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入手的人有福了! Luxman D-03X MQA-CD/CD機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20 年 7 月號 文|陳海川

越級挑戰講求膽色、更講求實力,但同門下級型號挑戰上級型號?似有多少不合常理、邏輯!建基於每款產品都必經過計劃去研製、必有其市場及消費定位,故怎可能出現同門越級挑戰。的確不該發生,除非加入時間因素,即兩者先後面世之間有更新的技術、制式可供運用, 令後來而較低級型號得益,那就另作別論。然而,D-03X 正正就在這時間夾縫中的受益者之同時,現在才入手的人有福了!

六個型號

Luxman 可供播放光碟之數碼播放器產品,現共有六 個型號,由叫價不到一萬七千元到近八萬不等,有可唱放 SACD 碟並設有 USB 輸入的 D-08u、D-06u、D-05u,亦有可同享膽輸出及晶體管輸出,兼配備木外殼的純種 CD 機 D-380,也有走小巧精品之路、深度與闊度一如 A4 紙般大小,對應 CD 及 USB 輸入的 D-N150。而作為最新成員,即本 文主角 D-03X 則有幾重身份,既是 Luxman 最新發燒入門型號,亦是他們首個引入 MQA 格式,可放唱 MQA-CD 及解調 MQA 音樂檔的作品。從外觀亦可睇到,D-03X 是以 D-05u 為藍本去設計的一款 CD機/數碼播放器。其實 D-05u 亦是承襲由 D-08u、D-06u 所下放的技術與設計。

賣大包

D-03X 的叫價相當友善,定價不到兩萬七千元之下,就 將傳統 Red Book CD 播放、完整的 MQA 解調功能、先進的高清 DAC 解碼轉模擬放大電路,並以 D-05u 作為參考的機箱結構及電路規劃等結合,可以話係賣大包的作品。 雖說是發燒入門級消費,但享受卻可以係同門各高級型號所未及,只因 MQA 制式。

MQA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 制式的價值, 在於其獨特的編碼方式,可將母帶級的高清大數據音頻數碼檔,壓成如 CD 的 16bit / 44.1kHz PCM 般大小儲存或傳送,不單可減省數據儲存空間,佔用較少數據傳送頻寬下,更有利於串流傳送及播放。簡單講,就是得以更輕鬆又更低成本地享用母帶級的高清音樂。

雙單聲道

以雙單聲道 D / A 轉換器為後盾,選用一對 Burr-Brown (TI) 32bit 數模 轉換晶片PCM1795 (即與上級型號D-05u相約),以極高精度處理數碼訊號之同時,左/右聲道 D / A 轉換器獨立運作下,雜訊、失真必更低之下, 有助弱音細節、微動態之重現。然後,再交到雙單聲道模擬放大電路,低阻抗的濾波放大器,成就高質又穩定的全平衡輸出。 (務必注意:如使用 XLR 端子接駁,得當心相位配對,Luxman 之平衡傳輸為 1 GROUND/2 COLD(-)/3 HOT(+) 模式,如受訊一方剛好相反,屬 1 GROUND/2 HOT(+)/3 COLD(-) 的話,可簡單直接地按動D-03X的相位切換掣,以修正跟受訊一方之相位差。)

數碼輸入

利用 D-03X,除可直接播放傳統 MQA-CD 及 Red Book CD 外,亦可 利用 USB 輸入接收高至 24bit MQA 音樂檔、高至 32bit / 384kHz PCM 訊號,又或高達11.2MHz DSD 訊號。其光纖及同軸輸入則可接受 MQA 及高至 24bit / 192kHz PCM 訊號。除以固定比特率進行的常規「同步」文件傳輸外,USB 輸入還支持Bulk Pet 高分辨率音頻文件傳輸的四種模式。Bulk Pet,優化了數據打包及送抵 DAC 之傳遞,減輕了主機 CPU 及設備 CPU 的處理負荷,從而增強播放穩定性,最終聲音質素亦有所提升。 上述所有數碼音頻模式,都受惠於高精度、低時脈抖動、低相位噪聲 的主時鐘電路,可將振盪頻率附近的雜訊降至最低,並優化傳輸精度。

穩定又安靜的工作環境

他們深明堅固的機箱結構及箱內良好的間格,可保護光碟拾訊機械及精密電路,免受外界振動及雜訊干擾。CD 拾訊機械之上以鋼頂板遮蓋,起屏蔽及鎮定之效。不對稱 箱內佈局,將拾訊機械置於左側,既切合訊號走向,亦考慮到共振控制及重量平衡。再動用 8mm 厚實心鋁製作底座,配合帶屏蔽作用的盒子式內機箱間隔,以及無環路結 構,為拾訊機械以至整體電路締造穩定又安靜的工作環境。 為了獲得非常穩定的電源,D-03X 擁有一套大於其基本需要的超大供電,包括一個大型電源變壓器,每個電路皆有其獨立穩壓器及大容量濾波電容器。當然,電源變壓器亦有其獨立間隔,以消退相互干擾。接地環路亦有所考量,以穩定接地阻抗,並壓低數碼雜訊可能造成的微細干擾。

細心又貼心

要令用家感貼心,可安坐皇帝位上輕鬆操控播放器的各項功能,就得有一個全功能遙控器。由揀選光碟曲目, 以至到轉成數碼輸入去享用音樂檔,皆可透過其全功能遙控器達成外,工作資訊顯示屏上的字符,不單可放大至離遠睇仍一目了然,更能以遙控操作放大、縮小模式,確係細心又貼心。

MQA「魔法」之所以說 D-03X 有越級挑戰之實力,想當然得力於 MQA。D-03X 雖沒有 D-08u、D-06u、D-05u 等三款上級型號的 SACD 碟播放功能 (但其 USB 輸入仍支援高至 11.2 MHz DSD 訊號),卻引入更廣泛採用的 MQA 制式,具 MQA-CD 播放功能、支援 MQA 音樂檔。 當我以最直接的方式、直接播 MQA-CD 去摸清 D-03X 的實力,確實令我疑惑,思想混亂了一陣子!真的是兩萬多發燒入門消費貨色嗎?

先來《一鼓作氣》MQA- CD 中的〈橫刀立馬〉,還未係最高規格、只 24bit / 88.2 kHz 之下,能量、空間、場面表現已經唔講得笑!各式大小的鼓、銅鈸、敲擊樂器所擺開的場面之從容,層次、定位、 結像之鮮明,完全超出我預計。音色之生鮮、聲音之生猛活潑、線條之明確、中低音之有力及踏實,令我聽見聲音結構的立體感、實在感。

再來有兩套 Hi-Res CD Sampler,一爵士樂內容、一古典樂內容,最重要是每套內附一 CD 及一 MQA-CD,兩碟音樂內容一致,即同一音樂選段,有齊 16bit / 44.1kHz 的 Red Book CD 及 24bit / 352.8kHz 的 MQA- CD,可供即場 A / B 比較。有比較之下,確係無情講、無法回頭。毫無懸念 24bit / 352.8kHz 的 MQA-CD 將動態對比大幅拉闊,音場大幅度 3D 拓闊,每一種樂器聲音皆更精緻,見 Hi-End 味。

或許你會說,24bit / 352.8kHz 勝過 16bit / 44.1kHz, 簡直如話阿媽係女人般無聊!或確係如阿媽係女人般必然,但絕非無聊話,而係志在說明 D-03X 何以有越級挑戰之實力。只三張 MQA-CD 已說服了我,當配合如 Tidal 播放 MQA 高清串流,享受即更天大地大,一切源於 MQA「魔法」的力量。

仍有本事

有 MQA「魔法」即如上述般超班,沒有之下又如何? 那就得看 CD 的錄音質素。Hélène Grimaud 的《拉赫曼尼洛 夫第二鋼琴奏鳴曲》,只係 Red Book CD,D-03X 仍有本事令我聽到拉得開闊的一高一低延伸、實在的能量,但更可貴者是令我感受到琴音變化的結構與動感。Isabelle Faust 《JS Bach – Sonatas & Partitas》,單一把小提琴,響度夠、精神又細膩,聲音氣團、諧波空氣立體又實在。 René Marie《Live At Jazz Standard》中的〈Where or When〉,René Marie 的嗓子、絮音鈸、鋼琴,三者相互距離所營造出的空間,開闊而從容,再一次証明,D-03X 的音場營造力確有一手,即使係 CD、只要錄音有質素,即成! René Marie 的歌聲,在沒有刻意修飾或調味之下,演譯、 唱腔在轉彎抹角中,滲出一絲、一點旖旎動人的韻味。 敢肯定,D-03X 的人聲必不會叫人失望,女聲如是、 男聲亦然!陳奕迅〈六月飛霜〉,有力的控訴中見細膩演譯,不是甚麼喉底聲,而係在於咬字、用力位細緻又立體,急速的抑揚頓挫間激出情緒、透出感受、帶出態度。 於《Blue Coast Collection 3》的〈Rolling In The Deep〉 重播中,除結他有彈力、見有金屬感,以及低音提琴沉穩有韌勁外,人聲同樣感染力強而自在,主音 Melissa Reese 的唱腔,在用力及咬字的轉角位上滲出媚態,和音 Keith Greeninger 則以磁性的唱腔襯托,令整件事來得更立體。 之所以感覺更立體,亦如剛才一次又一次提到,D-03X 令我 聽到聲音變化的結構。

你準備好了沒有?

簡單總結 D-03X 的表現,有越級挑戰之實力,人聲實在 (有神、情緒立體),整體有著入耳、悅耳、清新可喜、 輕易討人歡喜的聲音,且音樂化得令人願意不停聽落去。 另,因無太偏鋒的個性,配器上該不太揀擇,只要人聲無過份著色、調味,音樂化又具有良好的音場營造力即成。 擴音機方面,首選當然是同門的合併機之餘,個人高度推薦 L-509X 或按你預算而行吧! 餘下的問題只有兩個,一)是否就是你需要及消費預算之內?二)高清的 MQA-CD、MQA 音樂檔,你準備好了沒有?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Bel Canto 美寶聲 CD3t – 轉盤不缺音樂情緒的優質轉盤

在以前,CD 轉盤是高價位中才會見到的器材,隨著 CD 市場逐漸萎縮,別說是 CD轉盤,就連一台 CD 播放機,現在也不多了。現在想找一台歐美品牌的入門級純 CD 轉盤更是不容易了,如今還懂得選擇一台功能單純的 CD 轉盤的音響玩家,絕對是對聲音和產品穩定性有很高要求的發燒友。CD 轉盤的意義,在於它把振動干擾比較敏感的轉盤機構和模擬信號徹底分開;而且數字信號線材的抗干擾能力強,相比模擬信號線更適合長距離傳輸,因此即使把兩台機器分開一定距離擺放也沒有問題。

盡管流媒體時代早已來臨,但不可否認,許多發燒友的音樂收藏還是以 CD 為主。雖然通過拷貝的方式,可以將 CD 中的音樂轉換成數字文件,儲存在計算機或網絡存儲器中,但一來拷貝是項曠日費時的工作,二來拷貝的文件有許多變數,因此用 CD 機來播放音樂依然是許多發燒友欣賞音樂的主要方式。而發燒友家中的高素質解碼器,還有各種集合了高質量解碼器的解碼功放,它需要的隻是一台高素質的 CD 轉盤。以輕巧設計出名的 Bel Canto 似乎聽到了這樣需求的聲音,推出了 CD3t 轉盤,以滿足這部分發燒友的需求。

創辦於 1990 年的 Bel Canto 美寶聲是個特立獨行的 HiFi 品牌,它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 Minneapolis,創辦人是 John Stronczer 先生。CD3t 轉盤的面板設計傳承了家族化的元素,採用厚實的鋁金屬面板,四邊以切角和圓邊打磨,中間的亞克力面板在開機時透出綠色背光字體。左右分列各三個按鍵,負責跳曲、彈出唱片、停止、播放和暫停。CD3t 是吸入式進碟方式,工作時的動作很穩,進出碟很順暢。因是純 CD 轉盤,隻提供數字輸出接口,包括 BNC 接口和 AES/EBU 平衡接口。另外,還有系統聯機用的 IRIn,以及標准 IEC 電源輸入插座。說明書標注了建議 CD3t 無需關機,時刻處於待機狀態也不耗電,還可隨時保持最佳工作狀態。厚厚的鋁板機殼內側還粘了一層不鏽鋼反射層,用於強化激光頭的屏蔽性能,避免受到近距離磁場的干擾。

試聽

本次試聽在廣州海印廣場的新地影音進行,為了這次 CD3t 的試聽,店員還很貼心地搭配了同門的 C5i 解碼合並式放大器,后端則是 Audio Note 的 AN-K/LX 書架式音箱。C5i 集成了 Bel Canto 兩項拿手的技術於一身——D/A 數模轉換與高效 D 類放大器,以同樣小巧的機身尺寸,達到了高性能的數字處理、功率放大和耳機輸出,是 CD3t 轉盤不錯的搭檔。使用時用 BNC 轉同軸端子,把 CD3t 用同軸線連接到 C5i。CD3t 不但外觀沒有花俏的地方,聲音一樣是走質感路線,沒有濃郁的個性,播放什麼類型的音樂都可以很忠實呈現該有的風格。

 

考驗 CD 轉盤的重要元素是對聲音細節的挖掘能力,CD3t 的細節表現非常不錯,頗有高級感,而且讓我覺得聲音的質感更遠超過其外觀,聲音的能量感更和小巧機身不成正比。CD3t 的質地軟硬適中,可以表達出漂亮的音樂旋律線條,其中還有滑順流暢,剛聽不一定能感覺到 CD3t 的素質,但是花一些時間多聽幾張唱片, CD3t 表現音樂的親切感就出來了。那種質感不是輕飄飄的虛無感,而是有密度、有重量的詮釋,但在密度與重量當中,還有柔軟的質感藏在中間,把音樂的剛與柔都能平衡得很好。

聆聽女聲專輯,CD3t 給我一個最清楚的感覺便是非常平穩、細節豐富而且背景寧靜。它在高音部分相當柔順而且悅耳,完全沒有刮噪的情況出現,人聲最主要的中音具有厚度、穩定感,但是並不會過於濃郁,如果聆聽女聲會有沉重感便太過了。而 CD3t 最好的部分就在這,具有厚度和穩定感卻不會有絲毫的沉重感,該輕靈便輕靈,該活潑就活潑。CD3t在細節上表現得非常清楚,在這套系統播放下更讓唇齒之間的微小聲響很自然地入耳,泛音和余味以及聲音的縱深水平都很高,背景寧靜也讓聲音整體的質感向上提升不少。

以《皮亞佐拉》CD為例,編制是 阿特米斯弦樂四重奏與雅克·阿蒙彈奏的鋼琴,像這樣高張力的探戈音樂,加上高迫力、高對比度的演奏方式,如果器材的聲音不夠細致,聽起來會很辛苦,不過CD3t完全沒這問題,它的弦樂高音不毛躁、不緊繃、不銳利,質地帶有優異的韌性,滑順流暢又不失應有的音色質地,所以不會失掉探戈的激情。最重要的是,聽到的弦樂線條十分浮突,也就是說音像很清楚,輪廓很清晰,進而加深了感染力。CD3t播出的弦樂不強調光澤或亮度,但很有水潤感,還有恰當的甜美質地,讓我深切地體會到:Bel Canto可以把音色的拿捏、控制得精准又到位。我覺得這屬於高明的調音手法,不會失掉樂器原有的紋理質地,但又有令人喜愛的共鳴音與豐潤厚度,大幅增添音樂的可聽性。此外,通過這張CD還可以聽到CD3t的一個特質,就是定位很准確。CD3t的音場較深遠,很容易便可以感受到不同樂器的位置清晰可辨,前后的層次感也相當豐富。

播放著名電影配樂大師 Eleni Karaindrou 的《歲月風塵》原聲 CD,當中的配器主要是弦樂團,並加入手風琴、鋼琴等樂器。從這張原聲CD也可發現CD3t對於音色的詮釋仍是寫實的。可以聽到弓弦摩擦的質地清晰而寫實,弦樂線條刻劃深刻有力,手風琴則帶著應有的金屬味,透著冷冽與疏離。除此之外,我也聽到不同樂器間的相對位置、定位與層次、形體大小、強弱對比等都非常鮮明。接著播放 RR 公司的爆棚名片《無敵天碟》,第 5 首 Stravinsky 的 “The Firebird” 終曲,整首曲子前半段一分多鐘都是平穩的弱音,第 6 首 Mozart 的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K467 行板,整首曲子也是平緩的旋律,通過 CD3t 的播放,音樂一點都不顯單調,音樂線條緊實,讓輪廓仍能突顯出來,低頻雖微弱,但又沉又穩,層次清晰,下盤絕無虛浮的感覺,最重要的是音樂起伏仍舊鮮明,聲線流暢而不呆板,毫不滯悶。

總結

在這個年頭推出 CD 轉盤,不得不說是挺有勇氣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大家都知道這幾年數字播放方興未艾,高解析音樂檔案更為普及,加上各種串流音樂服務搶食市場,隻見 CD 不斷退守,銷售日減,因此各音響大廠皆陸續推出 USB DAC、串流播放器,甚至是把檔案儲存與音樂管理功能都囊括在內的音樂服務器,相較之下,新的 CD 轉盤越來越少見。難道大伙兒聽 CD 的需求越來越低了嗎?Bel Canto 可不這樣想,它推出 CD3t 轉盤,就是要讓音樂發燒友與音響發燒友繼續懷抱 CD,輕鬆享受美好的聆聽樂趣。沒錯,CD3t 就是這麼一台具有流暢音樂性,聽起來舒服、細膩、又不缺音樂情緒的優質轉盤,誰說 CD 將被數字播放取代?有了 CD3t,不僅你的 CD 收藏依舊是寶貝,你一定還會繼續買更多的 CD。

轉載自:視聽前線 2020年5月號 文 / 魏玨 圖 / 小路

產品代理:駿韻音響 

打通網絡平台,盡享MQA樂趣 Bel Canto Stream Network Bridge

這篇測試報導是上月「Bel Canto eOne」的後續文章,這次測試的對象,同樣屬於 eOne 系列的 Stream,它是針對網絡串流而造,機體外形和設計大致沒變,有了上月的介紹,本篇文章可以省點筆墨,不重複品牌的背景介紹,乾脆單刀直入說出我的測試感受吧!

無需要太多

Stream 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數碼音樂播放器,應用方式是有兩種,首要當然是從網絡進行串流,例如是點播 TIDAL 內的歌曲,或是連接 NAS 讀取歌庫,除了串流,還可連接 USB 記憶手指,我嘗試接入移動硬盤,但發現這組 USB 端子的輸出電量不足夠供應給硬盤,應該只合適 USB 手指了,另外,順便一提,這組 USB 連接是不支援設有多個咭槽的讀咭器,若然要使用 micro SD 咭,務必使用單一咭槽的讀咭器,從這樣的輸入設計,令我感覺 Stream 以網絡為主,USB 儲存為副。擁有類似功能的播放器,我實在太熟悉了,經過無數次的實測體驗,深深感覺到器材與操作 App 的配合度,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播放的音樂格式及取樣率算是次要,大家只要回顧幾年的網絡音樂平台便會明白,其實並沒有突破性發展,就說本地的MOOV,剛剛推出所謂的 24bit 高清串流,DSD 在網上串流尚未普及,實際是  MQA 比 DSD 更為流行,即使我可以到網上購買 DSD 128 甚至更高清的音樂,那又如何?通常採用高規格錄音的公司都是獨立品牌為主,專輯的選曲和演奏家非我杯茶,要是熟悉又覺得好聽的歌曲,絕大部份因為已製作了 SACD,所以是 DSD64′ PCM 格式亦然,真正 32bit DXD 恐怕只有挪威 2L 和某兩問小品牌仍有製作,選擇真的不多,退一萬步來說,普羅玩家平日最常播放的專輯,9成是擷取CD,基於上述因素,我不會執著播放規格,只要清楚,本機能播放 24bit / 192kHz 及 DSD64 的音樂,還有對應 MQA 384kHz!那便足夠了!

踩過界

本機有兩項殺食設計會令玩家難以抗拒,一項是數碼輸出,另一項就是 Roon Ready,在我來看,具備數碼輸出是有點踩界,原因是本機會把 MQA 音源拆解後,經由 AES/EBU、同軸或光纖輸出,讀者不妨運用想像力去推敲,除連接解碼器以外,還有什麼用途,我給你一點提示,韓國品牌 “雞尾酒” 專門生產音樂伺服器,大部份型號均設有數碼輸入,說到這裡好了,明白的自然會明白!

令舊愛更添亮點

剛才所述純粹憑空想像,並沒打算作任何暗示,以下的介紹才是真正玩法,當然,這是因應小弟的器材而設定,我手上擁有 Esoteric K-03 SACD/CD 播放機,雖然機齡稍高,但勝在功能齊全,備有數碼輸入,於是我把本機經光纖連接入 K-03,相信有不少發燒友像我一樣,舊的器材未退役,同時也想在系統中加入新元素,Stream 正好能填補這空檔,在測試過程,我比較了 Stream 的兩種輸出效果,數碼輸出來得直接生猛,而模擬輸出的高頻明顯是磨滑了,人聲也略為甜,兩者的分別頗為清楚,對於播放人聲或絃樂小品為主的玩家,模擬輸出會較為切合要求,要是喜歡帶衝擊力度的效果,定是數碼輸出較理想。

無Roon不歡乎?

本機的第二項殺食功能 Roon Ready,在過去數年前是設計亮點,現在好像變成了標準配置,無他,Roon 在管理及播放方面的確比許多 App 出色,若干年前,小弟和同文梁錦暉合寫的 File As Source 欄目,多次提及到播放操作 App 的重要性,一方面牽涉到用家的體驗感覺,其次是 App 能管控讀取及發放訊源的流暢度,在用家角度,播歌只不過是手指在屏幕上滑動,簡單得小朋友也懂得使用,然而,背後的連串指令和傳輸路徑設計卻比起單一個動作複雜百倍,Roon 的厲害是連接多種網絡訊源端,並且在傳輸過程盡量減少誤差或失真,這正是令人大讚好聲的原因,而提供延伸搜尋和豐富的資訊,同樣叫用家愛不釋手,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未有另一款軟體能 K.O. 這軟體,播放器兼容 Roon 等於擁有質素保證,廠牌亦無需為開發專用 App 而頭痛,何樂而不為呢?

移花接木

不過,本機絕無歧視非 Roon 用家!品牌的 Seek App 隨時侯命,替用家執行所有任務!Roon 能辦到的事情, Seek 也能代勞,重點是終身免費任用!讀者大可不必對 Seek 的能力存疑,因為它是 mControl 的打生兄弟(這是很普及的串流播放App),基本上..…兩款App是沒有大分別!Seek的介面設計稱得上是實用為主,整個 App 的頁面不多,故此較容易上手,稍為有經驗的用家都會覺得沒難度。

如取如擭音樂大庫

Seek App 內的預設平台是 TIDAL 及 Qobuz,有說 Qobuz 比較靚聲,無奈是有使用地區的限制,香港不在服務範圍內,現有的玩家們全都要經 VPN 扮成身處在歐洲,我嫌麻煩,所以沒申請,乾脆幫襯 TIDAL 便算了。測試期間播放 TIDAL 的時間佔多數,其餘時間播放 NAS 及 USB 內的歌曲。我的 NAS 用了很久,沒期望串流的反應速度會出現驚喜,沒有期望偏偏有收穫,Seek 用了短短的 10 多秒便開啟了小弟的藏音閣,讓我堂而皇之檢閱所有,想不到免費 App 也這樣的水準,合格有餘了!

保持距離

時至今日,若閣下仍認為串流播放器是干擾之源,我能告訴你,Stream 會使您用得安心,全因機內的網絡線路板、解碼處理及電源供應是有足夠分隔空間,網絡線路板更是架高於主板之上,明顯與 DAC 線路有相當距離,我看到本機採用了 T.I 的PCM5102A 解碼芯片,附近裝有兩枚晶振分別對應 44.1kHz 及 48kHz,這枚 DAC 能直接輸出 2V,由此我估計工程師有意減少輸出的程序,最理想是從 DAC 輸出到擴音機,故此,這次測試我找了一對可調校音量的有源喇叭配合開聲,JBL 305P MKII 不僅設有音量調校,更能微調高/低頻,我選它的原因是使用兩組 D 類放大,獨立驅動高音及中低音單元,只要把 Stream 的音量全開,播放效果就不成問題。

低抖動量感扎實

論及操作反應,Stream 讀歌的速度不算慢,由 USB 端子點播歌曲固然是爽快,但經過網線進入我的 “龜速” NAS,再要打開兩個資料夾才看到數百張專輯,竟然不需要呆等,由點選歌曲至聽到音樂只是 10多秒,其後我嘗試多次退出 NAS,轉為在 USB 手指及 TIDAL 胡亂點播歌曲,用意是測試本機與 App 的溝通是否順暢,結果它被折騰了一會才偶有些微停頓,但很快又回復正常速度,出現這情況我覺得很合理。至於聲音表現,在我估計當中,播放的最佳效果順次序應是 USB 手指,然後是 NAS 和 TIDAL,而我對聲音的標準是先聽低音有否鬆散,其次是留意人聲咀形的聚焦及清晰度,還有整體音場是否有擠壓感覺,實測得出的結果,我感覺三者的效果頗為接近,譬如說在 TIDAL 播放 Billie Eilish 或是 Michael Jackson 這類重低音流行樂,低頻量感表現得源源不絕,扎實程度之高是稱得上拳拳到肉!這是證明機內的時鐘產生的抖動極輕微,常遇到的誤差情況是低音欠缺凝聚力,聲音迷糊鬆散,播放串流而聽到低音有狠而快的表現,我只會說是達到標準的一半,若能通過絃樂的測試,那就是真正達標了,這部份由 Anne-Sophie Mutter [Across The Stars] 專輯來考驗本機,老實說,以面前這套組合,斷不會播出絲絲幼滑的聽感,畢竟器材的取態是大眾化,沒可能把 Hi End 器材的標準放諸於它們身上,然而,除此以外,聲音質感、密度,甚至前後距離感,通通都有清楚交代。我明白很多 TIDAL 用家視它為背景播放音樂,若您也認同的話,那麼 Stream 會讓您感受到驚喜。

率直與圓滑之間

值得再三提出是數碼或模擬輸出,均可於 App 內調節音量,以方便論確是不錯,但要看搭配的器材,假如是擴音機或解碼器,把音量全開較為合適。另外,數碼輸出不支援DoP,所有 DSD 格式音樂會被轉為 88.2kHz輸出,基於 DSD64 本來就是 44.1kHz的64倍,因此,降低取樣率是沒問題,這做法更可配合一般 AV 擴音機或舊款解碼器。在本次測試中,印象較深是播放 Supper Moment〈撼動〉和陳潔麗的(男朋友),兩首歌分別存在 NAS 及 USB 手指,播放時同樣不覺聲音毛躁,而整體的從容度亦貼近 K-03 播放 CD 的效果,播〈撼動〉時更感覺有浸較為低沉的量感滲出來,這意味著 Stream 的還原度是不俗,關鍵是重播器材能否輸出這浸能量呢?而 D 類放大就可輕易釋出震撼感,即使喇叭的單元不算大直徑,在聽感上容易令人覺得量感豐富,同樣的情況亦出現於播放人聲慢歌,串流音樂最為發燒友所詬病是聲音過乾,播放人聲似欠缺潤澤質感!本機卻造到不膩不乾,結他聲有預期的彈力之餘,女聲也覺是有厚度質感,它的高音部份是圓滑而非尖削,總之是聽不到像 “吱吱” 響的口水聲或所謂的齒音,讓人聽得愜意。

總結

Stream 是一款表現穩妥,搭配器材很方便的播放機,它的聲音是有兩面,數碼輸出較為率直沒修飾,適合連接解碼器或像我一樣,駁入舊款CD播放機,而模擬輸出是有討好的表現,聲音不躁之餘,中低音較有份量,普羅玩家都不會抗拒這樣的效果。這是我感受出 Stream 的性格,也是統稱的聲底表現,當然不代表它沒有進步的空間,只要閣下願意付費成為 Roon 的用戶, Stream 自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不過,它現有的表現已經是不失禮,要不要聲音升級還是留待用家決定吧!

CREEK 朗泉 Evolution 50CD/DAC 一體機與 50A 合並功放

CREEK Evolution 50CD/DAC 一體機

工薪族音響迷還在抱怨高級音響太貴、可望而不可及嗎?家裡珍藏大量 CD 碟片的音樂迷還在抱怨優秀的歐美品牌入門級CD機已經難覓蹤影了嗎?

新晉年輕玩家還在猶豫擁抱 CD 機的懷抱還是緊跟數碼文件播放的潮流嗎?英國音響傳統老牌 CREEK 朗泉告訴你,他家的 Evolution 50CD 機可以一次過滿足你三個願望。

CREEK 朗泉 Evolution 50CD 雖然並不是新型號,但經歷過時間的考驗后,我們發現它依然是當下歐美品牌中,集 CD 播放和 USB、同軸、光纖解碼於一身的一款非常靠譜的選擇。關鍵是,並不需要高昂的價格就能夠獲得純粹、甜美的 “英國聲”,以及依然不落伍的綜合指標,通過內置兩枚英國歐勝公司頂級的 24Bit/192kHz 規格的 DAC 芯片,工作在雙差分模式下發揮出最大的性能。朗泉的資深工程師 David Gamble 負責 Evolution 50CD 的整體設計和開發,在保持與早期的朗泉產品一脈相承的基礎上,一機玩轉 CD 和數碼播放,大概在市場上同價位很難找到對手了。

外層紙箱內還有一個厚紙箱
包裝上一如既往引著 CREEK 朗泉標志性的 logo 和斜杠條紋,傳統一直傳承下來沒有改變過。同時印著產品型號、使用電壓、面板顏色和產品編號
包裝內由兩組厚實的“珍珠棉”定型保護機器,配件則全部存放在側面的配件盒中,保護非常妥帖。附件包括說明書、電源線、遙控器
全功能遙控器,除了可控制50CD外,還可控制50A功放,如果你是一套購買,那麼拿一個遙控器使用就可以了。通過遙控器可選擇Filter濾波模式
Evolution 50CD 的機身雖然是標准寬度,但高度卻比較薄,是典型的英國傳統風格
面板右側又一道豎凹槽,仿佛把面板一刀分成兩個功能組件,這塊“小區域”內是銑刻出來的CREEK的圖形化Logo,另外就隻有一個電源開關了,注意到沒有,開關上的圖標也是銑刻出來的,精致感立顯有沒有。另外,中央顯示屏右側的4個按鍵分別控制輸入切換(SRC)、菜單(MENU)、循環播放和信息(Info),直觀好用。MENU按鍵用於設置顯示屏的模式和亮度。模式分為AlwaysOn(顯示屏始終點亮)和Auto-Off(自動暗屏),亮度分為3檔。設置時按Play鍵為選中確認,Stop鍵為退出,快進和后退鍵可移動光標。
碟倉旁邊的5個按鍵負責CD播放操控,按鍵採用背光設計,按下去有一種特別的阻尼感,雖然沒有常見金屬按鍵的那種干脆感,但卻顯得很討好人。
有些朋友比較抵觸吸入式機芯,總認為容易刮花碟片,但事實上CREEK的機芯非常好用,試聽的一個時間估計聽了100張唱片,從來沒有發現唱片會被刮花,而且進出碟動作都比較輕柔,令人放心
來看看機背的布局,由於Evolution 50CD不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CD播放機,同時還是兼容了USB、同軸和光纖等數字輸入接口的DAC解碼器,因此背板的端子非常豐富
模擬輸出方面提供RCA非平衡和XLR平衡各一組,值得表揚的是RCA端子採用了高級鍍金制品,而平衡輸出是真平衡(請看下面的線路布局)
USB-B數字輸入端子,採用Class 2傳輸標准,支持24Bit/96kHz規格

作為CD機當然還少不了同軸和光纖各一組數字輸出,另外作為DAC解碼器,同時還提供了同軸和光纖各兩組數字輸入。也就是說,你可以外接更高級的解碼器提升重播效果,也可以外接數字錄音機將CD唱片轉錄成數字文件。同時還可以利用機內的高素質DAC和模擬輸出線路,提升府上其它數字音源的重播質量,比如DAB收音機、電視機頂盒、藍光機等等。

打開鐵板制作的上蓋,可見內部結構井然有序,電源部分、機芯轉盤和音頻線路各居一偶
和當下流行使用開關電源的潮流不一樣,50CD使用超規的25W環形變壓器,以3路獨立繞組,配合多組低內阻、低噪穩壓元件為不同線路供電
整機的電源線路也和音頻線路設計在同一塊線路板上,因此供電無需經過接線和接插件,更直接更高效
這是獨立的USB輸入線路板,大家可能還有所不知,這類USB輸入不但用於連接電腦,還能夠直接連接到Type C接口的安卓手機,通過手機的音樂播放軟件就能輕鬆盡享海量的音樂
這是用料豪華的D/A線路,同軸和光纖數字輸入經過歐勝公司的WM8805接收芯片,支持最高24bit/192kHz規格的高解析度文件。而D/A轉換則採用兩片WM8742芯片,以雙差分架構打造真正的全平衡線路
這是全機的主時鐘系統,確保各部分數碼線路精准運行
由每聲道一枚BB OPA2134雙運放組成的全平衡模擬信號放大線路,大量運用SMD貼片元件焊接工藝,打造最短信號路徑,減少信號損失。而WIMA聚丙烯電容等等高品質元件也為更好的重播效果提供保障

技術規格

數字輸入:2×SPDIF(24Bit/192kHz)、2×Toslink(24Bit/192kHz)、1×USB(24Bit/96kHz)
CD轉盤:特別定制吸入式唱盤,外部獨立時鐘控制
信噪比:>110dB
數字輸出:1×SPDIF、1×Toslink
數字濾波器:通過遙控器選擇數字濾波模式
模擬輸出:2×RCA(2.0V RMS)、2×XLR(4.0V RMS)
輸出阻抗:47 Ohms
電源:25瓦環牛(3組獨立二級繞組,超低噪聲分立元件的電源整流)
DAC解碼:2×Wolfson WM8742(24Bit/192kHz雙差分結構)
輸入數字接收:WM8805(多通道數字接收芯片)
電壓:100–120V/200–240V
耗電:20W(閑置時)
重量:5.5kg
尺寸(WHD):430×60×280mm

CREEK Evolution 50A合並功放

這是一款純粹的模擬式功放,可見朗泉的設計理念在於將播放與解碼等數字信號處理全部交給了50CD,而功放則單純作模擬信號的功率放大,因此得以在有限的機箱體積內作最佳的布置。50A的外觀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是CREEK的出品,薄薄的機身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傳統英國式風格,與以往的產品不同的地方,在一面板中央增添了兼具時尚和實用性的OLED單色資訊顯示屏,而用家可以通過屏幕直觀設置一些參數,並且方便遠距離觀察到功放的工作狀態。50A在國外獲得很高的評價,被譽為同級別平價(萬元內)放大器的參考級產品,在適當的功率輸出能力和傳統優美音色中取得很好的平衡點,適合驅動靈敏度中等及偏高的書架喇叭和小型落地喇叭。

從包裝箱的印刷就可以見到保守的英國人樂於傳承的傳統
包裝箱內的保護很到位,配件各就各位
機箱尺寸和50CD完全一樣,毫無疑問的最佳拍檔
面板左下角依然是用CNC精工銑制的型號
面板左側的旋鈕式訊源輸入選擇,旁邊的4個按鍵其實式備用的,因為50A可以選裝插卡式配件增強功能,包括Phono唱頭放大器、Tuner調諧器等等,在裝上選配組件后,就能夠用這些按鍵來切換操控功能了
面板右側的旋鈕當然式音量控制,另外還由6.3mm耳機插孔和電源開關。另外,屏幕旁邊的4個按鍵則是等響度(Tone)、菜單(MENU)、平衡(BAL)和信息(INFO)
緊湊的背板上各類型接線端子井然有序,在不選裝組件的情況下提供5組RCA高電平輸入,其中第4組還提供了XLR平衡輸入端子。而RCA的第一可選裝Phono唱頭放大模組,而第5組可選擇Tuner調諧器組件,由需要的玩家可打造屬於自己的最強50A。
Line 4輸入除了RCA還由XLR,而端子的質量也比其它組更高一籌
採用標准的IEC電源輸入插座,可方便玩家換線
整機布局緊湊合理,小小的機箱內塞得滿滿當當的,前級和后級線路獨立分離,是真正的前后級合並設計
採用度身定制的大型環形變壓器供電
電源線路同樣採用板載集成的方案,總共9隻大容量濾波電容全部焊接在后級線路板上,僅可能縮短供電距離,確保功放線路所需的瞬態電流供應能力
音量控制沒有採用常見的碳膜電位器等傳統技術,而是使用了日本JRC公司的音量控制芯片,確保更出色的耐用性、更低的失真與聲道平衡性
后級功率放大線路為左右聲道對稱設計,內置大型的散熱器確保長時間工作的穩定性
功率放大輸出級每聲道採用了一對SK山肯的STD03P/N達林頓復合對管,據山肯的技術文件介紹,這對管最高輸出可達160W,而CREEK 50A隻輸出55W/聲道(8歐姆)、85W/聲道(4歐姆),目的是為了讓功率管工作在最佳的線性狀態下,避免產生失真。
50CD和50A採用的OLED顯示屏字體比較大,黑底白字(略帶一點藍)的顯示效果非常好,遠遠都能看清楚

技術規格

輸出功率:55W/聲道(8歐姆)、85W/聲道(4歐姆)
總諧波失真:0.005%(20Hz-20kHz)
信噪比:>102dB
輸入端子:4路RCA輸入、1路XLR平衡輸入
輸入靈敏度:410mV
頻響:10Hz-100kHz(±2dB)
尺寸(WHD):430×60×280mm
淨重:7.5kg

濃郁又純粹的 “英國聲”

在全世界大部分音響品牌的聲音風格趨向大同的背景下,大家都在追逐高透明度、高分析力、銳利的線條感、大動態等同質化的聲音元素,導致很多產品根本無法體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異其趣的文化底蘊與美學特點。很多時候音響迷對品牌的選擇就會變得迷茫起來,想追求一種滿足自己喜好和審美的聲音風格也變得愈發困難。而 CREEK 朗泉 Evolution 50CD/50A 這套組合搭配愛沙尼亞 Audes 瑰麗 106 書架箱的聲音表現,依然維持了濃郁又純粹的傳統 “英國聲” 韻味,令重播的音樂顯得更有個性,也更具豐富情感。資深的音響迷大概沒有未體驗過“英國聲”魅力的,那是一種略帶昏黃色彩,不追求極致的透明度和分析力,甚至頻響兩端的極致延伸也不如現代風格那麼 “出彩”,卻能呈現現代風格所沒有的柔軟飽滿中頻,溫暖厚潤的質感,重播的人聲總能顯得更有親切感,重播的弦樂也更富色彩,音樂感染力更為濃郁。比如重播 Linn 出版的 Kidd 姐的《Gold》,那甜美的嗓音演唱正爵士真是極之迷人,飽滿溫柔的中頻質感像極了用 KT66 的膽機,甚至中低頻那種厚潤的特質與直熱膽 2A3也很接近。

而重播馬連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演奏的沃恩·威廉姆斯的《綠袖子幻想曲》,濃厚的英國紳士風情扑面而來,豎琴與長笛相互對答的前奏優美悠揚,把聽眾引入安詳和寧靜的氣氛之中,隨后弦樂聲部奏出主題。這時,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開始呈現這首朴實的、單二部曲式的民歌旋律,優美似甘霖一樣的聲音質感一下子就把聽眾吸引住了;在樂曲進行中,第一小提琴插入對位旋律,把樂曲柔和的情調烘托得更加感人至深。樂曲的中間部分,轉成了 C 大調 4/4 拍。主題選自另一首名叫《可愛的約翰》的民歌反復了三遍: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第二遍由長笛獨奏,第三遍提琴、長笛合奏。經過長笛吹奏的一小段“華彩”,再現了《綠袖子》民歌主題,但這一次換成了用中提琴和大提琴來演奏,由這套CREEK朗泉的重播聽起來更加深情感人。

一套小巧纖薄的英國式器材,兼顧了 CD 播放、USB 連接和同軸光纖等豐富的接口功能,加上小功率功放所特有的靈動音樂感,確實是音樂迷無需煩心、細品音樂韻味的佳選

總代理:駿韻音響

文/Sam 新音響 New Audiophile 

聽音樂、聽演譯的利器 Pathos Kratos 膽溝石合併式擴音機

文|陳海川

意大利、火紅色、八汽缸,你會聯想起甚麼?意大利超跑法拉利 F430、458 Italia?這裡是「Hi Fi音響」, 不是推介汽車的雜誌 / 網頁嘛!

超跑引擎

感覺上,Pathos Kratos 的造型,又確係似一副中置、 左 / 右對稱的超跑引擎,兩列共八支火紅色大水塘電容器, 分中對稱地從頂板露出外,兩旁開有兩列、共六大個,以金屬網保護的疏氣用圓孔,箱體左 / 右側再來兩大幅重金屬感的散熱器。前端分中 V 形凹位內有兩支左 / 右分中而立的真空管,真空管前方,即呈向後弧流線形的厚重前障板的分中位上,再有一大個銀色旋鈕,整個造型、份量感,視覺上令人聯想起前進動感與強大驅動力。有說,在靜止不動時,造型上仍能予你有速度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超跑。

如要問 Pathos 這「超跑」是中置 / 前驅抑中置 / 後驅? 皆不是,它是膽前 / 石驅,即膽溝石,真空管輸入 / 晶體管輸出。

最新強化版

一切非偶然,1994 年於意大利創立的 Pathos,其三位聯合創辦人,分別為電聲、工業設計與行銷專材。一切由 Gianni Borinato 有一個關於放大器電路的嶄新想法開始, 之後再找來行銷專材 Gaetano Zanini 及畢業於威尼斯藝術學院的 Paolo Andriolo 合作。就此,Pathos 憑著其獨有電路設計,結合意式美學及工業風,現代藝術品般的造型,行銷全球。

Pathos 向以膽溝石,真空管輸入 / 晶體管輸出架構行走江湖,以合併式擴音機為主力軍,當中再分成有或無 INPOL 增益放大電路兩系,Kratos 則屬無 INPOL 電路一系中輸出功率最高的新成員。設計 Kratos 的靈感,來自已推出好一段日子,同系的熱賣型號 Logos (現已推出 Logos MK II)。 Kratos 被視為 Logos 的強化版,大水塘電容較 Logos MK II倍增,身價亦是其兩倍多,能力上當然亦高強一大截。

膽溝石 / 全平衡

Kratos 即希臘神話中權力與力量之神,而膽溝石合併機之身的Kratos,每聲道輸出功率高達 200瓦@ 8Ω / 350瓦@ 4Ω。兩聲道放大電路如雙單聲道般左右分立,全平衡放大格局。 一款實實在在擁有前置放大及功率放大電路的膽溝石合併機,前置放大以真空管作 A類放大,一聲道一支 TungSol 雙三極管ECC803S,輸出級則以 Mosfet 晶體管, 每聲道 12枚、每相 6枚,橋接式 AB類放大,並內置專屬耳擴電路,輸出功率 (3.3W @16Ω / 2W @ 32Ω),最高輸出電平 (10V RMS)。 配備平衡 XLR 輸入 (x2)、非平衡 RCA 輸入 (x5)。 平衡 XLR 直入功率放大器輸入 (x1),平衡 XLR 及非平衡 RCA 前級輸出各 1組。擴充力方面,可額外購置模組電路:包括,HiDac MK2 數碼模組 (採用 ESS SABRE 9018K2M 解碼晶片 / 輸入採樣率 32bit-384kHz / USB音頻 編碼器 XHRA-2HPA / USB-B / S / PDIF同軸 / 支援 DSD 64 及DSD128 / 採取平衡式 XLR 模擬輸出),以及 RIAA 的MM / MC 唱放模組。

意式美學與工業風

Kratos 這身有著超跑味道的造型,有著Pathos一貫的 結合意式美學與工業風,真木材與金屬的融合,不同顏色 (銀、黑、火紅、木色)及不同表面處理 (鏡面、鍍鉻、 啞黑、噴沙銀、木色)。亦混合了不同線條,就如兩側散熱片,以 Pathos 自家商標字樣大玩圖紋 Monogram,好一 件實實在的現代藝術品。再加上內裡重量級用料、重型機箱,令 Kratos 淨重達 40kg,確係內外都份量十足又有睇頭,至於聽頭嘛!坐擁 (200瓦@8Ω) 輸出功率的 Kratos,我當然要在本社大 HiF i房、藉 8Ω 阻抗的 B&W (Bowers Wilkins) 802 D3來試它一試。

主要賣點

文章一開始就說 Kratos 造型令我聯想超跑引擎,但聲音上它並非以爆炸、衝刺力為主要賣點,而係賣一份遊刃有餘,就似某些富豪級名貴大房車的引擎般,大馬力得來線性,大把在手的控制力,面對任何樂器、大場面都有能力好好地逐一、仔細交代。

正如播出 CD版《Audiophile AnalogCollection Vol. 1》中的〈Pink Panther – Jazz
Ensemble〉,一開聲即見一個深闊的場境,各銅管、鼓、敲擊樂器逐一響起,即聽到一層層、層層 而後的音場,結像落在不同位置,它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實在又傳神。對各樂器音色及變化,演譯變化,Kratos 都能夠氣定神閒細意描述,細得似給人更多時間去接收、去感受似的,愈聽愈感受到演譯的玩味、生動加幽默感! 同碟中《J.S. Bach:Organ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管風琴某程度上就如分析力、控制力、下潛力的判官,真係一播判生死,Kratos 進一步表現出其遊刃有餘、線性又大把在手的實力,不慌不忙地隨著管風琴抑揚、跌宕,弱音仍見細節與質感,強音無開叉、無毛躁, 低頻強音亦能有質、有量、有力又有條理地推送,有著被 音頻全身按摩的效果。

旖旎風光

始終係意大利音響,當然不似德國音響的理性、冷靜,Kratos 不脫意大利人的熱情浪漫本色,播出 Quadro Nuevo & NDR Pops Orchestra《End of The Rainbow》, 不單有 3D大場面,更聽得到熱情、繼而感覺到音樂有溫度,〈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中的手風琴、色士風、低音提琴、豎琴以至樂團的聲音,都似一道又一道拋 物線,順滑細膩地拋出,既有溫度,亦有味道,一份在柔 和陽光底下,欣賞旖旎風光的美好感覺。

利器

人聲嘛!在《Greatest Folk Songs Of All》中,The Brothers Four〈Try To Remember〉,質感細膩的靚男聲 有肉、有厚度,帶暖調的音色,流麗細緻的演譯、唱腔, 營造出一道無縫似的旋律線,音樂感從頭到尾無間斷,一 氣呵成地,透心、感人的演譯加重播。 《林子祥85特輯》中的〈星光的背影〉,同樣聽到一 氣呵成的情緒,既有男人的溫柔,亦隱隱聽得出火裡似有團火的唱情,更感受到林子祥在不同樂段、歌詞意思中投入不同情緒,變化不斷,足以証明 Kratos 確係聽音樂、聽演 譯的利器!

目標顧客

請不要叫我剖析上述中那些特性分別來自膽前或晶體 管後的百分比,過去聽過無數膽溝石產品,有冷有暖、有斯文有剛烈、有理性鑑聽有感性唯美,同一類食材落在不同廚師手上,不同手勢下各有風味,總之 Pathos 一直一心 一意玩膽溝石,自有其一套理念,以上也就是 Kratos 的整體 表現。如以其前級輸出或後級輸入接駁別的器材,那就是另一個千變萬化的課題了。 對於正需要一台功率不弱、足以應付大小空間的合併機者,單刀直入去講,如屬一心追逐音效刺激、聲音物理反應者,肯定不是 Kratos 的對象、目標顧客!又如果你一心要追求享受音樂與演譯,亦對造型有要求,不單拒絕沉悶,更要搶眼的話,Kratos 決不可錯過!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轉載自 HiFi Review 2020 年 5 月號

評測丨集大成於一體的 “小不點” ,Bel Canto C5i 解碼/合並式放大器

“Hi-End”≠高大威猛

在很多發燒友的心目中,“Hi-End” 一定是意味著巨型的揚聲器、重型的放大器和信號源,總之一定要夠大夠威猛才有發燒的味道。如果在 1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這樣的認知也許是正確的,畢竟當時的電子技術還不夠發達,需要用體型來實現理想的聲音效果。不過,在數字技術極其先進的今天,再有這樣的想法就有點過時了,高度集成化的元器件、高性能的部件、更緊湊的設計,完全可以讓中小體型的器材也能夠擁有 “Hi-End”級別的性能和聲音表現。

其實,音響界這種 “以小博大” 的例子,並不在少數。不過能夠做到工藝如精美的藝術品、聲音表現又足夠震撼的卻並不多,來自美國的 Bel Canto 品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老派”向“新派”的激進轉變

一看 “Bel Canto”,就知道這不是英文。這個詞來自意大利文,是 “美聲唱法” 的意思,來自於 19 世紀的歌劇藝術或演唱風格,強調聲音的優美、演唱的華麗與技巧的超卓,同時又有“美妙的歌聲”之意。用這個詞來作為品牌名稱,也算是非常貼切和生動的了。

Bel Canto 品牌由 John Stronczer 在 1986年時創立,至今已有 33年的歷史。John Stronczer 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工程師,一向致力於半導體技術的研究。同時,和很多音響品牌的創始人一樣,他非常熱愛音樂,也認為當時市場上器材的聲音並不能滿足他嚴格的要求。於是,Bel Canto 品牌成為了他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Bel Canto 品牌的產品理念非常簡單:以最先進的科技,生產出最好聲的音響器材。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有著如此激進理念的 Bel Canto 品牌,其第一款產品竟然非常 “老派” ——電子管放大器。當然,這款電子管放大器和之后的大功率后級放大器的聲音相當出色,贏得了發燒友們的好評。而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 JohnStronczer 意識到了音響技術正在飛速發展,自己必須採取行動採用。接下來 Bel Canto 品牌的著名產品就是採用了 DPP(Digital Power Processing,數字功率處理)芯片的全數字放大器,並且在 2000年的 CES 大展上推出 eVo 數字放大器。BelCanto 品牌這一產品路線轉變顯然是成功並且有預見性的,現在數字放大器的應用面已經非常廣闊,並且已經出現了不少頂級音質表現的產品。目前,Bel Canto 品牌旗下的產品包括前后級放大器、合並式放大器、解碼、CD播放機和線材等等。

小巧精美的外形設計

近年來,Bel Canto 品牌旗下的器材在外形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機箱的寬度隻有標准尺寸的一半,也就是說在正常的機位上可以並排擺放兩台 Bel Canto 品牌的機器,一方面節省了不少的使用空間,另一方面也顯得更為小巧可愛,使用起來充滿新奇和愉悅。

C5i 解碼/合並式放大器就是這樣的一件產品。鋁合金面板厚達 12mm,上方蝕刻有品牌標識。面板中央被巧妙地挖出了一個長橢圓形,正中露出一個不大不小的 LED顯示屏,顯示屏右方是一顆黑色金屬旋鈕,左邊則是一個直徑3.5mm的耳機輸出接口,除此之外,面板上別無其它操控按鍵,整體顯得精巧簡潔,非常適合用家在中小空間甚至是桌面上使用。

豐富的連接功能和高度集成性

正如它的型號所示,C5i 的內部集成了解碼和完整的前后級數字放大電路,這也是廠家 e.One(即一體化、高集成度)設計理念的具體表達。和所有 e.One 器材一樣,C5i 的核心設計理念和技術成果被稱作 “HDR Core”,這是 Bel Canto 品牌超過 20年解碼的開發改良成果,主要由三個部件組成:超低噪聲主時鐘、先進的非同步界面和雙模式低噪聲高效率的電源供應系統。廠家聲稱,“HDR Core” 技術是每一款 e.One 系列解碼和合並式放大器的基礎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產生最為真實、開放和細膩的音樂體驗。

既然具備了解碼功能,C5i 的連接端子非常豐富是可以預期到的,非常適合既有黑膠唱片和 CD唱片,又玩電腦音樂發燒甚至耳機發燒的用家使用。模擬輸入端子方面,C5i 提供了一組 RCA 輸入、一組 MM 動磁黑膠唱盤輸入,而數字輸入端子方面則提供了光纖、同軸接口輸入各兩組以及一組 B型 USB 輸入。輸出端子除了揚聲器接線柱外,還有一組線路輸出端子,可以外接后級功率放大器,把 C5i 當作純解碼或前級放大器使用,升級把玩的空間非常大!

很自然,C5i 的解碼是從屢獲殊榮的同廠 DAC 系列中移植過來,支持 24bit/192kHz 規格。主時鐘則是採用自家的 Two-StageMaster Reference Ultra-Clock(兩級主參考超級時鐘)設計,確保無論是光纖、同軸還是 USB 的數字信號輸入,都可以將時基誤差減至最低水平,實現對數碼信號的高精度處理。此外,C5i 的 USB 輸入通道還支持 24bit/96kHz 規格的數字信號輸入,並且完美支持WASAPI(Windows Audio Session API:Windows音頻會話接口)驅動。

為了確保音質的穩定和高水准,C5i 在零件選用方面也非常嚴格,所採用的音頻級電阻要求誤差不超過 0.1%、電源採用了低噪聲電源組件、24bit 的數字音量控制電路、丹麥 B&O 出品的 ICEpower 數字功放模塊和優秀的輸出控制電路……都為最終的好聲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字放大電路帶來的“模擬味”

試聽時,仍然選用了近期非常紅火、內容也很豐富的一張試音碟《極品天籟2019》。實際上很多發燒友會對數字放大器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聲音未必足夠好,不過 C5i 也許可以給他們 “上一課”。幾個小時聽下來,C5i 顯露出非常高的素質:整體音場穩定而自然,聲音密度厚實,細節還原相當細膩。當播放《I’ve grown accustomed to your face》時,低音貝司的撥弦充滿筋肉感,帶出泛音濃郁的低頻;輕盈的打擊樂器帶著溫柔卻明快的閃爍感;電吉它的琴聲富於通透感和穿透力,整體的氛圍很有點“黑膠味”,完全沒有所謂的數字感。而播放《火鳥組曲》時,C5i 又展現出非常具有震撼力和扎實感的聲底,音場宏大開闊,層次感強烈,交響樂隊不同樂器之間體現出鮮明的強弱對比,快速的動態轉變也得到完整的再現。此外,你還可以體會相當細膩和具有音樂味的弦樂齊奏和管樂鳴響,充滿了光澤度和活生感,哪怕是優秀的放大器,其水平也不過於此吧!

規格參數:

放大器部分:

功率輸出(1%總諧波失真):每聲道120W(4Ω負載)或60W(8Ω負載)

最小負載:每聲道3Ω

峰值輸出電流:30A

頻率響應:1.5Hz-90KHz(+/-3 dB,4Ω負載)

總諧波失真:0.003%(1W, 1KHz, 4Ω負載)

額定總諧波失真:0.003%(1W, 14:15KHz, 4Ω負載)

輸出噪聲:<50uV(額定輸出、A計權、10Hz-20KHz)

阻尼系數:>1000

輸出阻抗(100Hz):<8 毫Ω

動態范圍:115dB

數字輸入端子:

最大數據輸入取樣率:24bit/192KS/s(兩組SPDIF RCA、兩組TOSLINK)、24bit/96KS/s(USB)

模擬輸入端子:

線路輸入阻抗:11kΩ

耳機輸入阻抗:47kΩ//150pF

唱頭准確度:+/-0.5dB, 50Hz-15kHz

輸出端子:兩組WBT NextGen接線柱、RCA線路輸出端子、耳機輸出端子

耳機輸出電流和電壓級:峰值300mA(4Vrms)

開機功率消耗:14W

關機功率消耗:0.0W

工作電壓:100-120VAC或230-240VAC(50/60Hz)

外形尺寸(WHD):216×88×305mm

重量:6.5kg

Wharfedale Elysian 2 旗艦書架式音箱

 

Wharfedale(樂富豪)近年來推出新品的速度非常快,還記得兩年前推出DENTON 2 85 周年紀念版音箱,就以極高的性價比、優美典雅的外觀、迷人的聲音贏得了發燒友的追捧。作為現代揚聲器的始祖,擁有 88 年歷史的英國Wharfedale,最新推出的 Elysian 系列音箱,源源不斷的加入新技術,為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向百年歷史奮進的 Wharfedale

Wharfedale 成立於 1932年,創始人 Gribert Briggs 把其位於英國約克郡鎮的家中地下室改裝成一個簡陋的音晌開發操作間,就在這裡,他成功地研發了世界上的第一隻電磁圈推動的單元一一Bronze,在這個名為 Wharfe (沃夫河) 河邊的小鎮便成了 Wharfedale 音響的發源地。

除了研發世界上的第一隻電磁單元外,在 1950年, Wharfedale 更舉辦了一次現場演奏及揚聲器重播做比較的音樂會,當時在倫敦的 “Royal Festival“ 音樂廳舉行,示范過程先是現場樂隊或者一組樂器演奏井即時錄音,並於其后再作即時重播讓所有聽眾即時感受到 Wharfedale 揚聲器真實的重播效果。這次示范音樂會Gilbert 與 Quad 的創辦人 Peter Walker 一起合作,當時採用了 Quad 的放大器,因而兩家成為友好公司至今。

時代在發展,用戶需求在變化,Wharfedale 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對經典產品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作了大刃闊斧的升級改良,以滿足當代高端愛樂人士和骨灰級音響發燒友對高清音樂苛刻的重放要求,順勢而為推出了 Elysian (愛樂紳) 系列。Elysian 系列從設計到聲學測量確認都在英國完成,由國際音晌界著名調音大師 Peter Caume 先生任研發總監,確保 Elysian 系列的高品質和純正英倫皇家風范。

極具古典氣息的外觀設計

全新的旗艦 Elysian 採用全新的箱體設計,採用了經典的三明治結構,採用多種不同材質的 HDF 構成特殊弧形結構光是加工這個弧形的箱體,就需要數周的時間。箱體內的面板互相不平行,能有效地將諧振和箱體內的反射減至最低,帶來更加純正的聲音。外觀方面,結合現代時尚潮流的形象風格,以純手工、長時間情細打磨而成的高雅鋼琴漆面箱體極具古典氣息。

自主研發的 AMT 海爾氣動式高音

Elysian 2 為三路三單元設計,高音採用自主研發的 27 x 99mm 的 AMT 海爾氣動式高音,讀者朋友肯定會問這枚海爾氣動高音單無有什麼過人之處呢?首先海爾高音的振膜面積大,驅動空氣量大。若然以 1 英寸球頂高音來計算,它的振膜面積為506mm,而海爾高音單元的振膜在展開後面積大約為 4500-6900mm,是球頂高音單元的 8-13 倍之多,驅動空氣的量自然比球項高音單元要多。其次,由於海爾高音的折疊振膜的每個相鄰面是做相對運動的,在驅動相同體積的空氣時振膜需要的振幅小得多速度更快,有效工作范圍內幾乎無壓縮。因此,高頻的延伸更好,瞬態反應速度也更快。

Scan-speak 特別定制的中,低音單元

中低音方面,Wharfedale 為 Elysian 2 配備了廠方專門向 Scan-speak(紳土寶)特別定制的單元。其中,中音為 5.25 寸 NRSC 帶涂層的玻璃纖維單,元低音方面為 8寸的 NRSC 帶涂層的玻璃纖維單元。玻璃纖維振膜的硬度十分高,使得錐盆在推動空氣發聲的時候能夠保持形狀不變從而減少失真。丹麥 Scan-speak 的單元有著線性動態好、失真小、瞬態特性優良、聲音飽滿通透細膿、音染低等特點能為Elysian 2帶來更佳的表現。

分頻器和跳線也用料十足

分音器方面的設計和用料也毫不含糊,分頻點設置在 370Hz 和 3.1 kHz,內部使用多種發燒級的元器件,搭配鍍銀無氧銅線材,務求營造最真實自然的聲音表現。接線柱方面採用純銅鍍鉻接線柱,附帶的跳線採用美國定制 Palic 百威香蕉插,日本Nakamichi (中道)Y字插頭,線材使用鍍銀無氧銅。

可選購原廠腳架

這次試聽的是 Elysian 2 大型書架箱。細想一下英國的音箱品牌,很多旗艦產品都是採用大型書架箱設計,這一點非常特別。廠方為 Elysian  2配備了專用的腳架可供選購,外觀、配色均與 Elysian 2 如出一轍,此外,設計師更是根據 Elysian 2 的高度與實際聆聽位置和音色進行設計,而配備的腳釘和釘墊也是經過設計師多次測試才最終選用的,務求讓 Elysian 2 發揮出更佳出色的表現。

寬鬆白然的聲音表現

搭配試聽的是 Quad 國都的 Artera PIay+ 播放器、 Artera Pre 前級和 Artera Stereo 后級。Artera Play+ 播放器是一台集中 CD 播放、藍牙接收、解碼器、前級於一身的多功能一體機,支持 DSD256 的解碼,功能非常豐富。Artera Stereo 后級採用的是 Quad 著名的電流傾注技術(current dumping),給一個功率不大的 A類功放帶上一個大功率的 B類輸出級,通過 B 類輸出級向 A類功放提供大電流,在低功率輸出下以低失真的 A類放大方式運作,到高功率輸出時,則採用效率較高的AB 類放大運作,在 8Ω 時輸出功率可達 140W。搭配 Elysian 2 會有怎樣的聲音表現?

如果要筆者給一個關於這套搭配的總體印象,那就是活潑開揚之中帶著點沉穩.擁有穩定的聲音表現,容易驅動且發出令人愉快的聲音,低頻寬鬆有下潛,卻又絕不拖泥帶水,這套組合的高音特別地柔順和光滑,如絲綢一般的質地。

試聽《原音情選2014》當中 Beyond 的 《情人》,這套組合帶出一種積極向上而輕鬆的聲音,這套系統的音色還帶有甜美的溫潤,低頻干淨而又快速,同時擁有著大口徑單元的寬鬆感,下潛的深度也是剛剛好。再換一首女聲 Rebecca Pidgeon 的《Spanish Harlern》 ,這套系統不會過分強調顱腔的共鳴和胸腔的力度,反而是口型的細小和吐露的氣息,在 AMT 高音的加持下,Elysian 2 更讓人感覺到高音細節的存在,當然,空氣感和場地的堂音都有上佳的表現。

接著試聽全碟最難播放的《The Pines of Rome》片段,Quad 與 Wharfedale Elysian 2 音箱搭配,將錄音的前半部分微弱的信號也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不光是有極寬的二頻段延伸,而且低頻的力度到位的同時,又不失大口徑音箱的寬鬆,感覺十分特別!而低頻下潛有深度的同時也不失中低頗段有極好的密度,每個音符聽上去都很扎實,這是一種密度感很高的聲音表現!在聽這段樂曲時,筆者發現這套組合速度感非常一致,高頗不會沖出,低頻絕不遲延,所以重播出來的音樂十分順暢,聲音有力的同時,卻不會讓人感覺有壓力。

最后,筆者挑了一張管風琴專輯來播放,顯然想挑戰一下 Wharfedale Elysian 2 音箱的低頻響應,要知道管風琴的低頻是非常難以播放的。管風琴的頻率范圍很廣,低頻可以低至數赫茲,即使錄音設備能錄到頻率如此低的低頻,恐怕世界上最頂級的音晌設備也未必能夠回放。中頻段自然是 Elysian 2 拿手的,因此管風琴的規模感一下就顯現出來,低頻的毋感不算十分突出,但是那種平和的延伸卻是有的,Elysian 2 的低頻延伸可以達到 30Hz 這在大型書架箱家族中已經算是不錯的指標了,這通常是高級別的落地音箱才能做得到的。

總結

全新一代的 Elysian 系列傳了 Wharfedale 樂富豪產品 88 年來的技術沉澱,遵循樂富豪品牌一貫的設計原則,結合現代的時尚潮流的型像風格,純手工精細打磨弧形箱體、高雅亮麗的鋼琴漆面、自行研發的 AMT 氣動式高音、Scan-speak 原裝訂制的單元、獨特的接線柱和專屬腳架,無一不是 Elysian 2 有著出色表現的堅實基礎,喜歡英國聲、喜歡寬鬆低頻的朋友,不妨預約當地的經銷商進行試聽,Elysian  2 一定不會樣你失望。

開箱篇:打開音樂寶盒 ​Bel Canto 美寶聲 e.One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

曾經聽過美國 BelCanto Design 美寶聲 e.One 系列的 DAC2.7 解碼前級和 REF500S 后級功放,這套小巧別致的器材,無論驅動力亦或音色表現都令人大吃一驚。小小的功放輸出功率高達 250W/8Ω,在負載阻抗減半的時候輸出功率更可線性倍增到 500W,而峰值輸出電流也達到 35 安培。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大概輕鬆驅動市面上 80% 的音箱都毫無壓力。而 DAC2.7 解碼前級也是一部素質不俗的產品,不但提供足夠豐富的數字輸入接口,更內置了高精度的 Master 主時鐘線路,分別由 22.5792M 和 24.576M 兩枚高精度溫度補償晶振,對應處理 48/96/192/384 和 44.1/88.2/176.4/352.8kHz 等不同倍數取樣頻率的數字信號,將時基誤差降低到僅為 70飛秒(100Hz-1MHz),由此獲得最精准的數字處理。DAC 芯片選用的是美國 Burr Brown 公司的 PCM1792,支持 24Bit/192kHz規格。能夠在緊湊的設計中提供如此強大的性能,在音響圈中難覓同類對手。

Bel Canto 是一家勇於應用新技術的公司,入門級的 e.One 系列目前包括: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CD3T 轉盤、DAC2.7 解碼器、C5i 合並功放、Phono 唱頭放大器、REF500S 立體聲后級和 REF600M 單聲道后級等完備的音頻產品。旗下功放產品大膽應用開關電源和 Class D 功放線路,目的是提升功放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幅縮小功放的體積,即使一部輸出幾百瓦的后級,佔地面積也大概如同一張 A4 紙般大小,在低能耗工作的同時還能夠帶來高動態、高分析力和純淨的音質。這次開箱的是 Bel Canto 美寶聲的新產品:e.One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

內外兩層包裝都嚴嚴實實的
除了常規的說明書,Stream 還附上了一張彩色圖文印刷的快速使用指南,按圖示步驟就可輕鬆連接、設定機器。
包裝箱內的防震環保泡棉非常厚實,足以應付長途運輸的顛簸,由於 Stream 需要採用 iOS 設備 App 控制,因此沒有隨機配備遙控器之類的附件,隻附帶了一條電源線。
e.One 系列的外觀特點是每個型號機身尺寸僅 1/2 標准機箱寬度,因此無論並排橫擺又或是疊高都比較節省空間,尤其適合當下時尚家居或者桌面 HiFi 玩家。
Stream 的面板和機箱用料做工都非常考究,厚厚的鋁金屬面板兩邊打磨成圓角,上下邊為大切角,中間則是拉長的運動場型鏤空,內裡鑲嵌了黑色亞克力面板,開機后可透射出綠色背光的資訊顯示,非常清晰養眼。
e.One 系列的機箱均採用厚實的無磁性鋁板材彎折而成,表面噴涂以鑄鐵質感的皺紋漆面,耐臟抗指紋,歷久彌新,質感非常高級。

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的面板上沒有任何的操控按鍵和旋鈕,也沒有內嵌大尺寸的圖像化顯示屏幕,僅以綠色字體顯示連接的狀態和資訊,如 DLNA(網絡推流);顯示輸出的狀態,如 digital on/off 和 analog on/off;還可顯示文件的規格,如 44.1 WAV、96 MQA、176 FLAC 等等。
機背上所提供的連接端子非常豐富,雖然機身緊湊,卻依然提供標准的 IEC 電源插座,以供喜歡玩電源線的音響迷更換線材,總電源開關也設計在插座旁邊,你會覺得操作不便嗎?
作為串流數播,Stream 當然具備了 Ethernet 網絡接口,同時還有 USB-A 接口,可供連接 USB 儲存設備。另外,還提供了 AES,同軸和光纖三種數字輸出接口,也就是說如果玩家已經自有高素質 DAC 解碼器的話,那可以加入 Stream 作數碼音樂播放之用。同時,Stream 還具有一組模擬 RCA Line Out 端子,因此即使沒有外接高素質的 DAC 解碼器,Stream 也可以作為一體機輕鬆融入原本的音響系統。通過網線輸入,可支持對應 44.1/48/88.2/96/176.4/192/352.8/384kHz 等取樣頻率的數字信號。
雖然機箱小巧,Stream 的內部設計簡約卻不簡單,在一塊大型的線路板上,還採用復合結構架起了一塊較小型的線路板。
大板上集成了包括板載Triad品牌電源變壓器在內的電源線路、整機主控 ARM 芯片線路、串流接口輸入線路、數字輸出線路和 DAC 解碼線路等功能線路都全部整合在一起。
小板上則集成了用於網絡串流播放的 NXP2120 ARM 主控芯片、用於整合數字音頻輸入/出的 Wolfson 歐勝的 WM8580A S/PDIF 收發音頻編解碼芯片,TI 德州儀器的 TUSB4041I 四端口 USB 2.0 集線器等重要的核心部件,從而完成網絡與 USB外設的連接,以及串流音樂資源的播控功能。
大線路板上集成了兩顆高精度的 Crystek CCHD-575 飛秒級溫度補償晶振(24.576M、22.5792M),用於對應不同採樣頻率數字信號的處理,從而避免信號處理過程中需要由於時鐘對應頻率偏差而需要運算插值等問題。
針對較低規格的數字信號,還採用了 TI 的 SRC43821 雙通道異步採樣率轉換器作處理,玩家可選擇原規格輸出或者升頻輸出。
內置的 DAC 與模擬輸出線路則交由 BurrBrown 公司的 PCM5102ADAC 芯片來完成,這枚芯片不但具有 PCM32Bit/384kHz 和 DSD64 的高格式 D/A 轉換,同時還內置了濾波器 2.1V 電平模擬輸出功能,內置了 PLL 相鎖技術消除了系統主時鐘偏差所引起的時基誤差,抑制帶外噪聲的能力非常好,並且無需額外的附加模擬線路,就可直接輸出高質量的模擬信號。
由於面板上沒有任何的操作端子,因此 Stream 的所有操作都需要用家在 iOS 移動設備上下載 SEEK App 來完成操控。數字串流播放器支持最新的音頻格式、包括 MQA、DSD 等等,還支持絕大部分主流的音樂平台。
這個 App 是 Bel Canto 自己開發的,同時也可控制 Bel Canto 其它系列的網絡串流播放器,已經內嵌了 roon、Tidal、Quboz 等平台和網絡電台功能,廠方的資訊表示未來還會支持蝦米音樂的 MQA 文件。
在界面設計的美觀程度和操控的人性化直觀性方面,SEEK 都做得不錯,主界面可顯示大尺寸的唱片封面,還具有清晰的大“按鍵”,操控起來完全無難度。
Stream 支持多種連接方式,比如以網線插上路由器,在 SEEK 的界面裡識別並指定 Stream 之后,就可以播放局域網 NAS 的共享文件了;也可以通過 SEEK 的網絡電台選單收聽全球的網絡電台;如果你注冊了 roon ready 或者TIDAL,則可以登錄賬號后管理與播放包括最流行的MQA在內的海量高清音樂。

總結

作為美寶聲最新推出的數字音源,e.One 入門系列的 Stream 在一個緊湊堅固的機殼內提供了高素質的制造水准,而且兼顧了數字輸出和模擬輸出,因此可滿足玩家們各種連接的可行性。假如你是書房桌面 HiFi 玩家,則可通過 Stream 搭配 C5i 合並功放,再搭配一對高素質書架箱或者耳機,就可輕鬆暢游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而假如你想為已有的大型 HiFi 系統添加數碼串流播放器擁抱嶄新的便捷音樂世界,那無論是用 Stream 的數字輸出或者模擬輸出,都可輕鬆接入到原系統中。

產品規格

最大數碼輸出:24/192(AES、SPDIF、Toslink)

超低噪主時鐘:<100fsjitter(100Hz-1MHz)

模擬輸出電平:2Vrms

失真:<0.01%(20-20kHz)

耗電:15W(使用中)、0W(待機)

電壓:100-120VAC或230-240VAC 50/60Hz

體積(WHD):216×88×305mm

重量:7公斤

總代理:駿韻音響

全文轉自《新音響 New Audiophile》

Luxman 最新真空管旗艦前級 CL-1000 外形夠古典·聲音夠細緻

Luxman CL-1000 是向該公司1975年推出的旗艦 C-1000 致敬之作,成為現時的新旗艦。我沒有見過 C-1000,但從網上圖片所見,CL-1000 的面板設計與它有 9成相似,非常的懷舊感覺。用上外形極為相似的旋鈕和推桿掣,只是以現代技術的製作更加精美;面板是以三層鋁板精製而成,有防止諧振之功能。頂部及側板以木殼覆蓋,是胡桃木配上打磨得光亮可鑑的 Rosewood 木皮所造,使外形倍覺矜貴。

外形復古技術先進

雖然 CL-1000 的外形與 C-1000 相似,但內裡卻採用了更新的技術,使它在各方面都超越了 C-1000。它不但外形美,整部機的外殼比前更為扎實。除了三層鋁合金合成的面板,鋼製機箱的結構非常穩固,配合 4隻大型鑄鐵機腳,杜絕諧振及外來震動。機箱內並有間格安放不同電路,電路板再多一重隔震,裝有橡膠卸震物,避免與機箱直接接觸。

電源當然是一部前級放大器的重要把關者,為它提供穩定的能源與寬闊的動態。CL-1000 特別重視變壓器的品質,因為如果它們的漏磁處理不好,往往就是噪音的來源。 CL-1000 的電源變壓器及輸出變壓器所採用的鐵芯都是以超級坡莫合金(Super Permalloy)所造,含鎳量高;這種鐵芯比一般的珪鋼片芯有更高的導磁率,而且損耗也低,是極理想的音響變壓器鐵芯。

LECUTA 音控質高有效

前置放大器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音量控制。以往都是用電位器達致音控的目的,所以大家都想盡辦法去造一個理想的電位器,從最簡單的碳質,到進一步的金屬可變電阻器,再到用多枚獨立電阻器,以人手焊接的都有。不過用電位器始終有缺點!失真較大,調校音量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阻抗。到了後來,不少廠家都改以電路方式來控制,

方法很多,各有功效。Luxman 用的方法名 LECUA,而在 CL-1000 身上,更進化至LECUTA,多了一個 T 字就是變壓器;全名是 Luxm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ltimate Transformer Attenuator。它主要是用了兩個(左、右聲道各一)有 34 抽頭的變壓器,在改變音量時用獨立的繼電器去連接,完全不影響訊號路徑。這兩個變壓器的鐵芯又與電源變壓器等不同,是採用了日立出產名為Finemet 的物料,是全球首個納米晶軟磁物料。它的特性是磁力密度及導磁率都高,電磁噪音低,體積小極為適合用於低電流的音控變壓器。

開機消磁設想周到

據 Luxman 說,CL-1000 不單只是一個新型號,還是一個新的里程碑。CL-1000 是一部真空管前級,Luxman 在使用真空管上,可謂經驗豐富。它一共用了 6支  E88CC 雙三極管作 P-K NF 放大。兩級放大中,用了自家的油浸電容器作交連。這電容器也用於同廠 MQ-300 功率放大器上,有很滿意的效果。CL-1000 有多方面的功能,面板上可見除輸入選擇與音控兩大旋鈕,還有5 個較小的,其中4個作高低音調校I補償,另一個是左右平衡。中間有 5個撥掣,分別是輸出相位、平衡輸入相位、輸入直出、低通(30Hz)及單 / 雙聲道選擇等。最後還有一個輸出平衡 / 非平衡選擇和一個比較特別的,名為 ‘Articulation’ 的掣,原來是消磁的。Luxman有感於變壓器其中一個缺點是用後會有殘餘磁力,為消除這些磁力,每次開機,它都會進行一次消磁。如果用家仍想徹底一些,可自行按掣消磁。這確是一個十分周到的設備!

4 組 line 輸入(1 平衡,3 非平衡)外,另有一組名為 ‘Ext. In’的,以後再作交代。輸出則有平衡與非平衡各兩組。所有 RCA 座都是以特製的合金所造,能兼顧導電能力與耐用性;還有鍍金的電源輸入插座。由這些細節可見這 Luxman 旗艦前級在製作上的認真,一切都是為了聲音更完美的表現而設。

低頻優異動態出色

如一般膽機,CL-1000 開機要預熱,並與消磁同時進行。這時,消磁掣旁 3顆小燈會閃,然後 2 顆,1 顆,待3燈熄滅,便消磁完畢;預熱時間長一些,約半分鐘完成,這時才可以開聲。

試聽 CL-1000 期間,亦剛好來了幾張 BR Kiassik,楊頌斯(Mariss Jansons)指揮巴伐利亞廣播樂團的 CD。發覺 CL-1000 的低頻十分強勁,尤其是聖桑(第三號交響曲)中的管風琴,下潛力超過我聽慣的杜托指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版本,使我有點懷疑是否 CL-1000 加重了低頻。我馬上拿杜托版出來對比一下,結果後者的低頻量與我聽慣的效果並沒有大分別,即是說 CL-1000 並沒有刻意加強低頻,亦證明 BR Kiassik 的低頻確是厲害,而 CL-1000 亦只是把它忠實重現!

說回這張〈第三號交響曲〉,確是近期一張非常出色的古典 CD,杜托版的低頻已經十分不簡單,但楊頌斯的卻更強。我最喜歡它第一樂章的慢板部份,管風琴的低音有如一道牆,不時以一股暗湧向聽者直迫過來,雖然聲量是輕輕的,但能把人淹沒!它強勁之餘,又不會喧賓奪主。我發覺楊頌斯喜歡較豐滿的低頻,令樂團的其他聲部有一個很好的承托。這一段的弦樂就在這穩固的承托下,優美地歌唱。CL-1000 就能非常稱職地傳遞這個特色!在第二樂章的第二部份(Maestoso),管風琴以強勁的和弦進入,然後加入弦樂、銅管、木管、鋼琴等,非常堂皇!最後的定音鼓,把樂曲推到最強的高潮結束!CL-1000 把這一段爆棚樂段爆得不亦樂乎!有如在海旁看煙花大匯演,對樂團的立體感與通透度都有很好的表現,特別是深度,能把弦樂、木管、銅管、敲擊等不同組別的前後位置,都交代得比現場更為清楚!真的!在現場,如果你閉上眼聽,也不能把位置分辨得如此清楚!畢竟聽 Hi Fi與現場是兩回事,但這也是聽 Hi Fi 的樂趣之一!聽這作品,絕對是前級的分析力的一大考驗,稍為弱一點,就不能把各種樂器播得如此清晰。而強弱的對比,亦反映 CL-1000 高分析力的另一指標。

人聲動人氣氛一流

對一部前置放大器!我對分析力的要求是排在最高的,甚至在音色之上。我認為高分析力的前置,音色不可能差;反之,音色差,分析力就不會高!CL-1000 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高分析力,同時亦帶來動聽的音色。上面聖桑的管弦音色就十分出色,很有質感,最強音壓時仍只有飽滿而無刺耳。人聲呢,我揀 T David Roth 的SACD “Meet You Where You Are”。Roth 的木結他非常好聽,那鋼線的音色突出卻又柔和。他的聲音也一樣,突出又柔和,略為低沉,CL-1000 優異的中頻表現,把 Roth 滿滿的感情毫無保留地送上。

再來一張(Rita Payes In New York),此碟甚多鋼琴、色士風、長號、敲擊、Bass 等獨奏片段。CL-1000 的高分析力輕易把各樂器的形體真實重現,尤其是那些吹管的氣息,當然不能不提 Rita 成熟中帶稚氣的獨特聲線,非常吸引;最重要的爵士氣氛,一室洋溢!

一路聽下去,CL-1000 對不同類型的音樂都有非常滿意的表現,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屬超覬聲的前級!何況它還有唱放!

附設唱放MM/MC皆可

唱放?前文好像沒有提及。有的!原來那‘Ext. In’ RCA 輸入,就是唱放。動磁(MM)及動圈(MC)均可。阻抗可在機背調校,各有 3級電阻值可調,更有 6級電容值,這在一般附設唱放都是比較少見的,而它的表現亦在水準以上。聽 Eva Cassidy 的現場錄音,她在開始時簡單的和觀眾打招呼(Side 7, “Time After Time”),那種真實感,真會令人回頭望望,看是誰在說話!她的結他也是非常真切的,清晰不在話下,輕重有序,節奏感強;及至她一開聲唱,有如說話般自然的語氣,飄入耳窩,非常受用“當然,Eva Cassidy 的 CD 也令人感受到這種真實感,但 LP 本身聲音從容的特質,如果唱放不能釋放出來,再好的盤、臂、頭組合也是枉然。而 CL-1000 的唱放就能非常稱職地把這任務完成!

小提琴一向是黑膠系統的試金石,一張德律風根鮑凱里尼(Violine & Gitarre)正是我最喜歡用來試小提琴的LP。兩位演奏者Gyorgy Terebesi 和 Sonja Prunnbauer 名氣不大,可是他們的合作天衣無縫,而小提琴音色之醇美,亦少有匹敵!就算是普通水準的系統亦能出到很美的音色;不過,就自是很美,也有高下之分的。CL-1000 唱放播此碟動人之處,絕對超越一般水準。我的結論是,這個附設唱放就算不能和獨立唱放平起平坐,起碼比起很多需另加獨立唱放插板模組的好得多!

我只有MC頭,所以未能試它的MM。但一般 MC 放大比 MM 要求難一點,因為 MC 頭的訊號較弱;所以若 MC 表現好,MM 不會不好!

大草評兩句

Luxman 這台新旗艦前級 CL-1000 的外型雖然是與 45年前面世的 C-1000 有九成相似,但我卻完全不覺得老套落伍,相反,我倒認為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古典美,襯上精巧細緻的金屬部件造工,與及打磨得閃亮滑溜的鋼琴漆紅木機箱外殼,樣子實在非常吸引。不過它的高端線路設計,精闢用料,備有 MM/MC 唱頭放大,自動與手動為火牛芯消磁功能,與及既高清又耐聽的超卓靚聲音效,才是 CL-1000 的真正魅力所在。它具有非常優越的分析力,超級寧靜的底噪,清晰顯示錄音訊息中的微弱細節輕而易舉。它的高頻通透開揚,中頻豐滿而且線條清晰,低頻有質有量有速度,三頻表現得平均,沒有一瓣過份強調或者刻意淡化,令人聽得很從容舒服。CL-1000,是一台令你睇得開心,聽得愜意的高水準觀聲前級,值得高度推薦。

結語

CL-1000 外形高貴,分析力強,大量細節源源奉上,層次分明,定位準確、說利,但卻不刺耳,反而音樂感滿瀉!價錢不算便宜,但聽過它的表現後,沒有人會說它貴!如果CL- 1000的外形未能迷倒你,它的聲音表現一定能夠!

轉載自 “音響技術 463 期”

都市人的賞樂好拍檔 Bel Canto Design e.One Stream 網路串流播放器 DAC 2.7 解碼器 REF500S 立體聲後級

轉載自 HiFi 音響 2020 4 月號

文|阿基米德

大約在 2000 至 2010 年左右,CAS 方興未艾,為音樂小型化進程、Desktop audio 發展帶來巨大助力。當時 Bel Canto Design 的產品是熱門之選,因為這家公司將 Lifestyle 列為產品設計方針之一,因此不但備有完整的 Half size 器材,亦用心將不同功能整合,目標是應用方面能夠切合一般人所需,聲音表現又能夠令發燒友感到滿意。 經過多年之後,Bel Canto Design 的方針未有改變, 音質進步卻是十分明顯,對於長年面對土地問題的環境鬥 士,以及有意進入音樂之門的朋友,都非常友善。

Lifestyle

Bel Canto Design 主席 Michael McCormick 在接受本刊訪問時提及,這家 1991 年在美國 Minneapolis 成立的音響品牌,產品在美國生產。品牌早年曾經專注於單端三極放大 技術,後來為了擴大市場層面,所以將 Lifestyle 列為產品設 計方針之一。

接下來,世界各地對於小型音響產品的需求有增無減,Bel Canto Design 的技術進步當然亦一樣。為了配合產品體積,需要考慮工作效率及熱量問題,Class D 放大技術自然成為他們重點研究對象。 另一方面,如何因應用家習慣,去整合不同功能,例如 DAC 與前級結合、合併機與 DAC 等等,以求減少器材數目,切合「輕量」玩家需要。 這次送到本刊接受測試的,正是廠方以大眾市場為目標的 e.One 系列產品,它們分別是 Stream 網路串流播放器、 DAC 2.7 解碼器、REF500S 立體聲後級。

功能整合

這三款 e.One 系列產品,第一款出場是 Stream,它是一 台網路串流播放器,對應 UPnP、DLNA 協定,能夠輸出最高 PCM 24bit/192kHz,亦支援 MQA。廠方強調它的數碼輸出原汁原味,沒有加料。

Stream 機內設有一隻 EI 型變壓器,不設 DAC,只透過 AES、S/PDIF Coaxial RCA、TOSLINK 三組介面輸出數碼訊號。 需要留意的是它備有數碼音量調整功能,如非必要, 請不要使用,原因將於試聽環節內解說。 接下來是 DAC 2.7,數碼輸入備有 AES/EBU、 TOSLINK、USB 各一;還有兩組 S/PDIF Coaxial RCA。機內以一隻設有屏蔽的環型變壓器負責供電。DAC 晶片是德州儀器 PCM1792,支援最高 PCM 24bit/192kHz。 它設有 24bit 數碼音量控制功能,當然,亦可以將之關上,用盡其 2V 輸出。此外,DAC 2.7 還有耳擴線路,輸出介面為 6.3mm TRS。

Michael McCormick 在訪問中提及過,e.One 系列為大眾而設,不過入門前想要簡單、入門後想升級玩分體的人不屬少數,REF500S 立體聲後級、REF600M 單聲道後級, 就是為這類進階發燒友而設。 打開 REF500S 的頂蓋,可以看到機內裝設了四塊線路板。它們是兩分訊號輸入電路,以及兩塊供電一模一樣、 整合了供電與放大線路的線路板/模組。 每聲道輸出為 200W(8Ω)、400W(4Ω),阻抗跌至 2Ω 都可以正常運作。

注意事項

把一套三件 Bel Canto Design e.One 產品,接上 Amphion Helium410 書架揚聲器。線材分別有三條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  電源線、Analysis Plus Golden Oval AES/EBU數碼線、TiGLON MS-DF12X XLR 訊號線、 TiGLON MSS-DF100SP-HSE 喇叭線。 一開聲,若然你發現就算把 DAC 2.7 的音量開盡, 依然覺得太細聲的話,也許原因在於 Stream (這次送測的 Stream 預設音量為 50%),請馬上透過專用 App (Bel Canto SEEK) 去把後者的音量調至最大吧。而這個App只支持iOS智能裝置。 強烈建議開盡Stream的音量,哪怕只下調「一格」, 音質和開盡都有明顯分別,是音質而非音量那麼簡單,再者,這次試聽,同場已經有數碼音量控制質素更出色的 DAC 2.7,就無需動用Stream的音量控制功能了。 至於試聽方式,是全程透過 Bel Canto SEEK App 控制 TIDAL,聆聽各類型音樂,理應最接近 e.One 目前顧客的音樂聆聽習慣。

精神喎,師兄

第一張專輯是《The Witcher 3》OST,內有大量大動態、多樂器、編曲複雜的錄音,當中亦有不少段落蘊含超低音。這套 Bel Canto Design e.One 三件頭西裝,竟然令你聽到這些超低音的存在,當然,物理條件下,是不可能完整地還原這個頻段,但剛好觸及,而且不覺是強行催谷、 不失線性之下,令你聽到超低音是存在的,經已是一項成就,Amphion Helium410 書架仔厲害,Bel Canto Design e.One 西裝亦好得超出預期。 當然,單單在低音延伸出乎意料,並不足以稱為出色 器材/系統,但能量、動態、分析力及音場都表現出色, 個性大開大合,夠快又夠爽,能夠輕鬆面對複雜場面,三 頻平衡度又不會出錯,這才是優秀器材。現時這套組合, 剛好就有這種出色表現,而且價格並不貴。如非面對如 《Aida》第二幕中段大樂團、大型合唱團火力全開的情 況,大部分時間 e.One 西裝都可以保持從容。 就算把一對揚聲器拉開至 210cm,離牆 80cm,三頻仍 然平均,音場闊得來連貫,中央未見空虛,音像清晰又實 在,音場高度也十分理想,深度更是有驚喜。

爽勁有力

這套西裝力水充足,起音快、收結乾淨,全頻控制力出色。鼓聲結實又有層次,起動之快、動態對比之大,絕 對能夠嚇人一跳。這種大動態對比,就算是連續出現,都 聽不到任何腳軟情況,沒有半點氣喘,定位也沒有走樣, 音像輪廓仍然清楚。

Bel Canto Design e.One 西裝不是重手修飾、固有音色 強烈的器材,反而跟和Amphion Helium410 一樣,個性同樣爽直、敏銳,不同樂器的色彩對比明顯,質感像真。例 如銅鈸的硬、光亮的沒有被扭曲,亦聽到銅鈸的厚度、鼓 棍落點等等,沒有磨滑,也沒有開叉、刺耳。

添加的色彩,就只是輕微的暖和感,加得十分輕手, 只作為少少提味作用。
輪到 Supper Moment 新專輯《19 Moment》接力, Stream 的顯示器出現亂碼,即是它未能支援中文字,不過 對於音樂聆聽其實沒有任何影響。 一開聲,主音 Sunny 的口形不太高,大約落在揚聲器高 音單元的水平線之上,這是錄音使然, e.One 西裝未有將之改變。人聲厚、多細節,沒有雕琢但仍然不會粗糙,富有真實感。 這套系統雖然直率,製作質素、風格都非常直接地重現出來,不同專輯的分別十分明顯,卻又不會特別苛刻。 搖滾樂,是 e.One 西裝的強項之一,聽過多張 Muse 的專輯,就算製作質素普通、動態壓縮大,這套系統不會掩飾這些缺點,但仍然可以令你不自覺地開大音量,一直聽下去。因為它的音樂感、推進能力、流暢度等等,都處於 優秀水平,令你聽得投入,不會計較枝節,單純地感受音樂本身的熱力。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