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Mass Systems (下稱CMS) 是一個奇蹟,近十年多次突破音響架價格高峰,震驚了不少 Hi-End 級玩家,更重要是震到他們自動付錢!(笑) 能夠創造奇蹟, 令那些 Hi-End 器材擁有者一邊說太貴另一邊卻買單,實力還是首要重點。OLYMPUS-V12 當然非常昂貴,但 CMS 其實樂意擴大顧客群,為他們提供更親民的機架及墊板。尤其是墊板,其多層結構是商業秘密,也是好聲因由。基本上,愈高級的墊板,複合結構就愈複雜,因此有着一定厚度。若然你不想更換層板,其實他們還有另一種產品供你選擇,那就是 Center Stage2 腳墊。說實話,設計腳墊的難度理應高於層板,只因前者是墊材之中最容易作 AB 比較的類型,假如功效未能立竿見影,就難以激起玩家們的購買慾。觀乎網上不少用家意見,Center Stage2 明顯是效果 強烈的類型,但強到何等程度呢?以下就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多於十七年的經驗結晶
CMS 在第一代 Center Stage 的產品宣傳上,已用上「這是十七年音響架設計經驗的結晶品」這口號,現在進化為Center Stage2,又到底是多少年經驗?與第一代相比有甚麼改動呢?資料當然欠奉啦,只知道已申請到專利。 第一代 Center Stage 並非品牌第一款腳墊,在它之前有已停產的 RiZE!,以及現時仍有生產的MXK。後者是單純的鋁合金釘腳、釘墊組合,而前者的原理比較接近同廠的墊 板。但真正在連結構都接近墊板的,就只有 Center Stage。 CMS 老闆 Joe Lavrencik 解說 Center Stage 時,提及音響器材的震動是立體的,不但機內各種元件在通電後會起震,亦會受到從下方經機腳傳入的震動,以及揚聲器推動空間而直接打到機身的能量。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材質、正確的排序、正確的比例,以求吸收器材的這些 震動;以及阻止它起震;同時將之隔離,抵禦由下方傳來 的震動。 基本理念與同廠墊板如出一轍,不是導走震動,而是吸收、制止、隔離。
吸收、制止、隔離
要達成第一、第二項目標,CMS 的方法是利用不同物料,透過特定次序與比例,以達至吸震,同時起着阻尼角色。要完全吸收、制止器材起震,其實並不可能,但改變它的共震頻率、壓低某些頻段的震動、減少整體震幅,即是改變其震動模式,就能夠直接影響器材的聲音表現,包 括音質和音色。到底要把聲音引導去哪個方向,就視為廠 家的能力與音樂品味了。
觀乎手上的 Center Stage2 0.8 與 Center Stage2 1.0,當中有多少層物料、材質為何,當然沒有資料亦看不到究竟啦,值得注意的就只有其頂部並非完全平坦,內圈與外圈似乎由不同物料組成,正中央似乎留有孔洞,但由於被黑 色薄墊都遮蓋,未能一窺全豹。至於隔離方面,應是由墊 材底部那組有一點活動能力的金屬所負責,材質似乎是鋁合金。
應用要點
Center Stage2 後面那組「0.8」、「1.0」,所指的是腳墊高度,1.0 就是一吋高,0.8 自然是 0.8 吋,除此之外,還 有一款 1.5。三者除了高度差異,應用建議亦不盡相同。但 問題是現時找到的資料都是推出第一代時所發布的,第二代有否變化就不得而知。
以下是第一代 Center Stage 的應用建議:0.8 用於重量 低於 100 磅的訊源與前級,有較佳表現;1.0 最佳位置為遠離揚聲器、放置在音響架上、重量超過 100磅的器材,包括 擴音機;至於 1.5,處理震動的能力高於之前兩款,適用於靠近揚聲器的器材,尤其是擁有真空管這類容易受震動影 響的組件的話,效果更為明顯。
使用時除了留意以上建議之外,還要注意機器材本 身、它的機腳及音響架間隔高度。CMS 建議以四隻 Center Stage 為一組,不應只用三隻。亦提及應該於安放腳墊後, 給它們七至十天的磨合期。而這次測試,實在無法給它們 放置好幾天,再作 AB 比較,因此出來的結果,大家可以自行加權或打折扣。
玩法不止一兩種
談起腳墊,才記起一件有趣的事,有部分人,你請他幫忙放腳墊,他第一時間會放到機底與底板連接的位置;另一種人會首先想到放在原本機腳之下。好吧,畢竟兩種 玩法有不同的聲音效果,那不如先試試 Center Stage2 較適合哪一種吧。
先用《The Boesendorfer Sound》(Carol Rosenberger) 作參考 CD。把 Center Stage2 0.8 放在 Accustic Arts Drive II CD 轉盤四隻機腳之下,音場會立即 升高,但感覺過於輕盈,只因低音減少了,故此並不像舞台長高了,而是鋼琴飄起了。低音減少,高音自然更加搶耳,只不過,Center Stage2 0.8 並不是單純令高音變凸出, 而是真正地強化其質素。鋼琴泛音更多更美更華麗,而且 是變化多端而細緻的,甜美、飄逸、夢幻。假如你的系統 過於肥厚、下半身擁腫、欠缺靈氣,就可以嘗試這種玩法。
然而,你的系統本已十分平衡,將 Center Stage2 0.8 直接接觸機底底板,才是最佳玩法。當然,如果你的機腳 本身就高於 0.8 吋,就要考慮 Center Stage2 1.0 甚至 1.5。 如此狀態下,它不會改變原來的聲音平衡度,而是真正提升音質。這時候,鋼琴還是升高了,不過你可以感受到舞台感,不是輕巧地浮在半空。中至低音變得厚實,更有分 量,但不會化開,音像大小幾乎不變。 鋼琴家的指法清晰而果斷,可以感受到手指以至琴槌的連動與變化。琴音晶瑩圓潤,起與收是連貫的,沒有毛刺感。
一試即有效果
再把 Center Stage2 0.8 換成 1.0,同樣墊在 CD 轉盤,接觸其底板。其實用需等七至十天,兩種腳墊用與不用、將 兩者作比較,都是即放即有效果,而且是明顯的。當然, 放夠七至十天又有何變化,就留待用家去發掘了。 Center Stage2 1.0的走向與 0.8 接近,不過效果更強, 只是當中有少量細節位變化方向不太一樣。 接連用《The Boesendorfer Sound》、《Back to Black》(Amy Winehouse),為兩款腳墊在 CD 轉盤作 ABC、CBA比較,0.8 的聲音較為年輕、活潑,同樣會收緊線條,不過沒有似 1.0 那般將口形明顯收細。同一時間,兩者都是增強全頻能量,但 1.0 在中至低音的增幅大於高音; 0.8 則較為平均。1.0 個性沉穩、成熟;0.8比較活潑、年輕。這種差別不但影響細節,甚至直接影響音樂氣氛,尤其是 1.0。
變換戰場
將比試位置由 CD 轉盤換成 DAC,那是 Accustic Arts Tube-DAC II Mk2。再聽《Back to Black》,0.8 提升了 Amy 的咬字清晰度,厚度更好,水分足。聲音健康,既不會令齒音過多,也不會口乾或太多口水,平衡了潤澤與清 晰度。
1.0 同樣強化人聲厚度與咬字清晰度,然而腔調會比較 成熟,口形明顯收細。銅管的輝煌程度與0.8接近,不過厚 暖程度再高一點。
總體來說,兩套 Center Stage2 墊 DAC 的反應不及 CD 轉盤那麼大。將戰場換成Accuphase C-3850 前級,變化之 大又有如 CD 轉盤,難道它對於擁有轉動組件的器材,以及 重量級的,都有更大效果?似乎正是如此,因為把0.8放到 Accuphase P-7300 立體聲後級之下,變化甚至比 1.0 墊 CD 轉盤時更加強烈!尤其是立體感,每個音像更加「有前有後」,相比之下,之前墊其他地方時的聲音都較為平面, 無墊的話更流於扁平(三者相對之言)。 除了加強全頻能量、立體感、提升音場、低音更凝聚而沉穩之外,加強背景寧靜度也是 0.8 與 1.0 的共通優點。 之前提及,0.8 較年輕活潑,1.0成熟沉穩,要在個性上 取一個中間點,又強化兩者的共通優點,把 0.8 和 1.0 分別用 在CD轉盤與後級,是個好辦法,音質提升更大,取向變化較不明顯。
兩款 Center Stage2 加起來的個性,以及聲音變化方向,與 MAXXUM 音響架最為接近,都是強化動態、密度; 提升音場;收線條;全頻加厚。性格也是在成熟與活潑之 間,不會過於老成或過度活躍,是細緻又穩重的聲音取向。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文|陳偉昌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19 年 4 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