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網絡平台,盡享MQA樂趣 Bel Canto Stream Network Bridge

這篇測試報導是上月「Bel Canto eOne」的後續文章,這次測試的對象,同樣屬於 eOne 系列的 Stream,它是針對網絡串流而造,機體外形和設計大致沒變,有了上月的介紹,本篇文章可以省點筆墨,不重複品牌的背景介紹,乾脆單刀直入說出我的測試感受吧!

無需要太多

Stream 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數碼音樂播放器,應用方式是有兩種,首要當然是從網絡進行串流,例如是點播 TIDAL 內的歌曲,或是連接 NAS 讀取歌庫,除了串流,還可連接 USB 記憶手指,我嘗試接入移動硬盤,但發現這組 USB 端子的輸出電量不足夠供應給硬盤,應該只合適 USB 手指了,另外,順便一提,這組 USB 連接是不支援設有多個咭槽的讀咭器,若然要使用 micro SD 咭,務必使用單一咭槽的讀咭器,從這樣的輸入設計,令我感覺 Stream 以網絡為主,USB 儲存為副。擁有類似功能的播放器,我實在太熟悉了,經過無數次的實測體驗,深深感覺到器材與操作 App 的配合度,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播放的音樂格式及取樣率算是次要,大家只要回顧幾年的網絡音樂平台便會明白,其實並沒有突破性發展,就說本地的MOOV,剛剛推出所謂的 24bit 高清串流,DSD 在網上串流尚未普及,實際是  MQA 比 DSD 更為流行,即使我可以到網上購買 DSD 128 甚至更高清的音樂,那又如何?通常採用高規格錄音的公司都是獨立品牌為主,專輯的選曲和演奏家非我杯茶,要是熟悉又覺得好聽的歌曲,絕大部份因為已製作了 SACD,所以是 DSD64′ PCM 格式亦然,真正 32bit DXD 恐怕只有挪威 2L 和某兩問小品牌仍有製作,選擇真的不多,退一萬步來說,普羅玩家平日最常播放的專輯,9成是擷取CD,基於上述因素,我不會執著播放規格,只要清楚,本機能播放 24bit / 192kHz 及 DSD64 的音樂,還有對應 MQA 384kHz!那便足夠了!

踩過界

本機有兩項殺食設計會令玩家難以抗拒,一項是數碼輸出,另一項就是 Roon Ready,在我來看,具備數碼輸出是有點踩界,原因是本機會把 MQA 音源拆解後,經由 AES/EBU、同軸或光纖輸出,讀者不妨運用想像力去推敲,除連接解碼器以外,還有什麼用途,我給你一點提示,韓國品牌 “雞尾酒” 專門生產音樂伺服器,大部份型號均設有數碼輸入,說到這裡好了,明白的自然會明白!

令舊愛更添亮點

剛才所述純粹憑空想像,並沒打算作任何暗示,以下的介紹才是真正玩法,當然,這是因應小弟的器材而設定,我手上擁有 Esoteric K-03 SACD/CD 播放機,雖然機齡稍高,但勝在功能齊全,備有數碼輸入,於是我把本機經光纖連接入 K-03,相信有不少發燒友像我一樣,舊的器材未退役,同時也想在系統中加入新元素,Stream 正好能填補這空檔,在測試過程,我比較了 Stream 的兩種輸出效果,數碼輸出來得直接生猛,而模擬輸出的高頻明顯是磨滑了,人聲也略為甜,兩者的分別頗為清楚,對於播放人聲或絃樂小品為主的玩家,模擬輸出會較為切合要求,要是喜歡帶衝擊力度的效果,定是數碼輸出較理想。

無Roon不歡乎?

本機的第二項殺食功能 Roon Ready,在過去數年前是設計亮點,現在好像變成了標準配置,無他,Roon 在管理及播放方面的確比許多 App 出色,若干年前,小弟和同文梁錦暉合寫的 File As Source 欄目,多次提及到播放操作 App 的重要性,一方面牽涉到用家的體驗感覺,其次是 App 能管控讀取及發放訊源的流暢度,在用家角度,播歌只不過是手指在屏幕上滑動,簡單得小朋友也懂得使用,然而,背後的連串指令和傳輸路徑設計卻比起單一個動作複雜百倍,Roon 的厲害是連接多種網絡訊源端,並且在傳輸過程盡量減少誤差或失真,這正是令人大讚好聲的原因,而提供延伸搜尋和豐富的資訊,同樣叫用家愛不釋手,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未有另一款軟體能 K.O. 這軟體,播放器兼容 Roon 等於擁有質素保證,廠牌亦無需為開發專用 App 而頭痛,何樂而不為呢?

移花接木

不過,本機絕無歧視非 Roon 用家!品牌的 Seek App 隨時侯命,替用家執行所有任務!Roon 能辦到的事情, Seek 也能代勞,重點是終身免費任用!讀者大可不必對 Seek 的能力存疑,因為它是 mControl 的打生兄弟(這是很普及的串流播放App),基本上..…兩款App是沒有大分別!Seek的介面設計稱得上是實用為主,整個 App 的頁面不多,故此較容易上手,稍為有經驗的用家都會覺得沒難度。

如取如擭音樂大庫

Seek App 內的預設平台是 TIDAL 及 Qobuz,有說 Qobuz 比較靚聲,無奈是有使用地區的限制,香港不在服務範圍內,現有的玩家們全都要經 VPN 扮成身處在歐洲,我嫌麻煩,所以沒申請,乾脆幫襯 TIDAL 便算了。測試期間播放 TIDAL 的時間佔多數,其餘時間播放 NAS 及 USB 內的歌曲。我的 NAS 用了很久,沒期望串流的反應速度會出現驚喜,沒有期望偏偏有收穫,Seek 用了短短的 10 多秒便開啟了小弟的藏音閣,讓我堂而皇之檢閱所有,想不到免費 App 也這樣的水準,合格有餘了!

保持距離

時至今日,若閣下仍認為串流播放器是干擾之源,我能告訴你,Stream 會使您用得安心,全因機內的網絡線路板、解碼處理及電源供應是有足夠分隔空間,網絡線路板更是架高於主板之上,明顯與 DAC 線路有相當距離,我看到本機採用了 T.I 的PCM5102A 解碼芯片,附近裝有兩枚晶振分別對應 44.1kHz 及 48kHz,這枚 DAC 能直接輸出 2V,由此我估計工程師有意減少輸出的程序,最理想是從 DAC 輸出到擴音機,故此,這次測試我找了一對可調校音量的有源喇叭配合開聲,JBL 305P MKII 不僅設有音量調校,更能微調高/低頻,我選它的原因是使用兩組 D 類放大,獨立驅動高音及中低音單元,只要把 Stream 的音量全開,播放效果就不成問題。

低抖動量感扎實

論及操作反應,Stream 讀歌的速度不算慢,由 USB 端子點播歌曲固然是爽快,但經過網線進入我的 “龜速” NAS,再要打開兩個資料夾才看到數百張專輯,竟然不需要呆等,由點選歌曲至聽到音樂只是 10多秒,其後我嘗試多次退出 NAS,轉為在 USB 手指及 TIDAL 胡亂點播歌曲,用意是測試本機與 App 的溝通是否順暢,結果它被折騰了一會才偶有些微停頓,但很快又回復正常速度,出現這情況我覺得很合理。至於聲音表現,在我估計當中,播放的最佳效果順次序應是 USB 手指,然後是 NAS 和 TIDAL,而我對聲音的標準是先聽低音有否鬆散,其次是留意人聲咀形的聚焦及清晰度,還有整體音場是否有擠壓感覺,實測得出的結果,我感覺三者的效果頗為接近,譬如說在 TIDAL 播放 Billie Eilish 或是 Michael Jackson 這類重低音流行樂,低頻量感表現得源源不絕,扎實程度之高是稱得上拳拳到肉!這是證明機內的時鐘產生的抖動極輕微,常遇到的誤差情況是低音欠缺凝聚力,聲音迷糊鬆散,播放串流而聽到低音有狠而快的表現,我只會說是達到標準的一半,若能通過絃樂的測試,那就是真正達標了,這部份由 Anne-Sophie Mutter [Across The Stars] 專輯來考驗本機,老實說,以面前這套組合,斷不會播出絲絲幼滑的聽感,畢竟器材的取態是大眾化,沒可能把 Hi End 器材的標準放諸於它們身上,然而,除此以外,聲音質感、密度,甚至前後距離感,通通都有清楚交代。我明白很多 TIDAL 用家視它為背景播放音樂,若您也認同的話,那麼 Stream 會讓您感受到驚喜。

率直與圓滑之間

值得再三提出是數碼或模擬輸出,均可於 App 內調節音量,以方便論確是不錯,但要看搭配的器材,假如是擴音機或解碼器,把音量全開較為合適。另外,數碼輸出不支援DoP,所有 DSD 格式音樂會被轉為 88.2kHz輸出,基於 DSD64 本來就是 44.1kHz的64倍,因此,降低取樣率是沒問題,這做法更可配合一般 AV 擴音機或舊款解碼器。在本次測試中,印象較深是播放 Supper Moment〈撼動〉和陳潔麗的(男朋友),兩首歌分別存在 NAS 及 USB 手指,播放時同樣不覺聲音毛躁,而整體的從容度亦貼近 K-03 播放 CD 的效果,播〈撼動〉時更感覺有浸較為低沉的量感滲出來,這意味著 Stream 的還原度是不俗,關鍵是重播器材能否輸出這浸能量呢?而 D 類放大就可輕易釋出震撼感,即使喇叭的單元不算大直徑,在聽感上容易令人覺得量感豐富,同樣的情況亦出現於播放人聲慢歌,串流音樂最為發燒友所詬病是聲音過乾,播放人聲似欠缺潤澤質感!本機卻造到不膩不乾,結他聲有預期的彈力之餘,女聲也覺是有厚度質感,它的高音部份是圓滑而非尖削,總之是聽不到像 “吱吱” 響的口水聲或所謂的齒音,讓人聽得愜意。

總結

Stream 是一款表現穩妥,搭配器材很方便的播放機,它的聲音是有兩面,數碼輸出較為率直沒修飾,適合連接解碼器或像我一樣,駁入舊款CD播放機,而模擬輸出是有討好的表現,聲音不躁之餘,中低音較有份量,普羅玩家都不會抗拒這樣的效果。這是我感受出 Stream 的性格,也是統稱的聲底表現,當然不代表它沒有進步的空間,只要閣下願意付費成為 Roon 的用戶, Stream 自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不過,它現有的表現已經是不失禮,要不要聲音升級還是留待用家決定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