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測評 | Revival Audio Atalante 7 Évo:用 “聲價比” 炸開Hi-End殿堂之門

2021年,Revival Audio在音響界橫空出世。如今,它已建立起遍布50個國家的銷售網絡。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高端音響市場中,僅用短短四年時間便躋身國際一線品牌之列,這樣的成就堪稱史無前例。

這一經營奇跡背后的核心人物,是兩位背景截然不同的創始人。一位是擁有超過30年音響設計經驗的比利時資深工程師Daniel Emonts,他曾效力於Altec Lansing、Focal和Dynaudio等傳奇品牌,參與開發眾多經典旗艦型號,包括Dynaudio著名的Esotar高音單元改良工程。另一位是定居瑞士的台灣戰略營銷專家李政動(Jacky Lee),他曾任IBM管理顧問,展現過卓越的商業才能;在加入歌爾聲學(GoerTek)后,更於2016年后主導了Dynaudio中國市場的建立。

Revival Audio的兩位創始人相識於歌爾聲學並購Dynaudio之時。當時,李政動上任后前往丹麥總部擔任助理,結識了時任總工程師的Daniel Emonts。在先后離開Dynaudio之后,適逢2021年末全球音響產業因疫情而重新洗牌,兩位強者聚首,決定攜手拼搏。他們以”復興”為名創立新品牌,立志通過卓越的聲音技術、絕佳的供應鏈與成本管理,打造出既親民又好聲的喇叭,吸引更多愛樂者來”復興”音響與音樂之間的聆聽文化。

大膽迎戰高端市場

回顧Revival Audio四年來的發展軌跡,不得不驚嘆於這個年輕品牌所展現的技術實力與市場洞察力。從Atalante 5、3兩款書架喇叭的初試啼聲,到修長型落地喇叭Atalante 4完善產品線,再到價位更為親民的Sprint系列,每一步都展現了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

當然,要在競爭激烈的喇叭市場中突破重圍,擁有完整的主力產品線和打開市場的入門產品線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讓品牌持續成長的關鍵還在於技術實力。而Atalante 7 Évo的問世,標志著Revival Audio正式進入與國際一級品牌同台競技的新階段。

精雕細琢的聲學設計

從外觀來看,Atalante 7 Évo延續了與巴黎設計工作室A+A Cooren合作的美學平衡感。這個由法國與日本設計師組成的團隊,為Atalante系列注入了”復古中帶有現代感”的經典設計基因。

Atalante 7 Évo最醒目的進化,莫過於大膽朝前的低音反射孔設計。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個低音反射孔並非僅僅在箱體開個孔再加個簡單的導管而已。其導管不僅採用了鋁合金材質,在開口處採用了如號角般的弧形倒角,管身還刻有數道成放射狀的導流條紋。Revival Audio將這項技術稱為AeroVex。這個細致的形狀是經過數百小時的計算流體力學模擬,才設計出的特殊形狀,能降低開口處的湍流失真,讓氣流更順暢地流動,低頻聽起來更加干淨純粹。

此外,Atalante 7 Évo另一亮眼之處,是搭載了品牌旗下最大的15英寸低音單元。這個BSC(Basalt Sandwich Construction)玄武岩三明治振膜低音單元是Revival Audio獨有且具代表性的技術,不僅在聲音性能上突出,外觀上也相當別致,在光線照耀下呈現出略帶暗黃色的光澤,優雅內斂的特質與木質箱體相互輝映。BSC振膜取材自熔融態的玄武岩抽制而成的纖維,其材料性質不僅剛度高,制程還非常環保。玄武岩纖維背面與一層特制纖維氈及發泡材料錐盆以聚合物膠水黏合,最終形成經典的三明治結構。此外,為了加強大單體的反應速度,Revival Audio將懸邊加寬,並採用了3英寸大音圈搭配超大型鐵氧體磁鐵來驅動這個龐然大物,並採取螺旋巢型的框架,讓背波氣流能夠順利通過,同時協助磁力系統的散熱。

經典技術全線升級

除了嶄新的低音反射孔設計與15英寸低音單元外,Atalante 7 Évo也在中高音單元設計上進行了大幅度的進化,而經過強化后的單元名稱則叫作RASC Évo(RASC是Revival Audio用於振膜涂層上的獨家專利配方)。

標准版本的RASC高音單元採用28mm的軟半球高音,採取不對稱懸邊結構,使振膜運動更線性且無共振,提供更好的擴散特性以外,更加上特別的ARID(Anti Resonance Inner Dome)半球型吸收器,能將背波引流至后腔室,交由阻尼設計的后腔蓋BCD(Back Chamber Damping)來吸收。而在Atalante 7 Évo的RASC Évo高音單元上,ARID搭配BCD的吸收內部共振效果從95%提升至97%,更採用了磁力更強的釹磁鐵系統,以及鍍銅包鋁線繞制的音圈,讓靈敏度提升了1.5dB。

標准版本的RASC 75mm中音單元也採用凸盆設計,懸邊使用與高音相同的特殊配方,採用不對稱懸邊結構,並採用更大的半球型吸收器(稱為ARID+)。在RASC Évo中音單元上不僅提升了吸收內部共振效果,振膜改用雙重懸吊系統,並改以釹磁鐵驅動,搭配鋁制后腔室和三區共振控制來吸收多余能量,最大程度減少內部共振,提升散熱效率。

Atalante 7 Évo的分音器設計也充分展現了Revival Audio對聲音品質的堅持,採用高品質的空心電感(Air Coil)陣列,相比一般的鐵心電感具有更低的電阻和失真。而機內配線更採用Vanden Hul的Skyline Hybrid。最重要的是手工調校分音器的過程:工程師將每個元件實際擺放在基板上,通過專業儀器測量和長時間聆聽測試,直到找到最佳搭配。

百萬等級喇叭的氣場

本次外燴來到了藝聲音響的聆聽室,搭配MBL的N31串流DAC以及N51綜合擴大機,數字訊源為Roon Nucleus Titan,電源處理則用上Stromtank的S5000電池電源供應器。或許您會覺得這樣的搭配在價位比例上有些失衡,但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告訴您不用擔心,Atalante 7 Évo的表現絕對值得花費數倍於其定價的金額在前端設備上,它的聲音有著歷來在百萬等級喇叭才能呈現的氣場、動態、沉穩與奔放的細節。

此外,令我相當驚訝的是,雖然Atalante 7 Évo設計是走復古風,但聲音完全不顯老派!在MBL的驅動之下,除了展現出恢弘的氣勢以及寬廣的音場之外,其中高頻還特別的細膩動聽。更讓人驚奇的是Atalante 7 Évo的低頻,原本以為用了15英寸低音可能會屬於比較寬鬆柔軟的走向,但在藝聲音響這套搭配下它的速度感超乎預期的快,就像是有千瓦功率的主動式超低音一樣,沖擊凌厲,扎實飽滿。在大功率輸出的同時,我也好奇它的木質箱體對於振動抑制的反應,伸手一摸發現,在大音量時箱體整體的振動也非常輕微,可見得Revival Audio除了單元、分音器制作在行,連箱體制造的技術都是一等一的。

超群的立體感

我首先聆聽的是卡洛維茨(Mieczyslaw Karlowicz)的交響曲。Atalante 7 Évo讓我感到印象相當深刻的一點,是樂器超群的立體感,弦樂清晰而不刺耳,銅管厚實而不混濁,足見RASC單元的優異性能。在這首交響曲中,卡洛維茨運用相當多的木管與銅管獨奏樂段,而這些樂器在Atalante 7 Évo的重播之下,就像坐在我正前方吹奏一般。對於前陣子才在管弦樂團中穿梭拍攝的我來說,簡直就是聲響體驗的復制貼上。此外,在Atalante 7 Évo的15英寸大低音的助拳之下,樂團中定音鼓的表現格外寫實,特別是第四樂章結束前引進聖詠的導奏,就像拿著放大鏡對著鼓面看,鼓皮的振動活靈活現。

大提琴的表現則是Atalante 7 Évo的另一絕。在聆聽容根(Joseph Jongen)為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所寫的三重奏與大提琴奏鳴曲時,大提琴的豐厚聲響讓我深深著迷。Atalante 7 Évo能夠完全清晰地表現出在演奏時,隨著旋律擺動的琴身所造成的音色細微變化,而左手按弦時,指板與弦接觸的微弱的金屬聲響也相當清晰可辨。由於並非先前所學樂器,我在聆聽鋼琴三重奏時通常都會自動帶入小提琴或鋼琴的視角,而Atalante 7 Évo則帶領我以大提琴家的身份參與演奏,與錄音中的樂手呼吸同步,凝神准備著銜接從小提琴或鋼琴拋來的旋律,這種體驗對我來說相當新鮮。

寬鬆與恢宏並具

在聆聽梅特納(Nikolai Medtner)的《故事與詩曲》時,Atalante 7 Évo的人聲表現也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男聲,展現出大多數瘦高型喇叭難以還原出的寬鬆、包圍感。厚的嗓音中帶有一絲成熟氣質,讓我更能感受到歌者與鋼琴間透過音色與情感產生的對話。而在聆聽容根的協奏交響曲(Symphonie Concertante)時,即便容根在這首作品中的管風琴寫作部分很少運用和聲式的塊狀聲響,如觸技曲般四處橫生的細碎旋律線條,在Atalante 7 Évo的重播下也能輕鬆表達出管風琴所展現出的恢宏氣勢,這點也是15英寸大單元帶來的絕對優勢。

無與倫比的聲價比

在一整個下午的聆聽之后,我覺得Atalante 7 Évo真的非常適合放置在開放式空間中,沿著較長的牆面擺放。它的單元性能極佳,能營造出相當清晰的立體感,在大型開放式空間中能營造出更加寫實的音像。此外,由於低音反射孔朝前的設計,讓體型碩大的Atalante 7 Évo比起Atalante其他款喇叭更能貼近后牆擺放,不影響生活動線。Revival Audio透過Atalante 7 Évo向世人証明,這是一款真正全面進化、媲美百萬級喇叭的作品,為所有追求極致音響體驗的愛樂者,開啟了一道通往Hi-End殿堂的、更易觸及的大門。

Atalante 7 Évo 參數 

類型:三路揚聲器

單元:

11/8寸(28mm)RASC™ Evo soft-半球體高音單元

3寸(75mm)RASC™ Evo soft – 半球體中音單元

15寸(380mm)BSC™(玄武岩三文治夾層結構)

頻率響應:(-6 dB:23Hz – 24kHz)

額定阻抗:6歐姆

分頻點:340Hz和2.25 kHz

靈敏度:(2.83V/1m):90dB/2.83V/1米

體積:820 x 456 x 480 mm(不含腳架)

1160 x 456 x 480 mm(含腳架)

重量:54.6公斤(不含腳架)、67公斤(含腳架)

※ 轉載自“音響論壇

 

真正有突破的時候才推出全新系列” KUBALA SOSNA Ovation:第四代旗艦線材的發佈

Kubala-Sosna 成立二十多年,是一家專注於高端音響線材的美國廠牌。和大多數品牌不同,它不做“Mark II”改款,而是等到真正有突破的時候才推出全新系列。

所以它的旗艦演進速度很慢,但每次跨度都很大:2003 年推出 Emotion,2009 年推出 Elation,2017 年推出 Realization,而 2025 年的 Ovation 則是第四代旗艦。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從不淘汰舊型號。2003 年的 Emotion 到今天依然可以買到,而且和當年的版本完全一致。這種策略保持了產品線的穩定性,也讓用戶不用擔心自己的系統被快速替代。

OptimiZ 架構

目前,Kubala-Sosna 擁有 12 個不同價位的產品系列(12 ways to Connect to the Performance)。每個系列在相同價位上,都對標甚至超越貴 2-3 倍的競品。官方特別強調一點:市面上很多產品的折扣價,才是真實的價格水平。

所有系列都基於專利的 OptimiZ 架構。

  • Fascination 是入門系列,進入 OptimiZ 技術的起點。
  • 隨著線材等級的提升,聲音的解析力(Detail)、動態(Dynamics)、空間感(Dimension)都會增強,同時音樂的情感傳遞(Emotion / Connection to Performance)也更自然。

在旗艦演進中:

  • Emotion 屬於 OptimiZ I(優化阻抗 Impedance)。
  • Elation 屬於 OptimiZ II。
  • Realization 屬於 OptimiZ III,在當時被認為已經接近“完美”。
  • Ovation 則是 OptimiZ IV,被定義為“OptimiZ for Architecture”。和前三代不同,它不僅優化阻抗,還在屏蔽方式(Shielding Schemes)、導體線徑(Gauge)、導體數量(Quantity of Conductors)和導體幾何結構(Geometry)上全面升級。

換句話說,Ovation 更強調結構層面的整體設計。

Ovation 已經推出了電源線(Power Cord)、訊號線(Interconnect)和喇叭線(Speaker Cable)。在美國市場已經有兩到三套完整系統出貨。外觀方面,最終量產版採用黑色搭配灰色條紋(Black with Gray Tracer)的護套,比原型機更接近藍色。

Ovation 則代表它們技術的最高點

Ovation 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旗艦級別。它適合放在頂級 Hi-Fi 系統裡,也適合高端多聲道影院。如果你之前用的是 Realization,那麼 Ovation 會在延展性和背景干淨度上進一步改善;如果是第一次接觸這個品牌,Ovation 則代表它們技術的最高點。

意大利音響品牌 Pathos Acoustics:跨越時空的音樂與音響的藝術傳奇

在意大利北部的維琴察市,一座因建筑師安德烈亞・帕拉迪奧的不朽建筑而聞名的城市,孕育了一個將聲學科技與藝術美學完美融合的品牌 ——Pathos Acoustics。自 1994 年誕生以來,這個由三位意大利先驅創立的品牌,便以獨特的技術創新、驚艷的設計語言和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在高端音響領域書寫了一段傳奇。

▌品牌起源:一場源於巧合的電子學創新

Pathos Acoustics 的誕生,源於一場充滿偶然性的技術探索。1994 年, Gianni Borinato 構思出一種全新的放大器電路,他邀請好友 Paolo Andriolo 和 Gaetano Zanini 共同探索這項技術的潛力。三人合作制造出首個原型機后,在 Gaetano 位於維琴察的高端音響店內進行測試時,竟一度誤以為作為參考的傳統放大器出現了故障 —— 實則是新電路展現出的卓越聲學性能,從第一台原型機開始就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這種令人驚嘆的表現,讓三人打消了最初的疑慮。他們意識到,這項技術必須被推向市場。於是,Pathos Acoustics 應運而生,其核心使命便是研發和推廣名為 InPoL(Linear Pump Tracker,線性泵跟蹤器)的新型放大電路。這項技術后來獲得了全球專利,成為 Pathos 品牌的靈魂所在。

維琴察這座城市為 Pathos 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為帕拉迪奧建筑藝術的發源地,這裡既傳承著追求卓越的歷史傳統,又在當代以金屬制造、珠寶和時尚產業引領創新。Pathos 將這種歷史與現代的交融融入品牌基因,致力於打造堪稱 “音響珠寶” 的小型聲學紀念碑,讓產品在技術、設計和聲音表現上都具備獨一無二的特質。

▌技術核心:InPoL 電路的技術創新

InPoL 電路是 Pathos 品牌的技術基石,其設計理念顛覆了傳統音響行業的固有認知。傳統放大器普遍依賴 “輸出 – 輸入” 反饋機制來優化性能,盡管這種方式能帶來一定優勢,但 Pathos 認為反饋本質上是 “人工干預”,會影響聲音的自然感和靈動性。

基於這一理念,InPoL 電路採用了無反饋設計,通過單固態元件構成跟隨器結構,實現電壓增益為 1、電流增益高的特性。為避免 AB 類放大器常見的交越失真,電路採用純甲類偏置;僅使用 NPN 型固態元件,通過獨特設計規避了 PNP 元件與 NPN 元件的匹配問題(傳統方案需依賴反饋解決)。

更具創新性的是,InPoL 電路使用大型感應器作為能量供應裝置,由晶體管驅動形成 “受控電流發生器”,這一設計將理論效率從 25% 提升至 50%,同時實現了低阻抗特性,保証了理想的阻尼系數。這種設計讓放大器能夠 “復制” 輸入信號,不改變諧波成分,最大限度保留聲音的自然本色,僅專注於為揚聲器提供充足驅動電流 —— 這正是 InPoL 技術被譽為 “聲學革命” 的核心原因。

▌設計與生產:藝術與工藝的融合

在 Pathos 的理念中,音響產品不應是 “外觀越丑,音質越好” 的妥協之作,而應同時滿足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負責工業設計的 Paolo Andriolo 以其獨特審美,創造出了品牌首款經典產品 T.T. 放大器,這款被許多人譽為 “史上最美放大器” 的產品,成為當時少數躋身經典行列的音響設備,至今仍被奉為傳奇。

Pathos 的所有產品均在維琴察手工制作,延續著意大利精湛的工藝傳統。Gaetano Zanini 主導的生產過程對元件和材料毫不妥協,隻選用最優質的精選部件,並通過嚴格的測試程序確保每一件產品都達到無可匹敵的品質。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每一款 Pathos 產品都散發著專屬感 —— 隻需一眼,便能讓用戶感受到其獨特價值。

從設計到成品,Pathos 產品融合了技術創新與高端工藝,打破了音響行業 “重聲輕貌” 的慣例。它們不僅是聲學設備,更是可每日欣賞的藝術品,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與用戶的多重感官對話。

▌標志性產品:技術與美學的巔峰之作

Pathos 的產品序列始終以 “技術創新 + 藝術設計” 為雙核心,其中多款產品成為行業標杆,而T.T. 放大器無疑是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作品。

這款由 Paolo Andriolo 主導設計的放大器,被全球音響愛好者譽為 “史上最美放大器”,也是少數能躋身 “音響經典” 行列的傳奇產品。其設計打破了當時行業 “外觀與音質不可兼得” 的偏見:機身線條融合了維琴察的建筑美學,金屬與木質材料的碰撞呈現出雕塑般的質感,細節處的打磨堪比珠寶工藝。更重要的是,T.T. 放大器首次將 InPoL 專利技術投入量產,其聲音表現讓業界震驚 —— 無反饋設計帶來的自然感、純甲類偏置的細膩音色,以及對音樂細節的精准還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固態放大器的認知。

除了 T.T. 系列,Pathos 的產品線已擴展至多個領域:

InPoL 系列放大器:作為品牌技術核心的載體,延續了無反饋設計的精髓,涵蓋不同功率等級,滿足從桌面系統到大型音響組合的需求,每一款都保持著 “聲音自然度” 與 “驅動能力” 的平衡。

前級放大器:採用與功率放大器同源的設計理念,專注於信號的純淨傳輸,為整個音響系統奠定細膩的聲底。

耳機放大器:將高端音響的技術下放到便攜領域,讓用戶在耳機中也能體驗到 Pathos 標志性的自然聲場與細節表現。

所有產品均堅持在維琴察手工制作,從元件篩選到最終測試,每一步都遵循意大利傳統工藝標准。例如,金屬加工部門會對機身進行多道拋光處理,木工部門則選用頂級木材打造裝飾面板,確保每一件產品都如 “聲學珠寶” 般兼具功能性與收藏價值。

▌品牌發展:從創新到傳奇的跨越

盡管誕生於競爭激烈的音響市場 —— 這個存在數千個品牌、以小眾且艱難著稱的行業,Pathos 憑借其 “非正統 approach”(非傳統方法)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品牌堅信,市場永遠為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和非凡設計的品牌留有空間,而 Pathos 的使命正是在追求音樂極致還原的道路上,帶來真正新穎的東西。

多年來,Pathos 實現了穩步增長,產品系列不斷擴展,總部在十年內兩次搬遷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需求。如今的工廠規模已是最初的五倍,設有專門的木工、金屬加工等部門,並擁有更龐大的實驗室,專注於未來的技術創新。

Pathos 的產品已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和媒體的高度評價,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認可與贊譽。品牌始終秉持 “將過去、現在與未來融為一體” 的理念,讓每一款產品都成為兼具科技感、藝術美和卓越音質的 “小型紀念碑”。

從 1994 年那個偶然的技術發現,到如今成為高端音響領域的標杆品牌,Pathos Acoustics 用創新技術、藝術設計和精湛工藝証明:真正的卓越,從不需要在任何維度上妥協。正如維琴察這座城市在帕拉迪奧時代所傳承的精神,Pathos 正以自己的方式,繼續書寫著屬於聲學領域的不朽傳奇。

Pathos Acoustics 官方網站:
https://pathosacoustics.it/

Pathos Acoustics 中國區總代理:
香港駿韻音響:https://www.wisesound.com/

High Level Input 以外,REL Acoustics 還有不少「秘技」


提到 REL Acoustics 的超低音,第一時間會想起他們的 High Level Input(高電平輸入)。不少人覺得超低音難以融入音響系統,其中一個原因是覺得主動式超低音和其他聲道呈兩種性格,畢竟它們分別以不同功放所推動。High Level Input 就將超低音的訊號攝取點,由前級延后至后級的功率輸出,以取得和其他喇叭一樣的最終訊號,出來的聲音自然更為統一。

此外,REL Acoustics 亦提倡使用多隻超低音,除了較常見的列陣方式,還建議用三隻/組超低音,用作重播 LFE 聲道之外,再分別負責中置、前置、后置聲道的低頻部分,讓所有聲道都變成全頻喇叭,從而降低整體失真,同時大幅加強立體感,成效極為顯著。

列陣式玩法,並非追求強橫力量

REL Acoustics 超低音玩法多多,而且每一種應用方式,都有足夠理論支持,而且原廠有清晰教學,非常簡單易上手,用家隻需要因應自己需要、原有系統及聆聽空間情況,還有預算,然后作出挑選即可。

REL Acoustics 超低音應用方式,利用三隻超低音,將所有主聲道喇叭都變成全頻響應,令低音分布更加均衡,直接提升立體感,是一種玩法。而最常見的多隻 REL Acoustics 超低音作垂直列陣玩法,組成兩條低音柱,除了增加低頻量感、應付更大的聆聽空間之外,同時又可以減輕每隻超低音工量負荷,另一個重點,就是 REL Acoustics 十分重視的「讓低頻平均散布」,以及「令超低音隱形」,都是列陣式玩法可以達成的效果,並非一味追求強橫力量和打心口力度。「全面」,才是 REL Acoustics 想要提供給用家享受。


單拖出擊

前面提及 REL Acoustics 推薦的多隻超低音玩法,也許會有人以為,是否單一一隻超低音力有不逮?非也,假如超低音本身實力不足,再多玩法亦隻是徒然,REL Acoustics 自然深明這個道理。

因此,他們一直以來都做好基本功,比如單元方面,REL Acoustics 致力研究各種單元結構以及振膜物料,所以他們在碳纖維和鋁合金方面有獨到心得,而且同時在主動式與被動式單元方面,擁有多種獨家設計。在電子線路方面,REL Acoustics 同樣有出色成就,CS PerfectFilter 濾波、NextGen 系列功放都經歷了多次重大改進。當然,還少不了他們結構穩固、造工一流的音箱啦,其內部形狀、容積,以至單元安裝方式,亦有特別講究,務求做好每個環節,為用家帶來最佳聽覺享受。

輕量級造型下的懾人動力:REL Acoustics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


要說一套家庭影院系統的靈魂是什麼,筆者毫不猶豫會回答是超低音揚聲器。實際上,一個真正讓影院系統實現“翻天覆地”效果的超低音產品也絕非易事,在綜合水平上能達到中性、平衡的超低音揚聲器,實際上是不怎麼多的。更遑論加上價格實惠這樣的“嚴苛”條件,在選擇上隻會難上加難。當然,也並非不存在這樣的超低音揚聲器,致力於打造優質超低音揚聲器的英國品牌REL Acoustics或許正好迎合閣下的種種要求。REL Acoustics 旗下的 HT 系列也新增了新成員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沒有霸道的體積,實際感受過后卻用震撼的低頻表現征服了筆者。


術業有專攻 專業超低音締造者

REL Acoustics 於 1990 年在英國威爾士的布裡真德小鎮創立,創辦人為 Richard Edmund Lord,Richard 憑借自己對超低音的獨好和研究,發現市面所銷售的產品在他心目中都有不少的缺陷,就例如上述的分頻、增益以及延時性上對系統概念的忽視。在 Richard 的理念中,超低音不僅僅是一枚超低音,更是一個系統性的環節。因為在他看來,增補的超低頻頻響必須要跟原有系統的頻響完美銜接,同時在增益方面也要達到一致性,當然還有相位上的時間延遲要“解決”(盡管不能達到極低的零狀態),因此 REL Acoustics 把產品設計和研發的理念都集中到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上。而相反的是,市面依然還有很多人以為超低音的普遍設計都是簡單的把高電平訊號輸入,但要獲得更好的低頻效果實際上比這個復雜得多,在 Richard 把超低音系統的理念成功打響后,旋即深入研究關於超低音以及訊號方面的內容,那時開始REL的產品已經有不少現代元素。而直到 2005年,John Hunter 和 Donald Brody 兩仁兄收購了 REL 后,他們就有意識地保持REL的核心理念與優勢,不斷用創新技術改進和改善,並注重可靠性、簡潔的造型和強大的機械結構。
除了制作家用專業超低音,REL Acoustics 還和世界上頂尖的電影制作室保持很緊密的聯系,創造出REL專有的 Shotgun™ Theater Reference 影院回路設計電路,令低音緊密和主揚聲器聯系在一起,並確保每一個細節都充分表現出來。另外, REL Acoustics 的眾多產品都支持 High Level(高電平)輸入線路,如果採用該輸入方式即可讓低音炮與主揚聲器從后級拾取相同的訊號,由於訊號一致將會避免發生因為低音炮和主揚聲器因為音色上的差異所導致的不良影響,這個方式令超低音更好地融入主聲道之中,更好地烘托出一個舒適的氛圍感,也就是說所增置的超低音令系統成為一個頻響帶寬更寬廣的音響系統。


西裝革履下 內含800W輸出火力

REL Acoustics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是HT系列的新成員,該系列的 “HT” 取自英文 “Home theater”(即家庭影院),意思專為普通家庭影院而打造。REL Acoustics推出HT系列的原因在於 T/i 系列和 S 系列的傳統 REL 產品,包括了高電平輸入等許多功能,因此生產成本和售價都是比較高的,普通消費者在組建家庭影院系統時可能會超出預算,也不需要這麼豐富的功能,為了填補這個市場的空白,廠方就推出了這個系列。雖然HT系列取消了高電平輸入,但是聲音上依然保持REL固有的低音量感與速度,內部的設計依然是REL原有的設計概念。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具有一個 25mm 的頂板,以復合材料構成的箱體看起來依舊沉穩大方。HT/1508Predator 是一款具有 15英寸 CarbonGlas™(380毫米)驅動器的超低音揚聲器,其單元錐盆採用碳纖維與玻璃纖維的復合物,重量輕且極其堅硬,其內置800W的D類放大器可以提供更深沉的低音。
HT/1508 Predator同樣擁有與T/i系列一樣的無線連接功能,當中的HT-Air技術讓基於藍牙的無線傳輸系統相形見絀,交付延遲在16—20毫秒范圍內。這允許用家將 HT/1508Predator 放置在最適合的地方,而不會在客廳中使用散布明顯的電纜,同時運行REL領先的超高速無線網絡。


全面的聲音表現

在試音室中,REL Acoustics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的表現足夠全面。首先在立體聲系統中試聽了《炎黃第一鼓》、《Tutti》等專輯,在較大動態與大聲場的曲目下,有了 HT/1508 Predator 的低頻加成,聆賞時變得更有氛圍感,特別是鼓槌敲擊或者是多樂器齊奏的情況下,HT/1508 Predator 所表現出來的低頻並沒有拖慢、掩蓋和影響音樂的節奏,反而是激發起筆者一曲接著一曲聽下去的沖動。

而在影院系統的觀影感受中,HT/1508 Predator 給予筆者的是一種比較均衡的表現,它既不突出速度,也不突出量感、下潛、重量感或者質感,可以說是比較中性的,而且超低音的基本幾要素,HT/1508 Predator 聽起來也都不缺。得益於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錐盆的優勢,HT/1508 Predator 聽起來速度也是把握得很好,既不會收得很快也不是收得很慢,速度適中的話,在應付音樂或者電影都很合適; HT/1508 Predator 的低頻量感是適度的,不算很龐大但是也絕對不小,在觀看《狂暴巨獸》的最終打斗環節之中,就能體現 HT/1508 Predator 在量感適中上面的優勢,如果量感太多,就會讓這部電影在音樂和打斗失去平衡,如果量感太小,則無法還原如此緊急的氛圍。繼續在多聲道系統中播放《速度與激情7》,不論是引擎聲的咆哮聲、汽車高空襲地的聲響、直升機和爆炸的轟鳴聲等,所再現的低頻質感都是直逼錘心的,有很強的沖擊力。主角在駕駛超跑飛越迪拜大樓樓群的過程中,跑車高空墜落沉重的擲地效果和玻璃散落聲匹配得十分同步,聲音的准確性很強,低頻的質感和量感都展現得不多不少,不但展現出該有的沖擊力和直逼感,同時低頻的下潛亦甚是干淨和富有分析力。把大動態的表現火力全開,給觀影者感受到一種系統性的包圍感,而並非脫節的低頻表現。

用家還可以選配 HT-Air 無線傳輸模塊使用,實現無線功能,擺脫線纜的束縛

 

小結

REL Acoustics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各方面的均衡表現,確實十分吸引人,不論是作為Hi-Fi兩聲道的低頻補充還是家庭影院的LFE聲道,它都能很好地應付。再加上適中的外觀尺寸和超高的性價比,HT/1508 Predator 或許要比很多同類型產品優秀。REL Acoustics 不斷創新技術和改善,注重可靠性、簡潔的造型和強大的機械結構,這款 HT/1508 Predator 超低音揚聲器絕對可期。
產品參數

類型:密閉式

低音單元:15英寸碳纖維錐盆

低頻擴展:-6dB,21Hz

輸入端子:RCA,LFE RCA,LFE XLR

輸出端子:RCA,LFE RCA,LFE XLR

輸出功率:800W(RMS)

放大器類型:D類

尺寸WHD:19.7×18×19.4英寸

重量:79.4磅

 

Luxman DA-07X 解碼器與 NT-07 音樂串流器鑽石音樂串流組合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年1月號第520期

文︱梁錦暉

2025年是日本Luxman成立100周年,世界上擁有如此漫長歷史的音響品牌,真的寥寥可數,我想到的只有Thorens(1883年)、Ortofon(1918年)、Celestion(1924年)、Bang & Olufsen(1925年)、Tannoy(1926年)、Denon(1910年)、Yamaha(1887年)。其實Luxman不只是百年音響老品牌,而且是日本高級音響品牌的「少林寺」,例如大家熟悉的Accuphase、AirTight、EAR Yoshino等品牌都跟Luxman有莫大的關係。

Luxman在1925年於日本大阪市成立,起初創辦人早川和吉川兩兄弟在家族經營的畫框店「錦水堂」內一角成立了一間無線電收音機商店,當時這間靠入口收音機的公司名叫Lux株式會社,後來他們開始自行製造部分收音機零件以降低成本,就在那個時候,Luxman品牌便誕生了。當時Luxman所生產的變壓器及開關掣備受高度評價,而他們的技術基礎十分深厚,先後原創設計出磁性唱頭、OY型輸出變壓器及分音無負回輸電路。到了1970年代,Luxman在高級音響界中已經聲名顯赫,尤其是他們設計的真空管放大器更讓發燒友們津津樂道。

1972年日本另一個高級音響品牌Kensonic成立,它就是Accuphase的前身,據聞公司成立時,創始人春日兄弟,為了設計出精品級的音響產品,錄用了來自Luxman的高級工程師,這些人才對Accuphase的技術基礎作出了不少貢獻。

Luxman創始人吉川先生的大女女婿三浦篤亦曾是Luxman的設計師,1984年離開公司後便創立大家熟悉的日本精品音響品牌AirTight。

其他熟悉的名字如Tim de Paravicini(EAR Yoshino創辦人)、兵藤拓(Taku Hyodo —— Leben的創辦人)、木村準二(Junji Kimura —— 47 Laboratory創辦人)等,都曾任Luxman設計師,所以說Luxman是日本真空管放大器技術的搖籃也不算誇張!

雙龍出海

今次在寒舍接受測試的是Luxman最新的音樂串流器及解碼器,型號分別是NT-07及DA-07X。雖然這兩台產品一併送來,但並不代表它們是一個套裝,它們分別可以跟其他不同品牌CD/SACD機或解碼器匹配,例如我把家中的 Esoteric K1 SACD/CD播放器連接DA-07X,音效十分優秀,兩者性格也很登對,然而我今次集中用NT-07和DA-07X純玩串流,聽聽這兩款全新的Luxman產品有否協同效應。

Luxman首款網絡串流器

隨著音樂串流在高級音響界逐漸受到硬核發燒友所接受,市場上越來越多純網絡串流器出現,所謂純網絡串流器,就是不含解碼器的串流器,那對比傳統含解碼器的串流器,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可以讓用家配上其他解碼器,多一點彈性之外,最重要還是讓解碼器遠離高頻噪音干擾。高頻噪音在串流器內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因為只要擁有處理大量音頻數據的運算能力,就必然會發出高頻噪音干擾,如果在模擬放大線路旁邊,就必然會影響音效,但如果為了減低高頻干擾而去降低串流線路的運算能力,處理外來數據速度又不足夠,所以要打破這個兩難局面,就唯有將串流器與解碼器分開兩個機箱了。

NT-07是Luxman首款純網絡串流器,它能夠連接不同種類的訊源,串流音檔至下游的解碼器。數碼輸入介面除了一般串流器都有的USB和乙太網絡之外,還有HDMI,包括用來連接影音訊源如藍光播放器的HDMI輸入及擁有ARC功能的HDMI輸出,後者可以用來連接電視,並將電視輸出的音頻訊號回輸到NT-07,然後通過下游的解碼器及放大器輸出到兩聲道系統的喇叭,這個功能相當有用,如果家中沒有Sound Bar或AV Receiver,又想簡單提高Apple TV、Blu-ray、DVD等播放聲效,這個功能應該會十分簡潔和好用。

超低噪重播環境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花幾萬元去買一台網絡串流器,而不選擇幾千元的Mac或PC呢?很簡單,平時常規的Mac和PC都是「萬噪之源」,對下游音響器材發出很多高頻噪音,這些干擾會嚴重影響音質,然而NT-07網絡串流器採用專為音響而設的音訊處理模組,省去無謂的電腦功能及散熱風扇,將噪音干擾減至最低,配合OI型變壓器及Luxman特製的10000µF濾波電容,提供了一個穩定而又超低噪的重播環境。

重播介面

NT-07的外觀跟Luxman其他產品一樣,擁有一個表面打磨得很精細的銀色金屬機殼,前方有一個單色顯示屏,提供歌名、藝人、格式、取樣率及播放進度等資料,感覺跟Lumin的顯示屏十分相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你可能會問,別家的串流器都擁有較大的彩色顯示屏,NT-07這個不是顯得細小而單調嗎?大彩屏有利有弊,它的確好看,但發出的噪音干擾較多,很多發燒友喜歡索性把顯示屏關閉提高音效,同時主力用平板去瀏覽專輯和樂曲,這個方法似乎更加實際,更加靚聲,所以發燒友一般不需要大彩屏,NT-07轉用單色小型顯示屏反而更適合聲音先決的用家。

NT-07提供多種方式去操控音樂重播及選曲,廠方提供一個專用手機或平板應用程式叫“Luxman Stream”,這個程式跟Lumin的幾乎一模一樣,大概是Luxman跟Lumin買了該程式的許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Luxman這個策略相當聰明,一來Lumin的程式可算是業界用家友好度及功能豐富度最高之一, 二來此類軟件開發成本極之高,一般音響廠擅長硬件開發,但在軟件方面資源相當有限,尤其是用戶介面方面。

無論音檔來源是TIDAL、Qobuz 一類的串流商、NAS、甚或是USB記憶體,Luxman Stream都讓用家在同一個介面上選曲及控制重播。此外,這個程式亦可用來為NT-07作設定,例如主機顯示屏光亮度、顯示方式、顯示屏開關、音量控制開關等,其他音頻設定如MQA、Roon及取樣率轉換也可以輕易在Luxman Stream上設定。

NT-07是Roon Ready,作為一個Roon永久用戶,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用Roon作重播介面,重播控制反應相當快,穩定性亦十分高,使用期間非常流暢,一點問題都沒有。

USB vs. SPDIF

NT-07配備的數碼除了上述的HDMI外,還有同軸SPDIF、USB及光纖。我嘗試比較過SPDIF及USB,兩者音效非常非常接近,但在我的測試過程中,我覺得SPDIF是比USB靚聲一點,不過,這個分別可以是受到接線質素影響,我所用的USB線是Oyaide Continental 5S(第一代),RCA數碼訊號線則是Viborg VD-602純銀同軸線。另外,有一個情況用家會選擇用USB介面,如果要重播取樣率高於192kHz,SPDIF介面便不兼容,用家便要用USB介面,NT-07的USB支援最高32bit/768kHz PCM及8xDSD。

沒有CD轉盤的D-07X

今次測試與NT-07搭配的是Luxman全新的DA-07X,它是一款純解碼器,沒有CD/SACD轉盤,跟同廠另一款CD/SACD播放器D-07X的型號只差一個英文字母。表面上,DA-07X好像是D-07X減去CD/SACD轉盤,但其實這樣形容並不盡然,因為DA-07X的數碼輸入端子,比D-07X還要多,它配備有2枚同軸SPDIF端子、一枚USB、2枚光纖及1枚AES/EBU。

與旗艦SACD/CD機一樣的解碼器

DA-07X採用ROHM的BD34301 EKV解碼晶片,跟旗艦SACD/CD播放器D-10X一樣。ROHM是日本一間1958年成立的半導體及尖端電子設備製造商,而BD34301 EKV是該廠專為高級音響系統設計的Mus-IC系列解碼晶片,訊噪比達-130dB,總諧波失真(THD+N)是-115dB,動態130dB,最高取樣率有32bit/768kHz PCM及8 x DSD之多,不過這都是技術參數而已,解碼器的音樂感還需用人耳來判斷,數字不足以表達出來。

靚聲元素

其實DA-07X跟很多高階解碼器一樣,在解碼晶片設定、時鐘、電源供應、模擬輸出級及諧振控制都下了不少苦功,比如說,它的時鐘系統用上兩枚超低相位噪音的時鐘模組,提供極低時基誤差的時脈給解碼晶片,另外,DA-07X的SPDIF介面亦採用高精準的時鐘。

DA-07X的模擬輸出級也是其靚聲的功臣之一,它接收每一枚BD34301 EKV的單聲道輸出後,再以電流/電壓進行轉換,通過全平衡架構及輸出緩衝線路把訊號傳到下游的放大器。如果你打開機蓋,可以見到除了井井有條的內部線路佈局及一絲不苟的造工之外,內部數碼及模擬線路之間均以金屬板作隔離,降低高頻噪音對模擬音訊的干擾。

此外,Luxman在NT-07和DA-07X都配備了雙層金屬底板(2mm + 1.6mm厚),以增加機身的抗振效果及壓低重心,底板下還有鑄鐵機腳,十分重料。

DA-07X跟NT-07一樣,機身前方有一枚高解像顯示屏,用來顯示輸入訊號源、訊號格式、取樣率及濾波資料,如果訊源是MQA,顯示屏會清楚顯示「MQA Studio」、「MQA Bypassed」等等標示。

Luxman簽名式的洒脫音色

NT-07和DA-07X這對組合給我首次印象有如一個性格洒脫的年青人,充滿朝氣和活力,重播大動態兼瞬變速度高的樂段時,身手敏捷,有力氣之餘但卻不是滿身肌肉那麼誇張,在溫柔樂章中表現出萬般感情,是由心而發的那種自然;在激情樂章中放蕩不羈,不受任何拘束,這些性格跟我以前在家中系統聽Luxman D-08u SACD播放器同出一轍。

NT-07 + DA-07X兩款產品加起來定價也不過100,000港元,我認為在市場上用這個預算去找一款單體式或分體式含解碼的網絡串流器,音效可以媲美NT-07 + DA-07X非常非常困難,讓我最印象深刻是它無論重播什麼類型的音樂,都表現出極之平衡通透的音色,例如播鋼琴協奏曲(白蘭度跟阿巴度指揮的柏林愛樂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二鋼協),鋼琴聲音通透得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弦樂聲音輕盈飄逸,每個聲部定位清晰,音場呈現音樂廳的深度,把燈關上,就更加覺得有如置身現場。

Luxman的人聲

聽過Luxman的發燒友大都會認同重播女聲是這個品牌的強項,它重播Susan Wong一張我很喜歡的專輯「A Night at the Movies」時,Susan Wong那把嗓子很有感情,充滿質感,伴奏的鋼琴、色士風、結他、敲擊樂器等,結像都十分清晰,與主角形成高度層次感,令人聽得十分陶醉。說起人聲,Luxman跟其他日本大品牌如Accuphase、Esoteric的解碼器音色取向截然不同,Accuphase的音色比較濃郁,Susan Wong的人聲顯得較為成熟;Esoteric強調分析力及細節量,Susan Wong的聲線會顯得特別有陽光的味道,聲帶和運氣力度都會聽得份外清楚;然而Luxman的Susan Wong多了一點年輕和柔情的氣色,你會聽到很多細節,微動態也很出色,但又不會刻意給你分析力特別高超的印象,相反Luxman的人聲總體給人很舒服的聽感,較Accuphase音色中性一點。

速度與力量

這套Luxman音樂串流組合最令我滿意的是它們重播大型古典交響樂章的表現,想不到這個價位的組合可以那麼真實地重現Otto Klemperer帶領Philharmonia Orchestra所演繹的馬勒第二交響曲(EMI SAX 2473轉16bit/44.1kHz音檔),我聽到的是一個很宏大的音場,每個聲部定位明確,Luxman自然的音色完全反映在不同的樂器上,弦樂富有一種和諧兼輕盈的音色,十分動聽,銅管樂器如小號和法國號的聲音有種衝上雲霄的氣勢,大鼓鼓皮的彈跳感及軍鼓快速疾響都帶給我無比的聽覺享受。上文我形容Luxman好像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青人,在播放馬勒這種樂團規模龐大的交響曲,爆發力和速度感都相當優秀,在音壓飆升到一個高位時,每一個聲部仍然十分清晰,不會亂作一團,更加沒有刺耳的感覺,我以前聽過那麼多串流器,音效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定價都要在15萬以上。

結語:

Luxman NT-07音樂串流器和DA-07X解碼器,本來是兩款完全獨立的產品,但廠方在設計DA-07X外觀的時候,刻意把它與NT-07設計得互相呼應,所以當這兩款產品放在一起時,份外美觀。這個組合秉承Luxman那種清新、富朝氣及充滿活力的性格,在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都表演出平衡通透的音色,音效表現十分全面。

在我的測試過程中,Luxman這套組合讓我暫停了聽黑膠,亦很少聽CD,原因是它播高清音檔(即24bit/96kHz或以上取樣率的音樂檔案)播得很悅耳,長時間聽都不會覺累,加上現在TIDAL已經開始提供FLAC無損高清格式,音樂選擇多到享之不盡之餘,亦十分耐聽,記憶中有這本領的組合真的不多,定價10萬港元以內的更絕無僅有!

NT-07音樂串流器規格:

■數碼輸入:1Gbps網絡、HDMI(PCM兩聲道,4K ARC)■數碼輸出:USB、HDMI(PCM兩聲道,4K ARC)、光纖、同軸SPDIF■儲存連接:USB x 2■取樣率支援:USB最高32bit/768kHz PCM及8 x DSD / 同軸/光纖/HDMI最高24bit/192kHz PCM■格式支援:WAV、AIFF、FLAC、ALAC、MQA、MP3、AAC、DSD(DSF、DFF)■串流協定:UPnP(Open Home)、TIDAL Connect、Spotify Connect、Roon Ready■尺寸:440(W)x 92(H)x 398(D)mm■重量:10.3kg■定價:HK$49,800

■香港、澳門總代理:駿韻音響.25593672

DA-07X解碼器規格:

■種類:兩聲道解碼器■取樣率:USB最高32bit/768kHz PCM及8 x DSD / 同軸、光纖、AES/EBU最高24bit/192kHz PCM ■模擬輸出:RCA 2.4V/300Ω XLR 2.4V/600Ω■頻率響應:5Hz-20kHz(+0, -0.4dB) 5Hz-47kHz(+0, -3.0dB)■THD:單端0.001% 平衡0.001%■訊噪比:124dB■尺寸:440(W)x 92(H)x 402(D)mm■重量:12.8kg■定價:HK$49,000

■香港、澳門總代理:駿韻音響.25593672

致敬經典,為Hi-Fi而生的超低音箱——英國REL威力 Classic 98

別再固守 Hi-Fi 或 Hi-End 系統隻能依靠兩隻主音箱的玩法!三十年前,在 Hi-Fi 或 Hi-End 系統中添加超低音,定會遭國內發燒友嘲笑,認為是音箱和功放不佳才需“低音炮” 輔助。當年國內發燒友認知有限,即便如今,仍有不少老發燒友固執地覺得添加超低音箱並非純正發燒玩法,這實則是嚴重誤區。早在三十年前,眾多世界知名 Hi-End 品牌就已嘗試在系統中加入獨立於主音箱外的超低音箱或超低音柱,部分 “一體式” 大型音箱看似 2聲道,實則為 2.2聲道,其超低音單元藏於底部,屬於帶獨立可調超低音組的系統。連Hi-End品牌都在採用,怎能說不夠發燒?

為何要加超低音箱?

聲音響度是指人耳對聲音由輕到響的強度判斷,不僅與聲壓級有關,還受頻率和波形影響。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Fletcher 與 Munson 做過研究,人耳對 20Hz 超低頻率的感知 “敏銳度” 相比 1000Hz 頻率的感知能力,相差 80dB!80 dB 的聲壓倍數差即 10 的 8 次方,兩者的聲壓倍數相差就是 1 億倍!而在 4000Hz 處 2dB 的響度相當於 40Hz 處 54dB 的響度。也就是說,年輕人對 40Hz 的感知度與 4000Hz 的感知度相差 52dB!這時候任是您的主音箱低音單元口徑再大,能在 -3dB 的指標下再現 20Hz 超低頻,但由於這低音單元是與主音箱的中、高音單元一起驅動的,當功放要把主音箱的極低頻驅動到令耳朵所能感知,那現場音箱的輸出聲壓得多大???所以,不是您的百萬功放驅動力不夠,也不是您的百萬 Hi-End 音箱無法播放 20Hz 超低頻,而是人耳對最低八度音程的20Hz-40Hz超低頻敏感度相比中頻差距太大,才會有大聲壓下能感知超低頻了,中高頻已經非常吵鬧甚至已經失真!

升級立體聲系統,更換功放、音箱或喇叭線成本高昂。相比之下,添加超低音是最超值且效果顯著的方式,小音箱加超低音后聲音更平衡,落地箱搭配超低音后表現更從容。2.1 或 2.2 系統不僅能補足小音箱低頻量感,還可修正因空間或功放推力不足導致的低、中高頻失衡問題,其獨立可調的超低音,能平衡人耳對超低頻與中高頻感知的巨大差異。近期在本刊試音室使用的英國 REL 威力 Classic 98 超低音箱,是 2.1 或 2.2 系統的理想選擇。它雖僅配備 10 英寸低音單元,卻能下潛至 27Hz,滿足一般發燒環境需求,且價格親民。即便用兩隻組成 2.2 系統,花費也僅相當於一條中低端名牌發燒電源線。

REL威力超快反應的高電平輸入

英國 REL Acoustics 公司(簡稱REL威力)成立於 1990 年,總部位於威爾士布裡金登,品牌名源於創辦人理查德•愛德華•洛德(Richard Edmund Lord)名字縮寫。REL 產品以卓越音質和創新設計著稱,不僅是家用低音炮名廠,還為頂尖錄音棚提供電影后期音樂、配音的超低頻技術支持。其產品注重用戶體驗,提供多種輸入接口和調整功能。品牌創立源於創始人對市面低音炮性能的不滿,REL 不僅從技術入手,也從用戶的體驗度入手,他們說這就是愛的動力,也是 REL 對完美聲音的追求背后的驅動力,這就是 REL 的 DNA。

REL 威力在 Hi-Fi 用超低音箱的研發技術上與其他 AV 低音炮的廠家有很大的區別,REL Acoustics 的超低音箱一向以極快的低頻速度和極低極低的信號延遲而著稱。REL 獨特的高電平輸入功能不是每一家低音炮都有的,雖然不少低音炮也宣稱具有高電平輸入(High Level),但並不能解決問題立體聲系統加超低音箱的問題。因為后級輸出的訊號送入超低音,第一道關卡就是濾波網絡,除了決定超低音的工作分頻點,所以這個分頻網絡必須具備超高超快的反應速度,超低音才能與主音箱緊密銜接,否則超低音箱的低音響應不夠快,跟不上主音箱,會導致聲音脫節,超低音歸超低音,中高音歸中高音,如此狀態下,加了超低音箱,聲音反而更糟。REL 的 High Level 輸入方式解決了分頻網絡的信號延遲,不僅可讓超低音與主音箱從后級拾取相同的訊號,還保証超低音箱與主音箱的信號與音色、相位的一致性,令超低音箱 “不露聲色” 地融入系統中。

REL 超低音箱設計理念獨特,追求超低頻率響應與原始系統完美銜接且增益一致。其高電平輸入分頻網絡反應迅速,入門級產品延遲僅 8ms,Reference 系列更短至 4ms。多數主動式超低音不標注分頻網絡時間延遲,因 LFE 或 Sub Out 輸出無需考慮,但功放喇叭端子高電平輸出時,分頻網絡電能轉換速度決定性能,多數超低音不具備此功能,也無相關規格標注。8ms 與 4ms 的反應速度已超越人耳對聲波時間差 10ms 的感知極限,能讓用戶感受低頻幾乎無延遲的真實體驗。

現代與經典融合的Classic 98

REL Acoustics 旗下超低音產品擁有 Reference 系列、S 系列、T/x 和 T 系列、Classic 系列以及 HT 系列。所有產品都能夠配合家庭影院或 Hi-Fi 兩聲道音響系統,豐富的產品線令用戶可以更為精准地選擇自己適用的產品。Classic 98 超低音箱在 REL 眾多產品中有獨特的地位,雖然不是其他系列 REL 產品的一部分,相反,它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案。Classic 98 的設計精髓是使用其著名的低音朝地面反射的經典設計,這是 REL 從 90 年代就有的經典設計,在此基礎上,Classic 98 的 “復古” 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搭載超快分頻網絡技術與性能絕佳的 10 英寸紙盆超低音單元,使用現代技術加持下 300 瓦 D 類大電流功放以及懸挂式的箱體與大型機腳設計。

Classic 系列目前有兩款產品:12 英寸低音、450 瓦 D 類功放驅的 Classic99 與 10 英寸低音、300 瓦 D 類功放驅動的 Classic 98。本文推薦性價比更高的 Classic 98,即使是 10 英寸超低音單元,但低頻下潛可達 27Hz,可以滿足 30 平方的聽音空間使用。加上獨家 LimitLess 限制器與 Perfect Filter 技術,令 Classic 98 超低音擁有高性能的表現。此外,為了方便超低音的使用,REL Acoustics 提供 AirShip II 與 HT-Air MKII 無線模組,都使用 5.8GHz 高速無線傳輸技術,但兩者的差異在於高電平連線。AirShip II適合兩聲道,而 HT-Air MKII 比較適合多聲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強調的 Classic,意為復古或者經典的意思,REL 在三十多年前開始做超低音的時候,就是標榜實木紋外觀,這次 Classic99、Classic 98 就回歸木紋箱體設計,外表加上天然胡桃木裝飾,致敬經典而超越經典,相比其他外觀使用黑色裝飾的超低音箱,啞光核桃木實木貼皮箱體更具高級家具的溫暖視覺觸感,無論擺放在房間哪一個角落,都能與空間完美融合。

Classic 98 雖然售價不高但定位不低,價格稍稍低於 T9/x。雖然這兩款超低音箱型號都是頂級性能的典范,但它們迎合了不同用戶的需求。Classic 98 專為渴望復古REL聲音和造型的愛好者而設計,可令用戶回到立體聲黃金時代的懷舊之旅,同時融入了現代先進的D類功放技術,在使用的可靠性上也更佳。相比 T/9x 等以速度、清晰度和深沉迅猛的低音聞名的“標准型號”,Classic 98 的聲音相對舒緩,但橫向對比市面其他產品,它的低頻速度並不慢,所謂更為溫暖隻是與本來就以速度見長的REL其他型號相比。Classic 98超低音箱在箱體體積、外觀、與性能上做了很好的平衡,聲音相比更為溫暖,很容易與家庭音響系統和環境融合,提供寬廣的地面輻射式低頻擴展,令低音均勻、舒適地低鋪滿房間。

國外媒體 TONEAudio 是這樣評價 Classic99的:過去和現在的完美融合,除了這是一個完全命中目標的產品,我真的很喜歡,它完美地執行 REL “愛的動力” 理念,但價格合理,平易近人,這是高端市場更需要的東西。”還有國外的評論家說“這是你花這麼多錢能買到的最好的升級,我說的最好,是指你花這麼多錢能買到的最引人注目的升級,就你花的錢和你在房間裡聽到的音樂的感覺而言,絕對。”更有國外音響評論家貼切地稱之為“發燒友的終極沉浸式快感”!試想,斜倚在沙發上,倒一杯美酒或者咖啡,更為放鬆地欣賞音樂,這是多麼愜意啊,這難道不是發燒的最佳境界麼?

為音樂重播帶來更完整的超低頻擴展

在我們雜志社 30 多平方米的聽音環境,Classic98 超低音箱簡直是無所不能的,因為無論搭配小書架箱還是 8 英寸落地箱、10 英寸大書架音箱,甚至是 12 英寸的大書架箱都能搭配。比如法寶 Atalante 5 這對 12 英寸的大型書架箱雖然不在本社,但先前在汕頭諾歌音響的聽音室聽過搭配,10 英寸超低音也能非常好的彌補 Atalante 5 的 12 英寸單元超低頻部分,令 Atalante 5 主音箱整體表現更為從容淡定,甚至連音場都大了一圈。難道 Atalante 5 的 12 英寸低音能量還不夠麼?並非如此,而是筆者開頭說的,人耳對極低頻與中頻的感知靈敏度相差很大。比如對 40Hz 的感知度與 4000Hz 的感知 “靈敏度” 相差 52dB!

Classic98 超低音是非常實用且非常人性化的設計,用戶不用非常高深的超低音箱指示即可自行調整,反而一些售價很貴的超低音,需要不連上計算機用專用軟件進行高通、低音頻率、分頻斜率、延遲時間、多段 EQ 修正等復雜調整。搭配口徑大於 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主音箱尚有非常好的正面效果,搭配 “標准” 6.5 英寸書架箱甚至更小口徑的書架箱,那更是如虎添翼了!我們將於 Classic99 置於主音箱旁邊,相位設為 0°,分頻頻率雖然調整旋鈕上上無極調整,無法切確知道什麼頻率,我們根據旋鈕指示大約設置在 60Hz。而延時就不用管了,因為我們使用其功放接線端的高電平輸出,延時隻有 8 毫秒,這對 Classic99 超低音箱來說是最為完美的玩法。相位設置呢?一般小空間主音箱與超低音距離不是很遠的話,很難聽出相位的差別,超低音相位基本可以設為 0°。通過實踐,証明也是如此,雖然Classic99 超低音箱隻有 0°和 180°兩段式的調整,但我認為足夠用了,並且其向下反射式低音,不用像一般朝前發聲的超低音需要顧及喇叭朝向所引起的相位問題。

不用非常復雜的調整,經過簡單且使用的調整,Classic99 超低音箱就能與主音箱的頻率融為一體,即使加了超低音也感覺不到超低音的存在,但關掉超低音立若有所失的感覺,整個音樂的氛圍感、空間感都消失了不少,這時候的設置就對了。Classic99 超低音箱不僅是彌補原有主音箱延伸不下去的 60Hz以下低頻,更是低頻與中高頻聽感上的一種平衡而不改變主音箱的本來音色。以前需要非常大的音量欣賞才能感覺有低音,現在用 2.1 系統,在非常舒適的音量就能感受到就能感受到自然輕鬆暗涌而出的超低頻,豐盈、震撼,有能量有質感,這對於大動態交響樂的提升非常顯著。Classic99 超低音箱能夠完美地還原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和管風琴龐大的低頻能量,對打擊樂的質感提升更是畫龍點睛,讓交響樂的低頻基礎更加扎實。特別是管弦樂齊奏金鼓齊鳴的爆棚部分,不加超低音的時候一般書架箱根本無法呈現平衡穩固的樂隊架構,特別是極低頻以及聲音的場面感也縮水,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加入,使整個樂隊的聲音更加平衡,層次感更加豐富,各種樂器的聲音都能清晰可辨,同時又能融合成一個整體,營造出強烈的現場感和震撼力,讓聽眾仿佛置身於音樂廳中,感受到交響樂的磅礡氣勢和無窮魅力,而當關掉 Classic99超低音箱再把原來的爆棚音樂重聽一遍,就發現聽不下去了。

挖掘流行音樂的魅力

真想把以前熟悉的音樂都拿出來播放一遍,別說那些大編制的管弦樂或者氣勢恢宏的鼓樂了,即使是 “標准” 華語流行音樂,比如我最熟悉的鄧麗君或者齊秦,這些都不是發燒碟的錄音沒有過分夸張低頻,但有時候在一些系統上播放可能略顯寡味,也許是超低頻沒有詮釋出來。雖然鄧麗君的歌曲以柔美的人聲著稱,像《淡淡幽情》專輯的《獨上西樓》等經典曲目,在無超低音的系統中,也能很好地還原她甜美的嗓音,人聲的細節如氣息聲等都能清晰可聞,這對兩聲道系統來說都不是問題。有了 Classic99 超低音箱加持后,原本以為的鄧麗君錄音很少有低頻的觀點看來要重新審視,像《獨上西樓》前半段的清唱部分模擬錄音底噪開盤機機械轉動的噪聲與錄音環境噪聲也“從所未有”的呈現出來,為鄧麗君的歌聲增添了一層溫暖的底色,音色更加模擬。而鋼琴等樂器因為 Classic99 超低音箱的加入,使音樂的低頻部分得到了補充更加深沉,營造出更濃郁的情感氛圍,使人聲與伴奏的融合更加緊密,整體音樂聽起來更加豐富、立體,提升了音樂的質感和感染力,呈現了兩聲道系統下所沒有的溫暖華麗音色,連主音箱的聲音也變得更為飽滿甜美,這是因為功放所輸出的負載降低,失真度降低,不用很大的聲壓輸出也能有豐厚Q彈的低頻,有了超低音的平衡,連帶著連中高頻也變得更為柔和了。

播放齊秦《97狼黃金自選輯》,重新搖滾版編曲重唱的《狼》,Classic99 超低音箱加入后,間奏部分低鼓點狂風驟雨一般,變得更加深沉有力,貝斯的狠勁、電吉他的轟鳴在沒有加入超低音的時候以一對 6.5 英寸書架箱是無法呈現的,Classic99 超低音箱除了增強了音樂的動態效果,也增強了音樂感染力,使音樂的整體氛圍更加濃厚,齊秦的歌聲在更豐富的低頻襯托下,也顯得更加有力量,原來這這才叫搖滾!難怪很多樂迷要現場聽搖滾,那就是因為演唱會現場基本都靠超低音維系震撼的動態,Classic99 超低音箱雖然無法與現場音樂會數百萬的音箱系統那種強大的聲波與拍胸口的低頻相比,但家庭環境等比縮小,自然不用像演唱會現場動輒超過 120dB 的聲壓,即使在 85dB 的聲壓下播放齊秦的音樂,超低音並非隻是增加了超低頻的能量,連帶著樂器定位與結像觸手可及,當扑面而來的低頻沖擊感讓人分辨不出到是從主音箱發出來的,而是在“舞台后方”時,就知道原來錄音棚的錄音作品也是有“現場感”的, 這是不加Classic99超低音箱的時候“標准書架箱”做不到的。

結語

絕大多數發燒友是在平均 80dB 的聲壓下聽音樂的,但這平均聲壓並不是線性的,有些大動態樂曲在峰值階段聲壓可能超過 100dB, 最弱音的時候可能隻有 20dB,總不能在大電平的時候降低音量輸出,小電平的時候加大音量輸出吧?再加上聽音室環境底噪,比如晚上安靜一些也有 30dB 的平均底噪,最大聲壓扣掉環境底噪,還有多少個dB的動態?再加上文章開頭筆者說的人耳對最低八度音程的 20Hz-40Hz 超低頻敏感度相比中頻差距太大,才會有大聲壓下能感知到超低頻說法。這就導致了很多兩聲道系統小音量下聽沒有低音,低音出來了整體的聲壓也比較大,可能會吵到家人吵到鄰居,這時候增加超低音箱,是最為超值的玩法了!增加 REL威力 Classic98 超低音箱,能讓有限的投入帶來無限的升級空間,不僅是能讓原本的兩聲道音響系統“唱起來”毫不費勁。尤其是晚上欣賞音樂的時候,增加了超低音的系統小音量下欣賞就能聽到Q彈有勁,快速、凝聚又干淨的低頻,雖然低頻段頻率拓寬使得音樂更完整,但卻不刺激,聽起來卻沒有任何壓迫感,音場和定位猶如置身小音樂廳一般,不用非常大的聲音欣賞音樂,不會吵到鄰居。在非常輕鬆的狀態下欣賞音樂,以前找不到的音樂氛圍感全出來了,連帶著中高音的質量也比之前好很多,並且這種質的進步差別是非常明顯。

加超低音玩法,花費的錢相比升級音箱和功放來說,甚至相比升級音響線材來說,明顯是更為劃算更有性價比的。而 REL 威力 Classic98 超低音箱,就是 2.1 或者 2.2 升級玩法中最具性價比的超低音箱了,也是同價位的超低音箱最適合家庭Hi-Fi系統使用的!

總代理:駿韻音響有限公司

『器材測評』英國REL S/510超低音箱–增強現場感的好幫手

 

在兩聲道的Hi-Fi系統裡,提升低頻品質堪稱音響發燒友們繞不開的“必修課”。從理論上講,選用更大尺寸的音箱,似乎能立竿見影地改善低頻表現。然而,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更大的音箱不僅會帶來諸多使用上的困擾,而且即便增加了低頻能量,也未必能在聆聽環境中完美轉化為理想效果。若效果未達預期,還得在音箱擺位上反復嘗試,線材及配件的選擇也變得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玄學”的怪圈,讓人摸不著頭腦。

更關鍵的是,更換音箱意味著徹底改變了電聲轉換的審美標准。對於發燒友而言,換音箱本應是件喜事,畢竟升級后總期待效果能同步提升。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有經驗的發燒友都深知其中門道,這其中的折騰可不少。

倘若你既想保留自己花費時間、金錢與精力精心搭配、調試出的獨特音效風格,又渴望在低頻表現上更進一步,那麼採用2.1或2.2的有源低音方式,不失為一個明智之選。不過,需留意的是,市場上大部分有源超低音都是為家庭影院量身打造的“低音炮”,它們的主要任務是營造震撼的音效。而在音樂重播領域,我們更看重的是低頻的速度、清晰度以及層次感。如此一來,可供我們挑選的優質產品其實並不多。

在一次由代理精心安排的線下分享活動,讓我有幸邂逅了來自英國的超低音專業品牌 “REL”。這是一家專注於超低音研發與生產的廠家,35年來始終深耕超低音領域,尤其在 Hi-End 兩聲道專用超低音產品方面造詣頗深。

REL 超低音的一大獨特之處在於其輸入方式。它能夠直接從放大器獲取信號,無論是膽機還是石機,合並機還是純后級,都能輕鬆適配。REL 獨特的輸入電路設計,能夠更好地還原放大器的原始聲音品質與速度,完美契合音響發燒友的高標准要求。

此次試聽,我選擇了價格相對親民的 S/510 型號。它擁有精美的鋼琴漆箱體,搭配 10寸長行程金屬與碳纖維復合振膜單元以及 12寸輻射器,輸出功率高達 500瓦,低頻再生能力可達 20Hz – 6dB。在試聽過程中,無論與何種放大器、音箱組合搭配,它都能展現出十分理想的效果。連接、擺位及調整過程都十分順暢,尤其是其低頻下潛能力和安靜度表現堪稱卓越,功率也十分充裕。如果你的聽音環境在二三十平方米左右,我強烈推薦先以 2.1方式使用單隻超低音作為起點。因為即便在五十平方米的測評中心,單隻S/510也能產生極為出色的效果,而且單隻調整相對簡便,無疑是入門者的絕佳之選!

規格

前置主動揚聲器:10英寸,250毫米長距,壓鑄鋁底盤

后置被動輻射器:12英寸,300毫米,碳/碳平錐結構,鋼制底盤

功率:500瓦 (RMS) NextGen3 D類

尺寸:15.7×18.25×16英寸,(400x415x464毫米)

重量:70磅(31.7公斤)

REL Acoustics T/9x SE 特別版

體驗意大利賽車紅漆的魅力,這種標志性色調曾裝點過最著名的意大利跑車。但REL不止於此!擴充了顏色選擇,新增兩種同樣驚艷的色彩:Le Mon黃(發音為 “Le Mans” 是法國著名賽車賽事舉辦地),這種充滿活力且大膽的色調,靈感源自傳奇賽車運動;還有活力橙,大膽而充滿能量的橙色,散發著溫暖。將這些鮮艷色彩與我們備受喜愛的 T/9x 型號相結合,搭配精致的鍍鉻支腳和徽章,對於任何音響愛好者而言,這都是一件不容錯過的藏品。

不過,它的魅力不止於外觀。在這些引人注目的外觀之下,是全新的碳纖維中心蓋,它增強了 10 英寸(250 毫米)驅動單元音盆的剛性,同時減輕了其移動質量。質量更輕意味著速度更快。

強勁功率

T/9x SE 位於 T 系列的頂端,功率充沛。它非常適合較大的房間,能輕鬆下潛至最低音域。而且,它在輸出強大功率的同時,還具備出色的控制力,無論房間大小,都是高端家庭影院的理想之選。

主動與被動音盆結合,打造震撼低音

在時尚的箱體內部,REL T/9x SE 採用一個前置發聲的 10 英寸主動式低音音盆,搭配一個向下發聲的 10 英寸被動式音盆。兩者結合,其等效輻射面積相當於一個 15 英寸的低音音盆。這意味著它能產生深沉、強勁且毫不費力的低音,音量大到可能會讓你和鄰居產生矛盾!

300 瓦大功率放大器,實現全面控制

REL 經過驗証的 300 瓦 A/B 類放大器,能精准控制低音音盆。與其他使用數字放大器的有源超低音不同,REL 堅持採用更傳統的 A/B 類晶體管設計。雖然生產成本更高,但優勢在於其領先同級的沖擊力和控制力。與低質量的超低音不同,這款超低音的低音啟動和停止精准,反應敏捷,沒有任何 “拖尾” 現象。

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分別預設電平

如果你既用超低音搭配家庭影院,又用於高保真音響系統,REL T/9x 再合適不過。傳統上,用同一超低音兼顧家庭影院和音樂系統時,面臨的問題是兩者對低音的需求不同。看電影時,往往需要調高超低音音量以獲得強烈的刺激感,而聽音樂時則需要更細膩的表現。使用 REL T/9x,你可以分別調節立體聲和 LFE.1 環繞聲的電平。這意味著你無需頻繁更改設置,就能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系統都找到理想的低音電平。

支持無線連接

搭配可選的 REL Arrow 系統,就能讓這款 REL 超低音實現無線連接。REL Arrow 系統採用零壓縮無線連接技術,在音質和便利性之間實現了完美平衡。和 T 系列超低音一樣,Arrow 發射器為高保真音響和家庭影院配備了專用輸入接口。(REL Arrow 系統,需額外付費購買。)

高品質外觀

憑借 REL 久負盛名的制造工藝和外觀處理,T/9x 堪稱同級別中外觀最具吸引力的超低音之一。它採用五層深鋼琴漆飾面,搭配帶有品牌標識的鋁制支腳,擁有這樣一款超低音,絕對值得展示。

REL T/9x 以時尚的方式傳遞極致低音,帶來強大震撼。

以匠心描繪華麗的音樂世界——日本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

在Hi-Fi音響領域,絕大多數日本音響產品的質量都是最為可靠耐用的,雖然有些中低端普及型產品音色並不是那麼吸引人,但品質同樣可靠,而在高端音響品牌上,日本品牌對聲音的極致追求和對品質的嚴苛要求堪比瑞士與德國音響品牌,比如來自日本的高端發燒線材品牌 Acoustic Harmony。

Acoustic Harmony 雖在音響線材領域並非如一些老牌那般廣為人知,但其背后卻有著深厚的技術沉澱。其母公司在電力工程的過程中積累了海量的金屬實際測量數據,建立起豐富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掌握了扎實的電力工程知識。這些寶貴的經驗與資源為 Acoustic Harmony 涉足音響線材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日本,Hi-End 汽車音響改裝盛行,甚至還有大型的汽車音響博覽會。Acoustic Harmony 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專注於汽車音響線材的設計和生產,產品以其高質量和先進的技術著稱,不僅能面對車內惡劣的使用環境(如溫度、噪音和震動干擾等),Acoustic Harmony 還通過對導體、絕緣介質、避振材料和線材結構的反復研究試驗,開發出了高性能的線材產品。這些產品能夠有效隔離干擾,提升信號傳輸的保真度,因此在汽車音響市場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有絕對實力的低調線材品牌

對於中國的燒友而言,Acoustic Harmony 這個品牌較為陌生。Acoustic Harmony 線材最初定位於 Hi-End 汽車音響領域,而后進軍家用 Hi-End 線材市場。早在2011年 Acoustic Harmony 的 Hi-End 線材就參加了香港音響展,2012年建立了中文版官網,香港駿韻音響將其引進中國市場。在日本,Hi-End 級別的汽車改裝熱度或許比 Hi-End 音響更高,對線材的質量要求一點也不比家用產品差,甚至對線材的耐用性、耐熱性以及抗震動比家用線材要求更高。在 Hi-End 級別的汽車線材改裝上處於領先地位的 Acoustic Harmony,制作家用 Hi-End 線材就更沒有難度了。Acoustic Harmony,英文字面意思是“聲音的和諧”,雖然筆者不知道國內代理商為其取的中文名叫啥,以下筆者將 Acoustic Harmony 簡稱為A•H。

A•H 期望旗下產品不僅在聲音質素上經得起考驗,更要從內到外都具備極端的耐用性,能夠在時間的長河中始終保持穩定的性能。這種理念貫穿於每一款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使得A•H在競爭激烈的線材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近十多年來,Acoustic Harmony 也開始開發家用線材產品,並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其家用線材產品採用與汽車音響線材相同的高標准設計和制造工藝,確保信號傳輸的質量和穩定性。A•H 線材所有工序均在日本完成,包括導體拉絲、鍍銀工藝和包覆的絕緣層等、內部屏蔽層、使用的避震材料等,確保產品的卓越品質。如果您再看筆者接著的介紹,就會發現A•H是有絕對實力的低調線材品牌。

恐怕很少有線材廠家能拿得出這些檢測報告

恐怕很少有發燒線材廠家是以保護人身安全和環保為目標, A•H 在所有產品上使用復合歐盟RoHS電子電氣設備測試標准的安全、環保材料,並給出詳細的分析檢測報告。包括 A•H 自家使用的絕緣材料與普通 PVC 材料的各種數據對比,除耐溫指標,就是體積電阻率,這是材料每單位體積對電流的阻抗,體積電阻率越小時,材料導電性能越好,反之,體積電阻率越高,材料用作電絕緣部件的效能就越高。再比如 A•H 多個頻率下測試的介電率、吸水率,甚至弱酸性、弱鹼性、陽光直射的影響數據都一一列出來。別以為這些是沒用的檢測報告,有些發燒線材,使用的是普通PVC做絕緣材料(他們對外宣傳是特氟龍),短短兩年時間彎折的地方就多處斷裂露出內部的銅材,要是用此絕緣層做電源線,什麼時候不小心觸電了或者高溫下會釋放那些有毒物質,誰又能知道?這種線材哪怕聲音真的不錯,為了人身安全,還是少用的好。

A•H 目前的中高等級的線材都使用 HIFLON FEP(全氟烷氧基烷)做絕緣體,也可以說是特氟龍的一種,以前有不少線材廠家說使用特氟龍絕緣材料,確很少有像A•H這樣詳細標注材料的測試指標,HIFLON FEP 作為絕緣材料,具有優異的260℃ 耐熱及良好的介電性能以及的化學穩定性,除熔融的鹼金屬、超高溫和二氟化氛外,尚無其他化學物質能對它產生侵蝕。對絕緣材料尚如此認真對待的音頻線材廠家,在線材導體的材料上就更不用說了!

一般 PVC 體積電阻率在 10^10 至 10^14/ kΩm 范圍內被認為是優秀的,而‌ HIFLON FEP 的體積電阻率是 10^17(10的17次方)以上,從而令信號實現從超低頻帶到超高頻帶幾乎無波動的平坦頻率特性!為了進一步實現低噪聲化、具有更高的信噪比,還有一點是很多發燒友容易忽略的,A•H 中高級線材內部避震材料採用非常昂貴的日本和紙作為內部抑振材料。

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日本“和紙”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中國發明的紙經高麗傳入日本,日本以獨特原料和方法改良,從模仿中國“唐紙”過渡到特有“和紙”並發展出多樣工藝,用於高級書畫及生活用品,如日本障子門貼紙。筆者查某寶幾個品牌和紙,同面積單價下,其價格比紅星含 80% 檀皮量的5年老宣紙貴三倍到十幾倍。可見,A•H 颯(Hayate)電源線在“看不見”的內部避震層用昂貴的和紙,是不惜成本的。

Acoustic Harmony的產品特點包括:

高性能‌:通過選擇優質導體材料尤其是無氧銅鍍高純度銀導體,採取有效措施隔離干擾,提升信號傳輸的保真度。

高可靠性‌:復合歐盟 RoHS 電子電氣設備測試標准的安全、環保材料,產品在極端環境下表現出色,能夠適應任何使用條件。

高制造標准‌:從導體的拉絲到成品線所有制造工序均在日本本土制造,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進行,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舍得下成本的 A-H 颯(Hayate)電源線

日本 A•H 擁有豐富的線材產品線,高級汽車音響用的與家用高級發燒線材的款式都不少,家用線材 A•H 信號線最多,分別有七款 RCA 信號線、4款平衡信號線、9款喇叭線,而電源線款式相對少。最新發布的颯(Hayate)電源線則是他們的第三款家用高級電源線。颯(Hayate)電源線屬於全新“匠”系列, 廠家經過長年累積的線材技術調聲學技術與日系工匠精神的高次元融合,終於成就了 Acoustic Harmony 劃時代的「匠」系列全新產品線誕生。

A.H 颯(Hayate)電源線並不粗壯的線身內部卻隱藏 A•H 目前最好的材料,要不是筆者前面大篇幅的介紹,可能很多發燒友要走寶了,這條電源線從外觀上看最奢華部分顯然來自分量感十足、做工細致的重量級插頭插尾,插頭插尾的外層金屬屏蔽端子殼採用銅合金做鏡面鍍鉻設計,錚亮如鏡的鍍鉻工藝使得其看起來像不鏽鋼的質感,中段以大紅色裝飾並印上繁體中文 “颯”,插頭插尾的金屬接插件為銅合金鍍金並使用訂制銀錫焊料與導線焊接 。這做工極為精致頗有分量感的插頭、插尾金屬外殼除了避震作用,還取到屏蔽作用,要知道日本某品牌電源插頭插尾一隻都得兩千多,一對就是四千多,售價僅為六千元級的 A.H 颯(Hayate)電源線上所使用的插頭插尾,從質量上看絲毫不遜色。

別看A•H颯(Hayate)電源線線身口徑不大,但非常舍得下成本,幾乎把自家最好的材料技術都用上去了!我們開看它有什麼技術特點:

▲導體採用高純度鍍銀無氧銅(0.32mm×61條/每股),通過在高次元平衡最佳導體粗細,條數及絞合間距的同心絞線設計,實現時間軸偏差的極小化,得到精確的相位與自然的音場再現,最終的聲音表現並不遜於純銀線導體。

▲導線絕緣材採用 HIFLON PFA(全氟烷氧基烷),其具有低誘電損耗,不會在各頻率范圍內產生誘電率的偏差,且持有著與PTFE相同的耐熱溫度(260℃),同時比FEP更具柔軟性。

▲為了抑制振動,防止靜電並提升耐熱與絕緣性能,採用了和紙+Kapton,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穩的平坦頻率特性。

▲為了進一步降低噪音並實現更高的信噪比,採用了銅鍍高純度鍍錫超致密編織屏蔽結構,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的高響應。

▲端子殼部分採用銅合金及銅管,具備優異的抗噪對策與防振設計,並在插頭部位鍍上具備長期穩定性、可靠性與安全性的鍍金層,確保完善的規格。

▲通過同心絞線、HIFLON FEP等多年來累積的實用技術,實現著高質量、高可靠性及長期穩定性,同時將日系和風的傳統工匠精神與高次元融合,將工業產品升華為作品。這款是能夠成為Acoustic Harmony劃時代的參考級 Hi-End 電源線。

▲通過在高次元平衡最佳導體粗細,條數及絞合間距的同心絞線設計,實現時間軸偏差的極小化,得到精確的相位與自然的音場再現。

▲為了抑制振動,防止靜電並提升耐熱與絕緣性能,採用了和紙+Kapton,實現從超低頻到超高頻范圍內穩定無波動的平坦頻率特性。

純淨、凝聚、華麗、貴氣

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經過十多天的煲線,整體聲音趨向已經明朗。使用在什麼音響器材上會更好呢?適合聲音比較溫暖的器材,因為 A•H 每一款線材都有聲音的針對性,並非像有些廠商做一款線材就要在大多數音響器材上“通用”,那可能是沒有技術底蘊無法精確掌握線材調聲技術的廠家才會這麼去做。而颯(Hayate)電源線雖然價格平實定位並不低。一樣是溫暖類型的器材,我們優先推薦試用在意大利 Audia Flight 歌匠 FLS1 前級、Audia Flight 歌匠 FLS4 立體聲后級上,當然,我們雜志社所使用的馬蘭士 KI 紅寶石簽名版 SACD 機與合並功放以及幾台電子管功放,跟這款颯(Hayate)電源線都是很搭的。而一些聲音本來就偏中性或者偏中高頻的器材,並不適合這條颯(Hayate)電源線。在音樂測試部分,我們將颯(Hayate)電源線接在 Audia Flight 歌匠 FLS4 立體聲后級上搭配法國 Revival Audio 法寶 Atalante 4 落地音箱試聽。

播放播放太平洋影音出版、林大葉指揮深圳交響樂團演奏的《馬勒D小調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潘神蘇醒,夏季歸來》,颯(Hayate)電源線出色的中高頻表現力,將圓號的聲音展現得嘹亮富有貴氣感 ,每個音符都清晰通透,銅管與打擊樂以進行曲節奏加入,聲音層次分明,沒有絲毫的混雜。 當表現拒絕蘇醒的牧神主題時,颯(Hayate)電源線中高頻的純淨度與細膩度,詮釋雙簧管的質感顯得格外靈動,小提琴的過渡自然流暢。發展部中,各種樂器交織呼應。此時,颯(Hayate)電源線低頻速度快而凝聚的特點充分發揮,在復雜的節奏變化中,低頻始終保持穩定,聲音凝聚但細情感飽滿,使高潮部分輝煌而震撼。除了極其寧靜的聲音背景外,颯(Hayate)電源線聲場極深,各樂器的定位准確且穩定,颯(Hayate)電源線為表現馬勒音樂的深邃魅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文俗稱《動態琴皇》的專輯是女鋼琴家卡羅爾•羅森伯格使用貝森朵夫200系列最大尺寸鋼琴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雖然貝森朵夫鋼琴沒有斯坦威的鏗鏘,但的中低頻的宏大規模感與氣勢無可匹敵。這張專輯對難播放好的就是其低頻容易播放得有能量而沒有凝聚力以及瞬間爆發力。颯(Hayate)電源線就解決了瞬息萬變的貝多芬奏鳴在低頻表現上的難題。原本低頻量感雖強但略緩慢現象得到改善,不再散而無力,變得緊致凝聚。中高頻呈現出驚人的流暢度,琴音微弱的變化清晰無比,既通透明亮又順耳,泛著光澤的高頻既甜潤又迷人。颯(Hayate)電源線良好的聲音速度感與聲音的純淨度,卡羅爾•羅森伯格演奏狀態相比之前的令人昏昏欲睡變得精神十足,密集且強勁的低音段落爆發力十足,每個音都擲地有聲,強奏的樂段如暴風驟雨般琴音令人透不過氣,將那似珠落玉盤的強弱音快速觸鍵表現得精彩絕倫,而未破壞貝森朵夫鋼琴中低頻原本的宏大規模感與氣勢,反而更凝聚更快速更具沖擊力。

當播放上世紀最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 Janos Starker(亞諾什•斯塔克)所演繹的大衛•波普爾音樂作品時,颯(Hayate)電源線的卓越性能得以充分彰顯。其在中低頻段所展現出的清晰度與層次感,簡直達到了令人驚嘆的程度。與市面上部分發燒電源線截然不同,那些電源線往往一味地過度渲染中低頻的厚度,使得原本音色獨特的大提琴,被播放出一種近似低音提琴般過於厚重的形體感與質感。而颯(Hayate)電源線則完美避開了這些問題,線條清晰而連貫,大提琴旋律感十足,音色悠揚而流暢,仿佛透過颯(Hayate)電源線能清晰地看到斯塔克手中琴弓與琴弦相互摩挲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絲顫音,都像是斯塔克內心深處情感的傾訴,飽含著無盡深情,讓人全身心沉浸在這無與倫比的音樂世界裡。

播放流行音樂如何呢?就用我非常熟悉的齊秦音樂試試吧!1989年齊秦在滾石唱片出版的《愛情宣言》專輯以前在不少系統上播放感覺有空蕩蕩沒有密度的感覺齊秦的人聲混響略深,聲音含糊聲像發虛。颯(Hayate)電源線的加入,令我驚奇,當《愛情宣言》的旋律響起,齊秦那獨特的嗓音被清晰還原,更加富有磁性和穿透力,音色更為凝聚和華麗,並且齊秦的口型定位非常清楚和明確,每一個咬字、每一個轉音都更為清晰自然又富有情感。貝斯的聲音則深沉而富有彈性,和聲部分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使得整首歌曲聽起來更加飽滿和動聽。颯(Hayate)電源線一改之前普通發燒電源線聲音空蕩無密度的狀態,而且還優化了聲像定位,真切體會到這條電源線為播放流行音樂播放帶來的巨大提升。

總結

A.H 颯(Hayate)電源線的表現堪稱驚艷,它中高頻質感非常好,有非常好的聲場寬深度,高分析力兼具優雅與柔和質感,有空氣感有潤澤度。它的音場透明得“看得到樂手演奏表情”,能讓音樂細節絲絲入扣地展現出來。颯(Hayate)電源線雖然低頻量感也不錯,但不是低頻夸張類型,勝在瞬態響應與速度感。對於追求純淨、透明、華麗趨向的發燒友而言,颯(Hayate)電源線無疑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選擇。最后得再說一遍,颯(Hayate)電源線更適合聲音比較溫暖的器材,比如意大利 Audia Flight 歌匠的器材或者一些電子管功放。

以匠心描繪華麗的音樂世界,既是 Acoustic Harmony 不妥協的技術手段,也是其最終追求的聲音目標。通過對日本 Acoustic Harmony 颯(Hayate)電源線的技術剖析和音樂試聽評測,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背后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和對聲音品質的執著追求,也是我們誠信推薦的高性價比高級電源線。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