconspicuous vibration-control foot called the Center Stage2.

Joe is being perhaps understandably reticent about discussing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Center Stage2.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white paper, Center Stage2 is made by “choosing and sequencing materials that posses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damping, elastic modulus, and thin rod speed to lock in the desired effect.” That effect is, “a catalyst in a complex energy reaction that occurs between your equipment and its environment.” The idea is that kinetic and vibrational energy act in an unregulated and undamped manner inside a product and Center Stage2 can “change the prevailing state of equilibrium in that energy reaction and to permanently hold it in a reduced or damped state.”

According to Lavrencik, “Center Stage2 was designed to exacting specifications us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principles. It also relies heavily o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o meet its performance objectives. There is no new physics in Center Stage2, we’re simply applying physics in new ways to an audio foot.” Lavrencik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impedance mismatching to greatly reduce vibration moving upward from the flo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oise inherent to the materials used to fabricate the foot, and a means to transfer entropy out of the component.

What this means in real terms is a black anodised aluminium foot with an almost free-spinning aluminium foot pad on the base, and the top is covered with stiff, black paper-like material. You have three sizes of foot, dependent on the mass of the device and the size of its own foot. You need four feet per device. They are placed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device, not on a screw-head or as a footer under the component’s own feet. It works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 except turntables and loudspeakers (but including turntable power supplies).

Here’s where it gets weird: you stick a quartet of Center Stage2 under your source component and… it sounds terrible! Add a set to your preamp, power amp, or integrated amplifier and the sound gets even worse. Your hitherto full, detailed, and dynamic sound is transformed into something thin, muddy, and flat. Next day, it gets a little better, then it gets worse, then better still, then worse again, and so on. Generally, it fills itself in from the bass upwards, with the bottom end being the first to return to prior levels. You’ll get about a week and a bit’s worth of audio mood swings. And it’s at that point the transformation happens and the system blossoms.

“You only change devices when dissatisfaction strikes, and Center Stage2 helps keep that dissatisfaction at bay.”

You notice this change by a shift in your internal dialogue. “I’d forgotten just how good that really is!” (referring to both record and equipment) seems to be the first sign. About an hour later, you find yourself composing a thank-you email to the designers of the components in your system. Although it’s the bass that first comes back, it’s the midrange that seals the deal; the enhanced clarity, the walk-in detail to the soundstage, which seems to not change a thing, all the while being far more enveloping than before. This is no small change, and as the listening progresses, you begin to find this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d in the music, which truly transforms your listening sessions, and it becomes uppermost in your requirements for a good system. Everything just seems more natural, more real, and more like the recording engineers and the equipment designers had in mind when they got creative. And the Center Stage2 is also one for the Pace, Rhythm, and Timing (PRaT) obsessives, in that a device resting on a set of four Center Stage2 seems to keep time better than ever. But it’s that envelopment that really captivates you and takes your attention. If you were a PRaT obsessive before you put a set of Center Stage2 in situ, you become a sonic envelopment obsessive who likes a bit of rhythm afterward.

I’ve used all kinds of feet and pods and the like before. The best of them seem to align one product to another harmoniously. Center Stage2 is not like that; instead, it erases many of the impediments that hold back a device. In the process, it gives the device resting upon these devices a promotion. Even the best audio devices have hidden strengths the Center Stage2 can unveil.

You can even gauge the magnitude of improvement to be had by the level of initial awfulness of the system sound, and this is also a gauge of equipment quality – things that can never blossom will never have much of a shine knocked off their performance at first, but that’s pretty rare. It’s also self-sealing as the kind of product that is unlikely to resolve enough to show what the Center Stage2 can do usually costs less than four Center Stages, and I doubt anyone is ever going to put a £500 device on £900 worth of Center Stages. Once you get to £5,000 though… Center Stage2 makes a hugely convincing argument.

Unless you are pathologically impatient (or a reviewer/inveterate box- swapper who changes components in a system on an almost hourly basis) there are no downsides. OK, so if the underside of your component is more screw-head than base-plate, then there might be installation issues, and you might find your system might need a spot of speaker repositioning to accommodate the system improvement, but that’s it.

Most audiophiles have a drawer filled with magic cones, domes, pods, and pucks. All of these devices were bought initially claiming a lot, and all tried, praised, used… and removed. The Center Stage2 – I feel – is different. They have staying power. I suspect those who try them will never look back. Instead

of being next year’s drawer fodder, the Center Stage2 makes you enjoy your system more and does so for longer. Judging by my reluctance to unpack components in a Center Stage’d system (which, to me, means empty pages and ultimately no job) I’d go so far as to say the Center Stage2 will make the MTBF (Mean Time Before Futzing round looking for a new audio product) stretch out longer. You only change devices when dissatisfaction strikes, and Center Stage2 helps keep that dissatisfaction at bay.

In truth, I’m envious of those who don’t have to put their system into a permanent state of flux because they can gain the most benefit from a set of Critical Mass Systems’ Center Stage2. Let’s not understate their importance… al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I’d be happier using a comparatively inexpensive system resting on a quartet of Center Stage2 than I would a more esoteric system just sitting on ‘regular’ equipment supports. Although I’m generally a ‘different paths up the same mountain’ kinda guy, I can’t help thinking that this is the best of the best. If you can take the short-term pain, the long-term gain is more than worth it!

可能正是你尋找的好訊源 CREEK EVOLUTION 100 CD

話說有日無所事事, look 吓 facebook 見到鄺大俠 post 咗一套平民 hifi, 仲實牙實齒話一分錢十分貨, 可惜未能抽空去鄺前輩府上實試, 吹吹吓水之際, 豬賓電話就到喇,
“我哋可以借機㗎, 你寫唔寫 ?”

嘩!我文盲嚟喎, 驚寫唔出 !

“音展完借機寫啦, 我手寫我心, 好易 !”

好一句我手寫我心, 就同你死過…..部 CD 先啦

機到, 首先多謝輝煌東哥借出此機, 立即 run 吓佢先, Esoteric 30th anniversary SACD, 先由第四首’告别’ 開始 “貝多芬創作期間因為鋼琴改良上有好大嘅進展,’告別’ 充分表達貝多芬作曲用上新手法, 並且喺音域與力度上印證咗當時鋼琴嘅進步” EVO 100 鋼琴發音晶瑩剔透, 觸鍵位置非常穩定, 起落有致, 能展現出樂曲多采多姿的風格與形式, 擁有不像此價位的質感, 初步印象非常之好, 先煲佢 72 小時再做詳細測試。

煲練期間另用 toslink 接上 samsung ultra bluray player, evo 100 作為 Dac, airtight AM201H 推 Neat acoustics Xplorer 先用 Chris botti Live with Orchestra and Special Guests, 一曲 When I Fall In Love, Chris 的小號聲低鳴吟唱時非常動人, 有攝人心魂的能力, 彷彿聽到歌詞一樣的獨奏片段加以優美的爵士五重奏與管絃樂團合奏, Evo 100解碼能力功不可沒, 這真是萬多元未經煲練的CD 機嗎?再來 My Funny Valentine (featuring Sting) Sting 的嗓音内斂但充滿能量, 帶點即興式的唱法與歌詞將聽眾情緒輕易牢牢地抓住。

三天過去, 先入細房小型系統聽吓先, Evo 100 配 Luxman SQn10 推已煲熟的 Graham LS3/5, AV show 2018 第二首’共同渡過’黃凱芹竟然企咗喺細房, 嘴形收得剛剛好而沒有被各種樂器干擾到歌者的位置, 如此立體感竟然出現喺平價系統, 呢間1982年已經推出第一部 amplifier CAS4040 嘅英國廠簡直造褔樂迷, 第八首Beethoven 悲愴奏嗚曲第二樂章除了音色靚, 天才鋼琴演奏家 Freddy Kempf  更是彈奏得感情豐富而不矯扭造作, 不費吹灰之力已令人走入貝多芬的樂思, 再來 DG Pletnev 的 hommage a Rachmaninov, 大約二十年前 Pletnev已是我喜愛的鋼琴家之一, 晶瑩剔透而極富層次,奇美無比, 嚴謹但巧妙的造句是筆者對他的印象, 此印象更被二十年前 Pletnev 的一場獨奏會深深刻入腦海, Evo 100 將 Pletnev 的琴音表達得淋漓盡致, 1998年 41歲的 Pletnev, 技巧處於極高狀態, 琴音清晰分明, 細緻鋪陳, 技巧是服膺於他對音樂的詮釋, 而不是璀璨奪目的炫耀, 下筆至此, 已發覺自己開始語無論次, 寫乜啊你 ? 寫機喎 ! Evo 100 嘅魔力就喺呢度, 令人不自覺地走入音樂世界。

睇一睇內部結構, 30 Watt 環牛置於中心偏右前方, custom CDM-1 slot-drive CD transport  於左前方而整塊dac 位於左至中後方, 整機重心四平八穩, 高質素 headphone amplifier可推動大部份headphones, (8 to 2k Ohms recommended range) OLED display 清晰漂亮。

DIGITAL INPUTS
2 x SPDIF 24 Bit 192 kHz,
2 x Toslink 24 Bit 192 kHz,
1 x USB 24 Bit 192 kHz
No additional software drivers are needed for OS X Windows PCs require additional drivers.
1 x Bluetooth input

接口非常充足,

2 x Wolfson WM8742 解碼晶片,

ANALOGUE OUTPUT
2 x RCA un-balanced 2.0V RMS,
2 x XLR balanced output 4.0V RMS,
電源採用線性供電, 另外可以通過遙控器的“FLITER”按鍵來選擇 5 種數字濾波模式

尺寸: 430 x 60 x 280mm
重量: 5.5kg

如是者又過了幾日, 本想在廳裏用airtight AM201H 推 Neat acoustics Xplorer 作最後測試, 突然醒起部 Evo 100 有 bluetooth 接收, 立即接上天線玩吓先, 連上我部老爺 sony 手機後首先播放CD rip 的 Lola Bobesco The Alpha Recordings Vol 1, Lola 流奶似蜜的小提琴音竟然可以透過手機作訊源經藍芽表達, 之後試無論網上電台, YouTube 等等仍然有帶聽眾進入音樂的能力, 呢個 Bluetooth 接收唔係附加 function 咁簡單, 無任何乾瘦尖硬的毛病, Creek 這班工程師調音真有一手, 可惜我未進入CAS 世界, 未能一試 USB 解碼的威力。

玩到呢刻真係要寫返CD喇, 聽咗不下百次, 1997年的鬼太鼓座”富嶽百景” , 喺 Evo 100 嘅重播之下竟然有一番新景象, 嚴守紀律如步操一樣嘅’締太鼓’ 密集式鼓擊, 鼓棍落點清晰像真, 速度, 質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大桶胴太鼓與大太鼓深沉雄渾, 絕不拖泥帶水夾雜臃腫的中低頻尾巴, 礙於系統關係, 雖然未能做到如鬼太鼓座現場演出般山崩地裂和擁有撕裂空氣的能量, 但 Evo 100 的演繹, 有能力將你拉去聆聽現場嘅時空, 不知不覺我竟然由頭到尾聽咗兩次, 笛子與尺八更好像聽到空氣流動的聲音, 尾韻自然散開, 清晰表現出不同樂器的能量與質感。

鼓擊過後, 來一張現代爵士 Patricia barber ‘cafe blue’ premonition records 24k gold CD, 第十一首由Miles Davis 創作的 Nardis, Barber 琴音展開之際一輪無歌詞的吟唱立即跟上, 似夢迷離的吟唱加上有如晴空萬里的 piano solo 緊接加入彈力十足的 bass, drums, percussion 慢慢地加速的演奏越演越烈, 再推進到一段頗長的 drum solo 後結尾以 piano 與 bass 的加入再將聽眾帶回迷漫的氣氛, Evo 100 喺氣氛與節奏變化上可謂完全做對了。

你正在尋找萬多元的 CD player 嗎?不滿意使用中的 CD player 或 dac ? 或是從未擁有 CD player 的新世代? 如你沒有追逐播放格式, 務必聽聽擁有 2 個 coaxial, 2 個 toslink, usb, Bluetooth 輸入的 Creek Evolution 100 CD, 可能正是你尋覓的好訊源 。

轉載自 : Hiendy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