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 可信賴的參考器材 – 陳偉昌編

文|陳偉昌

不得不說,Luxman 近年大幅進步,作為一個即將邁進一百周年的老品牌,還有這種進步,實在喜出望 外。這一波進步,由 L-509X 合併機掀起序幕,及後的 D-03X、D-10X,不但聲音質素有驚喜,取向亦比 以前更加中性、更為忠實,既有超凡鑑聽能力,又不會苛刻地挑骨頭,聲音依然有高級民用音響的細緻,更重要是不但固有音色減少了,而且重現樂器色彩的能力比以前都要強,這才是最大驚喜。 有此經驗,當看到 M-10X 的頂蓋設計與 L-509X 一樣,自不然就回想到後者那出色表現。不過,試音工作剛剛開始時,配上同廠 CL-1000 真空管前級,出來的聲音卻遠比預期中濃厚溫暖。你可能會說,真空管前級會厚暖其實很正常呀,的確,Luxman 的膽機亦有厚暖聲底,不過並不算濃郁,而且光輝亮麗,三頻比例較為平均,而不似現時聽到的那種暖光。再審視試聽所用線材,不就是常用的 Analysis Plus、inakustik 吧,過程中還用過 Grimm Audio 的錄音室線材,因此還以為兩機的聲音取向都有新變化。 然而,後來因為要試 Violectric Niimbus US 5 PRO 平衡耳擴兼前級,用了 Luxman M-10X 後級去配搭,結 果不但聽到前者的專業器材性格,亦感受到後者其實和 L-509X 有着同一聲底,同時發現這台後級的可塑性很 高,願意把主導權交給前端器材。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台 CL-1000 前級並非原裝膽,難怪聲音與之前接觸的 Luxman 膽機不一樣。之前聽過的 Luxman 膽機,除了光輝之中帶有不算多的暖光之外,中、低音是厚而也不濃,是爽快、明亮、有控制 力。 回到 M-10X 身上,這台後級可以設定 XLR 輸入的正、反相,還可以橋接成單聲道模式,相關設定放在機背,使用時要多加留意。 值得一讚是它的喇叭線接線柱,非常容易施力,又易於接上不同大小的叉插,比起不少同類產品來得貼心。 M-10X 與換膽後的 CL-1000 合作,除了音色之外,其他已經聽到它的質素有多高。M-10X 的聲音密度、 動態、控制力與音場,同樣十分出色,把前級的豐腴厚潤展現得非常出色,音像有密度又有重量,極具存在感。 一邊聽一邊查看資料時間,看到這款後級每聲道只是 150W(8Ω),實在有點訝異,但很快就了解到, M-10X 的輸出電流量應該十分之高,才會如此高密度。尤其是它的阻抗減半、輸出倍增時,就更加肯定是大 電流設計。

M-10X 的 1,250VA EI 型變壓器、四支 Nippon Chemi-Con 為 Luxman 特製的 20,000μF 電容、每聲道 1,200W (1Ω) 峰值輸出,實在不是開玩笑,而且力量是受控地強,細緻度無需擔心。

前級換成 Violectric Niimbus US 5 PRO 之後,由於這款耳擴前級有八級增益調校,從 -15dB 到 +24dB, 在四百呎空間內需要用上 +12dB 或 +18dB 增益,但音質完全沒有劣化,亦沒有噪 音,背景仍然安靜,而高音一點也沒有開叉,顯然無論是前級還是後級,都同樣高 質素,而且有強大寬容度,兩者都沒有可聞底噪,因此增益再大,都不會影響到細緻度。

之前用 CL-1000 聽《Brahms.Bartok 1》專輯,是 Janinie Jansen 和 Antonio Pappano 指揮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的合作成果,已經發現,只要軟件與器材、線材配合,M-10X 可以重現到非常豐富的感情,又不會流於濫情。感情豐富來自動態抑揚夠大夠放,不會勒住勒住,又不是脫韁野馬,動態層次對比明顯又細緻,衝擊力足夠又不會死實,力量、彈跳感、衝擊力都有,哪一種佔較大比例,視乎錄音與樂器,後級本身沒有固定取向。 換用回原裝跟機的 JJ E88CC 膽後,CL-1000 對於木管和小號都加分,帶出更迷人暖意,在方才那張專輯,以及《Mademoiselle in New York》(Lucienne Renaudin Vary) 中同樣感受得到。前級改為 Violectric Niimbus US 5 PRO,兩樣/類樂器都收起一些感性,但換來更明顯的音色與質感對比。 當然,以聲音密度、質感、頻寬以及層次,Luxman CL-1000 的確盡顯旗艦風範,不是便宜一半有多的 Violectric Niimbus US 5 PRO 可以媲美,M-10X 能如實反映前端的取向、色彩和實力,簡單來說,就是遇強愈強、非常敏銳。 另一方面,可以確定 M-10X 的實力,就算配上 CL- 1000、在四百呎空間內推一對三路四單元揚聲器,都完全遊刃有餘,聽得出還有大量潛力未被發掘,甚至可以用線 材去收一收低音能量。配上級數更高前端、放在更大空間的話,M-10X 都有能力給你對等回報。 當然,簡單的 TIDAL 與 Qobuz、不同專輯、不同製作風 格、各種錄音場地、樂器之間的色彩與體型還有質感之間 的分別,M-10X 同樣有明顯交代,而且十分清晰,甚有說服力。

M-10X 的聲音質素出色,不但結像清晰、不同音像都飽滿兼 有重點感,而且分離度理想,可 以撐大音場、音像之間的距離明確。同一時間,就算是小提琴與中提琴,體積和音域之間的 差別,都非常清楚,就算配上不同前級,都有同樣效果,播放 Artemis Quartet 的《The Piazzolla Project》,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 琴和一座鋼琴,就清清楚楚座落跟前,整齊之餘,起音與轉折都爽快有力,又不會太過刺激。

同樣地,播放人聲也恰到好 處,聽 Adele 第一張、也就是最 精彩的一張專輯《19》,口形清楚,唇齒開合亦同樣聽得到, 而且不會粗糙。咬字清晰、水分 剛剛好,聽起來精神飽滿,不會 口乾或是口水過多,聲音健康地厚。 木結他勾弦與共鳴箱也非常實在。這是得益於聲音密 度、音域準確,以及低噪音。同樣地, Kick drum 也厚重、 夠大、輪廓清晰度剛好,又有彈性,是真實 Kick drum 的低 沉、厚重、鼓皮餘震長一點,而非十分結實、打心口那種失實刺激感。 最後是大編制音樂作品,一次過聽完《Verdi: Aida》 (Antonio Pappano, The Orchestra e coro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Janine Jansen, Mahler Chamber Orchestra, Daniel Harding)、《John Williams: The Berlin Concert》 等等,發現各種弦樂都做到規模感,即是可以聽到這片弦 樂組包含了很多把提琴,但又不會覺得每一把是獨立的, 這種分離與連接之間的有趣表達,其實才是接近音樂會真實聽感。 不但弦樂組有這種情況,各種樂器的每粒音,都有同樣表達方式,顯示出 M-10X 是有能力把錄音播得非常精確。

轉載自 HiFi 音響#43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