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一部產品歷時六年,只為挖掘音樂靈魂 專訪 Soulution 總裁 Cyrill Hammer

劉:請你簡單說明Soulution的歷史沿革。

Hammer:1956年三兄弟創立SPEMOT這家公司,他們的名字分別是Sameul、Paul以及Ernst,興趣在於設計製造特殊用途馬達,所以公司名取他們三人名字的開頭SPE ,加上Motors,後來簡寫成SPEMOT。五年後工廠賣給一位投資者,不過這位投資者對經營工廠沒興趣,又找尋買家。大約十年之後,這家工廠賣給瑞士大零售商之一Coop。Coop 在1970年代對生產家庭電器用品感到興趣,開始投入市場,推出如吹風機、果汁機等等需要馬達的產品,那也是他們購買SPEMOT的主因。後來他們決定不再自己生產小家電,而轉賣其他廠牌,所以又把SPEMOT賣了,這期間大概十年左右。接手的是瑞士Jura,這也是一間製造小家電的公司,他們製造的咖啡機到今天都還很受歡迎。在這麼長的過程中,SPEMOT一直保持著生產特殊用途的馬達,另外則是生產不同品牌有關馬達的小家電。

1997年,我父親決定買下SPEMOT,父親原本就是Jura的一位經理,他是市場行銷的負責人,在Jura已經任職超過40年,也是股東之一。所以當他退休後,就決定買下SPEMOT,沒想到買下工廠二年後就過世了。當時我對經營工廠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從事的是商業顧問工作,但我也不能丟下父親遺留的工廠不管,於是我一方面持續原來的商業顧問諮詢工作,另一方面也撥時間來看著這家工廠。後來我發現這家工廠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規劃管理,我光是這樣局外看著是不行的,所以就決定全心介入,改變工廠,2002年我正式進入工廠。當我父親買下工廠時,SPEMOT一方面替包括汽車工業、空調機在內的買方提供特殊馬達,另一方面則生產家庭廚房用品。不過我很快就發現,家庭廚房用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低,我們無法從中獲利,所以決定停止生產這類產品。但這類產品卻占我們營業額的50%,我們必須找新的產品,第一步我們當然還是找尋特殊馬達的製造市場,與此同時我們開始發展餐廳專業用品,這就是目前我們還在生產的Paco Jet品牌,如製冰淇淋機。我們這種冰淇淋機可以在不加脂肪的條件下把冰淇淋做得很綿密、很新鮮,所以很受餐廳歡迎,他們可以加入許多水果如草莓去製造出可口綿密的冰淇淋,又不含太多脂肪。這種冰淇淋機一年大約賣出5,000部,零售價大約4,000歐元一部,目前佔我們的營業額大約40%,是我們很重要的產品。

另外一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替汽車工業所生產的馬達價格的壓力,許多汽車廠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到亞洲設立工廠,購買比較便宜的馬達。我們的馬達雖然表面上貴20-30%,但是我們的馬達耐用,以使用年限算起來,我們的馬達遠比亞洲製馬達便宜。可惜的是,汽車工業終究還是屈服於價格之下,他們的消費者也不太在意品質問題,所以我們的馬達慢慢失去競爭力,必須把焦點從汽車工業移開,另外找尋聚焦產品,所以我們朝更特殊用途的方向去研發我們的馬達。

你知道要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外一個領域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過去十年一直在做這個工作。我舉個例子,你看這二種馬達,傳統馬達的銅線圈是繞在轉子上面,跟著轉子高速轉動,而我們新研發的馬達轉子上面沒有線圈,線圈是繞在外框,這種方式可以把馬達設計得更精密,更多用途。例如我手上這種馬達是用在葡萄園中剪枝的電剪刀上。這種電剪刀一方面必須非常有力量,可以輕易把葡萄枝剪斷,另一方面體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重,否則不方便使用,所以馬達必須非常小,但要非常有力。此外,因為這是戶外使用,靠電池供電,所以電力的消耗必須非常低,才能維持長時間戶外工作。這些指標要同時達到並不容易,而我們可以做到。像這樣的產品我們可以做得很好,別人很難競爭,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領域賺到更多錢。當然,我們找到這種需要特殊應用的客戶之後,要投入相當多的研發資源去設計製造這樣的特殊馬達,這也要花不少成本。

過去十到十五年, 我們改變了SPEMOT的業務重心,從原本的小家電轉移到專業餐廳製冰淇淋機,以及客製化特殊馬達領域。後來我們又想,是否可以發展第三項業務呢?我們選擇經銷音響產品開始,為何會選擇音響呢?這應該跟我的背景有關係,我喜歡音樂,自己也彈鋼琴好多年,而我的合夥人是個音響迷,他有許多音響器材,我自己也有音響器材,但還沒有他那麼瘋。我們當時就想,讓我們來嘗試看看吧!於是從代理德國Audiolabor音響製品與HMS線材產品進入瑞士著手,但因為幾個原因而不成功,主要是因為我們對音響零售業並不熟悉,而人們也對當時很有名的HMS線材開始失去興趣。此外Audiolabor音響產品的銷售也不成功,原因在於那家品牌的財務不穩,他們需要資金支援,我們投入相當多的資金去重整那家音響製造商,但最終Audiolabor還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收攤。在代理Audiolabor期間,我們跟他們的工程師Christoph Schumann有良好的接觸,於是在工廠收攤之後,我們聘請他到瑞士,設計新的擴大機產品,這就是Soulution的開始。我們原來的構想是買Audiolabor的一些設計專利,加上工程師,應該能夠很快就推出產品上市,但事實卻不然,我們在2000年1月開始運作,但第一部產品卻一直到2005年11月才推出,那就是710立體後級,那也是我們第一部產品。為什麼研發一部產品要花六年時間呢?其實第一次做出來的原型機我們都不滿意,第二次做出來的原型機我們仍然不滿意,直到第三次我們才滿意了,這就是耗時五、六年的原因。

一般音響廠商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第一部產品,但我們因為有其他業務收入支撐,所以才能不惜時間成本與其他花費,只想追求完美。像我們這樣一家小音響廠家,剛開始推出的產品又只有四、五種,成本是非常高的,你把所有的成本分攤算到這少數的產品上去,就知道製造研發成本非常昂貴。後來我們想想,決定每種產品至少生產50-100部,雖然這樣的數量還不算多,但至少可以把成本分攤得比較低。即使如此,我們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你看看我們機器裡面的做法就可以了解。舉個例子,如果像我們這樣做,瑞士另外一個著名品牌至少要賣現行的三倍價錢才行。機器內外所有的零組件都是我們特別訂製的,包括線路板、某些零件,箱體等等。

第二件產品是720前級,再來就是740、745數位訊源,還有700單聲道後級,750唱頭放大器等,這樣就完成了7系列產品。2011年前我們開始研發5系列。Bonne Dittmar接手負責發展5系列,他今年45歲,是德國人。來Soulution之前,他就已經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叫做Bonnec。他從15歲就開始設計音響產品,能力很強,可以設計數位訊源,自己寫軟體,對於擴大機設計很內行,電源供應更擅長。最重要的是,他的溝通能力很強,我們能夠加快溝通過程,縮短產品推出時間。也因為他,我們重新設計了7系列的電源供應線路,此外520前級與530綜合擴大機也都是由他設計。目前他設計的電源供應用在5系列與7系列上。

劉:聽說你們從傳統線性電源改為交換式電源,能否更詳細為我們說明?

Hammer:現在我們用在新推出的701、711後級上的電源是全新設計的交換式電源。從電源供應送出的電壓有經過穩壓,使得無論擴大機需要多大的電流時,電壓都能維持穩定。我們的交換式電源有二級穩壓,一級是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功率因數校正級。另外一級則是交換式的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這二級都是在70kHz極高頻運作。在功率因數校正級中,我們使用Dual Phase Interleaved PFC線路與負回授,阻止電流回流進入電源供應,大幅降低高頻雜訊污染,也降低總諧波失真。我們這種交換式電源的好處是送出的電壓經過非常好的穩壓處理,可以讓擴大機在任何負載下都獲得穩定的電壓。而PWM控制線路則可讓電路擁有良好的工作狀態,以及非常快的回授環路,從而達到最高表現能力。這種交換式電源是我們跟協力廠商合作研發的,此外交換式電源所需的輸出端濾波器又會對PWM控制線路產生良好的最佳調整功能,使得擴大機在大電流狀態下產生雙倍穩壓效果,這是任何傳統線性電源供應無法做到的。我們的交換式電源是目前Hi End音響界中的一大突破,它與超過1法拉容量的電容器相連,提供幾乎無止盡的能量與對喇叭更高的控制力,這在低頻段表現上的改善非常明顯,讓低頻段更穩定、更精確,音場也更寬深。整體而言,我們的交換式電源讓擴大機聽起來更寬鬆,甚至在表現複雜以及大動態的音樂都如此。

以前,使用交換式電源的目的不外乎節省空間與成本,但卻對其他表現妥協。而我們的交換式電源在體積上來說跟傳統線性電源差不多,但成本卻高很多。以我們目前所瞭解,我們這種交換式電源沒有什麼缺點,反而比線性電源有更多優點。許多音響迷不喜歡交換式電源,但我們卻改用這種電源,紛紛問我們為什麼?而我們則回答它們,不僅是用耳朵聆聽,我們也用最精密的儀器做測試,如果我們無法量測到任何電源雜訊,能夠獲得訊噪比160dB,那就代表真的沒有雜訊存在於電源供應之中。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耳聆聽,我們也發現改用交換式電源之後,聲音有了大幅改善。如前所述,我們的交換式電源還增加了穩壓線路來控制電壓,這更是很大的影響。你知道的,一部後級如果採用傳統線性電源,而你又要做穩壓,那光是電源供應部分就會大到嚇死人,如Pass Labs的Xs系列。但我們不這樣做,例如711後級我們採用交換式電源,再加上電容超過1法拉(1,000,000MFD)容量,同樣達成穩壓的目的。這樣的做法讓交換式電源只要供應10安培電流,就可做到傳統線性電源大電流高電壓的穩壓效果,而且整體電源供應包括穩壓所佔的體積大幅縮小。這種作法已經全面在701或711上面施行。

劉:Soulution的擴大機造型落落大方,擁有帝王般權威的氣質,這是誰設計的?

Hammer:Soulution的外觀是 Greutmann Bolzern Design Studio所設計的,我認識主持人Urs Greutmann。他們是瑞士人,夫妻檔二人一起設計產品,但卻在慕尼黑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你知道德國巴伐利亞人是很挑剔的,尤其是對瑞士人,但是他們做到了。這對夫妻設計很多傑出的產品,經常得獎,我們的商標、700系列、500系列也都得過紅點設計獎。很幸運的是我們不必支付他們設計費,他們喜歡音樂也聽音響,跟我說就把你們的產品給我當作設計費就可以了。他現在擁有710與720。

劉:當你們在設計產品時,會不會跟其他廠牌做比較,想要超過他們?

Hammer:我們不太在意別的廠牌怎麼做,設計音響器材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可循,我們不會刻意去看他們使用那些科技,但我們會注意他們擁有那些功能,而這些功能是不是我們要的?我們要的是自己的聲音特質,而不是去拷貝別家的電子線路。例如在負回授線路方面,當我們在研發時,做了局部負回授線路,又做了一個回授量更小的整體負回授線路,將二者切換比較。我們發現,如果把整體負回授線路關掉,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像真空管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力降低,衝擊性降低,聲音軟化,高頻段有點滾降。我們不喜歡那樣的聲音,但我們知道有許多用家或評論員喜歡那種聲音。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施加整體負回授,原因有二個,第一個是我們不喜歡沒有施加負回授的聲音,第二個是施加負回授之後,讓線路的可靠性提升了。因為線路板上的元件不可能永遠不壞,一旦產生小問題,負迴線線路會自動校正它,這讓線路工作更安全。

劉:許多人認為擴大機一旦施加整體負回授,可能會拖慢暫態反應,你認為呢?

Hammer:或許會,但不是絕對會,就看你怎麼做。第一、你到底施加多少負回授的量?第二、負回授迴路的速度反應有多快?我們在整體負回授上只加了0.1dB的微量,而且負回授迴路的頻寬為1MHz,速度反應非常快。當然,理論上來說,無論如何施加負回授之後,速度反應都會慢一點點,但你無法聽出來。而施加負回授之後所得到的好處你卻可以清楚感受到。

劉:有些廠家會在機器上做些切換裝置,讓用家選擇不同的聲音表現,例如VTL真空管後級就有負回授量的切換裝置,你們也可以這樣做啊?

Hammer:我們知道某些器材有提供這樣的用法,例如數位訊源提供不同的濾波方式切換。我們也曾深入想過這個問題,後來我們覺得,如果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決定哪種聲音才是消費者要的,消費者又如何能夠決定哪種聲音才是我們真正的聲音呢?最終我們決定自己為消費者做決定。

劉:Soulution的箱體都是又大又重,而許多瑞士音響製品的箱體是又小又輕,你們開始時是怎麼想的?

Hammer:其實我們這種又大又重的箱體來自最早的710,當時我們的構想是這部後級不要有外露的散熱片,既然如此,就必須要由機箱輔助散熱。既然要讓機箱輔助散熱,箱體就要做得很大,一方面內部空間大增加散熱效率,一方面也增加散熱表面積。而機箱表面上的細微噴砂處理,可以增加表面積,這也具有提升散熱能力的作用。此外,也因為要散熱,所以710的側面漆成黑色,因為黑色可以吸熱,提升散熱效率,跟面板的銀色不同。所有的機箱設計雖然跟美學有關,但也必須考慮到許多功能需求。

劉:你們的擴大機內部有散熱風扇,新的系列還會有散熱風散嗎?

Hammer:新的系列因為使用了交換式電源,體積縮小些,效率提升,熱能降低,已經不需要散熱風扇了。您知道的,使用傳統線性電源時,當電流需求增加時,電壓會下降,而我們的線路設定最低電壓為48V,如果電壓降到48V以下,電路就無法正常工作。為了保證在大電流需求發生時,電壓不至於降到48V以下,所以我們需要在電源供應上保留更大的供電餘裕。我們的做法是至少提供55-58V電壓,如此一來變壓器、濾波電容等都要加大很多,所以電源供佔了很大的空間。而使用了交換式電源之後,我們不必提供那麼大的餘裕,目前我們只要提供大約52V電壓就能夠穩定維持48V工作電壓。更低的電壓意謂著更少的熱能產生,這是我們能夠把風扇去除的原因。不過501單聲道後級例外,因為它體積不算大,但輸出功率跟710一樣大,熱能產生多,所以還是會使用散熱風扇。至於530綜合擴大機以後是否要保留散熱風扇,我們還在考慮,因為在有些地區室內溫度比較高,我們正在收集足夠的資料來做決定。

劉:許多音響迷其實喜歡機箱熱些,他們認為機箱越熱聲音越好聽,機箱越冷聲音越不好聽。或許你們的擴大機還是讓機箱熱些好。

Hammer:其實,擴大機使用時機身是否會熱跟靜態電流有關,如果靜態電流調得高些,機身就會熱些;反之,靜態電流調低些,機箱就會涼些。一般的擴大機在設定靜態電流大小時,通常都會先讓擴大機唱個幾天,等到機身發熱時才來決定靜態電流該調多少,這樣擴大機就不至於因為熱度過高而產生問題,這是一般使用的固定靜態電流方式。而Soulution不是這樣做,我們的擴大機裡面有自動靜態電流管理機制,當擴大機開始使用,機身還不太熱,管理機制會自動提供比較高的靜態電流。等到機身開始熱起來,管理機制就會自動把靜態電流降下來。如此一來,我們的擴大機隨時都保持在最佳靜態電流下工作,不會因為溫度變化而改變,這也促成好聲。由於我們的靜態電流調得很大,所以機身摸起來都很熱,我們的擴大機雖然是AB類設計,但大約在15-20瓦之間是在A類狀態下工作的。

劉:既然後級都改用交換式電源,前級也會改用交換式電源嗎?

Hammer:前級的電源供應目前我們還保留原本的線性電源,我們還在討論,因為前級放大的是微弱的音樂訊號,比後級更敏感,我們要確定交換式電源的雜訊不會影響到前級。例如Phono放大非常敏感,跟後級完全不一樣。第二個原因是目前我們的交換式電源體積與容量對前級而言太大了,前級不需要這麼大的電源。至於後級,由於放大的是較大的音樂訊號,所以沒有雜訊串入的問題。

劉:很多高級擴大機都把電源分開另外一個箱體,你們以後會把電源供應分開嗎?

Hammer:以市場行銷的觀點,是可以這樣做,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其他的優缺點。例如我們目前用在後級的交換式電源跟線路之間是直接耦合的,並沒有機內配線的連接,如果要把電源供應移到另外一個機箱,勢必要用連接線,這樣的做法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呢?電源外接唯一的好處就是屏蔽良好,不會對主機箱的線路產生不良影響,這方面我們已經做得很好。

劉:我注意到你們電源供應所用的線路板特別厚,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Hammer:這是因為這塊電源線路板裡面夾著一塊厚銅板,不是銅箔。這塊厚銅板是為了分配電源之用,當作導線。此外,這塊厚銅板也可以當作元件散熱用,如果線路板上的元件太熱,熱能就會導入這塊厚銅板,加速元件的散熱。

劉:為何功率輸出級到輸出端子之間不使用機內配線,而採用厚銅片傳送訊號呢?

Hammer:我們試驗過許多機內配線,最後發現還是用厚銅片聲音來得最好。我們有做過阻尼因數的實驗,發現這一段如果使用機內配線,阻抗值會升高,阻尼因數會隨之降低,擴大機對於喇叭的控制力也會降低,所以最後決定採用厚銅片。此外,厚銅片也可以提升電流耐受力,例如我們的710後級雖然額定功率只標明120瓦,但電流可以輸出高達60A,因此也需要用厚銅片來傳輸。當然,用機內配線的好處是線材都有經過外層的屏蔽,可以抵抗干擾,尤其是高頻段。不過,我們衡量得失之後,還是決定採用厚銅片。

劉:目前有些高級後級擴大機採用二條電源線,單獨負責左右聲道供電,你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嗎?

Hammer:採用二條電源線供電,意謂著左右聲道的電源供應完全獨立,此時要考慮的問題就複雜多了。例如原本只要一組監控電源供應安全的線路現在要用二組,此外也還會有其他衍生問題。我們都可以考慮,只要有利於聲音表現,我們都樂意去改善。

劉:530綜合擴大機(125瓦,8歐姆)做得又大又貴,跟一般綜合擴大機小而便宜的原則背道而馳,你們是怎麼想的?

Hammer:一般的綜合擴大機是妥協下的產物,可能百分之九十的重點擺在功率級,剩下的就是簡單的前級與音量控制,所以可以做得小而便宜。但我們的530是一部沒有妥協的綜合擴大機,他跟501後級、520前級的線路是一樣的,只是把它們放在一個箱子裡,沒有任何偷工減料或妥協,所以必須做得那麼大。由於內部是520前級加上501後級,只是少了個機箱,所以售價也無法降低。

劉:我發現你們的編號跟BMW類似,有七系列,有五系列,難道這是受到汽車系列編號啟發的嗎?

Hammer:不!這跟汽車無關,起因是我們的設計者最早做原型機的發想。當時我們用750VA的電源變壓器在後級上,所以原型機的編號就是750。後來我們討論過,既然是750,那麼前級呢?752嗎?數位訊源呢?753嗎?這樣我們只有十個數字可以用。我們何不把第一個數字當作系列號碼,第二個數字代表前級、後級、數位訊源,第三個數字就是不同的型號。後來我們就這樣作了,所以才會有700單聲道後級、710立體後級、720前級、745 CD 唱盤、750Phono放大等等編號。現在又有701、711。

劉:為何選擇7為頂級系列?

Hammer:如果選擇8,那麼往上就沒有太大空間,所以選擇7。其實我們當初在選擇號碼時,曾詢問香港代理商的意見,他說什麼號碼都沒關係,就是不要4。我問為什麼?他說4就是中文的死,中國人忌諱這個。另外,7系列擴大機中剛好每聲道用了7個功率晶體,而5系列擴大機中,剛好每聲道用了5個功率晶體,這也是巧合。

文|劉漢盛

轉載自音響論壇 299 期

Soulution 的產品就是從裡 到外沒有一絲妥協下的產物

Soulution 總裁 Cyrill Hammer – 對於我們這樣高單價的音響產品來說,利用網路或是不透過代理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各地的代理商對於當地的民情風俗與消費習慣比較熟悉,知道怎麼樣的行銷方式最適合我們家的產品,而且還有展示與服務的工作要做,不可能都由我們來做這些工作,所以代理商制度對我們來有其必要性。

雖然我從來沒有訪問過 Soulution 的總裁 Cyrill Hammer,但卻已經感覺跟他很熟悉,因為劉總編曾經到 Soulution 的瑞士原廠做過訪問,本刊多位編輯也都做過他的專訪,加上每年音響展他不論多忙,一定都前會來參與,連此間代理商傑富的羅先生都跟我稱讚他很認真,想要對他印象不深刻都很難。劉總編在慕尼黑音響展的報導才提到 Soulution 終於推出一般人可以摸得到的綜合擴大機了,這部型號330的綜擴,每聲道在8歐姆負載下有80瓦的輸出,售價16,000歐元,雖然對一般人來說還是不便宜,但已經是可接受的範圍了。劉總編還特別說 Soulution 那間展房是「全場聲音表現最好的系統之一」,讓人對他們的新產品更加好奇。沒想到這次音響展只看到另一部新產品 511 立體聲後級,而且還是靜態展示,完全不見 330 的蹤影,讓我有點小小的失望。

詢問Cyrill後才知道,原來在慕尼黑展出的雖然已經是正式版,但還有一些細部修改正在進行中,最快下個月就會開始正式出貨,可見 Cyrill 做事之謹慎。既然是第一次見面,我們也聊了一下當初 Soulution 創辦的過程,Soulution 的母公司SPEMOT AG 是一家專做特殊精密馬達,本來是 Cyrill 的父親買下這間公司,沒想到父親過世,他只好接下棒子。後來馬達市場由於競爭激烈而開始衰退,於是他開始另闢市場。您可能不知道,Cyrill 從小就會彈鋼琴,他一直很喜歡音樂,所以選擇了進口代理德國的音響產品做他們的新事業,可惜經營得並不成功。

但因為這個緣故認識了 Audiolabor 的工程師 Christoph Schumann,於是在2000 年成立Soulution,但卻在將近六年後的 2005 年才推出第一部產品710立體後級,奠定了往後 Soulution 的基礎。2011 年,他們開始研發相對便宜的5系列產品,同樣獲得好評。

雖然這次音響展沒看到 3 系列的產品,但我還是要問 一下他為何要研發這個系列。他說本來他們推出5系列的原因就是希望它們的產品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消費族群,但沒想到根據他們的銷售成果看來,會購賣5系列的人還是原本7系列的那一群人,所以它們決定再推出更便宜的系列,讓整個級距拉得更大。Cyrill解釋道「因為7系列對一般人來講屬於天價級的產品,我們雖然已經盡力降低成本做出5系列,但售價還是太高。不過5系列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說,負擔相對輕一點,所以會考慮將這個系列作為家中的第二套系統。」Cyrill繼續說「雖然 3 系列的售價大幅降低,但是我們對於聲音表現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妥協的。我們的做法是盡量簡化,減少元件的使用量,但元件的品質卻不妥協,出來的結果連我們自己都驚訝,因為電路與元件的減少,聲音表現竟然更好了,但是當然驅動力方面會受限,但這樣就有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音樂的美好。對我們來說,也是美事一樁。」聽他這樣一說,我又更加期待早一天見到Soulution 3系列的產品了。

(文|書世豪)

轉載自 音響論壇 149

傳遞最真實的聲音 MISSION (美聲) QX系列音箱鑒賞

美聲:傳遞真實而美好的聲音
1977年,Mr. Farada Azima 在英國創立 Mission 美聲時,身邊有著一群和他抱著同樣目標的年輕人。他們新銳、年輕、有朝氣,且對聲音傳真的技術有著顛覆性的新想法。如同品牌的名詞一樣,Mr. Farada Azima 和他的伙伴們將傳遞最真實美好的聲音當做終身的使命和追求。

Mission 美聲的顛覆性始終貫穿著四十年來的整個發展歷程。從品牌初創時期,便拿到了不少的行業”第一”:1978年,世界上第一款採用聚丙烯喇叭單元的音箱–770系列揚聲器;1979年的直流藕合式唱臂及倒排單元揚聲器;1981年的直流供電前級,最快瞬變的 MOSFET 放大器以及1983年的 SORBOTHANE 避震板。無論是材料應用,還是技術創新,抑或是設計理念,Mission美聲處處體現出前人所不敢想的創新意識。時至今日,Mission 美聲始終保持著開創性的進取精神,為聲音的傳真表現而竭盡全力。

傳承經典 制造精品
作為 Mission 美聲40周年來的經典傳承之作,QX 琴弦系列秉持了 Mission 美聲一貫的精品風格。除了繼續沿用 Mission 美聲標志性的”反向驅動幾何學設計”外,在揚聲器單元和導相技術上也採用了突破性的專利技術。

突破極限 高音真正無音染
子彈頭式中心導波錐幫助音場自然擴散之余,還克服了傳統球頂高音容易產生失真聚焦和聲波反相的現象;特殊聲學角度設計的雙后腔無反射密閉腔,從而使振膜向后的輻射聲波經特殊裝置引導而逐漸消失,保証高音的真正無音染;同心圓雙振膜的設計,促使諧振頻率有效降低,而高音上限則突破了普通高音的極限,達到了40KHz。


增強振動剛性 拓寬低頻響應
為了保証 QX 琴弦系列對在播放任何音樂風格都有著優異表現,Mission 美聲的中低音單元採用了反邊鍋底設計,並在振膜中加入了特殊的長纖維復合材質,極大增強了振動的剛性,拓寬了低頻響應和更低的失真。這樣的設計在大功率與大動態的表現中,同樣效果驚人。


單元中的反向振動懸邊設計,除了能夠承受大功率與大動態音樂,還克服了傳統波浪式懸邊的拉邊后果,最大限度降低了低頻諧波的失真。

“梳狀”齒形設計確保中頻原始生態
Mission 美聲最新研發的專利”梳狀”齒形低音飾圈,通過精密的擬真計算和嚴苛的聽音測試,准確過濾多余的中頻及諧波,確保了中頻自然、干淨,純正的表達出聲頻敏感區域的原始聲態。

帶式導向管控制聲音縱波方向
如同所有的 Mission 美聲產品一樣,QX 琴弦系列同樣採用”反向驅動幾何學設計”。通過將高音單元放置在低音或中音單元之下, 利用高頻鏡像原理,讓高音與中音和低音有效的同步,從結構上解決了音頻傳播的同步問題,不需要在在分頻電路中再設計時間校准的延遲電路,減少電子元器件對聲音的影響,實現真正的HI-END。

高頻鏡像讓音頻傳播更加同步
不同於傳統的圓形或方形導向管設計,QX 琴弦系列採用獨特的帶式導向管,對聲音縱波方向控制有了相當的選擇性。配合對分散氣流有著顯著表現的發散式凹紋設計,讓音樂的低頻干淨、有力而不完整,音頻的整體控制力得到了質的飛躍。

科技美感匹配現代家居
QX 琴弦全系列箱體的設計極其與眾不同,在箱體的頂部和底部嵌入了數控精密切割的拉絲氧化鋁板。箱體裝嵌工藝奢華,充滿了現代科技美感,完美匹配各類現代化家居風格。同時,這樣的設計有助於減少低頻穿透,降低低頻折射、衍射后的反噬現象。配合箱體四周的圓弧工藝設計,進一步減少箱體內的駐波,讓聲音更加通透、純淨、自然。

頂班中的頂級 Soulution 746+ SACD機

文―梁錦暉

折實零售價五十五萬五千元的Soulution 746+ SACD機今次進駐《音響技術》試音室,難免令人有一種強勢挑戰的感覺,對手當然是已經服役超過兩年的參考SACD/CD重播組合dCS Vivaldi,雖然兩者的價位不是相差很遠,而且同樣能夠重播CD和SACD,但不同的地方絕對比相同的地方多,包括聲音的取向和性格。你也可以說,當一部SACD/ CD機去到這個價位,基本的音響效果沒有理由達不到頂班級數,分析力、層次感、細節量、頻率兩極伸延,音色平衡度、動態及其變化速度等都接近無懈可擊的水平,所以如果要求我在 Soulution 746+ 和 dCS Vivaldi之間揀選一部,我會以它們的音色和性格入手,再根據自己的口味決定。

即使我說過兩者的音色平衡度同屬極高,但它們播出來的音樂仍予人不同的感覺,畢竟世上沒有兩部不同牌子的CD機音色是完全一樣,正如同一把 Stradivarius 小提琴在不同的音樂廳中演奏聲音聽起來也不一樣。在重播一張近期人氣指數極高的Sukie「聽聽」,Soulution和dCS已經給我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Soulution演繹的Sukie,是充滿熱情,你可感受到她內心對音樂的渴求,每一首歌都帶出一份發光發熱的氣息,dCS演繹的Sukie,卻給予人一種輕鬆自然,無拘無束的感情,每一首歌均能令你聽得舒服暢快;雖然兩者在細節重現的表現上不分高低,但在重播人聲時顯露出如此不同的性格我也感到有點意外。

就算是重播純樂器,沒有人聲的錄音!我也聽得出這兩頂班之作有著相當明顯的取向分別。就以錢國偉大師最新的「晌仁和」中的《八音和》,Soulution 746+就給予人一種極強調分析力和微動態重現的取向,而且有一份我以前在此碟未感受過的迫真。《八音和》是試小規模樂器定位的最佳示範工具之一,由於樂器之間相對位置極之接近,器材要將它們播得有前有後、有左有右並不容易, Soulution 746+ 將它們位置重現得十分清晰,位置之間沒有半點「陰影」和「模糊」,取向跟Esoteric旗艦SACD/ CD播放器Grandioso PI/DI+分相似。

說起樂器重播,我發覺Soulution 746+重播鋼琴有一種難 以用筆墨形容的真實感,例如我手頭上有一張由世界著 名鋼琴家陳薩演繹兩首蕭邦鋼琴協奏曲的PentaTone錄音 (PTC 5186一341), 鋼琴部份在Soulution 746+ 的重播下,音色晶瑩得像鑽石般通透,低音部份的泛音「鋼水」十足,我深知這些「鋼水」味道只有分析力頂班的CD機才會表現得到。從前聽此碟我不怎留意到陳薩十根手指控制力度的功架,如今聽到琴音之間的微細變化,真的有黑占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十分興奮!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有人會 [大拿拿] 用五十多萬買一部SACD機,我會告訴他,一部頂班機最令人嚮往的是它有能力駕馭一眾「考牌碟」。今次我用了一張同是PentaTone 出版的蕭斯塔高維契C大調第七交響曲(PTC 5186-511), 由Paavo Jarvi指揮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用一部十萬元或以下的SACD機播此碟,跟用Soulution 746+這級數的機種來播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因為錄音的動態實在很大,而且變化速度高,SACD機未必能夠跟得貼,效果會有拖泥帶水和侷促的感覺,但用Soulution 746+ 卻能將樂曲的火藥味、刺激感引導出來!加上它把錄音場地的堂音巨細無遺地重現出來,很容易便感受到在偌大的空問中樂團如何發揮澎湃而又具活力的氣勢,對於一個古典發燒友來說,尤其是鍾情於柴可夫斯基、蕭斯塔高維契、馬勒、華格納一類作品的,Soulution 746+的吸引力完全是無可抗拒!

轉載自 “音響技術” 409 期

Pure Luxury

They don’t make’em like they used to – until you see the new Luxman LX-380 valve amplifier from Japan that I’m reviewing here. Japan went down the nostalgia road somewhat before the UK and this new amplifier mines Japan’s not-so-distant past beautifully.  It doesn’t just look good, it feels solidly hewn and its controls are delicious to use.  Luxman always produced great products – I’ve owned many and this amplifier gets right back to the qualities that attracted me and so many others decades ago.

The LX-380 is not quite pure though: it is a hybrid.The preamplifier stages are solid-state; only the power amplifier is valve (tube) equipped, using 6L6GCs.  These are compact tetrodes considered good for 30 Watts in guitar amplifiers where overload is tolerated, but for around 20 Watts in everyday audio use where long life from lower anode volts is preferred – and indeed Lux make this point in their user man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output tubes having some allowance  they say.

So the LX-380 delivers 20 Watts per channel. It may seem feeble against the 100 Watts or more we expect nowadays, but in conjunction with sensitive floorstanding loudspeakers (90dB from 1 Watt) it is more than enough for very high volume.  If you don’t want to wake the dead then it will drive smaller loudspeakers nicely too but I’d recommend large standmounters as a minimum for reasonably high volume coupled with strong bass.

I’ve seen worries about the unreliability of valve amplifiers, the expense of running them and what have you.Yes, power output valves do need replacement after a few thousand hours of use but 6L6GCs are plentiful and around £42 for a matched pair -not a king’s ransom.  Expect around 3 years for three hours of use per day, every day – heavy going. Auto-bias makes bias adjustment unnecessary.

Our underside view shows large yellow high-voltage film capacitors and large resistors typical of valve amplifiers. Switching is carried out by sealed small-signal relays.

The LX-380 is very user friendly then: it is what it looks, an everyday integrated amplifier, built to standards long gone and with a sound only valves can give – easy going, free from transistor fatigue and with a capacious soundstage.  The tubes are hidden and heat output is moderate, so everyone -including the cat – is safe.

Like any self-respecting valve amplifier the LX-380 is heavy, weighting 17.6 kg (39lbs). But it doesn’t take up a lot of space, measuring 440mm (17.3in) wide, 403mm (16in) deep and 197mm (7.8in) high. Most of the weight lies in the two output and one mains transformer but the case is solidly built and Luxman don’t skimp, using a chunky machined alloy fascia with a superb standard of finish.The control knobs and switches are likewise solid machined alloy, having beautifully smooth yet silent actions.  I should mention that Luxman advise space be left around the unit for heat dispersal; I’d suggest 6in (15cms) or so above.

Although the volume control looks like a conventional motor driven (remote control) Alps, in fact it is an electronic attenuator with discrete resistors selected by relays operated from a normal volume potentiometer.  This gives the feel of a volume control and allows a motor to be used to rotate the knob by remote control.

A 6L6 output valve, sitting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ceramic socket – a common arrangement in modern valve amplifiers.

Such a system has the accuracy and quality of a resistive attenuator, including its immunity to overload, whilst also ensuring frequency response is unaffected by volume control position, as it unfortunately can be when a conventional volume control is used in a poorly designed circuit.  To do this you must use logic to switch the relays – it is a complex but very purist way of changing volume.

Clever stuff then – electronically sophisticated and expensive to produce – but effective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our measurements showed.  The volume control of the LX-380 is a great piece of modern audio engineering in an amplifier that’s seemingly old by looks.This well illustrates what Luxman are offering here: the best of today with the best of yesterday.  The past brought up to date.

Like all Luxman amplifiers this one carries a wealth of facilities. It has four Line inputs to accept CD, DVD players and what have you.They are very sensitive, suiting low output devices like low gain external phono stages and old portable players or analogue tuners with low output.

There is a phono stage for LP, front panel switched to suit MM or MC cartridges.The entire preamplifier is solid-state so you don*c
get valves here.

Unlike most modern amplifiers this one has Record Out and Monitor input RCA (phono) sockets to handle externa! open-reel recorders, or cassette decks – a real blast from the past! The valve power amplifier can be accessed direct from Main In sockets – useful for today’s portable players and DACs that have their own volume control and high output (IV or more).

Like amplifiers of yore, there are Bass and Treble tone controls, here with switched turnover frequencies. This makes fine adjustment of frequency extremes possible – great for subtly tailoring the sound of connected loudspeakers. In true audiophile fashion the tone control circuitry can be switched out with a Line Straight lever switch.

The front panel switches and controls do not appear to switch directly: rather they actuate relays, so there was a small kerfuffle when I flicked a lever, because this initiates mute/relay/unmute sequences.You get longer life and better sound quality over that life with this approach but not the instantaneous response of switching direct.

A solidly carved remote control unit alters volume and has a Mute function but does not select input or the other controls and has no On/ Off function.

The rear panel carries two pairs of *speaker sockets, for A and B loudspeaker pairs. Front panel switching selects A, B, or A +B together.

The rear panel carries chunky modern loudspeaker terminals – no sign of the horrible spring clips or shaky screw terminals of the past that allowed shorts and tarnished quickly.They accept spades, 4mm banana plugs or bare wires. All other inputs are unbalanced through the usual RCA type phono sockets; there are no balanced XLR connectors.

Internally there is one protection fuse within the mains transformer primary circuit but none in the secondary HT lines, to protect the output transformer primaries in event of tube failure – something I consider important. Since fuses and fuse holders are cheap I am surprised at this.

SOUND QUALITY

The Luxman sounded unhappy driving our in-house reference Martin Logan ESL-X hybrid electrostatic loudspeakers: bass was limited.  This surprised me because valve amps like our Icon Audio Stereo 30SE (30W) are a perfect match.

One of the ECC82 small signal preamplifier valves, also used for phase-splitting. Valves like this have a long life of around 10,000 hours.

Contrarily,PMC’s twenty5.24 loudspeakers were a match made in heaven.The PMCs have obvious and well-extended bass as well as strong treble with a smooth and easy midband.  This did not just suit the LX-380 but the two sounded fabulous together.  This does suggest however that the LX-380’s limited bass power of 8 Watts (see Measured Performance) needs to be understandingly accommodated Loudspeaker matching is an issue but I believe it will suit most conventional floorstanders.

Digital was fed in from an Oppo BDP-205D Universal disc player, meaning CD and hi-res from an optically attached Astell&Kern AK120 portable player.  For LP I used our in-house reference Timestep Evo modified Technics SL-1210 Mk2 turntable with improved control circuits and linear external power supply, carrying an SME309 arm with Audio Technica VM750SH MM cartridge and, alternatively, an Ortofon Cadenza Bronze MC cartridge to assess both MM and MC inputs.

Four 6L6 output valves and three ECC82 double triodes are visible, together with twin output transformers and one big mains transformer. Vertical daughter boards at front and rear carry preamp and support circuits.

Spinning Josefine Cronholm’s ’In Your Wild Garden’(CD) the reason for buying a valve amplifier was thrown at me: her voice had enormous contrast against a silent background that made for a feeling of great dynamic power.

“There was ease of deIivery, a fluidity of event that makes for a lifelike presentation free of the mechanical sound from transistors.”

 

Valve amplifiers do this,they have seemingly muscular delivery that suggests primary feedback taps.  

The result was an utterly gorgeous sound, vocalists having a lovely rounded presence and lively nature.  Treble was as sweet as I could hope for, the emphasis of the PMC’s being reasonably obvious at times, but also contributing to conspicuous and precise stereo images across the sound stage.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playing Strauss ‘Don Quixote’ (24/96) stretched wide and filled our large listening room, massed horns having a lovely brassy quality and plenty of dynamic push. But when all fell silent for a solo violin the Luxman tracked this change beautifully, conveying its emotional impact in full.

Whatever I played, digital from the Oppo was graced by the Luxman^ signature sound – but so too was analogue from LP after switching from Line 1 to Phono and pressing the Technics On button. With Audio Technical VM750SH MM cartridge the bass line behind Mark Knopfler’s ’Madame Geneva’ was firm, expressive and easy to follow via the PMC loudspeakers.The whole delivery was liquidly smooth, atmospherically spacious and a performance to wallow in.

At high volume there was no hiss or hum, LP sounding as deeply silent as CD. I swapped the VM750SH for our Ortofon Cadenza Bronze MC cartridge and flicked the front panel lever switch to MC (no clicks or thumps).

Again, there was virtually no hiss and plenty of available gain – so no apparent matching problem. But the Cadenza was less glassy up top and a tad more amenable and considerably more powerful in its bass.

The reggae-like bass line of Dire Straits ‘Ride Across the River’ was expressed superbly well, sounding strong, deep and articulate. So in spite of poor measured figures I heard a great result here.The PMC’s give strong bass without drawing bass current and this suited the LX-380 perfectly.

Ranks of gold plated phono socket inputs, including Tape and Pre-out/Main-in. At left is a Phono input, plus earth post, catering for LP. A front panel switch selects MM or MC cartridge matching.

CONCLUSION

They don’t make like they used to: in the LX-380 they now make ‘em better.You pay for this sort of quality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but Luxman amplifiers always were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herd.They have to be with all the facilities that come included.With ourTimestep Evo updatedTechnics SL1210 Mk2 turntable and a new Audio Technica VM750SH MM cartridge, spinning LP in particular brought past wonders back to life in entirely modern form, giving a luscious sound. So if you hanker after an easy to use amplifier built the way they were – with no digital in sight – the new LX-380 from Luxman is a must.  Just use it with suitable loudspeakers to ensure strong bass.

MEASURED PERFORMANCE

The 6L6GC power amplifier output stage is quoted at 20 Watts and just about managed this within a 1% distortion limit. However, it was down to 8 Watts output absolute maximum (3% distortion) at 40Hz due to output transformer core saturation — quite a severe drop. Together with a damping factor of 1.7 the LX-380 will be no bass machine. However, with floorstanding loudspeakers of 90dB sensitivity — not uncommon — 5 Watts or so is enough for extremely high volume so the LX-380 is fine if used in an appropriate system.

Distortion was low, measuring 0.2% at 1 Watt and 1kHz, comprising mostly second harmonic. This figure rose slightly to 0,26% at 10kHz — still a good result. Distortion increased with rising output, hovering around 0.5% at full output (volume).

The output transformers swap power, which needs big cores, for bandwidth — easier to achieve with small cores and bobbins. Frequency response measured flat to a high 60kHz our analysis shows — very wide for a valve amplifier. It also reached flat down to 3Hz — not the best idea as core saturation occurs very early at such low frequencies. Digital usually contains no deep lows but LP can have strong warp signals at 5Hz, but a Subsonic filter is fitted.

Frequency response was unaffected by the 88dB stepped LECUA volume control that is placed within the preamplifier that is solid-state. Line input sensitivity was very high at 120mV and noise low at -95dB, with no hum.

Phono stage equalisation was accurate, giving flat response from 10Hz to 20kHz with MM and MC. The Subsonic filter rolled off output below 100Hz, being -1d13 down at 50Hz and -17dB down at 5Hz — plenty enough to suppress LP warp signals. The Bass tone control, set to 150Hz turnover, compensated for subjective lightening of bass reasonably well when turned up by a very small amount; it has fine resolution.

Phono input sensitivity was very high, 2mV MM and 0.12mV MC being enough for full output. Overload was high at 85mV and 11 mV respectively and noise was also low at -82dB and -65dB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representing a superlow 0.07pV equivalent input noise.

The LX-380 measures well in all areas except bass power, where a limit of 8 Watts was out of keeping with all else. NK

From HiFi World Feb 2018

 

從微觀角度賞樂,再新定義敏銳、直率與力量 Luxman P-750u 耳機擴音機

日本國內三大暢銷高級音響品牌之中,既有固守現在產品類型的,需要確定有足夠需求,才開發 新產品;亦有專注Hi-End路線的,認為Hi-Fi市場非常穩定,依照原有策略即可持續經營;而Luxman 則選擇第三個方向,就是致力開拓年輕人市場,在CAS、桌上音響以及耳機系統上努力耕耘,並取得 豐碩成果,成功降低顧客平均年齡。 Luxman也是三大品牌之中,現時唯一擁有純耳擴的廠家,經歷多次轉款,來到最新的P-750u, 也是第二台擁有平衡輸出的型號。

以第四代ODNF技術組成全平衡架構

Luxman P-750u的線路規模,比不少歐美家用耳擴都要 豐富,打開機殼頂蓋,可以看到內裏塞滿線路板,並非機物 體積大但內部空洞的類型。P-750u耳擴的核心部分,是品 牌專利的ODNF(Only Distortion Negative Feedback)放 大技術,上一代P-700u採用的是ODNF 3.0A,到了P-750u 已進化為ODNF 4.0,順帶一提,同廠的C-700u前級,亦用 上同類技術。

ODNF 4.0線路,就設置在機身中央偏右,一共兩片 PCB,各兩負責單一聲道。每一片ODNF 4.0 PCB同樣擁 有兩分完全對稱的放大線路,兩聲道加起來一共四分,組 成全平衡放大架構。全平衡以外,大電流輸出亦為重點之 一;另一重點在於PCB上的訊號路徑,轉折位造成圓角而 非常見的直角,這是Luxman慣常設計,他們認為這樣有助 工程師找到更短的訊號路徑走線,亦可以令訊號傳送得更 順暢。

日式匠心貫穿每個細節

音量控制方面,同樣找得到Luxman獨門技術, 那就是LECUA(Luxman Electric Controlled Ultimate Attenuator),利用集成電路(IC),準確控制音量升降, 尤其着重低音量時的左、右聲道平衡,精準度以及耐用程 度更勝傳統衰減器。此外,P-750u的三段「SENSITIVITY」 設定(即是調校增益),同樣由LECUA技術去達成。 至於電源供應部分,與上一代P-700u一樣,P-750u亦 擁有一隻廠方稱為OI型的變壓器,以及兩支10,000μF電容 器。不過,後者外新增了一對容量各為3,300μF的特別訂 製電容,專注為初級、驅動級電路供電,加強電能儲備, 應付動態變化就更為從容。

P-750u當然擁有傳統的6.3mm TRS非平衡耳機輸出, 亦有兩組平衡介面,分別為一對3pin XLR,以及一組4pin XLR。

選用非平衡介面時每聲道輸出為4W(8Ω)、2W (16Ω)、1W(32Ω)、53mW(600Ω);訊噪比 113dB(IHF-A);總諧波失真0.003%(1kHz),表現比 上一代優勝。 換成平衡介面,每聲道輸出增至8W(16Ω)、4W (32Ω)、213mW(600Ω);訊噪比116dB,比上 一代低1dB;總諧波失真比非平衡更低,達至0.002% (1kHz)。 耳機向來比揚聲器敏感得多,不但擅於重現細節變 化,更容易被聆聽者接收,故此耳擴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 虎,否則難以令聲音變得平順、降低底噪。隔離外界干 擾,包括電波與震動,需要特別小心,Luxman一眾工程師 對之未有輕視,他們為P-750u設計出一個以3mm厚鋼板為 基礎的雙層機殼,再加上源來同廠旗艦900系列的鑄鐵機 腳,為內部組件提供安穩的工作平台。

難推、易推一機搞定

要試聽Luxman P-750u耳擴,當然要為它找來兩個門當 戶對的拍檔,分別是beyerdynamic T1(2nd Generation) 耳機和Electrocompaniet EMC 1 MK3 CD/SACD機,線材 是一對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電源線、TiGLON MS- DF12X XLR訊號線,再加上beyerdynamic原裝4pin XLR 平衡線,組成全平衡組合。接駁時要小心相位,P-750u的 XLR輸入,預設是2-3+,假如配合2+3-的訊源例如EMC 1 MK3,就需要在耳擴機背按下反相掣。 只要花半分鐘去比較單端與平衡,就會輕易愛上 後者,在控制力、分析力、分隔度、動態表現、寧靜 度,都比單端優勝。而P-750u實在推力雄厚,三段 「SENSITIVITY」之中,只需「MID」檔位就足以應付T1這

款600Ω耳機。除非是極之難推,或是喜歡帶有強烈侵略性 的聲音,否則絕少機會用得着「HIGH」。「LOW」的驅動 力明顯比「MID」低一截,似是專為一眾便攜頭戴式或是入 耳式耳機而設。

顯微鏡下看世界

P-750u的分析力十分出色,總是非常仔細地重現不同 細節、弱音,弓弦摩擦聲、吹管樂師的花舌技巧是真花舌 還是喉花舌、歌手咬字與收結是否出色等等,都毫不掩飾 地告訴你。 音色上,這台耳擴十分中性,沒有明顯偏冷或偏暖, 可以準確還原錄音製作意圖。 好吧,如此這般,P-750u是否鑑聽耳擴?又不盡然, 因為它並非工作聲,不會把細節放到主體之前,依然將音 樂放在第一位,不是給你存心找碴。它的厚度不俗,人聲 有肉地,亦有感情。背景夠黑,細微起伏夠多,一切都連 貫流暢,致令音樂中的感情能夠一一展現,情深之處,要 令你聽到毛管棟也屬尋常。 光鮮、亮麗、高頻延伸出色,高音特別晶瑩,不過 中、低音仍然質感充足,儘管不是豐厚型,但厚度理想之 下,聲音不帶任何瘦削與單薄。(阿基米德)

載自 “Hi Fi 音響: 2018年 1 月號

頂班名單之列 – Soulution 746+SACD/CD 機

文―Lee388

Soulution這個瑞士Hi-End級音響器材品牌,無可置疑是近年在發燒圈其中一個聲名鵲起得最快的 Hi-End品牌,而且Soulution器材一直奉行貴精不貴多的策略,所以他們的器材可謂件件精品。

而今次在[音響技術]試音室試聽這部 Soulution 746+ SACD/CD機,絕對可以稱為精品中的精品,因為這部 Soulution 746+是限量生產20部,今次有機會試聽也是因為廠方為了趕及香港「視聽展」而特別安排了一部到香港,所以能夠近距離接觸和細聽,使我感到非常雀躍。

在我熟悉的環境下聽這部超級分體電源式 746+ SACD/CD機,(為何我稱為超級分體電源?因為只要看到746+ SACDICD機的分體電源機身與主機同一樣尺寸,比起一般前級的分體電源體積還要大,所以無法不用“超級”來形容。)一開聲已經被這部 746+ SACD/CD 機的密度感所吸引,就是因為這種極強的密度,營造出一種極為真實的人聲質感,播放這張聽說是以原裝母帶送到Abbey Road 錄音室重新製版的「淡淡幽情」,這首“獨上西樓”一開始就是鄧麗君的清唱,這種彷如真人般,歌聲就從一對揚聲器中間瓢逸而出,這種真實感使我即時有毛管直豎的感覺,幸好聽這首歌時,已經過了農曆七月十四!大家可想而知 746+ SACD/CD 的質感和密度如何高強。

746+ SACD/CD 機除了優異的密度感外,低頻也相當結實,而且是有層次和有變化,我從以下兩張CD就能完全感受得到。找來這張由馬友友和Itzhak Pen-man有份演奏的「藝仗回憶錄」電影原聲大碟,這張CD有幾首歌曲內包含了不少低頻訊息,不過這些低頻不是埋身抽擊這類,這是深沉暗潛的低頻,這是考驗訊源對低頻的解析力,不過這方面絕對考驗不到 746+ SACD/CD機,它有能力把所有訊息交代出來,反而配合的後級和揚聲器稍有偏差,會有機會播不出這些珍貴、微弱的低頻,當然在「音響技術」試音室的一套參考組合,絕對是巨細無遺。另一張是小澤征爾久病初癒後的最新錄音,帶領Saito Kinen Orchestra 演奏Ravel的歌劇,我選來此碟最後一首是Ravel的 “Alborada del gracioso”,這首音樂動態強勁,而且要 求器材瞬態反應快。在 746+ SACD/CD 機播放下,這種突如其來的大動態低頻,真的拳拳到肉,快上快落,絕無拖泥帶水,我相信有這樣絕頂的表現,必定與746+ SACD/CD有強勁電源作為後盾有關。

與 Soulution 746+ SACD/CD 機相處了多天,知道播放一般CD已經相當厲害,當遇到製作精良的SACD更加可謂如虎添翼。我播了一張 Stockfisch出品的DMM- CD/SACD Vol.2 的單層 SACD版,音樂一響起,已經感到一種純美、清澈的聲音,好像把錄音與播放之間的隔膜消除了,音樂晶瑩剔透感強烈,人聲焦點精確與背景音樂構成的層次感也相當突出,不過當遇到一些原本錄音不太好,又或者製作不認真的SACD, 746+ SACD/CD 機亦會毫不留情,鐵面無私地把錄音的缺點展露出來,絕對不會為這些不良錄音塗脂抹粉。

老實說要成為當今最頂班的 SACD 或 CD機,分析力這一個環節是非常重要。起初接觸 746+ SACD/CD 機時,我感覺它是不太強調分析力這部份,使我有點懷疑 746+ SACD/CD 機能否躋身於當今最頂班之列,不過慢慢細味之下,發覺原來 746+ SACD/CD 機不是以誇張手法來表達分析力,不會以一種霎眼嬌的方式,把一些無關重要的細節過份放大,這是採用一種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方式。其實要使人感覺好像很高的分析力,只要把高頻量感微微提升,就輕易使人產生高分析力的錯覺,而 Soulution 廠方為求傳真和平衡,所以捨棄這種技倆來取悅發燒友。就如播放這張Esoteric版 Arthur Grumiaux 拉奏莫扎特第三及第五小提琴協奏曲SACD, 746+ SACD/CD機絕對能清楚交代Arthur Grumiaux各種弓法和變化,可以清楚聽到細膩、優雅的琴聲,小提琴有種馥郁芬芳的古典味,給予一種極具文化氣息,聽畢Arthur Grumiaux這張錄音後,我突然想到 746+ SACD/CD機的特性真的有點像 Arthur Grumiaux。

結語
當今最頂班的 SACD 或 CD 機有那幾部,如大家是本刊的忠實讀者應該良中有數,因為我們大部份司有試聽過。今次有機會試聽了這套 Soulution 746+ SACD/CD 機後,我認為這個頂班鴐名單內可以加添多一部。如大家喜歡Arthur Grumiaux 這類型的小提琴家,我相信 Soulution 746+ SACD/CD 機應該合閣下的口味。

轉載自 “音響技術” 409 期

SACD/CD 播放機的顛峰之作 – 瑞士Soulution 746+

文―大草

要建立一個音響品牌的名聲絕對是高難度動作,特別是位列Hi-End殿堂的極品級名牌,生產的每一件器材不但會備受音響界各方注目,同時也會成為品牌擁躉追捧的對象,所以他們在推出新產品之前都會經過深思熟慮,對於產品的功能、外觀、線路設計、元件的選擇和佈局,每一項細節都會再三推敲才付諸實行,只有嚴謹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才會令用家信服,同時也令發燒友甚至業內人仕讚賞。來自瑞士的Soulution正是一間能夠在短短數年時間,便成功在高端音響市場建立起極佳名聲的Hi-End音響廠家。

揚名立萬
Soulution的兩位老闆Cyrill Hammer與Roland Manz都是不折不扣的發燒友,他們在1997年收購了瑞士老牌馬達工廠Spemot之後,便集中力量生產汽車和工業專用的高級馬達,生意好到不得了。在2000年,Cyril―和 Roland創立了Soulution,並且聘請T德國Hi-End音響品牌Audiolabor的總工程師Christopher Schurmann為他們專注設計和監督生產全新理念的高級音響器材,而且是抱著不惜工本的態度和不設下時間限制,結果Soulution的第一款產品720前級和710後級要在2006年才正式面世,由於這套前、後級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研發和花費大量光陰才成功製作的產品,而且叫價也不便宜,自然惹來四方八面的關注。不過我見証音響圈這麼多年來,只要品牌的負責人真正熱愛音響和用心來開發器材,在市場上瞬間揚名立萬的例子實在是屢見不鮮,而Soulution更是一個超級成功的例子—當720前級和710後級推出市場後不久,便已經獲得歐洲和亞洲的音響天書大讚,譽為質素超群和物有所值的晶體管放大器。經過連續幾年在CES亮相之後,這套前、後級和跟著面世的740 CD機,亦成功得到美國音響天書的高度評價,自此之後,Soulution儼然成為製作精緻而且音效高超的極品級石機品牌新貴!隨著700系列的其他新型號與及[略]為便宜一點的500 系列相繼登場,Soulution在Hi-End音響界的名聲持續穩步上揚,縱然Christopher在三年前離開了Soulution, 但經驗豐富的設計團隊已經完全肩負起開發新機種的任務,746 SACD機、725前級、711後級和701單聲道後級先後在CES和慕尼黑音響展大放異彩,並成功贏得一眾 Soulution擁躉的歡心便是明證!Soulution的最新產品是剛剛面世的746+ SACD機“

事先張揚
由於廠方事先張揚746+ SACD機只是限量生產20套,而且是背負著746這個旗艦型號,所以毫無疑問它的設計應該是746的變奏。眼前的746+當然同是分體電源設計,事實上主機仍然是採用746的機殼,而且左下角也是印上Soulution 746這個型號,甚至連用家手冊亦只是附上 746那本,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分別是體積和主機同樣大小的巨型分體電源機箱!而746的分體電源機箱只有一半 的高度!要詳細了解746+SACD機,當然先要從外觀講起。

或許發燒友會覺得有點奇怪,Soulution是最近幾年在Hi- End音響界竄紅得極快的瑞士品牌,每一件產品面世,不論是前級、後級、CD機還是唱頭放大器,都能夠憑著精緻造工和超卓音效令一眾用家信服,但這些器材的所有型號都有著一脈相承的近似模樣外觀,甚至是新舊兩代的機種也要憑著印在面版上的型號才能分辨開來……其實這個方方正正的簡潔外型設計是出自瑞士著名設計公司Greutmann Bolzem Design Studio的手筆,驟眼望望或許有點平平無奇,不過卻有種愈看愈耐看的典雅感覺,難怪Soulution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打算為這幾個熟口熟面的外型設計作出任何重大改變。

造工精緻
外觀喘feel與否或許會有點主觀成份,但機殼的造工精緻漂亮那就肯定無可爭議。面板、頂蓋、底板和兩邊側板都是選用10mm厚的實芯航天級鋁合金板經過準確車製和精細打磨之後組構而成,主機的面板只有必須的裝置:65 x 150mm的黑底紅色LED字體屏幕,右邊一排6粒小按鍵,功能分別是電源、開關抽屜(停機)、前一首I快速回轉、播放I暫停、下一首/快速前進與及程序,按鍵對上是抽屜出入口,右邊是負責選擇的鋁掣按鈕。按動和扭動這個旋鈕同樣可以操作這台SACD機的基本功能!不過配合程序按鍵便可以操控重複、相位、數碼輸入/輸出、時鐘輸入I輸出、LED字體光度和SACD/CD層選擇等這些隱藏功能。屏幕的紅色LED字體大小和排位適中,就算是我的一雙老花眼在遠距離也能夠娣得一清二楚,抵讚!

 

背板的設備同樣是簡潔分明:左邊是接駁分體電源供應的模擬和數碼線路獨立電源插座,中間是單端RCA和平衡XLR模擬輸出各一組,右邊頂部是時鐘輸入/輸出BNC 端子,對落是數碼輸入和輸出各4組端子(SPDIF-BNC、SPDIF一RCA、AES/EBU 和 Toslink)。

表現更佳
貴為Soulution的旗艦SACD/CD播放機,746+的設計與用料當然是精銳盡出。主角之一的雷射機芯是選用Esoteric的VOSP UMK- 5,毫無疑問,UMK-5是Esoteric 的優秀產品,同時也是音響市場上有數的高質雷射機芯,不過各位讀者或許會和我一樣感到好奇,以746+這個極品級數的機種,為什麼不向Esoteric訂購更高級的 VRDS-NEO雷射機芯呢?廠方的回應是VRDS-NEO機芯須要整份原封不動地移植到746+身上,他們的工程師不能夠對這份機芯作出任何改動,但UMK-5的設計卻容許他們作出很多提升表現的針對性摩改,例如機芯安裝在厚身的銅製底座上,並且加裝適當的阻尼墊片來達致理想的隔震效果,所以他們認為現在746+身上的UMK-5 比起安裝VRDS-NEO在音效上會有更佳的表現!

除了讀取SACD和CD碟的訊號之外,746+的4組數碼輸入還可以對應PCM (16bit/32kHz-24 bit/192k Hz) 和 DSD (1 bit/2.82MHz通過DoP) 數碼流。所有接收到的數碼訊號都會通過強力的32bit浮點架構SHARC DSP芯片,以最高精準度作8倍升頻至DXD (24 bit/352.8kHz 或 384kHz),SACD 的 DSD數碼流則會在升頻過程中先轉換為 PCM數碼流。

精闢設計
每一份D/A轉換線路都需要一份模擬低通濾波器來壓抑高頻噪音和混疊訊號(Aliasing Signals),因而增加高頻的相位偏移。746+採用模擬3階巴素爾濾波器(Bessel-filter),雖然截止頻率為較高的 120kHz,但仍然會在音頻範圍出現15′ 的相移,所以Soulution特別開發出獨有以DSP為基礎的零相技術 Zero-Phase Technology,在數碼訊號進入D/A解碼 芯片之前把潛在的相位誤差預先作出修正,當訊號通過D/A轉換和低通濾波器之後,這些誤差便會抵消掉,所以746+最終輸出的模擬音樂訊號的相位偏移是低於V (20 H z- 100kHz)這個驚人數字!沒有受到相位偏移影響的音樂重播自然更傳真傳神。

746+每聲道獨立採用一份D/A轉換線路,D/A解碼芯片是Burr-Brown 1792,而且只是使用最高384kHz的D/A轉換部份,芯片內置的升頻和濾波功能都棄而不用,並且以雙單聲道模式運作,四份電流訊號通過以最高 100MHz高速運作的―-v轉換器轉成電壓和濾波,這個電流I電壓轉換級令746+在模擬區域有極佳的訊噪比和動態範圍。

746+除了內置準確度極高的晶振時鐘(誤差少於0.01 ppm)之外,還擁有特別設計的時鐘線路和相鎖環路,能迅速和準確地鎖定其他輸入的數碼訊號。

746+的模擬輸出級同樣是不惜工本之作,基本上是與720前級的設計相同(包括電源供應)!它是全對稱式設計,全A類放大,輸出阻抗只有2Q,頻寬高達 40MHzc3d B),它的單端RCA和平衡XLR模擬輸出級均是獨立設計,確保兩者擁有相同超卓音效。

超級電源供應

其實以上746+主機的各項設計剖析,在746主機的身上是同樣適用,不過Cyrill Hammer曾經對香港代理私下透露;746+主機內的某些關鍵元件是採用一些更高級或挑選程度更嚴格的貨色,只是不會對外透露詳情而已。相反,746+的超重量級設計外置電源供應卻是它的主要賣點!電源供應機箱內置5份電源供應線路分成三個獨立部份,分別供電給SACD/CD雷射機芯,數碼線路和模擬線路!每一個部份都設有多重濾波網路,以防止這三個部份互相干擾。這三個部份以模擬線路最為重料,廠方聲稱以製作放大器的方式來設計這份超低噪音和超級穩定的電源供應,漣波電平低於0.01 uv,並且採用超過 580,000 uF的電容儲備,電容器選用德國Mundorf音響級的精品,退耦電容更是M Cap Supreme金銀膜油浸電容!老實講,有不少音響名牌的放大器也沒有如此重料的電源供應。而雷射機芯與數碼線路的電源供應也是充滿誠意的重料設計。至於三條連接746+主機與分體電源供應的多芯直流電源線,也是採用瑞士發燒線廠Vovox生產的旗艦級線材 textura fortis!

衷心喝采
配搭746+SACD機的器材是本刊寫手了然於胸的參考組合:Dan D’Agostino的Momentum前級+Audia Flight的Strumento n08單聲道後級(配上NBSIII+電源線)+ Dyn audio的Evidence Platinum揚聲器,全套線材是Nordost的Odin2。經過兩星期的徹底熱身之後!我和一眾寫手兄弟都為746+的精彩演出衷心喝釆!聽這套 Soulution的旗艦SACD機會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它重播的聲音有很強的音樂性,只要錄音有水準,它一開聲,你便不會再刻意去留神現在聽的是SACD還是CD(聽SACD的時候顯示屏只會在曲目號碼前加上一個S字,非常低調),不過只要你稍為專注一下,便會發覺我們發燒友非常注重的各項音響細節不但全無遺漏,而且更是以一個難以挑剔的超卓境界重現,效果著實令人讚嘆!例如播放近期大熱的UHQCD示範合輯內潘小芬演唱的〈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這是一首改編自歌劇「卡門」一首詠嘆調(Habanera〉的中文版本,旋律當然是耳熟能詳,但潘小芬卻演繹出一種全新的味道,她的嗓子清晰通透,音域廣潤,唱腔生動調皮,唱功深厚。746+把潘小芬演繹的卡門重播得栩栩如生,聲音有如出谷黃鶯般動聽,她把卡門那種任性、敢愛敢恨、嬌嘖和風情萬種的媚態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伴奏亦見功架,亮麗的小提琴獨奏與清脆的手搖鼓,以至絃樂組的豐滿演奏都把潘小芬襯托得活靈活現,令你聽得心花怒放。

疑幻疑真
聽絲路的DMM SACD版本「四季」,瑞士Divox這個唱片品牌的出品一向是發燒友的信心保證。意大利「馬卡音樂家合奏團」以古樂器奏出我們聽得滾瓜爛熟的小提琴協奏曲,聲音美艷得不可方物,746+的超級分析力把每一把提琴的獨特音色都清晰分辨開來,我毋須把音量開得太大,便能夠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古鍵琴時而獨奏,時而合奏的和諧優美樂章重播得非常動聽,聲音的密度極高,微動態充裕,整個樂團的形態,樂手的動靜與及團員之間的協調性都清晰得有如目睹,我們一眾兄弟都嘆為聽止!

聽「2015原音精選」,張學友深情演繹〈怎麼捨得你〉歌神的清澈動人嗓音令人聽得感動,蘇德華的結他伴奏更是玩得精彩,雖然你會清楚聽見勾彈絃線的細節,絃線的金屬質感與及結他音箱的泛音和共嗚,但746+那濃郁的音樂感都會把你帶進美妙旋律和精妙的歌曲意境之中,實在厲害!

結語
和 746+ 相處的日子實在是陽光燦爛的時光,我和一眾寫手兄弟都聽得非常愜意,Lee388兄和梁錦暉兄都嚷著要執筆寫聽後感,就讓他們繼續向各位看官道出 746+的過人之處。折實零售價 $555,000 絕對是一個昂貴的價錢,但只要你用心聆聽,加上理智分析,它還是物有所值。

轉載自 “音響技術” 409 期

Soulution 511 – 音響論壇

寬厚沉穩、溫潤順耳的後級
我聽過許多瑞士音響器材,幾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聲音特色,沒有二個品牌是聽起來一樣的。 Soulution走的不是華麗風,而是樸實內斂的個性,這種個性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搭配喇叭的範圍很廣,而且即使在硬調空間中,也不會讓人人得高頻有侵略性。

什麼是好器材?這個問題很簡單,但答案可能有千百種。對我而言,答案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拆下之後會一直念念不忘的,那肯定就是好器材。Soulution511就是一件這樣的優質後級。

Soulution 是瑞士廠家,我曾經去採訪過,公司名 Spemot (Special Motors) corporation 規模不小,專門生產特殊馬達、電器產品,以及特殊客制化產品等等。音響部門是其中獨立的一個部門,稱為 Soulution,這是二位老闆 Cyrill Hammer 與 Roland Manz 另外創立的。因為他們二人都很喜歡音樂跟音響。與其他瑞士音響廠牌相比,他家產品的外觀設計相對保守,而且並沒有驚世駭俗的設計,但是看趄來很順眼,端端正正,沒有稜角,圓邊設計透露著友善與溫潤的氣質。

高級交換式電源
Soulution目前產品分為 3、5、7系列,3系列是入門級,7系列是旗艦級,5系列居中。7系列沒有粽合擴大機,5系列與3系列都有。7系列與5系列都有DAC,但只有7系列才有SACD/CD唱盤,5系列與3系列竟然都沒有SACD唱盤,也沒有CD唱盤。7系列與5系列都有前級、立體後級、單聲道後級,3系列只有前級與立體後級,還有綜合擴大機,沒有訊源。7系列與5系列都有7種產品,3系列隻有3種。從這樣的產品分佈中,可以窺知重心還是放在5系列7系列。今天的主角是5系列的511立體後級。

您知道 Soulution 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在哪裡? 有二處,一處就是他們大膽採用交換式電源,另外一處就是立採體後級、單聲道後級的阻尼因數高達10,000。為何採用交換式電源會讓我佩服呢?君不見大部分Hi end擴大機都強調採用傳統線性電源,大部分音響迷也認為傳統線性電源才是高級擴大機的王道。可是,Soulution 卻大膽在後級採用交換式電源,這不是反其道而行嗎?我在採訪原廠時,他們就秀出「巨大」的交換式電源給我看。什麼? 交換式電源不是不必採用大環形爨壓器嗎? 怎麼能說「巨大」呢? 沒錯,真的很巨大,而且很重,根本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交換式電源。Soulution 採用的這種交換式電源比傳統線性電源還好嗎? Soulution 的老闆 Cyrill Hammer 斬釘截鐵告訴我,比他們以前用的線性電源更好,所以他們才會全面更換採用。

阻尼因數超逼10,000
另一項我佩服的地方是阻尼因數高達10,000以上。他家擴大機中,除了3系列的綜合擴大機與立體後級阻尼因數標示5,000以上之外,其餘5系列與7系列的所有擴大機都標示10,000以上。阻尼因數10,000以上是什麼概念?一般真空管機的阻尼因數大概都在100以下,一般晶體擴大機的阻尼因數大約幾百,能夠上1,000 的已經不多見但 Soulution的擴大機阻尼因數競然高過10,000。

阻尼因數是什麼?就是喇叭負載阻抗與擴大機輸出阻抗的比值,例如喇叭的負載阻抗是8歐姆,如果要達到阻尼因數10,000,不計線材、端子的阻抗值,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就隻有0.0008,這是多麼低的輸出阻抗啊!一部擴大機的輸出阻抗那麼低,在理論上意謂著有必要時可以輸出很大的電流。不過,想要輸出很大的電流,不是光靠
輸出阻抗很低就能成事,還必須有很強壯的電源供應才行·否則那麼高的阻尼因數隻是宣傳數字而已。Soulution擴大機的超高阻尼因數是宣傳數字嗎?當然不是!這也是為何 Soulution 要換用又大又重的交換式電源的原因。

高阻尼因數的好處
說了半天,到底阻尼因數高有什麼好處?除了代表可以輸出大電流之外,也代表對喇叭的低頻擁有更好的控制力。一旦對低頻擁有更好的控制力,低頻段的解析力、暫態反應表現都會提升,失真也會降低。或許您會說,我用了那麼久的真空管後級,也不覺得阻尼因數低有什麼壞處啊! 只要遇上嚴苛的低頻考驗時,當場做 AB 比較立刻便知。阻尼因數高的擴大機不僅對低頻的控制力與解析力有優異的表現,對音場內各種樂器的層次,定位也大有幫助,樂器、人聲的輪廓更有3D感,層次拉得更開,樂器之間的相互干擾好像降低了,使得音場中所有樂器的聲音都變得更清楚,這是我的經驗。

Audiomax 唱片公司不是大公司,但卻仍然有珠玉。Imre Szechenyi 是1825年生於維也納的外交官,俾斯麥時代,他任德國大使。雖然不是職業作曲家,但業餘作品 Six Romances 卻很好聽。這是女高音與男中音所唱的歌曲,喜歡音樂的人不要錯過。

回頭來說511,511的外觀延續他家擴大機的傳統設計,從正面看高度相當高,面板上下都做成弧形,面板上有一個小顯示窗,三個小按鈕,以及一個旋鈕,看來素雅。散熱片雖然分置左右二邊外露,但因為面板的寬度遮過左右二邊的散熱片,所以看起來不具侵略性。為了讓被面板遮住的散熱片有良好的散熱能力,頂蓋上方有開通氣槽,讓熱空氣能夠往上對流,提升散熱能力。

511 的面板顯得樸素內斂,線條看起來很舒服。雖然是立體聲後級,但面板上有個小顯示窗與旋鈕,旋鈕並非調整音量,而是操作控單用。

來到背板,可以看到四個大喇叭線端子,很好使力。所有的訊號端子都是 XLR 平衡端子,分有 In 與 Out,所謂 In 當然就是接駁從前級來的訊號,Out 呢?您想做Bi-Amping 雙擴大機療法時,音樂訊號可以從 Out 送出到另外一部後級。除此之外還有Link in/Out 端子,那是與前級連動開啟電源用的背板上還可以看到二個小扳手地線迴路開關,如果沒哼聲就不管它,有哼聲就扳到另外一邊,應該可以解決哼聲問題。

背板 – 511雖然是立體聲後級,不過可以切換單聲道機使用,或兩擴大機使用,分別推高中音與低音。

可切換單聲道使用
511是立體後級,不過也可以切換成單聲道後級使用,切換處在面板的Program選單中。如果當成單聲道使用,隻能使用左聲道輸入端,此時右聲道輸入端不會啟動。假若當雙擴大機療法使用,同樣也是隻有左聲道會動。當您把511,定位在立體後級時,喇叭線接法按正常接法。當單聲道機使用時,隻接左右喇叭端子的正極,此時左聲道的正極是+,右聲道的正極是-。如果是雙擴大機療法,左聲道喇叭端子可以定位成推中高音,右聲道喇叭端子可以定位成推低音,也就是說一部立體511推一支喇叭,此時喇叭也必須有Bi-wire設計,這樣才能使用雙擴大機。

回頭來說面板的操作。511有一個旋鈕,那並不是音量旋鈕,而是操控Program設定的旋鈕。面板上那三個小按鈕由上而下分別是Mute、Prog與?Power,靜音與電源大家都知道,Program 就是選單設定。操作方式很簡單,按下Prog鈕之後,就要利用那個旋鈕來變換選單,內中有 Start Mode、Amp Mode、Bright、Remote ID 與load Def 等選單,其中重要的就是定義 Amp Mode,內含 Stereo、Mono與 Dual (雙
擴大機),一般使用要選Stereo。

511 有自動保護機制,如果輸出端輸出超過 60安培電流,就會自動關機。此外如果電源供應發生問題,也會自動關機。老實說我很難想像 511的輸出端能夠輸出 60安培的電流,不過看說明書這麼寫’應該是真的。

線路承襲自旗艦
511的內部線路承襲自711與701(單聲道機),不過511重量大約30公斤,711同樣是立體機,重量卻達65公斤。既然線路設計一樣,重量怎麼會差那麼多?當然是電源供應與濾波電容的差別。711的濾波電容量是1,000,000uF,而511卻剛好隻有一半500,000uF。

500,000uF 電容量是什麼概念? 搭配上四組 600VA交換式電源,瞬間可以輸出高達2400瓦的功率,還有60安培電流(限制在45安培以內),輸出達到每聲道 140瓦 (8歐姆負載)。老實說,如果隻有 140瓦輸出,根本不必用到那麼大的電源,顯然 511的電源餘裕是很大的。而且,為了獲得最穩定的電源供應,511內部分為十組電源供應,每組之間以光學連接器連接徹底擋住雜訊的相互干擾。這樣還不夠,在功率輸出殺之外,511還擁有六組高速低雜音的穩壓線路,讓供電更為穩定。最後511的輸入端與輸出端都還有高品質濾波器,更進一步阻絕雜訊。當然,為了挺得住高達60安培的電流,511的電源與輸岀端都採用銅片作為連接,而非一般細細的電線。而在放大線路方面,Soulution 一向自豪於自家的無負回授迴路作法。我們都知道放大線路用負回授的好處是可以增加頻寬、降低失真數字,等於就是加了味精之後清水也會變雞湯。然而負回授明顓的會拖慢暫態反應,也會增加相位失真,所以頂級擴大機都會宣稱不使用負回授。不過一般宣稱不使用負回授是指整體負回授而言,局部負回授還是難免。無負回授迴路的好處是降低喇叭傳來反電動勢的影響,同時也提升暫態反應,還有相位也更精確。Soulution宣稱使用無負回授迴路,而頻寬竟然還能雜持 0Hz-800kHz (-3dB),這是他家厲害之處。

推力特別好
聆聽511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此間代理商送了520前殺作為搭配。數位訊我用 CH Precision D1SACD 唱盤·喇叭則意外的發現原來511 跟 Dynamikks! Monitor 10.15竟然是那麼搭。為何我說那麼搭呢? 第一、它把低頻控制得很好,而且推力夠,這是我第二次感覺? Monitor 10.15的低頻表現超出我一般聆聽的水準。第一次呢? 我用Sower SAT-150來推時,同樣也讓我對這對喇叭的低頻表現刮目相看。我的意思是,原本我買這對喇叭時,並不期望這種骨董經典設計的喇叭會有很低沉的低頻,通常這類喇叭的低音單體尺寸雖然很嚇人,有15寸之大,但這種低音單體並非強在軟Q的低頻或很低沉的低頻,而是速度反應很快的短促低頻,所以用這種喇叭聽爵土樂特別對味,聽流行音樂時,低頻就覺得少了軟Q的迷人味道。當然,我知道這種軟Q的低頻是錄音時泡製出來的,但聽流行音樂不就是需要這種低頻嗎?

可是,當我用511推它時,Monitor 10.15 的低頻不僅還能保持快速的暫態反應,聽爵士樂時還是夠味,聽流行音樂 (電子合成器的低頻) 時,這對喇叭竟然也能表現出軟Q、低沉的低頻,而且往下催逼得很低沉,這就讓我喜出外了。

用巴霍巴利王測試
第二個讓我覺得511跟 Dynamikks! 很搭的是,中高頻段與高頻段收斂了一些,而這「一些」剛好就讓這對喇叭的直接粗礪感消失,而且整個高頻段的音質顯得比以前美。這種音質的美很難以文字來形容,總之就是感覺一切的純度增加了。或許我這樣說才比較正確:這種靈敏度高的喇叭很容易暴露岀擴大機的缺點,包括音質等。所以,一旦換上音質更好的擴大機,喇叭馬上很清楚的表現出更好的音質。就這樣,511跟 Dynamikks! Monitor10.15 搭上了。

我是聽哪張軟體察覺岀511對低頻的推力與控制力優異呢?「巴霍巴利王」電影原聲帶上集第一首。此處有很棒的鼓聲·音響迷聽了保證愛死不過,用不同的擴大機去推,會聽到不同的鼓聲表現。除了鼓聲表現之外,合唱聲音的強勁更是大考驗,此處很容易讓音場混成一團,失去該有的清晰層次感。511推趕 Dynamikks! 喇叭時,不僅鼓聲強勁、龐大、凝聚,而且鼓形清楚、有彈性。更棒的是511把音場中的層次挫制得很好,不會亂,即使音壓大,耳朵還是不會感受到離亂的壓力。我相信這樣的表現跟511那超過10,000 阻尼因數絕對有關。

音質好
我又是聽哪張軟體感受到511的音質把整套音響系統拉上更高處呢? 其實我聽過的每張軟體都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音質整個提升了,不過最簡單聽出的是鋼琴與女高音,男中音的演出,那是Audiomax 唱片所出版的 Imre Szechenyi Six Romances。這張SACD我很喜歡,無論是錄音或唱功都很棒,不過作曲家可能認識的人不多,所以我一直沒有公開介紹。隻有女高音、男高音與鋼琴 (還有現在少見的木管樂器 Csakan),只要您放鬆全身肌肉,輕鬆的享受音樂,就會馬上感受到整體音質都提升了。嗓音的音質提升很難聽出來嗎?人聲是我們最熟悉的聲音,我們自己也會唱歌,任何人一聽就知道嗓音的音質有沒有提升,不必多費文字來形容。

另外一張一聽就知道音質提升的軟體是蘇顯達所演奏的「古典台灣風情」。這張CD隻有小提琴與鋼琴蘇顯達錄音時用的小提琴是奇美基金會出借的1773年Guarneri del Gesu exLafont 我必須坦白說,原本我在聽這張CD時,就已經感受到這把琴的美妙琴音。現在用了511,我才知道原來這把琴的音質音色整體還能往上提升。或許您要問,以後用另外一部擴大機來聽時,這把小提琴的音質音色會不會勝過511? 有可能啊!應該還會有擴大機的音質表現會勝過511的。不論如何,511唱起這張軟體時,小提琴與鋼琴的音質音色整體都提升了,聽這樣的音質表現已經可以讓我更長壽些。

“511 唱起各種音樂時,「寬厚沉穩、溫潤順耳」這八個字分分秒秒在我的腦海中出現。”

 

寬厚沉穩
除了對低頻展現更佳的控制力、低頻更低沉、層次感更好、音質提升之小,511還有一項優點,那就是寬厚沉穩。所謂「寬厚沉穩」」就是音場聽起來更寬,聲音的厚度更好,低頻沉得更低,整個音樂紮實穩固。寬厚沉穩也可以想像成大器、飽滿、紮實。而隨著寬厚沉穩而來的就是溫潤順耳音樂一點都不噪耳,一點都沒有侵略性,但仍然保持高度的溫柔透明感與清澈。老實說,有些擴大機的音質雖然很好,但不一定能夠擁有寬厚沉穩、溫潤順耳的特質,而511唱起各種音樂時,這八個字分分秒秒在我的腦海中出現。

以下,我再舉幾張軟體的表現來加深大家的印象。當我聽 Anne Bisson
那張「Conversations」時,入耳的聲音飽滿又紮實,無論是鋼琴、Bass或大提琴,聲音的密度都很高,重量感也夠,而且樂器形體是大而凝聚的,整個音場也是大的,不是縮成一團的第一時間就會讓人感覺511是很大器的後級。再來說到大提琴與Bass的質感這二樣低音樂器的擦弦質感與弦振感都很真實,尤其是尾音,那清楚的細微振動尾音更添增樂器的真實性。至於?Anne Bisson的嗓音,那更是中氣十足,飽滿有勁。

再來聽 The Ray Brown Trio 那張「Soular Energy」時,Bass、鋼琴、套
鼓也都紮實而沉穩,密度高,重量感夠。鋼琴的鏗鏘觸鍵聽趕來就是有打擊的感覺,Bass扣彈的硬調接觸質感與彈性也都能夠讓人感受到511所發出的力量。

超強解析力
聽 Gilshaham 與 Orpheus (小提琴八位,中提琴三位,大提琴二位,低音提琴一位,大鍵琴一位) 合演的那張韋瓦第「四季」時,一聽就讓人感受到 511 在音質表現方面的優勢,不僅小提琴聲音光澤高聲音甜,連與之應答的大提琴琴音也那麼美,這種音質的美是不必去費神判斷的,一聽就能感動人。聽第十三首到十五首的克萊斯勒「Concerto for Violin」」時,511 那超強的解析力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雖然名曰協奏曲,但樂團編制很小,所以弦樂器可說是絲絲縷縷、纖毫畢現大提琴的彈性、擦弦質感顯得特別清楚,每位演奏者施加在提琴上的力量孌化同樣也很清晰的感受到。更棒的是,入耳的弦樂並非細細瘦瘦的鋼絲線條,而是飽滿圓潤的琴音。

再舉一張 SWR 唱片所出版的 CD 那是 Svjatoslav Richter 演奏聖桑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蓋希文F大調鋼琴協奏曲。這張CD不是所謂的發燒片,而是現場音樂會錄音。511唱起這張 CD 時顯得格外好聽。我仔細分析,並不是音響效果有什麼突出之處,而是整體音樂的感染力整個提升了。為何音樂感染力(或說音樂感動人的力量) 會整體提升?原因不少,包括前面所說過的,不過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表現那就是細微聲音的再生能力與強弱對比,這才是音樂家在演奏時的真功夫所在。說得更簡單些,就是音樂的活生感更好了。您知道嗎?如果缺了音樂活生感,音樂聽起來會是貧血的,失去吸引力的。而我用511聽這張現場錄音時,就好像聽一場精採的演奏會,整場都不會有睡意。

寬厚沉穩丶溫潤順耳
Soulution 是一家內斂的瑞上音響製造廠,他家的擴大機無論外表或聲音表現,都不是以華麗取勝,但卻極為注重細節與整體的精確性。而511雖然每聲道隻有140瓦,但卻能夠充分掌握大動態與細微的音樂,在龐大的動態對比與細微的強弱變化之下,發出寬厚沉穩、溫潤順耳的聲音。難怪我拆下它之後,總是覺得悵然若失。假若您是音樂迷,就該買511這樣的擴大機。

轉載自 “音響論壇” 351 期

Spendor S3/5R2黑檀木特別限量版

要數音響界書架式楊聲器的經典中之經典!英國 LS3/5a 絕對是 當之無愧。這款其貌不揚的小書架揚聲器原本由兩名 BBC 錄音工程師設計而成,他們將錄音室的收音標準到重播時的標準統一並納人到揚聲器設引之內,而其他揚聲器生產商無論以任何物料製作產品都必須要符合 BBC 工程師所制定的標準才算合格,從然得到 BBC 認証生產 LS3/5a。當然,要達至 BBC 的嚴格要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原始設計時的單元、箱體物料、 阻尼物·接線等等。不過亦正因為原單元供應商 KEF 停產了該單元, 各廠商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另實單花來完成製作,各施各法在LS3/5a 的規格上變奏出符合標準而又截然不同的新型書架式揚聲器。

緊貼時代 推陳出新
在眾多 LS3/5a 揚聲器製造商之中。英國 Spendor 可說是其中一所極養活躍的廠家,由早期獲得 BBC 認可直至一九九七年 KEF 停止供應相關單元為止。為了延續 這款經典揚聲器,Spendor 決定自行製作單元部分,並按照 LS3/5a 的同一設計概念,沿用兩路雙單元的小型書架箱體標準,結合 Spendor 單元製作成新代書架式 揚聲器:S3/5。

事實上,新世代音頻標準不段提升,要迎合嶄新的數碼音源重播,揚聲器單元的設計定必需要作出調整,以符合不斷提升的音響重播標準,為 LS3/5a 注入新元素也是情理之內的,而當年的 S3/5 甫推出市場便大受歡迎, 證明 Spendor 的方針完全正確,用戶對這類優質小型書架式揚聲器的需求極度殷切!然後,廠方 不久又再推出 S3/5SE 版本以饗用家;直到 2002 年,Spendor 首次為這款小霄架喇叭加以改良,並按照 BBC 監聽喇叭的命名方法將 S3/5 新版定名為 S3/5a。 而到了S3/5推出十周年即 2007 年,廠方再一次將 S3/5a 改良並將型號定為 S3/5R。到了 2010 年,Spendor 將版本再一次升級,脫變成第四代型號 S3/5R2。

20 年技術完美提煉
2017年,正是 S3/5 面世 20 周年,Spendor 再一次延續傳奇,以 S3/5R2 作為基礎推出 Special Edition 特別版,新版本選用了頂級黑檀木面製作,亦基於罕有,此一版本亦只能以特別限量形式推出;專為 Spendor 的支持者而投產,將產品二十年的完美進化技術獻給鍾情於 S3/5R2 的用戶及收藏家。

Spendor S3/5R2 黑檀木特別版是款兩路兩單元書架式揚聲器,其保持了過往所有S3/5 的一貫音樂味及討好的音色,並且在高,低頻延伸、動態、功率包容性、通透度、音樂連貫性等各方面都有著顯注改良,插放音樂的平衡度上更顯自然流暢。

S3/5R2 黑壇木特別版的箱體沿用最經典的設計,選用最新的 Spendor 15cm 中/低音驅動單元及經典寬邊半球型高音單元,中/低音以鑄造合金支架解決內部散熱問題,配合長沖程單元振膜達至最理想的中低頻表現。電腦設計精良箱體以 Spendor 獨門厚薄不一設計,每個不同厚度都是為了得到最優良的共嗚效應,同時並能杜絕箱 體物料的共振現象,讓聲音更動聽、要逼真,

轉載自 “影音生活” 76 期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