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請你簡單說明Soulution的歷史沿革。
Hammer:1956年三兄弟創立SPEMOT這家公司,他們的名字分別是Sameul、Paul以及Ernst,興趣在於設計製造特殊用途馬達,所以公司名取他們三人名字的開頭SPE ,加上Motors,後來簡寫成SPEMOT。五年後工廠賣給一位投資者,不過這位投資者對經營工廠沒興趣,又找尋買家。大約十年之後,這家工廠賣給瑞士大零售商之一Coop。Coop 在1970年代對生產家庭電器用品感到興趣,開始投入市場,推出如吹風機、果汁機等等需要馬達的產品,那也是他們購買SPEMOT的主因。後來他們決定不再自己生產小家電,而轉賣其他廠牌,所以又把SPEMOT賣了,這期間大概十年左右。接手的是瑞士Jura,這也是一間製造小家電的公司,他們製造的咖啡機到今天都還很受歡迎。在這麼長的過程中,SPEMOT一直保持著生產特殊用途的馬達,另外則是生產不同品牌有關馬達的小家電。
1997年,我父親決定買下SPEMOT,父親原本就是Jura的一位經理,他是市場行銷的負責人,在Jura已經任職超過40年,也是股東之一。所以當他退休後,就決定買下SPEMOT,沒想到買下工廠二年後就過世了。當時我對經營工廠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從事的是商業顧問工作,但我也不能丟下父親遺留的工廠不管,於是我一方面持續原來的商業顧問諮詢工作,另一方面也撥時間來看著這家工廠。後來我發現這家工廠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規劃管理,我光是這樣局外看著是不行的,所以就決定全心介入,改變工廠,2002年我正式進入工廠。當我父親買下工廠時,SPEMOT一方面替包括汽車工業、空調機在內的買方提供特殊馬達,另一方面則生產家庭廚房用品。不過我很快就發現,家庭廚房用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低,我們無法從中獲利,所以決定停止生產這類產品。但這類產品卻占我們營業額的50%,我們必須找新的產品,第一步我們當然還是找尋特殊馬達的製造市場,與此同時我們開始發展餐廳專業用品,這就是目前我們還在生產的Paco Jet品牌,如製冰淇淋機。我們這種冰淇淋機可以在不加脂肪的條件下把冰淇淋做得很綿密、很新鮮,所以很受餐廳歡迎,他們可以加入許多水果如草莓去製造出可口綿密的冰淇淋,又不含太多脂肪。這種冰淇淋機一年大約賣出5,000部,零售價大約4,000歐元一部,目前佔我們的營業額大約40%,是我們很重要的產品。
另外一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替汽車工業所生產的馬達價格的壓力,許多汽車廠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到亞洲設立工廠,購買比較便宜的馬達。我們的馬達雖然表面上貴20-30%,但是我們的馬達耐用,以使用年限算起來,我們的馬達遠比亞洲製馬達便宜。可惜的是,汽車工業終究還是屈服於價格之下,他們的消費者也不太在意品質問題,所以我們的馬達慢慢失去競爭力,必須把焦點從汽車工業移開,另外找尋聚焦產品,所以我們朝更特殊用途的方向去研發我們的馬達。
你知道要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外一個領域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過去十年一直在做這個工作。我舉個例子,你看這二種馬達,傳統馬達的銅線圈是繞在轉子上面,跟著轉子高速轉動,而我們新研發的馬達轉子上面沒有線圈,線圈是繞在外框,這種方式可以把馬達設計得更精密,更多用途。例如我手上這種馬達是用在葡萄園中剪枝的電剪刀上。這種電剪刀一方面必須非常有力量,可以輕易把葡萄枝剪斷,另一方面體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重,否則不方便使用,所以馬達必須非常小,但要非常有力。此外,因為這是戶外使用,靠電池供電,所以電力的消耗必須非常低,才能維持長時間戶外工作。這些指標要同時達到並不容易,而我們可以做到。像這樣的產品我們可以做得很好,別人很難競爭,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領域賺到更多錢。當然,我們找到這種需要特殊應用的客戶之後,要投入相當多的研發資源去設計製造這樣的特殊馬達,這也要花不少成本。
過去十到十五年, 我們改變了SPEMOT的業務重心,從原本的小家電轉移到專業餐廳製冰淇淋機,以及客製化特殊馬達領域。後來我們又想,是否可以發展第三項業務呢?我們選擇經銷音響產品開始,為何會選擇音響呢?這應該跟我的背景有關係,我喜歡音樂,自己也彈鋼琴好多年,而我的合夥人是個音響迷,他有許多音響器材,我自己也有音響器材,但還沒有他那麼瘋。我們當時就想,讓我們來嘗試看看吧!於是從代理德國Audiolabor音響製品與HMS線材產品進入瑞士著手,但因為幾個原因而不成功,主要是因為我們對音響零售業並不熟悉,而人們也對當時很有名的HMS線材開始失去興趣。此外Audiolabor音響產品的銷售也不成功,原因在於那家品牌的財務不穩,他們需要資金支援,我們投入相當多的資金去重整那家音響製造商,但最終Audiolabor還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收攤。在代理Audiolabor期間,我們跟他們的工程師Christoph Schumann有良好的接觸,於是在工廠收攤之後,我們聘請他到瑞士,設計新的擴大機產品,這就是Soulution的開始。我們原來的構想是買Audiolabor的一些設計專利,加上工程師,應該能夠很快就推出產品上市,但事實卻不然,我們在2000年1月開始運作,但第一部產品卻一直到2005年11月才推出,那就是710立體後級,那也是我們第一部產品。為什麼研發一部產品要花六年時間呢?其實第一次做出來的原型機我們都不滿意,第二次做出來的原型機我們仍然不滿意,直到第三次我們才滿意了,這就是耗時五、六年的原因。
一般音響廠商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第一部產品,但我們因為有其他業務收入支撐,所以才能不惜時間成本與其他花費,只想追求完美。像我們這樣一家小音響廠家,剛開始推出的產品又只有四、五種,成本是非常高的,你把所有的成本分攤算到這少數的產品上去,就知道製造研發成本非常昂貴。後來我們想想,決定每種產品至少生產50-100部,雖然這樣的數量還不算多,但至少可以把成本分攤得比較低。即使如此,我們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你看看我們機器裡面的做法就可以了解。舉個例子,如果像我們這樣做,瑞士另外一個著名品牌至少要賣現行的三倍價錢才行。機器內外所有的零組件都是我們特別訂製的,包括線路板、某些零件,箱體等等。
第二件產品是720前級,再來就是740、745數位訊源,還有700單聲道後級,750唱頭放大器等,這樣就完成了7系列產品。2011年前我們開始研發5系列。Bonne Dittmar接手負責發展5系列,他今年45歲,是德國人。來Soulution之前,他就已經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叫做Bonnec。他從15歲就開始設計音響產品,能力很強,可以設計數位訊源,自己寫軟體,對於擴大機設計很內行,電源供應更擅長。最重要的是,他的溝通能力很強,我們能夠加快溝通過程,縮短產品推出時間。也因為他,我們重新設計了7系列的電源供應線路,此外520前級與530綜合擴大機也都是由他設計。目前他設計的電源供應用在5系列與7系列上。
劉:聽說你們從傳統線性電源改為交換式電源,能否更詳細為我們說明?
Hammer:現在我們用在新推出的701、711後級上的電源是全新設計的交換式電源。從電源供應送出的電壓有經過穩壓,使得無論擴大機需要多大的電流時,電壓都能維持穩定。我們的交換式電源有二級穩壓,一級是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功率因數校正級。另外一級則是交換式的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這二級都是在70kHz極高頻運作。在功率因數校正級中,我們使用Dual Phase Interleaved PFC線路與負回授,阻止電流回流進入電源供應,大幅降低高頻雜訊污染,也降低總諧波失真。我們這種交換式電源的好處是送出的電壓經過非常好的穩壓處理,可以讓擴大機在任何負載下都獲得穩定的電壓。而PWM控制線路則可讓電路擁有良好的工作狀態,以及非常快的回授環路,從而達到最高表現能力。這種交換式電源是我們跟協力廠商合作研發的,此外交換式電源所需的輸出端濾波器又會對PWM控制線路產生良好的最佳調整功能,使得擴大機在大電流狀態下產生雙倍穩壓效果,這是任何傳統線性電源供應無法做到的。我們的交換式電源是目前Hi End音響界中的一大突破,它與超過1法拉容量的電容器相連,提供幾乎無止盡的能量與對喇叭更高的控制力,這在低頻段表現上的改善非常明顯,讓低頻段更穩定、更精確,音場也更寬深。整體而言,我們的交換式電源讓擴大機聽起來更寬鬆,甚至在表現複雜以及大動態的音樂都如此。
以前,使用交換式電源的目的不外乎節省空間與成本,但卻對其他表現妥協。而我們的交換式電源在體積上來說跟傳統線性電源差不多,但成本卻高很多。以我們目前所瞭解,我們這種交換式電源沒有什麼缺點,反而比線性電源有更多優點。許多音響迷不喜歡交換式電源,但我們卻改用這種電源,紛紛問我們為什麼?而我們則回答它們,不僅是用耳朵聆聽,我們也用最精密的儀器做測試,如果我們無法量測到任何電源雜訊,能夠獲得訊噪比160dB,那就代表真的沒有雜訊存在於電源供應之中。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耳聆聽,我們也發現改用交換式電源之後,聲音有了大幅改善。如前所述,我們的交換式電源還增加了穩壓線路來控制電壓,這更是很大的影響。你知道的,一部後級如果採用傳統線性電源,而你又要做穩壓,那光是電源供應部分就會大到嚇死人,如Pass Labs的Xs系列。但我們不這樣做,例如711後級我們採用交換式電源,再加上電容超過1法拉(1,000,000MFD)容量,同樣達成穩壓的目的。這樣的做法讓交換式電源只要供應10安培電流,就可做到傳統線性電源大電流高電壓的穩壓效果,而且整體電源供應包括穩壓所佔的體積大幅縮小。這種作法已經全面在701或711上面施行。
劉:Soulution的擴大機造型落落大方,擁有帝王般權威的氣質,這是誰設計的?
Hammer:Soulution的外觀是 Greutmann Bolzern Design Studio所設計的,我認識主持人Urs Greutmann。他們是瑞士人,夫妻檔二人一起設計產品,但卻在慕尼黑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你知道德國巴伐利亞人是很挑剔的,尤其是對瑞士人,但是他們做到了。這對夫妻設計很多傑出的產品,經常得獎,我們的商標、700系列、500系列也都得過紅點設計獎。很幸運的是我們不必支付他們設計費,他們喜歡音樂也聽音響,跟我說就把你們的產品給我當作設計費就可以了。他現在擁有710與720。
劉:當你們在設計產品時,會不會跟其他廠牌做比較,想要超過他們?
Hammer:我們不太在意別的廠牌怎麼做,設計音響器材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可循,我們不會刻意去看他們使用那些科技,但我們會注意他們擁有那些功能,而這些功能是不是我們要的?我們要的是自己的聲音特質,而不是去拷貝別家的電子線路。例如在負回授線路方面,當我們在研發時,做了局部負回授線路,又做了一個回授量更小的整體負回授線路,將二者切換比較。我們發現,如果把整體負回授線路關掉,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像真空管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力降低,衝擊性降低,聲音軟化,高頻段有點滾降。我們不喜歡那樣的聲音,但我們知道有許多用家或評論員喜歡那種聲音。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施加整體負回授,原因有二個,第一個是我們不喜歡沒有施加負回授的聲音,第二個是施加負回授之後,讓線路的可靠性提升了。因為線路板上的元件不可能永遠不壞,一旦產生小問題,負迴線線路會自動校正它,這讓線路工作更安全。
劉:許多人認為擴大機一旦施加整體負回授,可能會拖慢暫態反應,你認為呢?
Hammer:或許會,但不是絕對會,就看你怎麼做。第一、你到底施加多少負回授的量?第二、負回授迴路的速度反應有多快?我們在整體負回授上只加了0.1dB的微量,而且負回授迴路的頻寬為1MHz,速度反應非常快。當然,理論上來說,無論如何施加負回授之後,速度反應都會慢一點點,但你無法聽出來。而施加負回授之後所得到的好處你卻可以清楚感受到。
劉:有些廠家會在機器上做些切換裝置,讓用家選擇不同的聲音表現,例如VTL真空管後級就有負回授量的切換裝置,你們也可以這樣做啊?
Hammer:我們知道某些器材有提供這樣的用法,例如數位訊源提供不同的濾波方式切換。我們也曾深入想過這個問題,後來我們覺得,如果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決定哪種聲音才是消費者要的,消費者又如何能夠決定哪種聲音才是我們真正的聲音呢?最終我們決定自己為消費者做決定。
劉:Soulution的箱體都是又大又重,而許多瑞士音響製品的箱體是又小又輕,你們開始時是怎麼想的?
Hammer:其實我們這種又大又重的箱體來自最早的710,當時我們的構想是這部後級不要有外露的散熱片,既然如此,就必須要由機箱輔助散熱。既然要讓機箱輔助散熱,箱體就要做得很大,一方面內部空間大增加散熱效率,一方面也增加散熱表面積。而機箱表面上的細微噴砂處理,可以增加表面積,這也具有提升散熱能力的作用。此外,也因為要散熱,所以710的側面漆成黑色,因為黑色可以吸熱,提升散熱效率,跟面板的銀色不同。所有的機箱設計雖然跟美學有關,但也必須考慮到許多功能需求。
劉:你們的擴大機內部有散熱風扇,新的系列還會有散熱風散嗎?
Hammer:新的系列因為使用了交換式電源,體積縮小些,效率提升,熱能降低,已經不需要散熱風扇了。您知道的,使用傳統線性電源時,當電流需求增加時,電壓會下降,而我們的線路設定最低電壓為48V,如果電壓降到48V以下,電路就無法正常工作。為了保證在大電流需求發生時,電壓不至於降到48V以下,所以我們需要在電源供應上保留更大的供電餘裕。我們的做法是至少提供55-58V電壓,如此一來變壓器、濾波電容等都要加大很多,所以電源供佔了很大的空間。而使用了交換式電源之後,我們不必提供那麼大的餘裕,目前我們只要提供大約52V電壓就能夠穩定維持48V工作電壓。更低的電壓意謂著更少的熱能產生,這是我們能夠把風扇去除的原因。不過501單聲道後級例外,因為它體積不算大,但輸出功率跟710一樣大,熱能產生多,所以還是會使用散熱風扇。至於530綜合擴大機以後是否要保留散熱風扇,我們還在考慮,因為在有些地區室內溫度比較高,我們正在收集足夠的資料來做決定。
劉:許多音響迷其實喜歡機箱熱些,他們認為機箱越熱聲音越好聽,機箱越冷聲音越不好聽。或許你們的擴大機還是讓機箱熱些好。
Hammer:其實,擴大機使用時機身是否會熱跟靜態電流有關,如果靜態電流調得高些,機身就會熱些;反之,靜態電流調低些,機箱就會涼些。一般的擴大機在設定靜態電流大小時,通常都會先讓擴大機唱個幾天,等到機身發熱時才來決定靜態電流該調多少,這樣擴大機就不至於因為熱度過高而產生問題,這是一般使用的固定靜態電流方式。而Soulution不是這樣做,我們的擴大機裡面有自動靜態電流管理機制,當擴大機開始使用,機身還不太熱,管理機制會自動提供比較高的靜態電流。等到機身開始熱起來,管理機制就會自動把靜態電流降下來。如此一來,我們的擴大機隨時都保持在最佳靜態電流下工作,不會因為溫度變化而改變,這也促成好聲。由於我們的靜態電流調得很大,所以機身摸起來都很熱,我們的擴大機雖然是AB類設計,但大約在15-20瓦之間是在A類狀態下工作的。
劉:既然後級都改用交換式電源,前級也會改用交換式電源嗎?
Hammer:前級的電源供應目前我們還保留原本的線性電源,我們還在討論,因為前級放大的是微弱的音樂訊號,比後級更敏感,我們要確定交換式電源的雜訊不會影響到前級。例如Phono放大非常敏感,跟後級完全不一樣。第二個原因是目前我們的交換式電源體積與容量對前級而言太大了,前級不需要這麼大的電源。至於後級,由於放大的是較大的音樂訊號,所以沒有雜訊串入的問題。
劉:很多高級擴大機都把電源分開另外一個箱體,你們以後會把電源供應分開嗎?
Hammer:以市場行銷的觀點,是可以這樣做,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其他的優缺點。例如我們目前用在後級的交換式電源跟線路之間是直接耦合的,並沒有機內配線的連接,如果要把電源供應移到另外一個機箱,勢必要用連接線,這樣的做法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呢?電源外接唯一的好處就是屏蔽良好,不會對主機箱的線路產生不良影響,這方面我們已經做得很好。
劉:我注意到你們電源供應所用的線路板特別厚,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Hammer:這是因為這塊電源線路板裡面夾著一塊厚銅板,不是銅箔。這塊厚銅板是為了分配電源之用,當作導線。此外,這塊厚銅板也可以當作元件散熱用,如果線路板上的元件太熱,熱能就會導入這塊厚銅板,加速元件的散熱。
劉:為何功率輸出級到輸出端子之間不使用機內配線,而採用厚銅片傳送訊號呢?
Hammer:我們試驗過許多機內配線,最後發現還是用厚銅片聲音來得最好。我們有做過阻尼因數的實驗,發現這一段如果使用機內配線,阻抗值會升高,阻尼因數會隨之降低,擴大機對於喇叭的控制力也會降低,所以最後決定採用厚銅片。此外,厚銅片也可以提升電流耐受力,例如我們的710後級雖然額定功率只標明120瓦,但電流可以輸出高達60A,因此也需要用厚銅片來傳輸。當然,用機內配線的好處是線材都有經過外層的屏蔽,可以抵抗干擾,尤其是高頻段。不過,我們衡量得失之後,還是決定採用厚銅片。
劉:目前有些高級後級擴大機採用二條電源線,單獨負責左右聲道供電,你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嗎?
Hammer:採用二條電源線供電,意謂著左右聲道的電源供應完全獨立,此時要考慮的問題就複雜多了。例如原本只要一組監控電源供應安全的線路現在要用二組,此外也還會有其他衍生問題。我們都可以考慮,只要有利於聲音表現,我們都樂意去改善。
劉:530綜合擴大機(125瓦,8歐姆)做得又大又貴,跟一般綜合擴大機小而便宜的原則背道而馳,你們是怎麼想的?
Hammer:一般的綜合擴大機是妥協下的產物,可能百分之九十的重點擺在功率級,剩下的就是簡單的前級與音量控制,所以可以做得小而便宜。但我們的530是一部沒有妥協的綜合擴大機,他跟501後級、520前級的線路是一樣的,只是把它們放在一個箱子裡,沒有任何偷工減料或妥協,所以必須做得那麼大。由於內部是520前級加上501後級,只是少了個機箱,所以售價也無法降低。
劉:我發現你們的編號跟BMW類似,有七系列,有五系列,難道這是受到汽車系列編號啟發的嗎?
Hammer:不!這跟汽車無關,起因是我們的設計者最早做原型機的發想。當時我們用750VA的電源變壓器在後級上,所以原型機的編號就是750。後來我們討論過,既然是750,那麼前級呢?752嗎?數位訊源呢?753嗎?這樣我們只有十個數字可以用。我們何不把第一個數字當作系列號碼,第二個數字代表前級、後級、數位訊源,第三個數字就是不同的型號。後來我們就這樣作了,所以才會有700單聲道後級、710立體後級、720前級、745 CD 唱盤、750Phono放大等等編號。現在又有701、711。
劉:為何選擇7為頂級系列?
Hammer:如果選擇8,那麼往上就沒有太大空間,所以選擇7。其實我們當初在選擇號碼時,曾詢問香港代理商的意見,他說什麼號碼都沒關係,就是不要4。我問為什麼?他說4就是中文的死,中國人忌諱這個。另外,7系列擴大機中剛好每聲道用了7個功率晶體,而5系列擴大機中,剛好每聲道用了5個功率晶體,這也是巧合。
文|劉漢盛
轉載自音響論壇 29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