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經典,為Hi-Fi而生的超低音箱——英國REL威力 Classic 98

別再固守 Hi-Fi 或 Hi-End 系統隻能依靠兩隻主音箱的玩法!三十年前,在 Hi-Fi 或 Hi-End 系統中添加超低音,定會遭國內發燒友嘲笑,認為是音箱和功放不佳才需“低音炮” 輔助。當年國內發燒友認知有限,即便如今,仍有不少老發燒友固執地覺得添加超低音箱並非純正發燒玩法,這實則是嚴重誤區。早在三十年前,眾多世界知名 Hi-End 品牌就已嘗試在系統中加入獨立於主音箱外的超低音箱或超低音柱,部分 “一體式” 大型音箱看似 2聲道,實則為 2.2聲道,其超低音單元藏於底部,屬於帶獨立可調超低音組的系統。連Hi-End品牌都在採用,怎能說不夠發燒?

為何要加超低音箱?

聲音響度是指人耳對聲音由輕到響的強度判斷,不僅與聲壓級有關,還受頻率和波形影響。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Fletcher 與 Munson 做過研究,人耳對 20Hz 超低頻率的感知 “敏銳度” 相比 1000Hz 頻率的感知能力,相差 80dB!80 dB 的聲壓倍數差即 10 的 8 次方,兩者的聲壓倍數相差就是 1 億倍!而在 4000Hz 處 2dB 的響度相當於 40Hz 處 54dB 的響度。也就是說,年輕人對 40Hz 的感知度與 4000Hz 的感知度相差 52dB!這時候任是您的主音箱低音單元口徑再大,能在 -3dB 的指標下再現 20Hz 超低頻,但由於這低音單元是與主音箱的中、高音單元一起驅動的,當功放要把主音箱的極低頻驅動到令耳朵所能感知,那現場音箱的輸出聲壓得多大???所以,不是您的百萬功放驅動力不夠,也不是您的百萬 Hi-End 音箱無法播放 20Hz 超低頻,而是人耳對最低八度音程的20Hz-40Hz超低頻敏感度相比中頻差距太大,才會有大聲壓下能感知超低頻了,中高頻已經非常吵鬧甚至已經失真!

升級立體聲系統,更換功放、音箱或喇叭線成本高昂。相比之下,添加超低音是最超值且效果顯著的方式,小音箱加超低音后聲音更平衡,落地箱搭配超低音后表現更從容。2.1 或 2.2 系統不僅能補足小音箱低頻量感,還可修正因空間或功放推力不足導致的低、中高頻失衡問題,其獨立可調的超低音,能平衡人耳對超低頻與中高頻感知的巨大差異。近期在本刊試音室使用的英國 REL 威力 Classic 98 超低音箱,是 2.1 或 2.2 系統的理想選擇。它雖僅配備 10 英寸低音單元,卻能下潛至 27Hz,滿足一般發燒環境需求,且價格親民。即便用兩隻組成 2.2 系統,花費也僅相當於一條中低端名牌發燒電源線。

REL威力超快反應的高電平輸入

英國 REL Acoustics 公司(簡稱REL威力)成立於 1990 年,總部位於威爾士布裡金登,品牌名源於創辦人理查德•愛德華•洛德(Richard Edmund Lord)名字縮寫。REL 產品以卓越音質和創新設計著稱,不僅是家用低音炮名廠,還為頂尖錄音棚提供電影后期音樂、配音的超低頻技術支持。其產品注重用戶體驗,提供多種輸入接口和調整功能。品牌創立源於創始人對市面低音炮性能的不滿,REL 不僅從技術入手,也從用戶的體驗度入手,他們說這就是愛的動力,也是 REL 對完美聲音的追求背后的驅動力,這就是 REL 的 DNA。

REL 威力在 Hi-Fi 用超低音箱的研發技術上與其他 AV 低音炮的廠家有很大的區別,REL Acoustics 的超低音箱一向以極快的低頻速度和極低極低的信號延遲而著稱。REL 獨特的高電平輸入功能不是每一家低音炮都有的,雖然不少低音炮也宣稱具有高電平輸入(High Level),但並不能解決問題立體聲系統加超低音箱的問題。因為后級輸出的訊號送入超低音,第一道關卡就是濾波網絡,除了決定超低音的工作分頻點,所以這個分頻網絡必須具備超高超快的反應速度,超低音才能與主音箱緊密銜接,否則超低音箱的低音響應不夠快,跟不上主音箱,會導致聲音脫節,超低音歸超低音,中高音歸中高音,如此狀態下,加了超低音箱,聲音反而更糟。REL 的 High Level 輸入方式解決了分頻網絡的信號延遲,不僅可讓超低音與主音箱從后級拾取相同的訊號,還保証超低音箱與主音箱的信號與音色、相位的一致性,令超低音箱 “不露聲色” 地融入系統中。

REL 超低音箱設計理念獨特,追求超低頻率響應與原始系統完美銜接且增益一致。其高電平輸入分頻網絡反應迅速,入門級產品延遲僅 8ms,Reference 系列更短至 4ms。多數主動式超低音不標注分頻網絡時間延遲,因 LFE 或 Sub Out 輸出無需考慮,但功放喇叭端子高電平輸出時,分頻網絡電能轉換速度決定性能,多數超低音不具備此功能,也無相關規格標注。8ms 與 4ms 的反應速度已超越人耳對聲波時間差 10ms 的感知極限,能讓用戶感受低頻幾乎無延遲的真實體驗。

現代與經典融合的Classic 98

REL Acoustics 旗下超低音產品擁有 Reference 系列、S 系列、T/x 和 T 系列、Classic 系列以及 HT 系列。所有產品都能夠配合家庭影院或 Hi-Fi 兩聲道音響系統,豐富的產品線令用戶可以更為精准地選擇自己適用的產品。Classic 98 超低音箱在 REL 眾多產品中有獨特的地位,雖然不是其他系列 REL 產品的一部分,相反,它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案。Classic 98 的設計精髓是使用其著名的低音朝地面反射的經典設計,這是 REL 從 90 年代就有的經典設計,在此基礎上,Classic 98 的 “復古” 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搭載超快分頻網絡技術與性能絕佳的 10 英寸紙盆超低音單元,使用現代技術加持下 300 瓦 D 類大電流功放以及懸挂式的箱體與大型機腳設計。

Classic 系列目前有兩款產品:12 英寸低音、450 瓦 D 類功放驅的 Classic99 與 10 英寸低音、300 瓦 D 類功放驅動的 Classic 98。本文推薦性價比更高的 Classic 98,即使是 10 英寸超低音單元,但低頻下潛可達 27Hz,可以滿足 30 平方的聽音空間使用。加上獨家 LimitLess 限制器與 Perfect Filter 技術,令 Classic 98 超低音擁有高性能的表現。此外,為了方便超低音的使用,REL Acoustics 提供 AirShip II 與 HT-Air MKII 無線模組,都使用 5.8GHz 高速無線傳輸技術,但兩者的差異在於高電平連線。AirShip II適合兩聲道,而 HT-Air MKII 比較適合多聲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強調的 Classic,意為復古或者經典的意思,REL 在三十多年前開始做超低音的時候,就是標榜實木紋外觀,這次 Classic99、Classic 98 就回歸木紋箱體設計,外表加上天然胡桃木裝飾,致敬經典而超越經典,相比其他外觀使用黑色裝飾的超低音箱,啞光核桃木實木貼皮箱體更具高級家具的溫暖視覺觸感,無論擺放在房間哪一個角落,都能與空間完美融合。

Classic 98 雖然售價不高但定位不低,價格稍稍低於 T9/x。雖然這兩款超低音箱型號都是頂級性能的典范,但它們迎合了不同用戶的需求。Classic 98 專為渴望復古REL聲音和造型的愛好者而設計,可令用戶回到立體聲黃金時代的懷舊之旅,同時融入了現代先進的D類功放技術,在使用的可靠性上也更佳。相比 T/9x 等以速度、清晰度和深沉迅猛的低音聞名的“標准型號”,Classic 98 的聲音相對舒緩,但橫向對比市面其他產品,它的低頻速度並不慢,所謂更為溫暖隻是與本來就以速度見長的REL其他型號相比。Classic 98超低音箱在箱體體積、外觀、與性能上做了很好的平衡,聲音相比更為溫暖,很容易與家庭音響系統和環境融合,提供寬廣的地面輻射式低頻擴展,令低音均勻、舒適地低鋪滿房間。

國外媒體 TONEAudio 是這樣評價 Classic99的:過去和現在的完美融合,除了這是一個完全命中目標的產品,我真的很喜歡,它完美地執行 REL “愛的動力” 理念,但價格合理,平易近人,這是高端市場更需要的東西。”還有國外的評論家說“這是你花這麼多錢能買到的最好的升級,我說的最好,是指你花這麼多錢能買到的最引人注目的升級,就你花的錢和你在房間裡聽到的音樂的感覺而言,絕對。”更有國外音響評論家貼切地稱之為“發燒友的終極沉浸式快感”!試想,斜倚在沙發上,倒一杯美酒或者咖啡,更為放鬆地欣賞音樂,這是多麼愜意啊,這難道不是發燒的最佳境界麼?

為音樂重播帶來更完整的超低頻擴展

在我們雜志社 30 多平方米的聽音環境,Classic98 超低音箱簡直是無所不能的,因為無論搭配小書架箱還是 8 英寸落地箱、10 英寸大書架音箱,甚至是 12 英寸的大書架箱都能搭配。比如法寶 Atalante 5 這對 12 英寸的大型書架箱雖然不在本社,但先前在汕頭諾歌音響的聽音室聽過搭配,10 英寸超低音也能非常好的彌補 Atalante 5 的 12 英寸單元超低頻部分,令 Atalante 5 主音箱整體表現更為從容淡定,甚至連音場都大了一圈。難道 Atalante 5 的 12 英寸低音能量還不夠麼?並非如此,而是筆者開頭說的,人耳對極低頻與中頻的感知靈敏度相差很大。比如對 40Hz 的感知度與 4000Hz 的感知 “靈敏度” 相差 52dB!

Classic98 超低音是非常實用且非常人性化的設計,用戶不用非常高深的超低音箱指示即可自行調整,反而一些售價很貴的超低音,需要不連上計算機用專用軟件進行高通、低音頻率、分頻斜率、延遲時間、多段 EQ 修正等復雜調整。搭配口徑大於 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主音箱尚有非常好的正面效果,搭配 “標准” 6.5 英寸書架箱甚至更小口徑的書架箱,那更是如虎添翼了!我們將於 Classic99 置於主音箱旁邊,相位設為 0°,分頻頻率雖然調整旋鈕上上無極調整,無法切確知道什麼頻率,我們根據旋鈕指示大約設置在 60Hz。而延時就不用管了,因為我們使用其功放接線端的高電平輸出,延時隻有 8 毫秒,這對 Classic99 超低音箱來說是最為完美的玩法。相位設置呢?一般小空間主音箱與超低音距離不是很遠的話,很難聽出相位的差別,超低音相位基本可以設為 0°。通過實踐,証明也是如此,雖然Classic99 超低音箱隻有 0°和 180°兩段式的調整,但我認為足夠用了,並且其向下反射式低音,不用像一般朝前發聲的超低音需要顧及喇叭朝向所引起的相位問題。

不用非常復雜的調整,經過簡單且使用的調整,Classic99 超低音箱就能與主音箱的頻率融為一體,即使加了超低音也感覺不到超低音的存在,但關掉超低音立若有所失的感覺,整個音樂的氛圍感、空間感都消失了不少,這時候的設置就對了。Classic99 超低音箱不僅是彌補原有主音箱延伸不下去的 60Hz以下低頻,更是低頻與中高頻聽感上的一種平衡而不改變主音箱的本來音色。以前需要非常大的音量欣賞才能感覺有低音,現在用 2.1 系統,在非常舒適的音量就能感受到就能感受到自然輕鬆暗涌而出的超低頻,豐盈、震撼,有能量有質感,這對於大動態交響樂的提升非常顯著。Classic99 超低音箱能夠完美地還原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和管風琴龐大的低頻能量,對打擊樂的質感提升更是畫龍點睛,讓交響樂的低頻基礎更加扎實。特別是管弦樂齊奏金鼓齊鳴的爆棚部分,不加超低音的時候一般書架箱根本無法呈現平衡穩固的樂隊架構,特別是極低頻以及聲音的場面感也縮水,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加入,使整個樂隊的聲音更加平衡,層次感更加豐富,各種樂器的聲音都能清晰可辨,同時又能融合成一個整體,營造出強烈的現場感和震撼力,讓聽眾仿佛置身於音樂廳中,感受到交響樂的磅礡氣勢和無窮魅力,而當關掉 Classic99超低音箱再把原來的爆棚音樂重聽一遍,就發現聽不下去了。

挖掘流行音樂的魅力

真想把以前熟悉的音樂都拿出來播放一遍,別說那些大編制的管弦樂或者氣勢恢宏的鼓樂了,即使是 “標准” 華語流行音樂,比如我最熟悉的鄧麗君或者齊秦,這些都不是發燒碟的錄音沒有過分夸張低頻,但有時候在一些系統上播放可能略顯寡味,也許是超低頻沒有詮釋出來。雖然鄧麗君的歌曲以柔美的人聲著稱,像《淡淡幽情》專輯的《獨上西樓》等經典曲目,在無超低音的系統中,也能很好地還原她甜美的嗓音,人聲的細節如氣息聲等都能清晰可聞,這對兩聲道系統來說都不是問題。有了 Classic99 超低音箱加持后,原本以為的鄧麗君錄音很少有低頻的觀點看來要重新審視,像《獨上西樓》前半段的清唱部分模擬錄音底噪開盤機機械轉動的噪聲與錄音環境噪聲也“從所未有”的呈現出來,為鄧麗君的歌聲增添了一層溫暖的底色,音色更加模擬。而鋼琴等樂器因為 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加入,使音樂的低頻部分得到了補充更加深沉,營造出更濃郁的情感氛圍,使人聲與伴奏的融合更加緊密,整體音樂聽起來更加豐富、立體,提升了音樂的質感和感染力,呈現了兩聲道系統下所沒有的溫暖華麗音色,連主音箱的聲音也變得更為飽滿甜美,這是因為功放所輸出的負載降低,失真度降低,不用很大的聲壓輸出也能有豐厚Q彈的低頻,有了超低音的平衡,連帶著連中高頻也變得更為柔和了。

播放齊秦《97狼黃金自選輯》,重新搖滾版編曲重唱的《狼》,Classic99 超低音箱加入后,間奏部分低鼓點狂風驟雨一般,變得更加深沉有力,貝斯的狠勁、電吉他的轟鳴在沒有加入超低音的時候以一對 6.5 英寸書架箱是無法呈現的,Classic99 超低音箱除了增強了音樂的動態效果,也增強了音樂感染力,使音樂的整體氛圍更加濃厚,齊秦的歌聲在更豐富的低頻襯托下,也顯得更加有力量,原來這這才叫搖滾!難怪很多樂迷要現場聽搖滾,那就是因為演唱會現場基本都靠超低音維系震撼的動態,Classic99 超低音箱雖然無法與現場音樂會數百萬的音箱系統那種強大的聲波與拍胸口的低頻相比,但家庭環境等比縮小,自然不用像演唱會現場動輒超過 120dB 的聲壓,即使在 85dB 的聲壓下播放齊秦的音樂,超低音並非隻是增加了超低頻的能量,連帶著樂器定位與結像觸手可及,當扑面而來的低頻沖擊感讓人分辨不出到是從主音箱發出來的,而是在“舞台后方”時,就知道原來錄音棚的錄音作品也是有“現場感”的, 這是不加Classic99超低音箱的時候“標准書架箱”做不到的。

結語

絕大多數發燒友是在平均 80dB 的聲壓下聽音樂的,但這平均聲壓並不是線性的,有些大動態樂曲在峰值階段聲壓可能超過 100dB, 最弱音的時候可能隻有 20dB,總不能在大電平的時候降低音量輸出,小電平的時候加大音量輸出吧?再加上聽音室環境底噪,比如晚上安靜一些也有 30dB 的平均底噪,最大聲壓扣掉環境底噪,還有多少個dB的動態?再加上文章開頭筆者說的人耳對最低八度音程的 20Hz-40Hz 超低頻敏感度相比中頻差距太大,才會有大聲壓下能感知到超低頻說法。這就導致了很多兩聲道系統小音量下聽沒有低音,低音出來了整體的聲壓也比較大,可能會吵到家人吵到鄰居,這時候增加超低音箱,是最為超值的玩法了!增加 REL威力 Classic98 超低音箱,能讓有限的投入帶來無限的升級空間,不僅是能讓原本的兩聲道音響系統“唱起來”毫不費勁。尤其是晚上欣賞音樂的時候,增加了超低音的系統小音量下欣賞就能聽到Q彈有勁,快速、凝聚又干淨的低頻,雖然低頻段頻率拓寬使得音樂更完整,但卻不刺激,聽起來卻沒有任何壓迫感,音場和定位猶如置身小音樂廳一般,不用非常大的聲音欣賞音樂,不會吵到鄰居。在非常輕鬆的狀態下欣賞音樂,以前找不到的音樂氛圍感全出來了,連帶著中高音的質量也比之前好很多,並且這種質的進步差別是非常明顯。

加超低音玩法,花費的錢相比升級音箱和功放來說,甚至相比升級音響線材來說,明顯是更為劃算更有性價比的。而 REL 威力 Classic98 超低音箱,就是 2.1 或者 2.2 升級玩法中最具性價比的超低音箱了,也是同價位的超低音箱最適合家庭Hi-Fi系統使用的!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器材測評』英國REL S/510超低音箱–增強現場感的好幫手

 

在兩聲道的Hi-Fi系統裡,提升低頻品質堪稱音響發燒友們繞不開的“必修課”。從理論上講,選用更大尺寸的音箱,似乎能立竿見影地改善低頻表現。然而,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更大的音箱不僅會帶來諸多使用上的困擾,而且即便增加了低頻能量,也未必能在聆聽環境中完美轉化為理想效果。若效果未達預期,還得在音箱擺位上反復嘗試,線材及配件的選擇也變得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玄學”的怪圈,讓人摸不著頭腦。

更關鍵的是,更換音箱意味著徹底改變了電聲轉換的審美標准。對於發燒友而言,換音箱本應是件喜事,畢竟升級后總期待效果能同步提升。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有經驗的發燒友都深知其中門道,這其中的折騰可不少。

倘若你既想保留自己花費時間、金錢與精力精心搭配、調試出的獨特音效風格,又渴望在低頻表現上更進一步,那麼採用2.1或2.2的有源低音方式,不失為一個明智之選。不過,需留意的是,市場上大部分有源超低音都是為家庭影院量身打造的“低音炮”,它們的主要任務是營造震撼的音效。而在音樂重播領域,我們更看重的是低頻的速度、清晰度以及層次感。如此一來,可供我們挑選的優質產品其實並不多。

在一次由代理精心安排的線下分享活動,讓我有幸邂逅了來自英國的超低音專業品牌 “REL”。這是一家專注於超低音研發與生產的廠家,35年來始終深耕超低音領域,尤其在 Hi-End 兩聲道專用超低音產品方面造詣頗深。

REL 超低音的一大獨特之處在於其輸入方式。它能夠直接從放大器獲取信號,無論是膽機還是石機,合並機還是純后級,都能輕鬆適配。REL 獨特的輸入電路設計,能夠更好地還原放大器的原始聲音品質與速度,完美契合音響發燒友的高標准要求。

此次試聽,我選擇了價格相對親民的 S/510 型號。它擁有精美的鋼琴漆箱體,搭配 10寸長行程金屬與碳纖維復合振膜單元以及 12寸輻射器,輸出功率高達 500瓦,低頻再生能力可達 20Hz – 6dB。在試聽過程中,無論與何種放大器、音箱組合搭配,它都能展現出十分理想的效果。連接、擺位及調整過程都十分順暢,尤其是其低頻下潛能力和安靜度表現堪稱卓越,功率也十分充裕。如果你的聽音環境在二三十平方米左右,我強烈推薦先以 2.1方式使用單隻超低音作為起點。因為即便在五十平方米的測評中心,單隻S/510也能產生極為出色的效果,而且單隻調整相對簡便,無疑是入門者的絕佳之選!

規格

前置主動揚聲器:10英寸,250毫米長距,壓鑄鋁底盤

后置被動輻射器:12英寸,300毫米,碳/碳平錐結構,鋼制底盤

功率:500瓦 (RMS) NextGen3 D類

尺寸:15.7×18.25×16英寸,(400x415x464毫米)

重量:70磅(31.7公斤)

REL Acoustics T/9x SE 特別版

體驗意大利賽車紅漆的魅力,這種標志性色調曾裝點過最著名的意大利跑車。但REL不止於此!擴充了顏色選擇,新增兩種同樣驚艷的色彩:Le Mon黃(發音為 “Le Mans” 是法國著名賽車賽事舉辦地),這種充滿活力且大膽的色調,靈感源自傳奇賽車運動;還有活力橙,大膽而充滿能量的橙色,散發著溫暖。將這些鮮艷色彩與我們備受喜愛的 T/9x 型號相結合,搭配精致的鍍鉻支腳和徽章,對於任何音響愛好者而言,這都是一件不容錯過的藏品。

不過,它的魅力不止於外觀。在這些引人注目的外觀之下,是全新的碳纖維中心蓋,它增強了 10 英寸(250 毫米)驅動單元音盆的剛性,同時減輕了其移動質量。質量更輕意味著速度更快。

強勁功率

T/9x SE 位於 T 系列的頂端,功率充沛。它非常適合較大的房間,能輕鬆下潛至最低音域。而且,它在輸出強大功率的同時,還具備出色的控制力,無論房間大小,都是高端家庭影院的理想之選。

主動與被動音盆結合,打造震撼低音

在時尚的箱體內部,REL T/9x SE 採用一個前置發聲的 10 英寸主動式低音音盆,搭配一個向下發聲的 10 英寸被動式音盆。兩者結合,其等效輻射面積相當於一個 15 英寸的低音音盆。這意味著它能產生深沉、強勁且毫不費力的低音,音量大到可能會讓你和鄰居產生矛盾!

300 瓦大功率放大器,實現全面控制

REL 經過驗証的 300 瓦 A/B 類放大器,能精准控制低音音盆。與其他使用數字放大器的有源超低音不同,REL 堅持採用更傳統的 A/B 類晶體管設計。雖然生產成本更高,但優勢在於其領先同級的沖擊力和控制力。與低質量的超低音不同,這款超低音的低音啟動和停止精准,反應敏捷,沒有任何 “拖尾” 現象。

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分別預設電平

如果你既用超低音搭配家庭影院,又用於高保真音響系統,REL T/9x 再合適不過。傳統上,用同一超低音兼顧家庭影院和音樂系統時,面臨的問題是兩者對低音的需求不同。看電影時,往往需要調高超低音音量以獲得強烈的刺激感,而聽音樂時則需要更細膩的表現。使用 REL T/9x,你可以分別調節立體聲和 LFE.1 環繞聲的電平。這意味著你無需頻繁更改設置,就能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系統都找到理想的低音電平。

支持無線連接

搭配可選的 REL Arrow 系統,就能讓這款 REL 超低音實現無線連接。REL Arrow 系統採用零壓縮無線連接技術,在音質和便利性之間實現了完美平衡。和 T 系列超低音一樣,Arrow 發射器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配備了專用輸入接口。(REL Arrow 系統,需額外付費購買。)

高品質外觀

憑借 REL 久負盛名的制造工藝和外觀處理,T/9x 堪稱同級別中外觀最具吸引力的超低音之一。它採用五層深鋼琴漆飾面,搭配帶有品牌標識的鋁制支腳,擁有這樣一款超低音,絕對值得展示。

REL T/9x 以時尚的方式傳遞極致低音,帶來強大震撼。

以匠心描繪華麗的音樂世界——日本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

在Hi-Fi音響領域,絕大多數日本音響產品的質量都是最為可靠耐用的,雖然有些中低端普及型產品音色並不是那麼吸引人,但品質同樣可靠,而在高端音響品牌上,日本品牌對聲音的極致追求和對品質的嚴苛要求堪比瑞士與德國音響品牌,比如來自日本的高端發燒線材品牌 Acoustic Harmony。

Acoustic Harmony 雖在音響線材領域並非如一些老牌那般廣為人知,但其背后卻有著深厚的技術沉澱。其母公司在電力工程的過程中積累了海量的金屬實際測量數據,建立起豐富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掌握了扎實的電力工程知識。這些寶貴的經驗與資源為 Acoustic Harmony 涉足音響線材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日本,Hi-End 汽車音響改裝盛行,甚至還有大型的汽車音響博覽會。Acoustic Harmony 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專注於汽車音響線材的設計和生產,產品以其高質量和先進的技術著稱,不僅能面對車內惡劣的使用環境(如溫度、噪音和震動干擾等),Acoustic Harmony 還通過對導體、絕緣介質、避振材料和線材結構的反復研究試驗,開發出了高性能的線材產品。這些產品能夠有效隔離干擾,提升信號傳輸的保真度,因此在汽車音響市場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有絕對實力的低調線材品牌

對於中國的燒友而言,Acoustic Harmony 這個品牌較為陌生。Acoustic Harmony 線材最初定位於 Hi-End 汽車音響領域,而后進軍家用 Hi-End 線材市場。早在2011年 Acoustic Harmony 的 Hi-End 線材就參加了香港音響展,2012年建立了中文版官網,香港駿韻音響將其引進中國市場。在日本,Hi-End 級別的汽車改裝熱度或許比 Hi-End 音響更高,對線材的質量要求一點也不比家用產品差,甚至對線材的耐用性、耐熱性以及抗震動比家用線材要求更高。在 Hi-End 級別的汽車線材改裝上處於領先地位的 Acoustic Harmony,制作家用 Hi-End 線材就更沒有難度了。Acoustic Harmony,英文字面意思是“聲音的和諧”,雖然筆者不知道國內代理商為其取的中文名叫啥,以下筆者將 Acoustic Harmony 簡稱為A•H。

A•H 期望旗下產品不僅在聲音質素上經得起考驗,更要從內到外都具備極端的耐用性,能夠在時間的長河中始終保持穩定的性能。這種理念貫穿於每一款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使得A•H在競爭激烈的線材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近十多年來,Acoustic Harmony 也開始開發家用線材產品,並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其家用線材產品採用與汽車音響線材相同的高標准設計和制造工藝,確保信號傳輸的質量和穩定性。A•H 線材所有工序均在日本完成,包括導體拉絲、鍍銀工藝和包覆的絕緣層等、內部屏蔽層、使用的避震材料等,確保產品的卓越品質。如果您再看筆者接著的介紹,就會發現A•H是有絕對實力的低調線材品牌。

恐怕很少有線材廠家能拿得出這些檢測報告

恐怕很少有發燒線材廠家是以保護人身安全和環保為目標, A•H 在所有產品上使用復合歐盟RoHS電子電氣設備測試標准的安全、環保材料,並給出詳細的分析檢測報告。包括 A•H 自家使用的絕緣材料與普通 PVC 材料的各種數據對比,除耐溫指標,就是體積電阻率,這是材料每單位體積對電流的阻抗,體積電阻率越小時,材料導電性能越好,反之,體積電阻率越高,材料用作電絕緣部件的效能就越高。再比如 A•H 多個頻率下測試的介電率、吸水率,甚至弱酸性、弱鹼性、陽光直射的影響數據都一一列出來。別以為這些是沒用的檢測報告,有些發燒線材,使用的是普通PVC做絕緣材料(他們對外宣傳是特氟龍),短短兩年時間彎折的地方就多處斷裂露出內部的銅材,要是用此絕緣層做電源線,什麼時候不小心觸電了或者高溫下會釋放那些有毒物質,誰又能知道?這種線材哪怕聲音真的不錯,為了人身安全,還是少用的好。

A•H 目前的中高等級的線材都使用 HIFLON FEP(全氟烷氧基烷)做絕緣體,也可以說是特氟龍的一種,以前有不少線材廠家說使用特氟龍絕緣材料,確很少有像A•H這樣詳細標注材料的測試指標,HIFLON FEP 作為絕緣材料,具有優異的260℃ 耐熱及良好的介電性能以及的化學穩定性,除熔融的鹼金屬、超高溫和二氟化氛外,尚無其他化學物質能對它產生侵蝕。對絕緣材料尚如此認真對待的音頻線材廠家,在線材導體的材料上就更不用說了!

一般 PVC 體積電阻率在 10^10 至 10^14/ kΩm 范圍內被認為是優秀的,而‌ HIFLON FEP 的體積電阻率是 10^17(10的17次方)以上,從而令信號實現從超低頻帶到超高頻帶幾乎無波動的平坦頻率特性!為了進一步實現低噪聲化、具有更高的信噪比,還有一點是很多發燒友容易忽略的,A•H 中高級線材內部避震材料採用非常昂貴的日本和紙作為內部抑振材料。

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日本“和紙”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中國發明的紙經高麗傳入日本,日本以獨特原料和方法改良,從模仿中國“唐紙”過渡到特有“和紙”並發展出多樣工藝,用於高級書畫及生活用品,如日本障子門貼紙。筆者查某寶幾個品牌和紙,同面積單價下,其價格比紅星含 80% 檀皮量的5年老宣紙貴三倍到十幾倍。可見,A•H 颯(Hayate)電源線在“看不見”的內部避震層用昂貴的和紙,是不惜成本的。

Acoustic Harmony的產品特點包括:

高性能‌:通過選擇優質導體材料尤其是無氧銅鍍高純度銀導體,採取有效措施隔離干擾,提升信號傳輸的保真度。

高可靠性‌:復合歐盟 RoHS 電子電氣設備測試標准的安全、環保材料,產品在極端環境下表現出色,能夠適應任何使用條件。

高制造標准‌:從導體的拉絲到成品線所有制造工序均在日本本土制造,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進行,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舍得下成本的 A-H 颯(Hayate)電源線

日本 A•H 擁有豐富的線材產品線,高級汽車音響用的與家用高級發燒線材的款式都不少,家用線材 A•H 信號線最多,分別有七款 RCA 信號線、4款平衡信號線、9款喇叭線,而電源線款式相對少。最新發布的颯(Hayate)電源線則是他們的第三款家用高級電源線。颯(Hayate)電源線屬於全新“匠”系列, 廠家經過長年累積的線材技術調聲學技術與日系工匠精神的高次元融合,終於成就了 Acoustic Harmony 劃時代的「匠」系列全新產品線誕生。

A.H 颯(Hayate)電源線並不粗壯的線身內部卻隱藏 A•H 目前最好的材料,要不是筆者前面大篇幅的介紹,可能很多發燒友要走寶了,這條電源線從外觀上看最奢華部分顯然來自分量感十足、做工細致的重量級插頭插尾,插頭插尾的外層金屬屏蔽端子殼採用銅合金做鏡面鍍鉻設計,錚亮如鏡的鍍鉻工藝使得其看起來像不鏽鋼的質感,中段以大紅色裝飾並印上繁體中文 “颯”,插頭插尾的金屬接插件為銅合金鍍金並使用訂制銀錫焊料與導線焊接 。這做工極為精致頗有分量感的插頭、插尾金屬外殼除了避震作用,還取到屏蔽作用,要知道日本某品牌電源插頭插尾一隻都得兩千多,一對就是四千多,售價僅為六千元級的 A.H 颯(Hayate)電源線上所使用的插頭插尾,從質量上看絲毫不遜色。

別看A•H颯(Hayate)電源線線身口徑不大,但非常舍得下成本,幾乎把自家最好的材料技術都用上去了!我們開看它有什麼技術特點:

▲導體採用高純度鍍銀無氧銅(0.32mm×61條/每股),通過在高次元平衡最佳導體粗細,條數及絞合間距的同心絞線設計,實現時間軸偏差的極小化,得到精確的相位與自然的音場再現,最終的聲音表現並不遜於純銀線導體。

▲導線絕緣材採用 HIFLON PFA(全氟烷氧基烷),其具有低誘電損耗,不會在各頻率范圍內產生誘電率的偏差,且持有著與PTFE相同的耐熱溫度(260℃),同時比FEP更具柔軟性。

▲為了抑制振動,防止靜電並提升耐熱與絕緣性能,採用了和紙+Kapton,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穩的平坦頻率特性。

▲為了進一步降低噪音並實現更高的信噪比,採用了銅鍍高純度鍍錫超致密編織屏蔽結構,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的高響應。

▲端子殼部分採用銅合金及銅管,具備優異的抗噪對策與防振設計,並在插頭部位鍍上具備長期穩定性、可靠性與安全性的鍍金層,確保完善的規格。

▲通過同心絞線、HIFLON FEP等多年來累積的實用技術,實現著高質量、高可靠性及長期穩定性,同時將日系和風的傳統工匠精神與高次元融合,將工業產品升華為作品。這款是能夠成為Acoustic Harmony劃時代的參考級 Hi-End 電源線。

▲通過在高次元平衡最佳導體粗細,條數及絞合間距的同心絞線設計,實現時間軸偏差的極小化,得到精確的相位與自然的音場再現。

▲為了抑制振動,防止靜電並提升耐熱與絕緣性能,採用了和紙+Kapton,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穩定無波動的平坦頻率特性。

純淨、凝聚、華麗、貴氣

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經過十多天的煲線,整體聲音趨向已經明朗。使用在什麼音響器材上會更好呢?適合聲音比較溫暖的器材,因為 A•H 每一款線材都有聲音的針對性,並非像有些廠商做一款線材就要在大多數音響器材上“通用”,那可能是沒有技術底蘊無法精確掌握線材調聲技術的廠家才會這麼去做。而颯(Hayate)電源線雖然價格平實定位並不低。一樣是溫暖類型的器材,我們優先推薦試用在意大利 Audia Flight 歌匠 FLS1 前級、Audia Flight 歌匠 FLS4 立體聲后級上,當然,我們雜志社所使用的馬蘭士 KI 紅寶石簽名版 SACD 機與合並功放以及幾台電子管功放,跟這款颯(Hayate)電源線都是很搭的。而一些聲音本來就偏中性或者偏中高頻的器材,並不適合這條颯(Hayate)電源線。在音樂測試部分,我們將颯(Hayate)電源線接在 Audia Flight 歌匠 FLS4 立體聲后級上搭配法國 Revival Audio 法寶 Atalante 4 落地音箱試聽。

播放播放太平洋影音出版、林大葉指揮深圳交響樂團演奏的《馬勒D小調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潘神蘇醒,夏季歸來》,颯(Hayate)電源線出色的中高頻表現力,將圓號的聲音展現得嘹亮富有貴氣感 ,每個音符都清晰通透,銅管與打擊樂以進行曲節奏加入,聲音層次分明,沒有絲毫的混雜。 當表現拒絕蘇醒的牧神主題時,颯(Hayate)電源線中高頻的純淨度與細膩度,詮釋雙簧管的質感顯得格外靈動,小提琴的過渡自然流暢。發展部中,各種樂器交織呼應。此時,颯(Hayate)電源線低頻速度快而凝聚的特點充分發揮,在復雜的節奏變化中,低頻始終保持穩定,聲音凝聚但細情感飽滿,使高潮部分輝煌而震撼。除了極其寧靜的聲音背景外,颯(Hayate)電源線聲場極深,各樂器的定位准確且穩定,颯(Hayate)電源線為表現馬勒音樂的深邃魅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文俗稱《動態琴皇》的專輯是女鋼琴家卡羅爾•羅森伯格使用貝森朵夫200系列最大尺寸鋼琴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雖然貝森朵夫鋼琴沒有斯坦威的鏗鏘,但的中低頻的宏大規模感與氣勢無可匹敵。這張專輯對難播放好的就是其低頻容易播放得有能量而沒有凝聚力以及瞬間爆發力。颯(Hayate)電源線就解決了瞬息萬變的貝多芬奏鳴在低頻表現上的難題。原本低頻量感雖強但略緩慢現象得到改善,不再散而無力,變得緊致凝聚。中高頻呈現出驚人的流暢度,琴音微弱的變化清晰無比,既通透明亮又順耳,泛著光澤的高頻既甜潤又迷人。颯(Hayate)電源線良好的聲音速度感與聲音的純淨度,卡羅爾•羅森伯格演奏狀態相比之前的令人昏昏欲睡變得精神十足,密集且強勁的低音段落爆發力十足,每個音都擲地有聲,強奏的樂段如暴風驟雨般琴音令人透不過氣,將那似珠落玉盤的強弱音快速觸鍵表現得精彩絕倫,而未破壞貝森朵夫鋼琴中低頻原本的宏大規模感與氣勢,反而更凝聚更快速更具沖擊力。

當播放上世紀最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 Janos Starker(亞諾什•斯塔克)所演繹的大衛•波普爾音樂作品時,颯(Hayate)電源線的卓越性能得以充分彰顯。其在中低頻段所展現出的清晰度與層次感,簡直達到了令人驚嘆的程度。與市面上部分發燒電源線截然不同,那些電源線往往一味地過度渲染中低頻的厚度,使得原本音色獨特的大提琴,被播放出一種近似低音提琴般過於厚重的形體感與質感。而颯(Hayate)電源線則完美避開了這些問題,線條清晰而連貫,大提琴旋律感十足,音色悠揚而流暢,仿佛透過颯(Hayate)電源線能清晰地看到斯塔克手中琴弓與琴弦相互摩挲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絲顫音,都像是斯塔克內心深處情感的傾訴,飽含著無盡深情,讓人全身心沉浸在這無與倫比的音樂世界裡。

播放流行音樂如何呢?就用我非常熟悉的齊秦音樂試試吧!1989年齊秦在滾石唱片出版的《愛情宣言》專輯以前在不少系統上播放感覺有空蕩蕩沒有密度的感覺齊秦的人聲混響略深,聲音含糊聲像發虛。颯(Hayate)電源線的加入,令我驚奇,當《愛情宣言》的旋律響起,齊秦那獨特的嗓音被清晰還原,更加富有磁性和穿透力,音色更為凝聚和華麗,並且齊秦的口型定位非常清楚和明確,每一個咬字、每一個轉音都更為清晰自然又富有情感。貝斯的聲音則深沉而富有彈性,和聲部分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使得整首歌曲聽起來更加飽滿和動聽。颯(Hayate)電源線一改之前普通發燒電源線聲音空蕩無密度的狀態,而且還優化了聲像定位,真切體會到這條電源線為播放流行音樂播放帶來的巨大提升。

總結

A.H 颯(Hayate)電源線的表現堪稱驚艷,它中高頻質感非常好,有非常好的聲場寬深度,高分析力兼具優雅與柔和質感,有空氣感有潤澤度。它的音場透明得“看得到樂手演奏表情”,能讓音樂細節絲絲入扣地展現出來。颯(Hayate)電源線雖然低頻量感也不錯,但不是低頻夸張類型,勝在瞬態響應與速度感。對於追求純淨、透明、華麗趨向的發燒友而言,颯(Hayate)電源線無疑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選擇。最后得再說一遍,颯(Hayate)電源線更適合聲音比較溫暖的器材,比如意大利 Audia Flight 歌匠的器材或者一些電子管功放。

以匠心描繪華麗的音樂世界,既是 Acoustic Harmony 不妥協的技術手段,也是其最終追求的聲音目標。通過對日本 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的技術剖析和音樂試聽評測,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背后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和對聲音品質的執著追求,也是我們誠信推薦的高性價比高級電源線。

【評測】讓人難以置信的性價比: 法寶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落地音箱

轉自 my-hiend

來自法國的 Revival Audio 可說是氣勢無法擋,2021年才成立,2022年9月 Atalante 5 發表上市,才一年多的時間,目前代理商就已經遍布全球,可說是實力就是其最好的推廣利器,就在前不久,原廠在主力高階的 Atalante 系列增添一位新成員,有別於 Atalante 5 與 Atalante 3 的書架設計,新的 Atalante 4 為落地音箱,讓整個 Atalante 的產品線更 Revival Atalante 4 加齊全,用家可以視使用空間環境來選擇, Atalante 4 也第一時間來到了 MY-HiEND 試聽室。

從型號不難看出,Atalante 4 的定位介於 Atalante 5 與 Atalante 3 之間,其為3音路4單元之設計,除了高音單元為 Atalante 家族系列的統一的 28mm 軟球頂高音外,中音為全新開發的 5″ BSC (Basalt Sandwich Construction) 單元,兩顆 7″的 BSC 低音則與 Atalante 3 的低音一樣,從配置上來看,Atalante 4 無疑地會比 Atalante 3 擁有更全面的頻段、能量與動態表現,但相較搭載 12″ BSC 大型低音單元的 Atalante 5 來說,Atalante 4 在低頻的能量感與延伸會少一些,Atalante 5 低頻可延伸到 28Hz,Atalante 4 則是到 38Hz,用家可視空間與器材搭配來選擇合適的型號。

Atalante 5、Atalante 4 及 Atalante 3,可以看出相對的體積大小,Atalante 5 的12″ 低音單元明顯大出很多

Revival Audio 的產品設計與法國知名設計公司 A+A Cooren Design Studio 合作,為法式與日式風格之平衡,箱體採用手工嚴選的胡桃木,反射孔在背面上方與下方各有一個

音箱網罩與 Atalante 5 一樣,採用兩截式設計,使用上更具靈活具有彈性,相較一整片也比較容易取下跟收納

Atalante 均使用這顆自家開發28mm的RASC軟圓頂高音,RASC 為 Revival Audio 的特殊涂層,並使用了 Revival Audio 專利技術 ARID(Anti Reflection Inner Dome),能吸收箱體內95%以上的共振

箱體上的緞帶線條與 LOGO 採用高精度的雷射雕刻而成,具有畫龍點睛之效果,5″ 的中音單元與兩顆7″的低音單元使用 Revival Audio 自家開發的 BSC (Basalt Sandwich Construction) 三明治結構單元,Revival Audio 是業界首個採用 Basalt 玄武岩為材質的廠商,其硬度相當高且相當輕,阻尼特性非常適合用來做單元,單元搭載超規格的鐵氧體磁鐵 (ferrite magnet)。分音器為工手調校,以耳作收,並使用嚴選的發燒級組件,包括 Van den Hul Skyline Hybrid 配線

單元后方安裝了這樣一個裝置來吸收共振,這是 Revival Audio 專利的 ARID(Anti Resonance Inner Dome) 技術

Atalante 4 的底座跟角錐設計相當特別 (Premium Spike Set),應該是不鏽鋼的材質,具有調高低以校正水平的功能

與 Atalante 5 或 3 不同,Atalante 4 在出廠時就注明了是左聲道(L)還是右聲道(R),也就是高音是在外側的

原廠附有反射孔的高密度吸音棉柱,可用來調音之用,用家不妨試試效果

競爭力滿分的新品牌 (Ted Chen)

要說這兩年紅得最快的音箱品牌應當就屬來自法國的 Revival Audio,從第一款產品 Atalante 5 出現后,很多人對這個既具備傳統箱體外觀又更具巧思的點睛設計感到好奇,初見神似傳統品牌,但又有更具設計感的細節之處。不久后大家實際聽到聲音並了解價格后,發現 Revival Audio 簡直是平民救星,既美觀又有好聲音,重點是價格與市面上節節攀升的競爭品相比實在太甜了,兼具好看、好聽、好買的三位一體產品。當音箱實際由藝聲音響引進到台灣后,銷售狀況果然就相當不錯,我們也親身體驗了 Atalante 5 和 Atalante 3 兩對一大一小的書架音箱,真實質感、設計作工和木紋色澤在開箱時就沖擊我們的目光,比起照片更勝一籌,原廠強調外觀是與拿過法國設計大獎的 A+A Cooren 公司一同合作,在傳統木造箱體上具備別出心裁的小巧思。

美觀又美聲的落地音箱

原廠不久前發布了 Atalante 4,這是此系列中真實意義上的落地音箱,維持一貫平實的售價,台灣代理商定價為 14.5 萬新台幣,對很多小資發燒友是一大福音,這對音箱無論在音樂回放的規模、能量、音色、解析力、韻味、細節、動態上都表現得較為平均,面對多數愛樂者都能夠從這獲得滿足。包含2個7”低音單元在內的3音路4單元加上反射孔設計足以滿足中型空間的能量包圍,過去不曾在 Atalante 5 和 Atalante 3 見到的底座、角錐、墊片制作得相當精致,在視覺上 Revival Audio 與 A+A Cooren 將產品包裝得盡善盡美,在聲音上延續過去兩個同系列型號好評,讓發燒友能毫不遲疑地將其收入囊中。

中性略為溫潤的聲底

聆聽時先參考由 Michael Jackson 的《Thriller》。開頭極為真實的開門聲充滿空間感和定位感,Atalante 4 音場的寬深度相當不錯,在我們空間中展現的定位感准確,開門聲的細節加上孤狼嚎叫充分表達空曠寂寥的感覺。Atalante 4 在低頻節奏出現后立刻表現豐富的背景,整體在綿密之余帶有分辨率,聲音有厚度,搭配我們的A類擴大機后音色略帶溫度,相當討喜的傾向。前陣子我也曾到代理商藝聲音響聽到不同系統搭配的 Atalante 4,這對音箱的動態和分辨率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我們這裡聽到的相比又是另一種味道,可見得 Atalante 4 能很忠實地表現前端器材的特點,無論是單純的或者是復雜爆棚的音樂,完全不像是台幣僅賣14萬多的落地音箱,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市面上 CP 值非常高的音箱,無論是音色、動態、細節、韻味、音場定位都非常有水平。

恢弘大器的音場與低頻段

再參考《On Paganini: Diabolus in Musica》,Atalante 4 在回放小提琴高音部分的透明感油然而生,而且非常柔順悅耳,同時具有晶亮無暇與潤澤豐滿的感覺,中低頻段的演奏則具有韌性厚度,可以感受到琴弦與琴身微微的共鳴,琴弦摩擦的細節恰到好處。樂團伴奏時則給人有恢弘大器的感受,音樂氣勢充足,Atalante 4的低頻對空氣的推動感很明顯而且有彈性,過去在Atalante 5的12”低音單元上就很有感,沒預料到在 Atalante 4 的雙 7”低音單元也有類似的感受。小提琴的演奏在此專輯當然是獨樹一幟,回放時演奏的靈巧和速度節奏演繹的活靈活現,細節充分,弓弦摩擦時不顯得燥或干,有適切的溫潤度且仍然保持中性。

輕鬆揭露曲中任何細節 (Wacko Wang)

先前已經有試聽過 Atalante 3 小書架及 Atalante 5 大書架音箱,當時對其精細的做工與優秀的聲音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這次評測的是 Atalante 4 落地音箱,外觀工藝來說依舊是無可挑剔質感。聲音的部分,評側先聽到 Alicia Paige 翻唱的 “ Moves Like Jagger “ 一曲,對於樂器的質地Atalante 4表現的栩栩如生,音色非常優美,聲音周遭略帶些空氣感,使撥動琴弦的手感畫面鮮明許多。也發現到音量完全不用開得很大,但任何細節都能呈現得非常清晰可見。

例如背景打擊的頓點就相當活靈活現,或是沙沙聲響、鼓面的彈性、拍打的感覺等等,都非常清脆顯眼。久聽之下也覺得聲音之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迷人韻味,弦聲不時會感覺到帶點溫暖的醇厚,人聲音調的上下游移也相當引人注目,聲音在用力時展現出很清澈的質感,平緩段又覺得聲音充斥著溫和的柔美,就連曲目中別致的轉音唱腔,也能聽見聲音沒有太過於有棱有角類似階梯的感覺,而是滑順的讓音調攀升或下降,聽完后仿佛感覺歌曲本身又更動人許多。

出色樂聲與人聲銜接優秀

再聽到 Eric Clapton 的 “ Tears in Heaven (Acoustic Live) “ 來參考,同樣覺得樂器聲音很優秀,質地鮮明且音質清澈干淨,音色也表現得相當美聲動人。不論是琴弦本身的震動,又或是弦聲所彈出的錚錚聲響,都能感覺到手感的立體與別致,同時也感覺到聲音在保持清脆紋理的同時,當中的彈性也不因此有所缺失,再加上聲音收放的利落,種種優秀之處都在聆聽時特別能感受到音符在眼前破空彈出的聲音張力,即使是曲目中相形之下略顯低沉的弦聲,也都能有著立體且扎實的感覺,單論樂器的表現就已如此出色。

個人覺得以本曲來說,琴弦的聲音是相對來說較為強勢的,透過 Atalante 4 來聆聽似乎又更能感受其鮮活質地與豐富動態,弦聲與聆聽位置仿佛再近一些,聲音左右位置也似乎略微明顯,但整體再與人聲作搭配結合后,整首曲目聽起來卻是相對舒適的。人聲在眼前勻稱的呈現,雖然不如琴弦聲那般強勢奪目,但這樣的搭配反而會覺得眼前畫面更為平衡,不會覺得聲音偏重於哪個方位,而是眼前敞開了一幅相當寬闊的畫面。

音色優美綿密令音樂更為耐聽

最后選比前兩首都更具動感點的歌曲,聽到同樣由 Eric Clapton 所唱 “ Cocaine “ 歌曲,音樂中樂器的元素相對來說也較多,但依舊能聽出音色相當漂亮,且在聆聽本首歌曲時,會情不自禁的將音量加大、再加大,聽到電子弦聲的表現仍屬宜人,音樂中高亢之處聲音不會尖銳刮耳,音質優美動聽即使在編制略為復雜的曲目中,大音量去久聽也不會感到疲憊或耳朵不適。

歌曲中的低頻也表現相當優秀,呈現並非一轟而散的蓬鬆,而是相當有密度、綿密且密集的感覺,聽起來雖然重量並不會感到很重,卻仍展現出龐大壯碩的身形,也覺得低頻的彈性與控制性都相當良好,聲音彈出之后於邊緣處仍維持著相當舒適的弧度,聽起來猶如灌足了氣且外衣相當厚實的球體。尤其是曲目中后面單純樂器饗宴的段落,低頻襯托出前方中高音的樂器,其身形與聲音連貫的優勢都被凸顯而出,連音符之間的間距也令人聽著更為舒適,讓音樂在快速演奏的當下仍讓人能清楚享受每一瞬間的細節。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落地音箱

● 3音路4單元反射式設計

● 28mm軟球頂高音,Revival Audio專利ARID (抗諧振內球頂)技術

● 5″ BSC (玄武岩三明治結構)中音 x1

● 7″ BSC (玄武岩三明治結構)低音 x2

● 頻率響應 (+/-3db): 38Hz–22kHz (-3dB)

● 靈敏度 (2.83V/1m): 89dB / 2.83V / 1metre

● 額定阻抗: 4 ohms

● 最小阻抗: 3.2 ohms 於 120Hz

● 分頻點: 550Hz and 3.0kHz

● 建議擴大機功率: 可承受200W,建議30~50 watts開始

● 建議聆聽空間: 30 to 60 m2

● 尺寸 (高 x 寬 x 深): 1200 x 345 x 395mm

● 重量: 38kg

【測評】認真思考加超低音之必要: REL No. 32 超低音

轉自u-audio

日前應邀至彰化天竺國,試聽雙 REL No. 32 超低音搭配 Elac Concentro 喇叭,讓我認真思考兩聲道加裝超低音之必要,不管擁有多優秀的兩聲道喇叭,可能都需要 2.1 或 2.2 的超低音搭配,補足成就完美的最后一個環節。

Concentro 需要超低音嗎?

Concentro 是目前德國 Elac 的旗艦喇叭,我在 2018 年來天竺國聽過(天竺國聽Elac Concentro),老板許順豐把系統調整得非常好,而且懂得如何猛爆駕馭 Concentro,當時負責驅動喇叭的 McIntosh MC601 后級,聽馬勒交響曲頻頻破表,600 瓦幾乎滿功率輸出,Concnetro 猛力吞吐,就可以想象當時的音樂場面有多麼浩大,所以,當我知道來天竺國要聽 Concentro 搭配雙 REL No.32 超低音時,心裡面隻想著:有必要嗎?它的低頻延伸已經到 18 Hz,Concentro 還需要配超低音嗎?

來彰化天竺國走這一趟,我的答案是:需要,而且讓我思考 U-Audio 的試聽室,應該加超低音了!

聽一首 Marcus Miller 就被電到

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想過要在編輯部搞超低音,卻因為來天竺國體驗 REL 就改觀?因為本以為 Concentro 擁有 18 Hz ~ 50 kHz 超高頻寬,已經足以面對任何困難錄音的挑戰,可是加上兩個 REL No. 32 之后,增加的不是低頻量感與延伸,事實上,天竺國調整得主喇叭與超低音,銜接非常好,低頻量感增加隻有一點點,可是音樂的空間感與那種彷彿在錄音現場的真實感,卻強化許多,這下可好,已經被電到了。

量感增加不多,卻增加真實感?總編在講什麼天方夜譚?在天竺國試聽時,出手就是電貝斯手 Marcus Miller「Free」專輯,第一軌「Blast」就是低頻份量十足的電音放克,要試超低音,絕對需要這類低頻量感澎湃洶涌的錄音,要是音樂缺乏足夠的低頻,超低音可能連動都不會動,根本聽不出來超低音究竟好不好。

可是,我要求先把兩個 REL No. 32 超低音先關掉,隻用 Concentro 來聽,低頻表現好不好?當然好,而且是很好的等級,電貝斯快速撥奏的顆粒感清晰,速度明快,電音打擊樂猛爆的力道,對比 Funky Bass 右手或拍或勾的音色變化,拍打時強化電子鼓的重量,勾撥彈出電貝斯的旋律,全套 McIntosh 推 Concentro 感覺很棒啊?需要加超低音嗎?

第二次聽 Marcus Miller,把兩個 REL No. 32 打開,答案揭曉,真的更棒,我要強調,兩個 REL No. 32 不是硬生生地把低頻量感加得更多,那是錯誤的,不要看到兩個 15 吋超低音,就想狂暴地增加低頻量感,過多的低頻,會破壞音樂的平衡性,反而不好聽,可是天竺國調整得非常好,多了兩個 REL No. 32,低頻量感稍微多一點點,可是整個音樂的下盤卻扎得更穩,低部更為沈穩,那種彷彿就在錄音現場的感覺,更為強烈,甚至可以感受到電貝斯音箱推擠空氣的氣流感,重點在這裡,加超低音不是徒增低頻量感,而是強化聆聽的空間感與包圍感。

在天竺國試聽 REL No. 32,其實一首 Marcus Miller 就夠了,有沒有加上 REL No. 32,低頻量感隻差一點點,可是音樂的真實感與包圍感卻差別很大,其實光聽 Concentro 已經很過癮了,可是如果聽過 REL No. 32 搭配 Concentro,肯定回不去了,這是典型的「有比較才有傷害」,這麼一比,讓我認真思考要在 U-Audio 編輯部添加超低音的必要性。

大型喇叭也常見專用超低音

如果兩聲道喇叭已經可以達到「全頻段重播能力」,滿足 20 Hz~20 kHz 的頻寬,還需要超低音嗎?來天竺國之前,我並不覺得需要,專心把兩聲道搞好就可以,可是聽了 REL No. 32 與 Concentro 搭配之后,我覺得有必要,這要回到一句老話:術業有專攻。

就拿編輯部使用的 Wilson Audio 喇叭來說,就算最龐大的 WAMM Master Chronosonic,也有專用的雙超低音柱,Wilson Audio 的雷神之鎚,也是拿來與自家大型喇叭搭配,mbl 最大的 Extreme 101,也是四件式設計,讓主動低音柱負責超低音,協同工作,可見為兩聲道架構 2.1 或 2.2 系統有其必要性。

只做超低音的英國公司

而 REL 這家英國公司也是典型的「術業有專攻」,從 1990 年創立以來,就隻專注制作超低音,配件也都與超低音有關,完全不分心做其他產品。創辦人 Richard Edmund Lord,當年想做全世界最好的超低音,建立了 REL 的良好商譽,音響圈的人給他的外號是「Lord of Bass」(低頻之王)。不過 2005 年 Sumiko 的 John Hunter 與 Donald Brody,把 REL 買下來,接手之后的 REL 更有活力,越賣越好。

如果研究 REL 的發展歷史,可以用 2005 年作為分水嶺,從 1990~2005 年之間,Richard Lord 建立的典范有三:第一、堅持使用高電平輸入(從后級喇叭端子輸入訊號給超低音);第二、強調速度超快的ABC 分頻網絡;第三、大電流放大模塊(而非電壓)。這三件事可說是 REL 超低音的設計磐石,2005 年之后,接手研發的 John Hunter,基本上承襲了 REL 的設計原則,2007 年推 Naturesound Filtering,強調超高速濾波,強調是 REL 隱藏的最高機密,2010 年的 Ultraspeed 濾波,重點也擺在速度,顯然是承繼 Richard Lord 的設計理念。

可是 John Hunter 還加入了新的設計觀點,就是 2010 年推出的「樂器等級支撐」(musical instrument grade bracing),打造內部支撐結構良好的超低音音箱,強化結構降低諧振干擾,您看 REL No. 32 的弧形音箱,就是落實優秀箱體支撐的設計。

這個弧形箱體怎麼來的?原來與 Sonus Faber 的創辦人 Franco Serblin 有關,90 年代初期 John Hunter 任職於 Sumiko,剛好是 Sonus Faber 北美的代理商,那時 Guarneri 三部曲陸續問世,John Hunter 非常喜歡,而受到 Franco Serblin 影響,他把弧形側板的箱體設計,用在 REL 超低音上面。

John Hunter 在 2014 年還為 REL 增加了新的設計特點,就是零壓縮無線傳輸(Zero Compression Wireless),推出 Longbow 無線傳輸器。市面上的超低音如果具備無線傳輸功能,幾乎都是透過 Wi-Fi 或藍牙傳輸,但是 REL 推出 Longbow 無線傳輸/ 接收器,卻是自己開發的獨立元件,包含專用 A/D、D/A、電源供應器與類比濾波,實現完全無壓縮的訊號傳輸,隔年他們以相同的技術,推出價格隻有一半的 Arrow 無線傳輸器(台灣參考售價約 12,000 元),假如您有超低音,又很討厭拉線,可以試試看 Arrow 無線傳輸器。

從 No. 25 進化為 No. 32

講到這裡,話題快要到 REL No. 32 身上了,上述技術特點,包括 Richard Lord 強調的高電平輸入、超高速分頻網絡、大電流放大,還有 John Hunter 加入的樂器等級音箱支撐、零壓縮無線傳輸等等,到了2016 年,REL 推出 No. 25,作為二十五周年紀念,加入了 1,000 瓦輸出的 NextGen3 功率模塊,使用 15 吋碳纖維振膜單體(也是 John Hunter 時代開始應用的新材料),搭配超高速濾波分音與獨家雙獨立等化參數設定,解決超低音的 Room Mode 共振。

2022 年全新推出的 REL No. 32,取代 No. 25 成為新的旗艦超低音。No. 32 延續了 No. 25 的技術特點,2022 又剛好是 REL 創立 32 周年,算不算紀念款,原廠沒說,不過很有這個意思了,一樣是 1,000 瓦的功率驅動,增加了精選薄膜電阻,並提高增益;一樣是 15 吋碳纖維振膜超低單體,但是材料更為精進,沖程超長,高達 4 吋(100 mm)。

五個星期才能完成一顆 No. 32

圓弧箱體的 No. 32,根據 John Hunter 的說法,側板材料是厚度 30 mm 澳洲制 MDF 板,以液壓機器高壓反覆壓制成型,要經過 21 道制作工序,熟練的工人耗費 48 小時才能完成,這才完成兩塊側板,還要加裝頂板與內部支撐,外觀經過 12 層反覆打磨,才能得到光可鑒人的鋼琴烤漆外觀,全部組裝測試完成,需要五個星期的制作時間,這麼難做的超低音,英鎊定價 10,000 元,價格應該不離譜吧。

如果您有機會來天竺國看到 No. 32,不要隻看漂亮鋼琴烤漆,還可注意側邊橢圓形凹槽,內中的把手方便移動超低音,表面還經過三層鍍膜,就知道 REL 對制作細節有多麼在意了。

No. 32 隨附圓形遙控器,可以輕鬆開啟/關閉超低音,並控制雙參數等化設定(Dual Parametric EQ),這是 REL 獨家技術,第一個分頻點設定穩定且平坦的頻率響應,而第二個分頻點設定高於分頻點頻率,可以與主喇叭頻率響應融合,並減少空間 Room Mode 引起的共振。不過雙參數等化設定,在天竺國沒有玩到,沒有應用實例可供解釋,我想另外找機會請代理商示范,並且用頻譜測試來認識 Dual Parametric EQ。

整體空間感與輕鬆感都明顯提升

關於 REL 與 No. 32 的介紹,聊得夠多了,讓我們回到彰化天竺國三樓的聆聽室,其實光是 Marcus Miller,我就已經知道 No. 32 的威力了,真的,絕對不是低頻多一點點的效果,而是讓空氣感、包圍感、低頻權威感整體提升,唉,用了這麼多「感」,簡單講就是聽音樂多了一點觸電的感覺啊!

Marcus Miller 聽完,我換上韓德爾的「彌賽亞」,聽耳熟能詳的「哈利路亞」,再一次體驗有無 No. 32 的差異,這次感覺更強烈,隻用 Concentro,音場開闊、清晰、干淨,人聲合唱的聲部堆棧與相對位置清楚,很好,可是加上了 No. 32,整個音場空間感更為開闊,樂團象是長大了一般,好像聆聽位置向前拉了幾排,音場的 3D 高、寬、深都打開了,而且,整個音場的包圍感更好。這下可好,本以為 Concentro 加超低音,應該隻是好一點點,沒想到竟是欲罷不能。

原來,不是隻有我這麼想,連天竺國老板許順豐也是,他說 Concentro 是天竺國賣得很好的喇叭,本來也覺得不需要超低音,因為 Concentro 兩側總共 4 個 10 吋低音,一對就是 8 個,怎麼會怕低頻不夠,沒想到加上 No. 32 之后,效果這麼好,當然要推薦給客人,還要找音響媒體來試聽體驗。好吧,我被說服了,Concentro 依然超棒,可是加了 No. 32 確實更圓滿、更輕鬆。

Speakon 高電平輸入與調整功力是關鍵

當然,要讓 No. 32 與 Concentro 配得天衣無縫,關鍵有二,其一當然是天竺國的調音功力,其二是 REL 「極力建議」使用的高電平 Speakon 輸入,這兩件事情值得細說。

先講 Speakon 高電平輸入,就是從后級喇叭輸出端子,用原廠 Speakon 線連接,No. 32 有隨機附上標准線材,不過天竺國用的是進階版的 Bassline Blue,須額外購買。假如您想要玩 REL 零壓縮無線傳輸,可以搭配 Airship II,這是專門為 No. 32 與 No. 31 設計的無線傳輸器,一樣可以玩 Speakon 高電平輸入。

為什麼 Speakon 高電平輸入用在 2.1 或 2.2 聲道,是讓超低音與主喇叭緊密連接的關鍵?以后級輸出連接超低音,等於讓后級串接,所以音樂訊號的變化是跟著后級的輸出而變化,這樣兩者的工作會比較一致,可是如果用前級的訊號喂給超低音,就象是雙擴大機連接,雖然前級的訊號相同,可是推主喇叭的擴大機,與推超低音的擴大機可能增益有差異,所以玩雙擴大機驅動,通常要求至少其中一組后級必須具備音量控制。

這也是我去天竺國聽過以后,躍躍欲試想為自家兩聲道加上超低音的關鍵,以前玩 2.1 或 2.2,總是會遇到超低音音量設定的問題,聽古典音樂的量感夠了,換搖滾樂就太多,經常要調整超低音的增減,用雙擴大機連接來想就能理解,可是如果使用 Speakon 連接,由后級去帶動超低音,兩者的增益匹配就能一致,所以,我在天竺國聽 No. 32 的時候,從來沒有動過遙控器調整音量,代表高電平連接是玩好兩聲道超低音的重點。

4 ms 超高反應速度才是好聲關鍵

好吧,學到撇步了嗎?躍躍欲試了嗎?假如您的超低音有高電平輸入,可以連接后級喇叭端子,請趕快學起來玩,可是 REL 從 1990 年代就宣傳高電平輸入,宣稱這才是正確的超低音連接方法,但 REL 可藏著大祕密在后面:超高反應速度的高電平輸入!當音樂訊號經過這個線路時,幾乎沒有任何訊號遲滯,反應速度究竟有多快?所有 REL 的超低音,高電平輸入的反應速度為 8 ms,而 Reference 等級則是 4ms,這麼快的反應速度,是 REL 獨步江湖的絕技,可不是簡單說用高電平輸入就會好聽。

第二個讓 No. 32 與 Concentro 銜接無縫的關鍵,那就是天竺國的技術了。許老板跟我說,代理商將兩顆 No. 32 送過來之后,先跑了一次頻譜,約略把分頻點與低頻量感設定好,他聽了半小時,隔天就出國去了(解封真好),回國之后再聽,並不滿意,自己動手移動 No. 32 的擺位設定,才調整到我聽到的狀態,而且,許老板純粹是靠耳朵聽,並沒有動用頻譜,這可就是功力所在了!

空氣振動感更加逼真

我把那天帶去的 CD 聽過一輪,象是「鬼太鼓:富岳百景」,「鬼太鼓囃子」從較小的鼓密集地敲打,鼓點一顆顆清晰有型,Concentro 的同軸設計,呈現准確的音場,前面這段小型鼓應該都是 Concentro 在工作,反應很快,可是中段大型太鼓轟然落下,No. 32 撐開的太鼓形體,龐大又有勁,還可以感受到鼓皮振動不止的細節,大鼓有著漂亮的尾韻收尾,那可不是超低音拖慢尾巴,而是錄音中大鼓音壓消逝的自然樣貌,渾圓的大鼓形體襲面而來,然后回蕩在空間之中消散,這樣的打擊樂空氣振動感,加上 No. 32 才夠勁。

又象是聽 Telarc 的「布蘭詩歌」, Robert Shaw 指揮亞特蘭大管弦樂團,我很少帶這張 SACD 出門,理由很簡單,一拿出來就知道是來踢館的,可是為了試 No. 32,怎麼可以錯過大場面的管弦交響呢?Concentro 與 No. 32 聯手,音量催大,開場管弦樂團與人聲交響的氣勢驚人,隨之人聲與管弦樂團弱奏吟唱,定音鼓重擊催逼,合唱團加大音量,每一次重擊,都可以感受到鼓皮振動的氣勢,管弦樂團隨之推高氣勢,升到最高點方才收尾。

小編制的包圍感也跟著提升

聽大編制,有超低音加持當然好,可是我換上細川綾子的「A Whisper of Love」,還有許景淳的「天頂的月娘」,女聲唱歌應該用不到那麼低的頻寬吧?可是有 No. 32,效果還是更好,並不是低頻量感更多,而是整個音場、空間感與包圍感,更加漂亮,聽感更為輕鬆,而且就算小聲聽,聲音也比較不會縮,大聲聽則輕鬆自在,撐開彷彿就在錄音現場的感覺。

我帶來的 CD 聽完,換許老板上場,用 Linn DSM 播放,都是考驗低頻的經典錄音,象是法雅的「三角帽」,No. 32 把錄音空間感撐得更開,那種低頻氣流在聆聽空間自然流動的氣氛,真的是大尺吋超低音才能做得到,雙 15 吋 No. 32 超低音把聆聽氣氛弄得超棒,少了它,氣氛就沒那麼夠味了。又象是 Propuris 的「黑教堂」,管風琴自然是表現超低音的好素材,No. 32 推出來的氣流感,就是那麼對味。最后一定要聽哪一首?Eagles 的「Hotel California」,而且是「Hell Freeze Over」的不插電版本,吉他獨奏還隻是牛刀小試,等大鼓踩踏聲出來,就知道真的不能少了這對 No. 32。

沒想升級不要去試聽,隻怕一聽就難忘

REL 這對 No. 32 會在天竺國停留多久?我不知道,據說已經賣掉,而且下一批貨十二月才會到,所以看到我的文章時,天竺國不一定有 No. 32 展示,可是我知道許老板已經訂了下一批貨,要讓 No. 32 成為天竺國的「標准配備」,我想說,如果您不打算為兩聲道系統添購超低音,那就不要去天竺國試聽,保証是「有比較、有傷害」,多了那一對 No. 32,我到現在還難以忘懷,已經動起腦筋想搞一對 REL 回來編輯部了,所以,如果沒打算加超低音,千萬不要去試聽,萬一聽過了忘不了,可別怪我沒提醒。

器材規格

REL No.32
型式:密閉式主動超低音
單體:15 吋 100 mm 長沖程碳纖維振膜單體
擴大機:D 類 1000 瓦(RMS)
低頻延伸:15 Hz(-6 dB)
尺寸:743 x 540 x 816 mm(WxHxD)
重量:85 kg

不用很貴,也能體驗法式浪漫的登峰造極——Revival Audio 法寶 Atalante 4 落地箱

原創 陳爵榮 新音響New Audiophile

近兩年來,單個音箱新品牌中哪個品牌銷售最好?恐怕很多發燒友想象不到是來自法國、成立僅僅三年的全新品牌 Revival Audio 法寶。這兩年,Revival Audio (法寶) Atalante 5書架箱自從尚韻(駿韻)引進之后,在整體波瀾不驚的音響市場掀起大水花。這對使用12英寸低音以及饅頭中音的三分頻大書架箱以其雄渾雅健、扎實飽滿、高逸充盈、朴素自然的高水准以及平實的售價迅速走紅,隨后的 Atalante 3 兩分頻書架箱(6.5英寸中低音)在兩萬元價位中高級書架箱中再接再厲,迅速佔領了市場,Revival Audio (法寶) 成立短短三年,卻做到了很多老品牌所沒有的市場熱度,原因何在?除了產品自身過硬,品牌、價格的定位准確,也離不開品牌創始人的才氣、學養、以及審美趨向非常重要。Revival Audio (法寶) 音箱其聲音風格正是融合各國之長,雖然外觀很英系,但聲音卻相對中正,帶點法國的浪漫與活躍,還少不德系音箱的精准,並且帶有絕大多數中國發燒友所喜歡的平衡。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落地音箱

● 3音路4單元反射式設計

● 28mm軟球頂高音,Revival Audio專利ARID (抗諧振內球頂)技術

● 5英寸BSC (玄武岩三明治結構)中音 x1

● 7英寸 BSC (玄武岩三明治結構)低音 x2

● 頻率響應:(+/-3db): 38Hz–22kHz (-3dB)

● 靈敏度:(2.83V/1m): 89dB / 2.83V / 1metre

● 額定阻抗:4 ohms

● 最小阻抗:3.2 ohms 於 120Hz

● 分頻點:550Hz、 3kHz

● 功率:可承受功率200W,建議功放功率30~50 瓦起

● 建議聆聽空間:30— 60平方米

● 尺寸 (高 x 寬 x 深):1200 x 345 x 395mm

● 重量:38kg

非常不簡單的“法寶”

Revival Audio法寶,這個全新的法國音響品牌創立於2021年,其兩位共同創辦人可是發燒中的“發燒友了”。創始人之一的Daniel Emonts是法國人,14歲就獨立組裝過音箱,在音箱上天賦異稟。后來任職的名廠包括在Altec – Lansing、Focal – JMLab以及Dynaudio等知名音響大廠擔任高級聲學研發工程師,有著非常高深的聲學造詣以及非常豐富的音響設計經驗。而共同創辦人JackyLee則是居住在瑞士的中國台灣地區人士,曾任職於IBM、LOreal等大型國際企業,擔任過Dynaudio的首席商務官,也曾到收購Dynaudio的中國GoerTek任職。文中提到的Dynaudio就是兩位Revival Audio創辦人共同工作過的音響名廠,估計兩位共同創辦人就在這時候認識的。

Revival Audio總部位於法國東北的阿爾薩斯大區,與瑞士接壤。旗下中高端級產品產品完全使用自主開發的元器件並在法國工廠完成組裝。Revival Audio 的中文名非常有意思,叫“法寶”,富有中國風。近二十多年的音響產品在設計標准上很多都有測試儀器以及仿真設計軟件做參考,都大差不差,但是有些老品牌反而失去了原先自身的聲音個性,而越來越多的高級音響品牌則走天價藝術品路線,除了外觀獨特外,聲音也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售價卻不是一般發燒友能買得起的。Revival Audio的定位並不是天價品牌,他們做普通發燒友都買得起的高級音箱,橫向對比市面上通類型音箱,您就會發法國原產Atalante 系列高級音箱簡直是太厚道了!

制勝“法寶”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是一款三分頻四單元落地揚聲器,配備 28 毫米軟球頂高音設計及其內置的 Revival AudioARID(防反射內球)專利技術,可吸收腔室中 95% 的共振。ARID技術提供了擴展的頻率響應優勢,在圓頂后面的空間無吸收阻尼。採用的不對稱懸架為圓頂提供了更線性的無共振導向,懸架的定制形狀有助於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因為聲音可以自由地向側面傳播。喇叭單元涂層採用是RASC涂層,這種涂層的好處就是更加完美的聲音控制和更加流暢精准的聲音。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推出了業界首創的BSC(玄武岩三明治結構)5英寸中音與兩個7英寸BSC低音喇叭配合使用,在剛性和輕巧結構之間實現了崇高的平衡,提供了極致的聲音對稱性。由於其出色的阻尼結構,提供了自然、快速、流暢的響應以及非常緊湊的低音動態。玄武岩主要存在於冷卻的熔岩或岩漿流中,這是一種深灰色的火成岩。玄武岩是從熔岩中提取的,熔岩在地球上自然存在,不需要從汽油中生產,並且是可回收的,非常環保。為了在振膜內獲得更好的阻尼,將錐體構建成三明治,由玄武岩纖維織物作為頂層,中間是聚合物膠和毛氈,以及一個專門定制的泡沫基錐體作為底層。Revival Audio 錐體是浸漬的玄武岩纖維織物,背面有一層相當厚的膠水,上面覆蓋著一層由特制纖維制成的毛氈,構成一個堅硬但阻尼良好的錐體,膜內具有很高的聲速。玄武岩具有與玻璃纖維相似的特性,而且楊式模量更好。使用BSC驅動器,重量輕,剛性強,阻尼大,可提供快速平穩的響應,並具有緊湊而清晰的動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的最值得說的是其手動調諧分頻器——這是數十年經驗的結晶,需要用耳朵去精心調音。為了增強聽覺體驗,它採用了同類產品中最好的組件,包括著名的 Van den Hul Skyline Hybrid 內接線。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還配備了高性能的腳釘,使外觀更加“威武”的同時,還提供更好的避震效果。

在外觀方面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經典的腰線設計是極具辨識度的,並且在腰線處裝飾激光蝕刻的 Revival Audio 圓形標志,且兩隻音箱區分左右聲道,因為這腰線上的圓形LOGO兩隻音箱是成鏡像對稱設計,從這微小細節就能看出法寶設計師的細心之處。Revival Audio Atalante 4使用的胡桃木貼面使得整體更加典雅,把聲音和外觀做得足夠藝術。Revival Audio Atalante 4的外觀在設計上非常適用於家居,Revival Audio Atalante 4在箱體顏色上非常古朴中性,放到家裡即便是當作擺設很容易與環境裝飾融合。

搭配 Audia Flight 音源與功放

當天的試聽中,毅和音響搭配的是全套意大利Audia Flight歌匠器材,有必要對這套歌匠的前端系統做下介紹。

Audia Flight FLCD 3S CD 播放機

雖然是歌匠入門級的CD機,但FLCD 3 S的設計是同價位不妥協的。供電部分選用了2個意大利環形變壓器作為核心,以多組穩壓方式分別供電給轉盤機構、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供電。解碼方面採用了2組DAC芯片,由擁有“Velvet Sound”技術AK4493 DAC芯片組成。同時還有純A類的模擬輸出和全平衡輸出,可以實現最大的動態范圍。其中,平衡式輸出級採用了Audia Flight獨門的電流反饋技術,Audia Flight的電路使用電流反饋而非電壓反饋,響應速度更快也有著良好的控制力,這一理念被Audia Flight沿用至今。CD機背接口方面,有RCA非平衡、XLR平衡接口各一組,同時還提供了一組同軸式數碼輸出接口,供用家接上自己心儀的解碼器。FLCD Three S還提供一個解碼模塊安裝接口(收費),這款解碼模塊設有1組AES/EBU、1組RCA、2組Optical與及1組異步USB-B。而異步USB輸入界面最高支持32bit/384kHz的PCM以及最高DSD512文件格式,而各種數碼輸入可升頻至32bit/768kHz。

Audia Flight FLS1 前級放大器

Audia Flight 歌匠 FLS1 前級的開發經歷了長達3年時間,線路設計源自同廠旗艦之作 Strumento n°1 EVO 前級,採用全平衡式線路設計。雖然是一台單體前級,可以看做是一台雙單聲道的前級設計,隻是放置在一個機箱中,Audia Flight FLS1左右聲道放大電路更設置在完全獨立的印刷電路板上,更有效地減少兩聲道之間的干擾。前級電源部分用了非常高級的配置,三個重量級、低噪聲的環形變壓器組成,分別為左右聲道以及控制電路獨立供電,並採用金屬罩屏蔽,非常講究!而平衡音量的電路控制更是用到了高精度、低噪聲、誤差值僅為0.1%的金屬箔電阻這樣的極品元器件,FLS1前級設有XLR和RCA輸出、REC RCA(固定電平)錄音輸出,而輸入方面則設有3組RCA、2組XLR。FLS1前級還附帶高品質的耳機放大線路,同樣使用獨家研發的放大技術,8歐姆負載下可輸出高達12W的輸出功率,並提供兩級阻抗值選擇,使用於不同阻值的耳機,具備一台高級獨立耳機放大器的一切性能和素質。

Audia Flight FLS4 立體聲后級

Audia Flight 歌匠 FLS4 立體聲后級可以說是現在廠家最均衡的后級放大器,這個均衡是從售價與性能和音質上去衡量的,但在此價位的機器上對它來說同樣是不妥協的設計。FLS4 立體聲后級從輸入到輸出級皆採用全平衡線路結構,8歐姆負載時其額定的功率輸出為每聲道 200W,但我們看它那隻巨大的 2000VA 環形變壓器,這完全是不少其他品牌500瓦以上功放的電源配置了,並且電源供應部分高達 288000μF 的濾波電容,每聲道8對功率管(兩個聲道一共用了32枚功率管),加上經過嚴格的遴選高品質元器件,隻是為了提供每聲道8歐200瓦的功率輸出,是不是有點夸張?完全可以做成三四百瓦的輸出功率,但 Audia Flight 歌匠 FLS4立體聲后級並沒有這樣做,余量充沛的電源和濾波設計旨在提供這每聲道200瓦更低的失真度,並在聲音控制力、音響性、音樂性上做了均衡,如此價位的立體聲后級如此用心的做法,真是不妥協之作,旨在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音樂體驗。

平衡中正又不失鮮活優雅

第一張唱片選的是蔡琴的《民歌》,這張專輯是1996年發行,重新詮釋自己1979至1982年間灌錄的民歌作品,經過重新的編曲與蔡琴更加成熟流暢的好歌,都有了另一種雋永的味道。用法國Revival Audio Atalante 4演繹出來蔡琴的聲音非常自然,蔡琴的人聲非常醇厚,將蔡琴步入中年后重新錄制的版本的成熟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法國Revival Audio Atalante 4詮釋出來的蔡琴的音色透明且凝聚,與原錄音的風格一樣,不會像《蔡琴老歌》的音色那麼濃重。法國Revival Audio Atalante 4的音色整體是中性中帶著陰柔的鮮活感,聲音細節豐富卻沒有過多的唇齒音,在《恰似你的溫柔》這首曲子就能夠清楚聽出蔡琴嗓音透明純淨,最簡潔的原聲吉他編配,空靈剔透,雨后新荷般的晶瑩純美。而重播《渡口》,開頭經典的康加鼓扎實、Q彈有力、低頻質量上佳,朝著地面方向打,時刻能感覺到梆子的敲打節奏,看得出Atalante 4使用兩隻7英寸低音,低頻能量與質量是足夠滿足用戶在四十平方的環境使用的,Audia Flight 歌匠的CD機與前后級功放也為Atalante 4增光添彩,整體搭配下來極具性價比,聲音非常均衡,無論是面對低音、中音還是高音都在泰然自若中帶著優雅與浪漫氣質。

重播爵士名盤 John Coltrane的《blue train》,這首堪稱和 John Coltrane 經典地位休戚與共的唱片無論是在曲子的深度還是樂器的演繹都非常值得去欣賞。在播放第一首同名曲目時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開聲展現出來的次中音薩克斯管豐滿十足,薩克斯沙沙的微弱泛音金屬質感濃烈卻不刺耳、富有表現力的曼妙音色十分誘人。之后小號、長號、鋼琴、貝斯按照順序獨奏,曼妙音色如同深邃夜空裡的一顆顆繁星,美輪美奐,讓人心曠神怡。齊奏時技巧十足的薩克斯管熱情洋溢,渾厚的架子鼓伴隨著清脆、金光燦爛的擦片讓人目瞪口呆。用三根管子同時吹奏來模擬藍色列車起航時的“號角”聲可謂獨具匠心,而 John Coltrane 天馬行空、任想像力馳騁的演奏,配合著緊密卻平穩的節奏,也讓 Bop 曲風在更簡易、更流暢的韻律中,加速了聽覺的暢快淋漓之感覺。其他曲目同樣出彩,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表現出來的爵士樂如同溪水流動時清轍的音符和刀鋒般的觸覺,繼而又是靈魂飄離身體的幻覺升起,逐漸將音樂由可觸引向了不可觸的神秘世界。

想一探這對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音箱的“功力”還得用交響樂來測試,能不能展現交響樂的宏大和場面感還得聽過了才知道!來一段《勃蘭登堡協奏曲》,這是巴赫最有名的管弦樂作品之一,也是巴洛克協奏曲顛峰之作,充滿不同配器的繽紛色彩以及壯麗雄偉的格局。每次演出《勃蘭登堡協奏曲》,對音樂家來說都是一番精彩的腦力激蕩。透過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我們可以輕易感受到 G 大調第三號協奏曲的大氣恢弘,僅僅使用了弦樂器,隻有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和作為通奏低音的一把低音提琴和一架羽管鍵琴,是一首突破形式的合奏協奏曲。但它齊整、強健,密集的多聲部合唱卻表達出堅實厚重的德國精神內核,又具有一種能擺脫地球引力,仿佛哥特式尖頂直指穹廬的力量。法國Revival Audio Atalante 4重播弦樂,那優美的旋律線像是寬敞的平靜湖面上泛起細微波濤,舒緩流暢地起伏,大提琴的旋律牽引著聆聽的情緒飛揚輕舞,鋼琴鏗鏘堅實有力,泛音之豐富程度有如在小型音樂廳的效果,音樂輕鬆地充滿整個展廳,整體音色以中性的色彩與光澤表現出樂器真實的韻味。

總結

原以為一套系統隻要把該有的聲音細節和動態播放出來就算合格了,但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與意大利 Audia Flight 歌劇 CD 機和前后級組合,它們的音色之美、音樂表現力之感人還是出乎筆者意料,在這套組合除了展現出了極強的均衡性,在聲音自然的同時還彌漫著法式特有的浪漫風味,疊加上意大利歌劇前端系統的韻味,使得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聽感上更加抓耳,即使身處聽音室仍然能感受到歐洲的典雅,來自地中海的絲絲入扣、沁人心脾的海風,感受來自法式浪漫的登峰造極。

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系列的三款音箱各有所長,用家也可以根據需求去選擇。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的優點與賣點不隻是聲音,而是要在同價位和同體積差不多單元配置的落地箱中找到突破口,要知道同等價位的其他歐洲品牌的音箱很少能做到3分頻4單元,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不僅做到了,聲音還足夠全面均衡、售價足夠平實。並且,Atalante 4 是在法國屢獲殊榮的 A+A Cooren 設計研發中心設計的,動態表現也優與很多同價位的音箱。

感謝毅和音響提供的試聽器材,法國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很適合去聽交響樂和爵士樂,當然,流行樂也是非常不錯的。這對音箱給筆者的感覺就是一個謙謙君子,貴氣浪漫是這套器材的代名詞,再加上這對音箱相對來說也比較好推,聲音全面性比較好,其均衡與自然中略帶法式優雅的浪漫會讓您流連忘返,過耳不忘!

以超低音建構立體音場:英國 REL Acoustics

早在各種增設天花聲道的 3D 音效面世之前,英國超低音品牌 REL Acoustics 經已研究出一種獨特接駁方式組合出多超低音玩法,帶來真正立體音效。而這種玩法更可同樣應用在環繞聲及兩聲道之上。

他們發現,最理想的超低音 3D 音場玩法,利用三隻超低音,令左、中、右揚聲器變成全頻揚聲器,中置的超低音同時兼顧 LFE。再以一隻超低音(可選擇較便宜的型號)輔助后置或 / 及后中置聲道。出來的效果極為神奇,而且就算是隻是建立一個 2.2 系統,甚至隻用一台 REL 超低音,聲音立體感都有明顯提升,起步點並不苛刻。

要令一隻超低音融入主揚聲器,已不算容易,再多幾台超低音,不是更難玩嗎?REL 有其獨特解決方法,就是在 1990 開始推廣 High level input,讓超低音直接連上后級、合並機的揚聲器輸出,再分給主揚聲器,借此統一兩種揚聲器的性格。

另一方面,品牌認為 LFE 是獨立聲道,需要獨立處理,因此他們的超低音除了擁有 High level input,亦設有獨立 LFE 輸入及調整介面,令這台超低音可以同時兼顧 LFE 及主聲道的低音訊號。

此外,REL 發現超低音單元除了需要大功率,更需要大電流,所以他們的超低音都備有大電流后級。

2005 年開始,REL 革新了整個供應鏈,放眼全球,以求採購最優質的零件,從而大幅提升產品質素。

本來,High level input 經已解決了大部分主揚聲器與超低音的銜接問題,以及統一聲音性格,不過 REL 並未滿足,他們在 2007 年找到了新的突破點,就是推出全新濾波器設計。新設計不但簡化電路,又能夠巧妙地達至廠方目標:讓超低音與主聲道無縫連接。

接下來,品牌另一個突破點在 2010 年出現,REL 開始以碳纖維製造單元振膜,並應用在 Reference 系列之上。受惠於碳纖維的出色物理特性,令 REL 的超低音在速度、分析力與控制力上更上一層樓。

與此同時,全新濾波網路亦同步面世,重點在於進一步加快單元反應速度,以及相位準確度,能夠令碳纖維單元展現最大能耐。

經歷多次革新之后,REL 並未停下腳步,他們在 2014 年推出 Longbow Wireless 無線傳輸技術,開宗明義地指出,他們解決了以往無線傳輸音質不理想的問題。REL 除了在 A/D、D/A 轉換上投入大量資源,希望令轉換過程中沒有訊號失真之外,亦致力研發無壓迫的無線傳輸技術,以及獨家的電源、模擬濾波設計,務求將超低音從線材中解放之餘,也無需在音質上付出代價。

2016 年,是 REL 成立 25 周年,他們發表了紀念型號 No. 25,一款 1,000W NextGen3 Class D 后級、15 吋碳纖維單元的超勁超低音揚聲器,配合品牌獨家的濾波網路及分音器,令這款超低音擁有前所未有的低失真和平直的頻率響應。而研發團亦從開發過程中,開展了不少新嘗試,為日后的產品設計帶來更多靈感,包括 2018 年發表的高性價比系列 Serie HT,以及最新的 Serie S,從而讓品牌的通過超低音塑造 3D 音場哲學變得更為普及。

2000W 游刃有余 – 歌匠 Audia Flight Strumento No.8 單聲道后級

正在找尋功率無礙的后級嗎?Audia Flight的Strumento No.8 單聲道后級擴大機想必可以滿足你的期待,它是從立體聲的 Strumento No.4 MK2 進化而來,機箱由一個變成兩個,功率則從 250瓦倍增至 500瓦/8Ω,且阻抗降至4Ω時功率倍增至 1000瓦,甚至 2Ω時還能再倍增為 2000瓦,無疑是不折不扣的大電流機種。

Strumento No.8 採全平衡電路,電源由兩部分構成,分別供應給四個獨立電路,當中包括二個輸入級與二個 Audia Flight 電流回授級。輸入級電源來自 3顆獨立的環形變壓器,其中 2顆 150VA變壓器供應給主電路使用,另外的 15VA變壓器則提供邏輯電路與保護電路之用,有趣的是,Strumento No.8 的輸出級主電路當中沒有保險絲,這是因為 Audia Flight 發現保險絲就像是電阻,會對聲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改採微處理器即時監視電路以提供保護。

Strumento No.8 的增益級更特別,完全由純 A 類的電流回授電路組成,而為了進一步將此關鍵電路隔離於干擾之外,Strumento No.8 的增益級封裝於鋁質箱體中,並注入環氧樹脂,既可完全隔離又具備避震效果。功率級則由一顆巨型的 3000VA 訂製變壓器供電,經過雙重屏蔽並注入環氧樹脂,並以高速整流器取代保險絲。此外,Strumento No.8 還具備精密的機械避震裝置,借此區隔電源電路與敏感的音頻放大電路,避免彼此的干擾。

器材規格
Audio Flight Strumento No.8
型式:單聲道后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500瓦/8Ω,1000瓦/4Ω,2000瓦/2Ω
增益:29dB
頻率響應:0.3Hz – 1MHz
THD:<0.05%
訊噪比:110dB
阻尼因數:>1000
輸入阻抗:7.5 kΩ
尺寸:450×280×500 mm (W×H×D)
重量:95kg

一頓聲音與視覺美學的法式美饌! Revival Audio Atalante 4

文|陳海川

當進入音樂檔、尤其串流世代後,音響新人類、新牌子出現 之之多,上位速度之快,可謂完全打破了過去幾十年音響發燒界的常態,只因數碼、IT科技日新月異。然而,模擬產品方 面的擴音機或揚聲器則相對慢且上位不易,但凡事總有例外, Revival Audio這個只成立了三、幾年,全新的揚聲器牌子,絕對令人意外,意外者不單是聲音質素,亦在於打響名堂之快速!

快速打響名堂

事出必有因!喇叭這非常講究聲學、材質運用,集物理、機 械及電子工程於一身的產品,確係要技術根底夠厚、實戰經驗才能有好作品。否則,縱使理論層面何等精闢,規格數據上如何完 美,兼且有一大筆宣傳費去催谷,亦可能像煙花般燦爛、欠後勁!來自名牌奢侈品大國法蘭西的 Revival Audio,之所以能夠在並無大財團支援下快速打響名堂,一切全賴兩位在兩大重要範疇上,有著深厚實力與經驗的創辦人。

近40年

聯合創辦人之一的 Daniel Emonts,打從少年時已對揚聲器 製作充滿熱忱,並於14歲已完成人生首個揚聲器製作。從興趣、 DIY 開始,再走進 Hi-Fi 殿堂,先後擔任丹麥及法國頂級音響品牌之總工程師,更是從中級至旗艦型號,以及好些紀念版 / 特別型 號 / 傳奇型號的幕後功臣。及至跟另一聯合創辦人 Jacky Lee,於 2021年創立 Revival Audio 後,迄今 Daniel Emonts 已在聲學領域上發光發熱、遊玩了近40年。

得讓人知道其存在

當然,Daniel Emonts 在聲學上,在揚聲器研製上的武功再高,仍得讓人知道其存在,看見並注意到其實力,這是另外一個 重要範疇。而聯合創辦人 Jacky Lee,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策略領導者,他曾在丹麥頂級 Hi-Fi 品牌任職外,也曾在 IBM 及 LOreal  兩大集團工作,並取得漂亮的成績。而 Revival Audio 之所以在短 短幾年間令世界各國的代理商以至發燒友看見其實力,就是他的 專長與功勞。

聲音與視覺美學

然而,內涵、結構及表現再好,也得工業設計師協助打扮、修飾,創造出屬於Revival Audio 的面貌,讓人一見即留下印象甚至好感,一切就更事半功倍。Revival Audio 跟 A+A Cooren Studio (一所以法國巴黎為基地的著名設計工作室,作品入選 Le French Design 100 大獎的設計團隊)合作下,Revival Audio Atalante系列,瞬即讓人看見、聽見,只兩、 三年間的工夫,即成功在全球發燒圈打響名堂,成為一頓聲音與視覺美學的法式美饌!

法國設計及製造

個人認為,法國設計及製造的 Revival Audio 最厲害,亦最反映其自信心十足的,就是 Daniel Emonts 積聚了近四十年功力及無數實戰經驗去泡製的單元及分音器。
Atalante 4 採取三路四單元格局,配備一 28mm(1 1/8吋)軟半球高音、一 5吋中音單元,以及雙7吋低音單元。Revival Audio 強調其分音器設計理念就是無特定理念,他們只會 透過耳朵及經驗來調節每款分音器,而非純粹靠儀器作數據測量,其手工調校的分頻器, 僅使用必須的組件,讓電路盡可能做到簡單、直接、少失真、少損耗,並選用同類產品中最好的元件,當中包括著名的 Van den Hul Skyline 混合導線。

非對稱懸掛

其 28mm 軟半球振膜高音單元,採取非對稱懸掛,為軟半球振膜提供更線性的無共振導引,令半球振膜中心位置在特定工作範圍內保持適當的靜止。當重播的頻率愈高時,半球 振膜本身,尤其愈近中心位置所發出的聲音就愈少,在極高頻下,更幾乎只有近音圈周圍 的區域發出聲音。這非對稱懸掛的特定形態,有助於更好地分散能量。對此,振膜表面塗層更起關鍵作用,其自家研發的 RASC 塗層配方,經過數百小時的實驗,確保帶來完美的盆分裂(共振點)控制及準確又平滑之重播。

抗反射內半球

另外,半球振膜背後的專利設計 ARID (Anti Reflection Inner Dome / 抗反射內半球) 裝置,則可消除95%以上振膜背後的腔室共振。再輔以直徑超大,達 100mm大型鐵氧磁驅系統,大型鐵氧磁可提供類近於較小釹磁般的強磁力,重點在於成本明顯較低,這有助於產品可訂定出更具吸引力的售價,並有助其效率可達到91dB,而較大型的鐵氧磁及金屬零件,也可更高效率地幫助音圈散熱量、冷卻。 最後,再於單元背後加上大型的 BCD (Back Chamber Damping) 阻尼聲室,具有特殊的模擬不對稱邊緣結構,結構以硬塑膠製成,不對稱輪圈狀的設計經過精確模擬,以達到消除共振之目的,有助於諧振頻率低見 560Hz。

玄武岩三文治音盆

中音及低音單元方面,Revival Audio 透過 Atalante 4 推出業界首款 BSC (Basalt Sandwich Construction / 玄武岩三文治結構) 中音單元。這5吋 BSC 中音單元與兩個7吋 BSC 低音單元配合使用,在剛性及輕質結構之間實現了卓越的平衡,提供卓越的聲音對稱性。加上其卓越的阻尼結構,帶來自然、快速又平穩的響應,以及非常緊湊而清晰的低音。

BSC 音盆所採用的玄武岩纖維,有著獨有的特性,極其適合用於單元音盆。它不單明顯強於玻璃纖維,亦比 Kevlar 強得多,Revival Audio 這三文治音盆以浸漬玄武岩 纖維織物為面層,中層為聚合物塑材及纖維氈,特製的泡 材盆則作為底層。浸漬玄武岩纖維織物背面有一層相當厚的塗料,再覆蓋一層特製纖維氈,以構成一個堅硬而阻尼良好,兼且膜內有著高聲能傳遞率的音盆。 不對稱單元籃(框架)設計,加上盡可能通風的籃子,務求盡量發揮開放式設計的優點。同樣採取性能優越的大型鐵氧磁驅系統,亦同樣為求磁力強而成本低,有助於售價更具吸引力,兼且有助其系統效率可達到 91dB, 藉著較大型的鐵氧磁及金屬零件,更高效地幫助音圈散熱 量、冷卻。

殺死人的

至於實際聲音表現嘛!於 Luxman 新任合併機旗艦 L-509Z 驅動下,Atalante 4 的人聲一出,可謂即知有沒有, 我即時了解到 Daniel Emonts 的揚聲器設計經驗確係深厚, 果然深明發燒友的需要!

2V1G的「第三次心動」中的 「剪愛」,一開聲就已經令人揪心, 有溫度的動人女聲。但更殺死人的是林憶蓮「陪著你走 in search of lost time」的重播,一首「李香蘭」,表現出憶蓮如在耳邊訴說著,更可形容為她那殺死人的呵氣 腔之快速見效兼強效版,瞬間被其歌聲、其演譯釋出的情緒能量壓在胸口似的,相當有重量感。人聲、結他及大提 琴,各顯特性地聯手營造出那份淒美、如泣如訴。而「殘夢」中淒淒楚楚,那份茫然、恍惚,同樣叫人揪心。當唱出最後一句「眷戀半段殘夢」後,即有一陣空盪盪的感覺良久不散,使我得深呼吸,抖一下大氣去抗衡心頭上那份 無形壓力!

似會「咬人」的

只係播女聲了得嗎?不!播男聲一樣有料到!Pete Aldderton的《Cover My Blue》中的〈Walking Blues〉, 引子上厚重有力得似會「咬人」的魅力男聲讀白,再加上如夜間蟲鳴的效果及腳步聲,整個畫面即時出曬嚟!Pete Aldderton 的唱腔格調十足、味濃的藍調 / 怨曲男聲,還有同樣怨曲味十足的口琴,有重量有份量有線條的低音提琴彈撥加上充滿張力的爵士鼓,盡顯 Atalante 4 所營造出的整 個大畫面、場面,能量密度之高又分量十足之餘,更是整體反應敏捷,無拖拉。

《Blue Coast Collection 3》中的〈Rolling In The Deep〉,女聲肉緊、男聲情深,襯上帶點瀟灑不羈的結他,即對比出一份精彩的立體感。加上那帶一絲黏連之中不失細節變化且能量帶勁的小提琴,韌勁十足的低音提琴彈撥,則又是另一種帶點有火且有玩味的藍調味!

臨場感實在又自在

至於場面、空間表現嘛!包以正 Eugene Pao 最新的《Jazz at Lincoln
Centre, NYC》,經由 Atalante 4 所表現 出空間,不單 3D 比例感十足,亦闊大從容,前後深度感尤其出色,各種樂器聲音之來路、比例及互動感覺確係生動生猛。而我則似以輕微腑視的角度,並隔著前面幾行觀眾去望著台上的各人 演奏,臨場感實在又自在。 大好 SACD 機在場無謂浪費!藉 Luxman D-07X 播出 《Time Out》歐版 SACD 中的〈Take Five〉。Atalante 4 投映出條理分明而味道好的色士風,生猛爵士鼓,踏實的低音提琴,質感相當好的鋼琴。場面融和而不亂,更重要是讓我享受到演奏的細節變化,被濃而不膩的爵士氛圍包著。

大而有氣度

Living Stereo 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 《Scheherazade》。Atalante 4 將Living Stereo 錄音獨有的驅策力,該有粗樸能量與線條都重現出來之同時,空間、場面感亦大而有氣度。依然不改的是,Living Stereo 錄音必須扭大音量聽才過癮,故不太適合開細細聲音樂會之用。 來多個 Quadro Nuevo & NDR Pops Orchestra 的《End of the Rainbow》。明確反映出 Atalante 4 並非販賣高清感一派,賣的是一種融和而細節分明,有前有後,聲 音來路自然而明確的大畫面。Atalante 4 重播當中的〈Que Resta-T-Il de Nos Amours〉,就是一大個在我面前弧形地擺開,有前有後,方位明確自然的大畫面。

易於討人歡喜

一如廠方自說,我亦從 Atalante 4 身上領略得到,他們賣的不是聲學物理反應,不是一件件的音響器材,而係一 整份聲音與音樂、視覺與造型的美學。Atalante 4 確易於討人歡喜,令人輕易投入音樂,而場面感則在立體、從容又融和之中不缺細節變化,加上易夾器材的特性,我認為任 何不同口味的發燒友或愛樂者,當要買喇叭時都有必要去聽真。

另外,其聲箱設計,也確實體現了 Less is more 之美, 至簡樸的表面處理,只在前障板近邊緣刨出一坑框邊,再鑲上一圈木紋理不同的腰線,並在前障板腰線一側鑲上一 刻有 Revival Audio 的 RA 商標木圓章,既似有如歐洲人在信件或包裹的絲帶上,塗上火漆後再壓上紋章般的古風,也似隱含著日式傳統包裝藝術中的繩與結的味道。整座喇叭 更似有一種日式古宅的簡樸之美。總言之,就是一份簡 雅緻、玩細節之美,我欣賞!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HiFi Review #456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