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何謂「身歷其境」

文|陳偉昌

聽 VSA (Von Schweikert Audio) Ultra-55 之前,早已在代理的 Facebook Fanpage 留意到相關介紹。 基本上,Hi End 級身價,而又採用陶瓷單元的揚聲器,總有一些相似特色,例如鏗鏘、明亮、低音結實、高音餘韻較長而帶有甜味、線條收得精細、帶有一種「精緻」感。有人稱這種聲底為「貴氣」,也頗為貼切,只因這種聲音不難令非發燒友,都可以一聽就知道身價非凡。 只不過,這種前設總是危險的,一不小心就變成自打嘴巴。這次的情況亦差不了多少,Ultra-55 與事前設想有明顯分別。為了驗證它的真正實力,這次接連聽了三套擴音機組合,只因它需要多一點時間,去了解這 款揚聲器的不同面貌。

第一套擴音機是 Accuphase C-3900、P-7300。放進《Piazzolla:
Patagonia Express Trio》(Claudio Bohórquez, Oscar Bohórquez & Gustavo Beytelman),一開聲就聽到陶瓷單元應有的速度及分析力,卻沒有過於明亮, 高音音尾既不會太長,也沒有漫天空氣,三頻平衡而自然。與 Accuphase 前後加起來,得出中性、厚度及密度充足的聲音。 鋼琴有分量,不會過於鏗鏘,高音量感剛好而有層次,亦收得乾淨。想要多 一點高音,可以加強揚聲器背後那鋁帶單元的介入程度。只是需要留意,這枚鋁帶愈大聲,聲音就愈鏗鏘,並非增減空氣感、堂音那麼簡單,為用家帶來多一種玩法,而且效果明顯,值得花時間去微調,過程其實頗為有趣。 試聽時,讓背後那高音介入得十分克制,剛好有效果,令音場變得開揚、舞台與天花之間有明顯距離, 而沒有令聲音變硬,更不會出現高音飽和。 大提琴的琴弦直徑清晰,當中還有大量細節,令你聽得到琴弓每個細微動作,就算變化多更連慣,都令你容易接收。 這個組合的音像輪廓,是三個組合之中最清晰的,卻又不會過分銳利,只是凝聚、清楚而不是綑邊。 這個組合的音色闊度和表現能力同樣出色,鋼琴的光輝、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溫度差異,都十分清晰。 Ultra-55 的快與乾淨,以及漆黑背景,不會失去自然,聽不到故意追求工整、細緻的匠氣。 Ultra-55 的音像大小對比當然出色,而且整體來說,傾向重現接近樂器原始大小,沒有刻意弄成針點結像。 先前提到了舞台感,Ultra-55 令你有如置身音樂廳第五排座位的感覺,離樂器不遠,但聲音仍然開揚, 還是聽得到開闊的空間感,完全不算埋身。情況就像你真的在音樂廳,就算坐得較前,也不會出現壓迫感。 Ultra-55 就出到這種感覺。 這個組合用不着太花心思去配線,音色是平衡、中性為先,重點反而是線材質素,因為Ultra-55的反應 敏銳,雖然不算苛刻,只是足夠令你聽到系統內所有環節的實力,而且還有大量潛力有待發掘。就算金仔 P-7300後級已經將這款揚聲器駕馭得頗為出色,然而仍可聽到 Ultra-55 潛能優 厚,還需要更好的配搭令揚聲器有更佳發揮。

接下來是《Gabrieli: Music for Brass & Organ》(Berlin Brass),一張在柏林大教堂的管風琴、銅管錄音。以往曾經聽過一些揚聲器,把這張錄音播成堂音過盛,的確展現到教堂的巨大空間感,卻失去了不少細節,以及樂器輪廓。當然,亦聽過空氣感不足的情況。所以如何拿捏,就視乎揚聲器設計師對平衡度的掌握,單單是兩極延伸夠闊、量感豐富是不夠的。

Ultra-55 在這方面就非常全面,既有以夠堂音,又有清楚的樂器定位,管風琴哪一支管在發聲管身、活塞的聲音、銅管的定位,還有兩者的管身氣流聲,以及不同方式的爆發點和音色,都表達得恰到好處,面面俱圓。

來一點不一樣的大動態,是《Avengers: Endgame》 電影配樂。在激昂段落出現之前,是一片哀怨,Ultra-55 表達到這種氣氛,緩慢節奏下的大量細微變化,帶出了音樂的生命力與情緒起伏。 Ultra-55 的低頻可以潛得很深,不過未有部分 Hi End 揚聲器那般,為求展示實力,會把各種低音都變得更加深潛、結實。Ultra-55沒有改變樂器音域,也未有總是收緊線條、加強衝擊力。當然,來到炸機的章節,它亦提供到足夠官能刺激。 Ultra-55 一對低音單元,視覺上並不大,只是推動空氣量有驚喜,而且速度快、容易推到有質素又有層次的超低音。 Ultra-55 個性有點外向,相對熱情,而且低音容易控 制。反而高音就十分敏感,意料之外地需要不少推力與控制力,否則容易開叉。 與 Accuphase 前後級合作,Ultra-55 的高音是細緻而分量剛好。換成 VAC Sigma 170i,高音控制和音像線條就有所下降,但音色與寬鬆感方面,卻有另一種風味。 與 VAC 合併機合作,弦樂和男聲是強項所在。整體聽感是從容又沒有拖拉感,音樂進程爽快,再加上一種暖 和感,以及更大的音像,播放《Mahler(arr. Riderelli)-Symphony No.1》(Ensemble Omnia Hong Kong & Wilson Ng),聽起來比剛才坐得更 前,但音樂廳仍然夠大,天花很高,樂團沒有壓前。 音色上,Ultra-55 與膽機是合拍的,對於功率則是多多益善,這款 VAC 合併機每聲道 85W 輸出,只是剛好而已。 輪到 soulution 325、311 上陣,高音控制力自然比膽 合併機更好,已接近 Accuphase 前後級了。soulution 的中性,亦馬上聽得到,前端器材的性格、音色、質素, Ultra-55 都直接讓你聽到,沒有含糊,也不用特別費心,一切都非常清楚。 這對揚聲器播放大場面特別有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 合唱團《唱自己的歌》,團員站位、與空間的比例、和天花的距離等等,還有恰當的堂音,一切加起來,就是迷人的臨場感。 Ultra-55 還有很多潛質和調聲空間,可以給玩家發掘。 喜歡玩器材、線材的人,它會敏銳地反映一切改變。喜歡 享受音樂的人,你只要給它足夠推力和控制力,Ultra-55會 給你流暢的音樂,還有編曲、演繹上的各種心思,清晰而連貫,令你對音樂內容有更多理解、更多感動。

本文輯錄自 HiFi 音響 422 期

用VAC膽機(KT88)推,靚聲到極!

文|Thomas Wang

Von Schweikert Audio Ultra 55 是一對我從未接觸過的揚聲器,一切都是陌生的,鈹高音、陶瓷中音 及低音單元,再加 Ribbon 超高音,如此硬朗的揚聲器,心想,今次的確是一個不易克服的難題,但世事無絕對,只要經過細心調準,加上器材上的匹配,Ultra 55 出現和我所想完全不一樣,簡直就是完全相反,難以想像的美妙音色,令我坐在大房超過三小時,不但不覺得疲倦,甚至連午飯也忘記去吃, 充滿音樂魅力的一對揚聲器,就是那麼令我樂而忘返。 陶瓷單元加上鈹高音,我個人認為一般的晶體管機,音色取向方面,必定會有所衝撞,使用真空管 功放,肯定有著數,幸好之前我試的一部 VAC Sigma 170i 真空管合併機,代理仍未收回,就用這部合併 機去試聽 Ultra 55。由於 Ultra 55 規格說明最低使用功率是 60W,所以 85W x 2 的 Sigma 170i 是剛剛好, 也可以試一試 Ultra 55,是否一對難推動的揚聲器,初步試聽,半小時以後,我肯定 Ultra 55 和 Sigma 170i 是百分百的匹配,再講究一些,追求更完美的配搭,試了三對訊號線,估不到一對四千元的 Densen RCA 訊號線,在這組合中,竟能達到最高的平均分數,背面負責音樂氣氛的超高音 Ribbon,也只是作少 量的微調增加,不能過多,否則音樂內的水分,就會輕易被蒸發,一切搞定,真正的進入試聽過程。 首先播放一張近期我相當喜歡的弦樂雜錦 CD,「極弦 Vol.3」,Track 1 鬼馬五重奏流行名曲 「All About That Bass」,活潑跳躍的動態瞬變,完全難不倒合併機與揚聲器這個最佳拍檔,Ultra 55 與 Sigma 170i 合拍得有如水乳交融,弦樂的柔韌延伸力,厚潤自然的音色,竟然可以在陶瓷單元揚聲器中 出現,看來使用 KT88 的放大器,是最匹配 Ultra 55,300B 一類的單端機,功率未必足夠,使用 KT120 或 以上型號的真空管,又可能會出現音色性格相沖的現象,KT88 就是剛剛好。聽 Track 13 Bonus Track 「Happy Birthday」,多元化的變奏,不同風格音樂的演繹,弦樂元素可說是包羅萬有,Ultra 55 能完 美的一一展現,一首任何人都認識的音樂,竟然可以帶給我耳目一新的聽感,用陶瓷和金屬單元去重播弦樂,原來也不是什麼難題,這是同類揚聲器的一大突破。

試聽女聲,播放西班牙女歌手 Mayte Alguacil 在 2015 年推出的專輯《Day By Day》,Track 1「I’m Gonna Lock My Heart And Throw Away The Key」,Mayte 的肺氣量驚人,聲線無比嘹亮,在不少金 屬單元揚聲器播放,會出現「響」的現象,歌詞中的 Key 字最考機,Ultra 55 配合 KT 88,字尾並未出現散亂現象,嘹亮的歌聲並未出現前移,口形亦沒有化大,唇形的刻畫細緻無比,女聲的魅力無瑕疵地重現,聽 Track 3「Day By Day」,是專輯內我最喜歡的一曲,那份百分百的投入,當閉上眼睛,是完全聽不出是由陶瓷中音重播出來的女聲,過往我對陶瓷單元的印象,此刻已全部改寫了。 繼續聽女聲,播放粵語中文金曲,風行唱片的 Hybrid SACD 甄妮:《春雨彎刀》,由於是早期的香港錄音,就算經過 remastering,高清之餘,亦有可能會出現響的現象,Ultra 55 再次證明它是絕對的人性化,乾淨但不會乾涸,甄妮的歌聲潤澤十足,金曲重現,就是甄妮全盛時期迷人魅力,Track 2 「活著多姿彩」,紮紮跳的節奏感,提升開心情緒,聽著真的可以聞歌起舞,繼續聽 Track 7「英雄本色」, 女聲中巨肺的氣勢,那氣勢之強,又有誰能代替!

Ultra 55 是一對顯微鏡式的揚聲器,任何錄音細節都完全逃不出它的法眼,只要錄音過程中稍有不足,就會輕易被察覺出來,就算是用較細的音壓,亦能容易聽到,因此,Ultra 55是不需要太大聆聽環 境,二三百平方呎左右亦可以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對香港家居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就以九點鐘位的 音壓繼續去聽。播放瑞鳴音樂:《中國音樂地圖:聽見新疆》,由Track 1「馬車夫之歌」開始去聽,專 輯每一首曲都是現場錄音,Ultra 55 展現出它的驚人層次感,演奏場面內的每種樂器,不單止有著明確 的前後感,甚至能令聽者察覺其高矮之分,可說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立體感,樂器的質感足以亂真, 新疆民族歌曲來得極有節奏感,音樂顏色對比強烈、鮮豔,令我有身處當地中的感受,心想這就是真正 新疆音樂文化了。再聽一張國樂CD,選同是叶云川先生監製的試音天碟:《鼓動心弦》,Track 6「戈壁奇兵」,各位在音響展中時常會聽到的一首,小軍鼓、 木魚、中國大鼓等敲擊樂器,構成一幅生龍活虎的音樂場 面,銅管樂器小號嘹亮、金光閃閃、騎兵們威風凜凜,2 分47秒的音樂,全程緊湊無比,令人屏息,Track 10「唱游無垠」,排鼓、花盆鼓、印度鼓等,加上不同大小的銅 鑼,還有女高音,構成極端複雜的音樂畫面, Ultra 55 超 凡的音效重現能力,輕易做到了鼓也會唱歌、銅鑼也會唱 歌、所有樂器通通都會唱歌的至高無上境界,這個音樂旅 程,就令人著迷忘我。 陶瓷單元播放金屬樂器,我的耳朵完全沒有出現半點 疲倦,而且音壓也越扭越大,是時候加多點刺激感,播放 O – Zone Percussion Group的《La Bamba》,聽 Track 10「Jazz Variants」,一首越大聲越過癮的爵士鼓樂,音 壓扭到 11 點位,Sigma 170i 並未出現功率不足的現象,音壓相信已達90分貝,鼓眼聚焦力強,抽擊力度下下力發千鈞,快狠準重,乾淨俐落,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速度感與刺激感,熱血沸騰起來,熱力迫人,我還要再下一城,試聽 Party Remix及電子音樂。 播放一張CD/SACD,原版來自 1986 年本地金曲 《Studio Line Party Remix (AAD錄音製作) 》,Track 1 譚 詠麟的名曲:「暴風女神」,來了一個 Extended Version, 超級強勁的 Disco 節奏,聽得我紮紮跳、手舞足蹈、搖頭擺 腦,再來一首「愛情陷阱Disco Mix」,心情完全重拾年青時的活力,真正屬於譚詠麟的歌曲,別的歌手難以仿效, 聽張學友的「交叉算了」,又是一首 Extended Version, 歌詞鬼馬,節奏強勁,熱力繼續提升,只可惜時間有限, 否則十首歌曲,必定逐一去聽。Jean – Michel Jarre 的電 子音樂是我試音首選,播放《Electronica 2》,Track 1 「The Heart of Noise」,深沉有力的低頻心跳聲,給我深不見底的感受,Track 3「Brick England」 ,JMJ 與 Pet Shop Boys 合作無間,製作出一首出色的電子音樂歌曲,超強勁的節奏動態對比,感覺到地板震動,但心口竟然全無壓力,揚聲器與擴音機的低頻下潛力實在驚人。熱血的歌曲到此刻,真的是不能停下來,播放一張 2010 年日版 Blu- spec CD Columbia Music Entertainment:「History Of Anime Songs 1963-1973」,懷舊一下我在孩童時期的動畫歌曲,1963 年鐵人 28 號主題曲,1968 年的鬼太郎,1969 年的乞嗤大魔王,1972 年的鐵甲萬能俠…相信不少 60 後的朋友,聽過都會記得,滿滿的懷舊回憶,時間倒流,重溫孩童時期的無憂無慮快樂時光。 轉眼間,不經不覺,原來試聽的時間已接近三小時,還剩下兩張 CD 要聽,似乎要加快點完成,播放 Naim Audio:《AFQ Antonio Forcione Quartet in Concert」, 聽「Tarantella」及「Maurizio’s Party》,原本只是想聽 某些段落,但是重現出來的結他現場演奏,實在是無比精 彩,無法挑剔的臨場感,非常過癮,結果還是全首聽完, 還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再聽一張 Master Music CD/SACD 「Tango Tango」作為試聽過程的結尾,小提琴、 中提 琴、Double Bass、鋼琴等樂器共冶一爐,熱鬧、充滿舞蹈動感,我高漲的情緒,始終還是沒有平復下來,看看手錶,原來已聽了超過三個半小時。 快樂不知時日過,Ultra 55 就是一對令人無比興奮的揚 聲器,只要有適合的真空管機及線材匹配,音樂無國界, 任何形式的音樂也會播得出色,是耳朵至高無上的享受, 有這一對揚聲器,我真的會花更多金錢去買音樂軟件同唱片,音樂知識肯定會幾何級數般提升,因為Ultra 55本身就 是音樂。

本文輯錄自 HiFi 音響 422 期

高音滑如絲,中至低頻結實夠彈性

文|何森

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玩Hi Fi,最大的支出必定是聆聽空間。今時今日,呎價二萬元的新樓已是新常態,一個 200 平方呎的市區住宅單位客 / 飯廳市值是 400 萬元! 400 平方呎的客 / 飯廳動輒市值 800 萬元!越來越多發燒友租用工廠大厦一個小單位去建立自己的 400 呎發燒房,這可能是想玩大喇叭爆機的最可行辦法。如你想安坐家中隨時舒舒服服聽靚 Hi Fi 嘆靚聲,家中聆聽空間介乎 200 至 300 呎,願意用六、七十萬元購買一對極品級揚聲器,請將本文推介的 Von Schweikert Audio (VSA) Ultra 55 揚聲器列入你的「必試」 名單中,尤其是喜歡以「不吵耳」音量聽歌、小提琴、結他及鋼琴,流行音樂 / 古典音樂 / 爵士音樂都喜歡 聽的Hi Fi發燒友。

Ultra 55 的總設計師是 Leif Swanson (Albert Von Schweikert 的入室弟子,跟他學習設計揚聲器逾 10 年),他選用了 Accuton 製作的陶瓷 (氧化鋁,Al2 O3) 音盆中音單元及低音單元,配搭一款經過改良的 ScanSpeak 1 吋半球形鈹膜高音單元,我覺得 Swanson 不喜歡 Accuton 的鑽石 (陶瓷) 高音單元,認為鈹膜高音單元更靚聲!我估不是考慮成本問題,因為 VSA 頂級系列 Ultra Reference 的 Ultra 9 (US$200k) 及 Ultra 11 (US$325k) 也是採用同一款經摩改的 ScanSpeak 鈹膜半球形高音單元。根據某位 Ultra 9 的用家 說,Albert Von Schweikert 於 2015 年退休,由兒子 Damon Von Schweikert 接任公司 CEO。由 Leif Swanson 統籌設計的Ultra 9,音質已超越了 Albert Von Schweikert 任 CEO 時代的 VSA 旗艦型號揚聲器。廠方宣稱,經大幅改良的 ScanSpeak 1″ 鈹膜高音單元具有出色的離軸擴散特性,其 2KHz 至 20KHz 整個工作頻段具有超卓的線性响應。Ultra 9 使用了一枚鋁帶超高音單元安裝在鈹膜高音單元上方,接力重播 20KHz 至 60KHz 頻段。Ultra 55 的聲箱背板上方的鋁帶超高音單元 (重播10KHz以上的頻率,可調輸出音量) 是用來增強音場的空間感,令 Ultra 55 的超高頻可延伸至超出 40KHz! 大家不必擔心 Accuton 陶瓷音盆在高頻區出現的鈴振 (ringing),VSA 獨家研發的 A.I.R. 及 G.A.I.N. 分音器以 24dB / octave 的急劇滾降濾波線路在適當的分頻點把有可能產生的鈴振徹底濾除。在三天的試聽過程中,我從沒有聽過某張 CD 某段音樂在某個頻段產生鈴振 的「響叫」,即使是最容易誘發鈴振的鋼琴音樂,彈至最高音階,我也聽不到任何因鈴振而加添的「響叫」 聲。Ultra 55 重播鋼琴的高像真度音質,粒粒琴音結實鏗鏘,極具 Accuton 陶瓷音盆的特色! 我用了三日試聽 Ultra 55,第一天用 Accuphase C-3900 前級 + P-7300 功放,第二天陪 Thomas 聽,用 VAC Sigma 170i 真空管 (KT88x4) 合併式擴音機,第三天用 Soulution 325 前級 + 311 功放。我認為使用 Soulution 325 前級 + 311 功放驅動的 VSA Ultra 55,聲音最正確,即是說重播每一種 acoustic 樂器,我聽到的聲音最接近現實中我聽過該 acoustic 樂器的真實聲音。無論是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鋼琴,用  Soulution 325+311 驅動的 Ultra 55 發出的聲音質感均像真琴聲,其相對 B&W 802D3 細一個碼的音像更適合 以近距離聆聽。

我認為 Ultra 55 的原裝 jumper (銅片)扣了幾分,我換用了英國 Chord Signature jumpers (HK$1,200 / 兩對) 後,高音明顯更清晰通透,歌聲尾音更清晰,音像聚焦更 sharp,結他撥弦聲更具彈性。也許是因為我用了 Audio Note Isis LX168 純銅喇叭線,與 VSA 廠方使用的喇叭線有不同的聲音特性。 綜合我試聽用的 7 張靚錄音示範級試音 CD 的聽後感,我覺得 Ultra 55 的個性溫和,並非大鳴大放的豪放性 格。全頻音質非常悅耳,高音滑如絲,播小提琴細緻優美,可剛可柔;播女聲又甜又滑,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高貴氣質,活像一個談吐舉止優雅大方的美女,自然的氣質給我一種舒適、親切、隨和的感覺。有些揚聲器 會使人不知不覺間把音量越扭越大,像有股魔力驅使人去追求享受更緊張刺激的音響效果,Ultra 55 並非這類令人熱血沸騰的揚聲器。我覺得只須調至耳朵覺得很舒適的正常音量,Ultra 55 便能發出足夠的低音量感和乾淨結實的低音質感,這個時候的高音能量感恰到好處,由高至低頻的平衡度平順連貫,沒有凸顯某個頻段,我聽到的歌聲、各種 acoustic 樂器的聲音也覺得很真實自然,有一 種「嘆世界」的聽覺享受。 以慣常的位置擺放,我和左、右 Ultra 55 高音單元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每邊長度是 9 呎 4 吋。Ultra 55 在本刊大房的音像尺碼相對 B&W 802D3 明顯細一個碼,重播女聲有櫻桃小嘴的口形,比 802D3 更適合以較近的距離聆聽。我覺得 Ultra 55 的用家可把三角形的長度以 7 呎為起步點,然後逐吋拉濶至 8 呎,也許 8 呎便是最佳聽音距離!聲箱背板離後牆的距離當然最好有 6 呎,無論如何也應該至少有 3 呎吧!否則便未能活用背板上用來增強 ambience 的鋁帶超高音了!此單元距離後牆越遠,從後牆反射回到聆聽者耳朵的高音反射聲延遲時間便越長,讓聽覺系統更容易斷別直接聲與反射聲到達耳朵的時間差,從而增強錄音現場的空間感。 綜合七張考牌試音 CD 的聽後感,我可以肯定 Ultra 55 的全頻頻率響應範圍極寬濶,全頻段的分析力高超,瞬變速度快,能清晰地重播出最微細的弱音,不須全神貫注,輕輕鬆鬆便聽到每個錄音裡細緻入微的豐富內部細節。 ScanSpeak 鈹高音重播鋼弦結他的金屬質感明顯較同廠出品的絲膜高音強烈!應硬的時候 (敲打 cymbals) 夠硬,不應硬的時候 (Henryk Szeryng拉小提琴)便不硬,但又能重現出嬌艷欲滴的優美小提琴音色,配「素顏聲底」的 Soulution 325 + 311 已可品嘗到清甜的小提琴音色!配 VAC KT88 膽機當然就更甜更潤更美啦! 如果要我選出一種樂器可讓 Accuton 陶瓷盆中、低音 單元 show quali,只須一秒我便會說出是鋼琴!因為 Ultra 55 重播王羽佳鋼琴獨奏的《The Berlin Recital》、Keith Jarrett 在《Inside Out》裡彈鋼琴演奏的 “When I fall in love”, 我聽到的鋼琴聲都有一種其他物料中、低音盆沒有的結實鏗鏘感。88 鍵 Grand Piano 覆蓋九個 8 度音程,涵蓋的頻率由 20Hz 至  16KHz,重播人耳最敏感的中音區域至相對不太敏感的低音 區域,全部交由陶瓷盆中音及低音單元負責,讓它們發揮出 同步的最佳活塞動作 (pistonic motion) 及連貫一致的速度與音調變化,讓我聽到最近似在音樂廳聽到的鋼琴聲結實鏗鏘音色, 那種靈巧活生、動態對比鮮明的鋼琴聲有非常強烈的聽live concert 現場感。

結實不代表「硬」,這裡是代表不腍不鬆不浮,像運 動員的結實肌肉,用力按下 是具有彈性。聽《Audiophile Analog Collection Vol.2》 Track 1 中段出現的一串手 鼓,Ultra 55 重播手鼓那種結實和充滿彈性的質感像真度極高。重播《Dynamic Experience Volume 2》Track 7 “Drums les du tons” (即 《音響羅盤》的“Drums Improvisation”),手鼓及各種 大小爵士鼓的鼓聲都是結實而充滿彈性,我可以聽到鼓皮拉 至最緊的張力感。雖然未能做到 1:1 實物原大的音像尺碼, 但假如你和左、右喇叭合成一個8呎等邊三角形,Ultra 55 呈現的音像大小尺碼便恰到好處,不過大也不瘦削。聽同碟的 Track 4,Kraftwerk 演奏的 電子音樂,200Hz 以下由兩隻 Accuton 9 吋陶瓷盆低音單元 負責重播,低頻的量感足夠填滿 300 呎聆聽空間,一下一下 脈衝式、乾淨和完全受控的電子合成低音像跳彈床般彈下彈下,聽來十分過癮。聽抒情的結他音樂,清晰具彈性的 撥弦聲與敲擊樂也使我聽出耳油。

本文輯錄自 HiFi 音響 422 期

令我有身在錄音現場的實感 Von Schweikert Audio ULTRA 55

文|陳海川

一直以來,Von Schweikert Audio 的電聲使命、研發揚聲器的目標,就是要讓聽眾沉浸於仿如現場的音場中。其設計裏其中一「秘密元素」,就是旨在營造出「聲音氣團」,而非常見如一束束光的聲音、針點式結像及強烈皇帝位效應。但大家不要因此而懷疑其聲音清晰度、細 緻度及線條鮮明度,只要你也聽過ULTRA 55就會知道,兩者無衝突、可並存。

江湖地位

Von Schweikert Audio (可簡稱 VSA) 雖創立於 1996 年,但其創辦人 Albert Von Schweikert 於揚聲器研發上,實則已有近五十年經驗。他早年於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及鋼琴,後來亦曾與友人組成樂隊,並負責彈奏電結他。此外,他由十來歲起已動手 DIY 揚聲器。 上世紀 70 年代,一直是業餘 DIY 揚聲器製作者的他終於走進學院 (Caltech / 加州理工學院),隨名師 Dr. Richard C. Heyser 學習,打下紮實的理論及實驗基礎,對聲音輻射以及聽眾如何感知有了更深入又更新理解,其後更在聽覺心理學及換能器 (揚聲器的驅動單元) 聲學轉化原理的理論方面,取得突破。 離開加州理工大學以後,Albert 再跟隨以 ESS Air Motion Transformer 氣動單元成名的 Dr. Oskar Heil 海爾博士工作,之後再加入 KSC Industries 工作 (KSC乃當其時全球 最大的驅動單元製造商之一),因此有機會為多家成品揚聲器公司提供服務,根據各公司不同要求,設計了無數驅動單元及分音器,從而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另外,Lucas Film THX、Walt Disney、Steinway、A&M Records、 Sheffield Sound Labs、Mobile Fidelity 及 JVC 等公司,也曾就專業系統及製作等需要,向 Albert 尋求協助,足見其江湖地位。

聲音氣團

在打正 Von Schweikert 名號的揚聲器設計上,為達到其追求的「聲音氣團」效果,在離軸響應中實現一致的相位與頻率特性,其設計得在頻率波幅及時域上達到一致極性響應,包括在水平或垂直擴散上。這種輻射模式不僅使坐 於離軸的聆聽者亦接收到均衡的頻率及諧波整合,還增強了水平 180 度軸或垂直 70 度軸上的音場成像,這在聽覺心理學上尤為重要,因為耳 / 腦的聽覺機制對這種重建聲波模式最為敏感。 在「聲音氣團」前提下,這種全局軸合成佈局,還包括經精密計算,由前向及後向驅動單元陣列所構成的雙向輻射模式設計,故在分音器規劃上,他特別選擇不受感應鈴振及過度相位延遲影響的 24dB 斜率分音模式,以實現驅動單元之間所需的一致相位特性。

三重箱壁

聲箱用料及結構當然亦係重要課題,由於揚聲器箱體的表面積,可達至驅動單元振膜 / 音盆面積的 10 到 40 倍, 故即使極細微的箱體壁振動亦可以被聽到,這意味著箱體振動可具有與驅動單元本身輸出一樣多的能量,如追求真正的清晰度,則必須消除這種多餘能量。為此,他們藉著名大學實驗室所配備的激光干涉儀、有限元分析軟件及程式,研發出自家的三重箱壁結構。 正因為世上不存在諧振特性神奇地完美的單一材料, 故需使用三種不同材料作多重層壓板結構。他們所使用的三層約束阻尼材料,由 MDF 樹脂浸漬面板,加上兩層具有相反 Q 值的不同阻尼物料所組成,藉此帶來「主動」抵消諧振、消減箱音染作用。此外,其設計更通過他們專有的粘彈性墊圈,以墊圈作為振動傳輸的機械屏障,進一步實現將驅動單元跟聲箱障板隔離 / 隔振的理想。並配合無箱內平行面的抗駐波形成之箱體設計,藉此種種,務求將振動源及音染源一一整肅。

貫徹了 Albert 的理念 Albert 於 2015 年將業務轉交給其子 Damon,並任命與他共事十年的 Leif Swanson 為首席設計師。今篇主角 ULTRA 55,就是貫徹了 Albert 的理念,在 Swanson 指導下的作品。

來自 Von Schweikert Audio 旗艦系 Ultra Reference 的 ULTRA 55,它之上還有每聲道8單元 (前5、後3) 的 ULTRA 9,以及身高 2.4 M,每聲道 14 單元 (前9、後5) 的頂級型號 ULTRA 11,而 ULTRA 55 則每聲道 5 單元 (前4、 後1),即每一款皆雙向發聲,以體現其「聲音氣團」理念。

三路五單元、低音反射負載、雙向發聲的 ULTRA 55, 前障板上四單元分前為 25mm 鈹膜半球高音、168mm 反轉 半球陶瓷振膜中音及雙 220mm 陶瓷 / 蜂窩夾層低音,背板上則用上一枚自家開發的 Fountek 3 吋鋁帶式超高音。

高音單元 ─ Scan-Speak 出品 99% 鈹膜半球高音單元  Illuminato,再經 Von Schweikert Audio 自行加工改良,據稱可產生超過 40kHz 的平直響應、出色的離軸擴散、高分析力及絲般順滑的聲音。它除擁有一圈特闊的卷狀懸掛邊外,磁驅動馬達為六分式釹磁架構,據說這種開放式磁鐵架構,可消除反射及共振、失真超低。

中音單元 ─ 最新開發的 168mm Accuton 4D (Direct Dome Driver Design) 反轉半球陶瓷振膜中音單元,4D 的重點在於音圈筒不設 Spider (音圈筒懸掛),音圈筒直接連接到振膜懸掛邊,即音圈筒連帶音圈口徑跟振膜相若, 亦即其驅動範圍完全涵蓋振膜面積,這可盡量減少振膜及音圈筒相互運動時出現抖擺,活塞運動的軸心點就得以維持,並增強振膜的有效行程。

低音單元 ─ 兩個 220mm 單元,再配合反射負載 (後置反射孔),度身設計的 Accuton 陶瓷 / 蜂窩夾層低音單元, 配合外懸式驅動馬達、38mm 口徑通風音圈及軟橡膠懸掛邊。

背向超高音單元 ─ 一個自家開發、度身定製的 Fountek 3 吋鋁帶式超級高音單元,對揚聲器背後牆壁發送約 10kHz 以上高頻(可調音壓),以補充整體擴散力。

分音器 ─ 三路分工下,其分頻點為 2kHz 及 200Hz,分頻網絡為四階音程、手工點對點佈線及焊接。選用銅箔電感器,他們認定這是音染最少、失真最低的選擇,再配合 Mundorf  電容器。內部接線之選擇以準確為原則,他們選擇了由航空科研界領導者所研製的 MasterBuilt 線。

聲箱─複雜地由 1 吋厚 MDF、1 吋厚 HDF、3⁄4 吋專利人造石及阻尼約束層複合而成,此乃前述 Von Schweikert Audio 三重壁主動控振聲箱之進化版(2.0版本)。上窄下闊、呈梯形的無平行壁聲箱,造就了箱內無駐波形成條件環境。前、後障板作平緩傾斜,前障板近頂及兩側削角、 削出斜面,可大幅減少衍射效應。其前障板經計算的斜度,正是以機械式手段修成各單元發音面間的時間 / 相位差,可避免因藉分音器作電氣性調整 / 修正而引致之失真。

毫無難度

關於 ULTRA 55 的擺位及配器,前者可以話毫無難度, 在本社四百五十方呎的大 HiFi 房中,我只需基本地擺開一對 ULTRA 55,令兩喇叭跟座位形成一個每邊約 8 呎 9 吋等邊三角,並將兩喇叭拗入至前障板正正面向座位。就此,於兩 ULTRA 55 前、後、左、右之間,於大房擺開兩喇叭一邊, 即成為一大個音場、3D音響空間。 配器方面,個人認為選用 ULTRA 55 後,該可省掉一大筆名貴銀線的消費。精確點講,不是消費上的考慮,而係特性重疊下,或會因太光亮而引致失平衡,故中肯的純銅 線如 Audio Note ISIS 或 inakustik Referenz NF-1204 AIR 已管用。擴音機的匹配,是次試音我選以 Accuphase C-3900 前級 / P-7300 後級為主,另 Soulution 325 前級 / 311 後級, 又或膽機如 VAC Sigma 170i 合併機也聽過亦夾得來,大家可參考其他三位筆者的評論。

雙向發聲

至於 ULTRA 55 背後那 3吋鋁帶超高音的調節,不要以為調響點、高音多一點必有利於音場深度及細節表現力,那主攻約10kHz以上的背向高音太響、音量太大的話,不但無助音場深度及 細節表現力,更會令聲音整體感覺變得乾寡。在本社大房 中,我調到僅僅可聞即收手、即能補充整體擴散力,建議準用家們亦可循這方向去調。 其實,作背向發聲的豈只鋁帶超級高音,還有那由直徑 4 吋管道擴展至出口處 5.5 吋的大口徑低音反射調諧孔。 雙向發聲即在模仿真實樂器的 360 度球體發聲模態,而 ULTRA 55 的表現模式就是由左右兩個雙向發聲體,加上房間反射,耦合出在一個 3D 大環境、一大個聲音氣團,裏面 再有不同大小的氣團。

非常坦率

文章一開始提到 Von Schweikert Audio 的電聲使命、 研發揚聲器的目標,就是要讓聽眾沉浸於仿如現場的音場 中!當親手玩過、實試過 ULTRA 55 以後,我對這話即有更實在的理解,其實係鮮、精神、生猛、光猛加細緻,全頻連貫性及融合度之高更屬超高水平,難以挑剔!這也合理,ULTRA 55 畢竟是一對身價逾七十萬的喇叭。細節訊息量之豐富、瞬間反應之爽快加敏銳,足以令我相信ULTRA 55正高度反映演譯及錄音的原貌,從科學角度去睇,揚聲 器並非如樂器般的發聲體,而係重播工具,應力求不向訊 號加入任何特定音色、音染,聽著 ULTRA 55,的確令我相 信它非常坦率。

令我最欣賞者是,ULTRA 55 既表現出優越的清晰度、 細緻度及線條鮮明度之同時,聲音並非一束束,亦無針點式結像的弊病,更無強烈的皇帝位效應,即使側頭、坐歪,於離軸位置聆聽,仍聽到平衡、正路音響畫面。

更鬆動的時間

Isabelle Faust《JS Bach–Sonatas & Partitas》的一把 小提琴加上堂音,可以話給予 ULTRA 55 將其 3D 大環境、裏面再有大小氣團的效果,好好表現的機會。一把小提琴的聲音輻射開去繼而誘發堂音空氣,3D 大環境即時成形,而小提琴的諧波亦輻射出一個動感小氣團之餘,琴音不斷向 外散發,最重要是並無柔焦化拉琴的細節,甚至比許多聲音一束束、針點式結像的高清喇叭來得更鮮明細緻,令我有聽到更多運弓變化、轉彎抹角的感覺,更是細膩得似畀出更鬆動的時間讓我去接收、去感受,感覺實在得無需閉上眼去加以幻想,感覺好真,ULTRA 55 確厲害!

最過癮的一次

當播出大型戶外演唱會現場錄音的《Jason Mraz’s Beautiful Mess:Live on Earth》中的〈Sunshine Song〉, HiFi 房的空間頓時似變得無限大,而我則似身在戶外演唱會現場接近舞台位置,如被大環境包圍,感受著周圍、遠遠近近觀眾發出的動感聲浪,亦如直視著 Jason Mraz 唱著、 彈著,感受直接又細緻,該是我以這歌試音以來,現場實感最實在又最過癮的一次重播。 再來有藍岸群星《Blue Coast Collection 3》的 〈Rolling In The Deep〉,3D 大環境裏面有更多不同大小的氣團,落在大後方的低音提琴氣團,既感覺到其氣場, 亦聽到其彈撥中帶韌勁的動感線條。主音 Melissa Reese 及和音 Keith Greeninger 兩個氣團來得有層次,兩人歌聲、 腔口的細節感、真樸的質感,更令我有身在錄音現場的實感。

無縫整合

從《Four Drummers Drumming》的〈Seven Drums In Seven Four〉重播中,各式鼓響、敲擊,就在 ULTRA 55 那 3D 大環境中的前、後、左、右此起彼落,虛擬空間包圍感實在得很。當仿如鳥鳴或流水的音效響起,房間即幻化成熱帶雨林,那份由遠而近的動感對比,如幻似真得令我有多少毛管戙!不同音高、質感、敲擊或抽擊力度的鼓聲、 敲擊,分明地、爽勁地,以及能量有力地下墜等效果,或有序、或同步傳神地送出,讓我清楚聽到 ULTRA 55 三路單元的無縫整合,一如理想中單一全音域單元、同軸單元、 點音源喇叭的無時 / 相差效果,營造出非常立體的大環境 以及精細又鮮明的內部細節。ULTRA 55 在 Accuphase CP- 7300 後級的 250 瓦 (4Ω) AB 類功率支援下,重播 Nidaros Cathedral Girls’ Choir 的 Magnificat「聖母讚主曲」,當中的管風琴低頻氣勁來得實在又深潛,加上女聲合唱的諧波及堂音,有力地刻畫出教堂偌大的空間。

自成一家、只此一家

論生猛度、勁度、精細度、鮮明度、平衡度、連貫 度、全頻整合度、坦率度,ULTRA 55 無一叫我失望!唯價錢,不能說失望,只係消費確實相當高,但持平去講,同價位喇叭中他絕對係自成一家,其大環境內有大大小小聲音氣團的特質,全頻連貫、高度融合,加上精細又鮮明的細節重現能力,親耳聽過你就會明白,只此一家!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本文輯錄自 HiFi 音響 422 期 / 陳海川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